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可以写作吗?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因为疫情,很多人在肉身/精神痛苦的同时,意外拥有了一段“多余时光”。比如小孩不必痛苦地爬起来上学,大人不用接送小孩,也不用痛苦地站立在通勤的“鱼罐头”里,而早已告别上班的人,暂且放下了跳广场舞和近郊出游的规律作息。人们静下来,独处,减少出门,避免与人见面,似乎有时间慢慢思考,或仔细观察触手可及的世界。
  新闻里说英国在隔离初期,经典文学作品的销售出现一个小高峰,人们纷纷囤下以前没空/静不下心对付的大部头,准备在家慢慢啃。中文作品似乎没有那么多读者,人们有5G,有短视频,有带货直播,一切好消磨。但也有人在数字生活的围堵下选择拿起笔和键盘,武汉市民也好,海外留学生也好,地球上任何一个坐在家里的人,都可以写点什么。保存当下的焦灼,或者借机喘气,回顾走过的路,童年、青年、老年,大半辈子的味道,细细咂摸。多亏社交网络和自媒体,这些文字得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流过血汗的土地是一片宝藏,有心的写作者将父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记下,成为史诗,成为家族志,成为伟大的文学。

  小时候很多书店会在显眼处放一排叫名人传记的书。各种有文化的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在功成名就之时亲笔写下或由他人写下高光时刻,读者趋之若鹜。尤其是他们关于家族、故乡的非虚构作品,像一个坐标系,让传主找到自己的由来和依靠,然后以延续和割裂的不同路径,找到真正的自己。我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让读《名人传》,高中很多人读齐邦媛的《巨流河》,大学很多人读黄永玉的《无愁河》(这老 先生至今仍在连载,太有活力了)。明明每个人都有一条河,为什么最终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名人的河呢?我妈的河,我奶奶的河在哪里呢?如果没人记录,那么这些河流过之后,土地便干涸了。
  流过血汗的土地是一片宝藏,有心的写作者将父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记下,成为史诗,成为家族志,成为伟大的文学。比如莫言的高粱地,马尔克斯从奶奶那儿听来的奇幻拉美。我最近读到一本叫《秋园》的小书,作者杨本芬是一位普通的女工人,她在70岁之后才提笔,一边照顾老年痴呆的老伴,一边在厨房抽空写作,写的是她母亲的人生故事。她在序言里说,刚开始有些胆怯,一旦投入,“像是用笔赶路,重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写完一称,手稿足足有8斤重。这本书的后记是杨本芬的女儿所写。她们三代人皆非名人大家,所写却如此真挚感人。有人称之为“很薄的册子,很重的人生”。想到我妈最近也正热衷写作,我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她。
  我妈的写作始于苦闷的隔离期,家中阳台意外飞来一对朱颈斑鸠。从筑巢、下蛋、孵蛋,到破壳、喂食、起飞,观察和记录逐渐成了她的一种新习惯。在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记下很多数据后,我妈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回顾一遍,于是开始了写作。
  我妈常自嘲初中文化,水平有限,话虽如此,她对待这件事却无比认真。每天坐在餐桌前写草稿,打字,上网查资料,从早到晚,为之放下所有娱乐活动。她定时发给仅有的三位读者,我和我舅和我外公,让大家说说感受,再一遍遍修改,给文段配图。这种自发自然的写作,也许是世上最纯粹的快乐了。
  现在朱颈斑鸠一家四口时常飞来阳台吃小米,我妈也开始写家里的花花草草,写自己对社会上各种事情的看法。比如她说:我们人类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植物、鸟类不一样,它们并没有惧怕新冠肺炎,反而因人们躲在家,更少受到人类的干涉,更加肆无忌惮,疯狂地生长。很多思考,很多表达,我都很喜欢,也鼓励她写更多。一个去过农村、下过岗、创过业的劳动女性,会怎样形容自己的生活呢?

  只有人们不把写作当成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愿意去触碰的时候,也许无数条河流会开始汩汩流淌。

  这也让我再次想到这个问题,世上每个人都有河,都可以写,也都能被看见。我们得认可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意愿和能力,写作是和说话一样的权利。也许到那时,打工诗歌这类称呼也将真正解除它的尴尬。
  这类诗人总是因为被冠以“打工”二字而显得尴尬,喜欢他们的人也许会因为打工标签或书写劳动主题而对他们另眼相待;不喜欢他们的人又觉得他们的受欢迎是标签先行,名不副实。如果要以社会身份来归类写作者,也许还应有学生诗歌、消费者诗歌,事实上并没有,这背后隐含着一个问题:人们对劳动者不会从事艺术创作的默認。


这个时代并不是非文学不可的

  打工者可以写诗歌吗?打工者写的诗歌算诗歌吗?打工者如果不再写和劳动有关的诗歌,可以摘掉打工诗人的名片吗?每个人自发写作时都有一个社会身份,将社会身份强加在写作者的独立主体之上是缺乏尊重的。而艺术在绝对比例上被精英话语裹挟。因此底层话语一方面被习惯性忽视,一方面又容易因为稀有而被粗暴地围观和放大。我常常不敢轻易说出底层这两个字,在复杂而庞大的社会肌理中,我甚至说不出哪里算底,最底是什么样。大部分写作者的目之所及和移动能力都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看见一层肌理的完整方式,除了一个外在的冷静眼光,也更需要由其中的人自己来凝视、来发声。
  我年纪轻,不知道传说中那个人人写诗的 1980年代是什么样的。很多前辈一提起,总是一种梦回的姿态,不知道是否带了回忆滤镜。只有人们不把写作当成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愿意去触碰的时候,也许无数条河流会开始汩汩流淌。当然,退一步讲,这个时代并不是非文学不可的,作为文化形式的电影、电视、漫画、游戏都闪着光。但我还是祈祷,文学不会因此而被束之高阁。
  编辑  张子乐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译不仅是语言表面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翻译的实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最终目的除了信息传递外,更进行文化传递,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了解语篇中不同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文化蕴意。只有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国术,属于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著名体育项目之一。武术包括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攻防格斗功夫和练习。作者结合长期高校教学经验,针对武术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论述武术文化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不二地位,以及其对系统武术教学的影响,以期引发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者的思考,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更加系统与完善。  关键词: 武术 高等教育 武术文化  一、武术文化简述  正如其他
期刊
摘 要: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为“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体指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蕴含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简要分析武术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
期刊
摘 要: 建设特色数据库已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  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特色数据库建设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文献资料,在高校
期刊
不怕别人见笑,当年我娘家别说是书柜,连个橱柜都没有;至于我婆家,也没有书柜。  到了我们这辈,家里日日夜夜萦绕着浓浓的书香,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了。在那琳琅满目的书山书海之中,摆着我爱人高国镜出版的近20本书和他主编的9期《顺文学选粹》,并1000余份各类刊有他作品的样报和样刊,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也栖身在此。我的两本书也来凑热闹,我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证也隐藏其间。书柜里矗
期刊
摘 要: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关键词: 贯云石 散曲 “颂” “咏” 艺术特色  贯云石是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的散曲作家。明王世贞在《曲藻序》中认为贯云石是“遂擅一代之长”的重要作家,将其排名于“曲状元”马致远之前,在明代人的不少其他论著中,凡提到贯云石的,也都洋溢着
期刊
目的:体会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57例展开研究,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分成对照、观察
目的 分析讨论 伤口/造口小组在护士压力性损伤预防能力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2019年1月为实验资料入组时间,选取该时间我院住院部的护士60名,按照电脑的随机数字法将60名护士均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活性依赖锌离子和钙离子的蛋白水解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如胶原、明胶
夜的北京,它是屬于那些夜晚仍在工作的人的,是属于仍有外出需要的人的,也是属于所有那些想外出打发时间的“夜猫子”的……总之,只要一个大都会里有这样的一群“夜行者”,只要在这样沉沉夜幕的笼罩下,依然有四处寻找合适的“夜行驿站”的人们。其中,就总有某些会选择走进那个金色的拱门——麦当劳。深夜里的各色人等  对笔者来说,每到深夜就总想着要去麦当劳坐上一坐,似乎这成了曾经一段日子里需要定期前往才能疗治的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