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侧重于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训练,淡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4个环节,其中说占得比重很大,它要求学生接到问题后,用极短的时间对问题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迅速地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鲜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说、敢说、会说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1 用教师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想说
笔者曾有幸听取全国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的报告会,感触很深:有感于他淡泊名利的老庄思想,有感于他出口成章、洋洋洒洒的谈吐气质,有感于他古文学、哲学、社会学的融会贯通,有感于他“松、静、匀、乐”的教学理念,更有感于他“就爱上课”的简单朴实却又寓意深刻的话语。试想这样一位语文教师怎能不让学生喜爱?这种高素质的人才怎能不感染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做知识富有的人,“精”于语文专业,又“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上得美丽生动,让自己在教学中洒脱自如,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厚积而薄发,创造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境界,让学生在教师“说”的魅力中得到感染,使他们自己也想说,这就迈出成功的一步。
2 用自信打败胆怯,鼓励学生,使学生敢说
学生想说,却又怕说,这种怕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胆怯心理。在语文课上,常有一些学生平时说说笑笑,活泼开朗,一旦走上讲台让其发言,就心慌气短,手足无措,有的甚至不开口。为使学生尽量克服怯场心理,笔者用三步法让学生用自信打败怯懦。
首先安慰学生,告诉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反应,许多国家元首、伟人在他们演讲登台时也都会怯场。这样让学生知道不是只有他一人如此胆小,可以有效地克服一部分恐惧和自卑感,打开心理第一结。
第二步利用好奇,鼓动上台。学生对新事物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好奇,他们往往对新事物议论不休,但又缺乏自信和勇气站起来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鼓动学生说一些趣闻、趣事,并告诉他们坐在下面的都是一些听你讲故事的小朋友。学生觉得这种做法很新鲜,挺好玩,且认为说笑话、讲故事并不像回答问题、口头作文那么难。于是,好奇心战胜了恐惧,终于站到台上了。
第三步,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并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借此鼓励更多的学生上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让学生有准备地说,每节课课前10分钟可安排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说,而且提倡学生点评、议论,议论纷纷的课堂比起肃静无声的课堂,更具有一种克服怯场心理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生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走路要昂首挺胸,与别人对话时眼睛要正视对方的眼睛,进教室要环视一周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练,久而久之,自信心不断增强,就迈出了第二步——敢说。
3 多渠道、多手段地培养学生,使学生会说
教师要建立一套多渠道、多手段的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让学生时刻围绕说进行训练。
首先是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随课堂依附读写训练。如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精美的文章或语言片段,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朗读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朗读有现成的书面材料,拿来作凭借,训练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一旦朗读成了风气,学生便会自觉深钻材料,若能模仿播音员朗读或朗诵,就会自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感受,进而化成自己的思想感情,无形中具备内部语言组织和进行语言编码的能力,以实现有声语言的转换,提高说话能力。
其次是与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对学生进行说话演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说话练习的极好契机。语文课外活动应丰富多彩,如组织故事会、演讲赛、评论会、想想叙述、答记者问等活动,特别是演讲与辩论,要多组织,它可启迪学生敏锐的思维,挖掘学生闪光的思想。
再次,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胆地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说话操练。语文教师要敢于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去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利用假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生活,学习语言,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和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地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旁征博引,以理服人。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在侧重于阅读和写作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读、写方面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的需求,也是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职教中心)
1 用教师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想说
笔者曾有幸听取全国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的报告会,感触很深:有感于他淡泊名利的老庄思想,有感于他出口成章、洋洋洒洒的谈吐气质,有感于他古文学、哲学、社会学的融会贯通,有感于他“松、静、匀、乐”的教学理念,更有感于他“就爱上课”的简单朴实却又寓意深刻的话语。试想这样一位语文教师怎能不让学生喜爱?这种高素质的人才怎能不感染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做知识富有的人,“精”于语文专业,又“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上得美丽生动,让自己在教学中洒脱自如,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厚积而薄发,创造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境界,让学生在教师“说”的魅力中得到感染,使他们自己也想说,这就迈出成功的一步。
2 用自信打败胆怯,鼓励学生,使学生敢说
学生想说,却又怕说,这种怕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胆怯心理。在语文课上,常有一些学生平时说说笑笑,活泼开朗,一旦走上讲台让其发言,就心慌气短,手足无措,有的甚至不开口。为使学生尽量克服怯场心理,笔者用三步法让学生用自信打败怯懦。
首先安慰学生,告诉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反应,许多国家元首、伟人在他们演讲登台时也都会怯场。这样让学生知道不是只有他一人如此胆小,可以有效地克服一部分恐惧和自卑感,打开心理第一结。
第二步利用好奇,鼓动上台。学生对新事物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好奇,他们往往对新事物议论不休,但又缺乏自信和勇气站起来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鼓动学生说一些趣闻、趣事,并告诉他们坐在下面的都是一些听你讲故事的小朋友。学生觉得这种做法很新鲜,挺好玩,且认为说笑话、讲故事并不像回答问题、口头作文那么难。于是,好奇心战胜了恐惧,终于站到台上了。
第三步,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并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借此鼓励更多的学生上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让学生有准备地说,每节课课前10分钟可安排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说,而且提倡学生点评、议论,议论纷纷的课堂比起肃静无声的课堂,更具有一种克服怯场心理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生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走路要昂首挺胸,与别人对话时眼睛要正视对方的眼睛,进教室要环视一周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练,久而久之,自信心不断增强,就迈出了第二步——敢说。
3 多渠道、多手段地培养学生,使学生会说
教师要建立一套多渠道、多手段的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让学生时刻围绕说进行训练。
首先是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随课堂依附读写训练。如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精美的文章或语言片段,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朗读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朗读有现成的书面材料,拿来作凭借,训练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一旦朗读成了风气,学生便会自觉深钻材料,若能模仿播音员朗读或朗诵,就会自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感受,进而化成自己的思想感情,无形中具备内部语言组织和进行语言编码的能力,以实现有声语言的转换,提高说话能力。
其次是与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对学生进行说话演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说话练习的极好契机。语文课外活动应丰富多彩,如组织故事会、演讲赛、评论会、想想叙述、答记者问等活动,特别是演讲与辩论,要多组织,它可启迪学生敏锐的思维,挖掘学生闪光的思想。
再次,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胆地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说话操练。语文教师要敢于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去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利用假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生活,学习语言,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和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地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旁征博引,以理服人。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在侧重于阅读和写作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读、写方面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的需求,也是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