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吸氧、镇静、止咳、平喘、抗病毒、抗生素、雾化吸入(普米克、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VIG 400 mg/(kg•d),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喘憋及肺部啰音等)的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毛细支气管炎; 静脉注射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此病见于2岁以前,尤以6个月以内患儿多见,临床上以喘憋为主要症状。在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发绀、脉搏细速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综合处理。2007年11月~2009年3月本院儿科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加用IVIG(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蓉生静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个月22例,~1岁10例,~2岁4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6个月23例,~1岁9例,~2岁4例。两组患儿均急性起病,入院均有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满布喘鸣音及湿啰音;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多,肺野内有小点片状阴影或透亮度增高;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镇静、止咳、平喘、抗病毒、抗生素、布的奈德(普米克)雾化吸入(重症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及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等,合并心衰者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 400 mg/(kg•d),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症状、体征,即发热、咳嗽、喘憋、烦躁、口唇发绀、鼻煽、三凹征、两肺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或缓解时间,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反复发热等异常表现。
1.4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3 d内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3~7 d,咳嗽减轻,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2岁前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儿,由不同病毒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占58%[1]。此年龄段患儿,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除了上述小儿解剖结构特点容易引发毛细支
气管炎外,其生理原因如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抗体水平低,缺乏抗感染能力,也是诱发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提高患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在RSV感染时,发现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其受体表达障碍,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免疫损害存在。
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加速呼吸道病毒的清除效应,使RSV感染患儿鼻腔排病毒减少,血氧分压增高;提供高滴度中和抗体,功能性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病毒性自身抗体结合,起中和作用或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内皮系统清除;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抑制细胞因子IL-6、IL-8的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在气道炎症和阻塞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性损伤;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改善宿主防御功能;具有免疫调控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本文结果显示,经大剂量IVIG治疗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缩短,表明它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效果明显提高(P<0.01)。可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任何不良反应,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大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S].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59.
[3] 张庆民.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时机[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9-450.
[4] 吴保华,涂颖昭.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70-71.
(收稿日期:2011-08-24)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毛细支气管炎; 静脉注射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此病见于2岁以前,尤以6个月以内患儿多见,临床上以喘憋为主要症状。在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发绀、脉搏细速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综合处理。2007年11月~2009年3月本院儿科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加用IVIG(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蓉生静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个月22例,~1岁10例,~2岁4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6个月23例,~1岁9例,~2岁4例。两组患儿均急性起病,入院均有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满布喘鸣音及湿啰音;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多,肺野内有小点片状阴影或透亮度增高;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镇静、止咳、平喘、抗病毒、抗生素、布的奈德(普米克)雾化吸入(重症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及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等,合并心衰者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 400 mg/(kg•d),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症状、体征,即发热、咳嗽、喘憋、烦躁、口唇发绀、鼻煽、三凹征、两肺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或缓解时间,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反复发热等异常表现。
1.4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3 d内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3~7 d,咳嗽减轻,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2岁前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儿,由不同病毒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占58%[1]。此年龄段患儿,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除了上述小儿解剖结构特点容易引发毛细支
气管炎外,其生理原因如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抗体水平低,缺乏抗感染能力,也是诱发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提高患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在RSV感染时,发现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其受体表达障碍,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免疫损害存在。
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加速呼吸道病毒的清除效应,使RSV感染患儿鼻腔排病毒减少,血氧分压增高;提供高滴度中和抗体,功能性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病毒性自身抗体结合,起中和作用或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内皮系统清除;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抑制细胞因子IL-6、IL-8的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在气道炎症和阻塞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性损伤;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改善宿主防御功能;具有免疫调控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本文结果显示,经大剂量IVIG治疗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缩短,表明它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效果明显提高(P<0.01)。可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任何不良反应,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大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S].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59.
[3] 张庆民.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时机[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9-450.
[4] 吴保华,涂颖昭.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70-71.
(收稿日期:2011-08-24)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