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彭阳县罗洼乡崾岘村“蚂蚁搬家”式的脱贫新模式,正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動力的生动实践。
基本情况
彭阳县罗洼乡崾岘村位于县城最北端,罗洼乡南部,距县城约70公里。曾经的崾岘村,山大沟深,村民的房子一个个散落在大山深处或者黄土地的沟沟壑壑里,土路土房子,晴天下地一身土,雨天走路两脚泥,吃水用电困难,村民就知道在土坡荒塬种点玉米小麦,靠天吃饭。贫困户多,思想守旧,认为富贵在天,人穷是命。
支部书记马清海上任后,面对物质极度贫困、人员思想涣散、居住相当分散的局面,不等不靠,发誓要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面貌。从2005年开始,马清海带领支部一班人,在地势平缓、靠近马路、便于建房的地带选址,上报批复后,带头示范,自己先搬,每年发动3~6户向新的居民点集中搬迁,通过10多年“蚂蚁搬家”式迁居,有57户散布在大山沟角角落落的群众自愿自觉自发向集中的居民点搬迁,除了宅基地是政府统一规划外,新房子都是村民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装修。集中居住给村容村貌改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来水、照明用电到家到户,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装修焕然一新、设施设备齐全的村部就建在村口,群众办事便利了,村干部议事也方便了,“两个带头人”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主要做法
崾岘村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可以说先天优势严重不足。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马清海等一班人的带领下,通过建强村支部班子,把党组织带头人选出来,把致富带头人用起来,通过教育培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走出去增长见识和本领、能人带头示范引领,激发了群众想脱贫、能脱贫、会脱贫的内生动力。崾岘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脱贫富民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这几年,通过多次对区内一些贫困市县区和贫困村调研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但在崾岘村的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对村子发展变化感到满意,对奔小康充满期待。村支书马清海从新疆引进了一种杏子新品种,学名叫“吊死干杏”。这种杏子熟了不摘不落,在树上形成干果,颗大味甜,便于存储,且市场价值高。村民海红成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种杏子市场每斤可达10~18元,每棵树产50斤,每亩50~60棵树,保守估计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万元~4.5万元,现在正在试种。关于扩大“吊死干杏”的种植规模,海红成很有想法,他说,已经和村支书商议数次了,想着引进水库的水,解决灌溉的问题;前景好的话也可以自己搞干果加工厂,打自己的牌子。说到激动时他感慨地说,穷不会生根,富也不是天生,坐着“等靠要”,不如自己干!
选好村支部书记。有个好的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当问及村民对马支书这个人怎么看,一个村民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就说路,以前仅能走架子车,现在可以跑大货车”。其他人也纷纷表示,马清海是个好书记,马书记给大家帮了大忙,给村里干了大事,带来了大变化、大发展。马清海自当选村支书以来,带领100多名年富力强的村民,先后7次上新疆摘棉花,组织劳务输出,每人每年仅此一项增加纯收入4万元左右。正是在组织外出务工中,马清海让部分村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大家意识到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种种弊端。马清海说干就干,带头搬迁,经过十几年“蚂蚁搬家”式的迁居,新的聚居的村落逐步形成。因事迹突出,吃苦肯干,马清海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县优秀劳务经纪人、固原市优秀劳务经纪人、最美彭阳人、优秀党组织带头人等。
注重发挥致富能人作用。致富能人始终是农村脱贫富民战场上的一面旗帜。村民海发旺不到40岁,家里有5口人,养了15头牛。问及这些年的收入情况,这个憨实的中年汉子笑笑说,还不错。家里彩电、沙发、冰箱一应俱全,宽大的院子全部硬化,院墙边的仓库停了2台拖拉机,1辆三轮车,还有1辆摩托车,粗略估算,这些家当加起来价值超过40万元。马清海说:“海发旺家以前很穷,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我们就牵线搭桥,积极撮合,让村上几个养牛大户带着干,帮着干,这一干,日子就好起来了。”除了养牛,村上还大力发展畜草、山桃、苜蓿、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2016年,通过发展产业脱贫99人,异地搬迁脱贫10人,生态补偿脱贫2人,发展教育脱贫15人,社会保障兜底48人,54户17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崾岘村实现脱贫销号。
突出党建引领。为了让党员和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坚定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崾岘村党支部一班人着力在思想引路上下功夫,让大家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按照彭阳县《“6+X”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规范30多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程序和内容,学理论,学政策,缴党费,上党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部分贫困群众到周边产业强村、种养大户那里参观学习,和群众一起算致富账,激发他们的脱贫勇气,营造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大家齐致富的浓厚氛围。
几点启示
当前,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精神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部分贫困户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主观上或不具备脱贫摘帽的心理准备,或缺少主动脱贫的意愿;二是“不敢”,受条件所限,部分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不敢突破自身局限脱贫致富;三是“不能”,由于发展生产要素短缺,虽然有脱贫致富的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不会”,部分贫困户在脱贫工作中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点,不知如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七个强化”,其中之一就是要强化基层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如何强化,怎样激发,彭阳县罗洼乡崾岘村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转变思想是关键。扶贫先扶志。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拔不掉经济上的穷根。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有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从而打赢脱贫富民战。如果脱贫富民始终只停留在干部狠命干、群众等等看的阶段,则这样的脱贫没有可持续性,即使一时脱贫了,稍有挫折又会返贫,脱贫摘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表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激发起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让群众有想脱贫的强烈想法和思想观念。
带头示范是力量。群众有了脱贫愿望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带头示范骨干,要有“头羊”。因为,大部分贫困群众对怎样脱贫、如何致富是没有门路和具体办法的,只有身边人带头干,带着干,教方法,传经验,贫困群众才敢放心大胆投资,全力以赴投入。这说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注重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有身边学习的对象和榜样。
党建引领是保障。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未必就能发挥起来。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选出有能力、有威望、有经验、有魄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领导能力强、执行效率高的村党支部,必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带领和发动群众,这关乎民心所向,关乎执政基础。这证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带领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突出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执笔人:蔡 珺 刘福祥)
责任编辑:花菊萍
基本情况
彭阳县罗洼乡崾岘村位于县城最北端,罗洼乡南部,距县城约70公里。曾经的崾岘村,山大沟深,村民的房子一个个散落在大山深处或者黄土地的沟沟壑壑里,土路土房子,晴天下地一身土,雨天走路两脚泥,吃水用电困难,村民就知道在土坡荒塬种点玉米小麦,靠天吃饭。贫困户多,思想守旧,认为富贵在天,人穷是命。
支部书记马清海上任后,面对物质极度贫困、人员思想涣散、居住相当分散的局面,不等不靠,发誓要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面貌。从2005年开始,马清海带领支部一班人,在地势平缓、靠近马路、便于建房的地带选址,上报批复后,带头示范,自己先搬,每年发动3~6户向新的居民点集中搬迁,通过10多年“蚂蚁搬家”式迁居,有57户散布在大山沟角角落落的群众自愿自觉自发向集中的居民点搬迁,除了宅基地是政府统一规划外,新房子都是村民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装修。集中居住给村容村貌改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来水、照明用电到家到户,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装修焕然一新、设施设备齐全的村部就建在村口,群众办事便利了,村干部议事也方便了,“两个带头人”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主要做法
崾岘村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可以说先天优势严重不足。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马清海等一班人的带领下,通过建强村支部班子,把党组织带头人选出来,把致富带头人用起来,通过教育培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走出去增长见识和本领、能人带头示范引领,激发了群众想脱贫、能脱贫、会脱贫的内生动力。崾岘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脱贫富民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这几年,通过多次对区内一些贫困市县区和贫困村调研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但在崾岘村的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对村子发展变化感到满意,对奔小康充满期待。村支书马清海从新疆引进了一种杏子新品种,学名叫“吊死干杏”。这种杏子熟了不摘不落,在树上形成干果,颗大味甜,便于存储,且市场价值高。村民海红成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种杏子市场每斤可达10~18元,每棵树产50斤,每亩50~60棵树,保守估计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万元~4.5万元,现在正在试种。关于扩大“吊死干杏”的种植规模,海红成很有想法,他说,已经和村支书商议数次了,想着引进水库的水,解决灌溉的问题;前景好的话也可以自己搞干果加工厂,打自己的牌子。说到激动时他感慨地说,穷不会生根,富也不是天生,坐着“等靠要”,不如自己干!
选好村支部书记。有个好的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当问及村民对马支书这个人怎么看,一个村民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就说路,以前仅能走架子车,现在可以跑大货车”。其他人也纷纷表示,马清海是个好书记,马书记给大家帮了大忙,给村里干了大事,带来了大变化、大发展。马清海自当选村支书以来,带领100多名年富力强的村民,先后7次上新疆摘棉花,组织劳务输出,每人每年仅此一项增加纯收入4万元左右。正是在组织外出务工中,马清海让部分村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大家意识到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种种弊端。马清海说干就干,带头搬迁,经过十几年“蚂蚁搬家”式的迁居,新的聚居的村落逐步形成。因事迹突出,吃苦肯干,马清海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县优秀劳务经纪人、固原市优秀劳务经纪人、最美彭阳人、优秀党组织带头人等。
注重发挥致富能人作用。致富能人始终是农村脱贫富民战场上的一面旗帜。村民海发旺不到40岁,家里有5口人,养了15头牛。问及这些年的收入情况,这个憨实的中年汉子笑笑说,还不错。家里彩电、沙发、冰箱一应俱全,宽大的院子全部硬化,院墙边的仓库停了2台拖拉机,1辆三轮车,还有1辆摩托车,粗略估算,这些家当加起来价值超过40万元。马清海说:“海发旺家以前很穷,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我们就牵线搭桥,积极撮合,让村上几个养牛大户带着干,帮着干,这一干,日子就好起来了。”除了养牛,村上还大力发展畜草、山桃、苜蓿、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2016年,通过发展产业脱贫99人,异地搬迁脱贫10人,生态补偿脱贫2人,发展教育脱贫15人,社会保障兜底48人,54户17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崾岘村实现脱贫销号。
突出党建引领。为了让党员和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坚定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崾岘村党支部一班人着力在思想引路上下功夫,让大家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按照彭阳县《“6+X”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规范30多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程序和内容,学理论,学政策,缴党费,上党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部分贫困群众到周边产业强村、种养大户那里参观学习,和群众一起算致富账,激发他们的脱贫勇气,营造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大家齐致富的浓厚氛围。
几点启示
当前,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精神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部分贫困户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主观上或不具备脱贫摘帽的心理准备,或缺少主动脱贫的意愿;二是“不敢”,受条件所限,部分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不敢突破自身局限脱贫致富;三是“不能”,由于发展生产要素短缺,虽然有脱贫致富的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不会”,部分贫困户在脱贫工作中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点,不知如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七个强化”,其中之一就是要强化基层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如何强化,怎样激发,彭阳县罗洼乡崾岘村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转变思想是关键。扶贫先扶志。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拔不掉经济上的穷根。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有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从而打赢脱贫富民战。如果脱贫富民始终只停留在干部狠命干、群众等等看的阶段,则这样的脱贫没有可持续性,即使一时脱贫了,稍有挫折又会返贫,脱贫摘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表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激发起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让群众有想脱贫的强烈想法和思想观念。
带头示范是力量。群众有了脱贫愿望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带头示范骨干,要有“头羊”。因为,大部分贫困群众对怎样脱贫、如何致富是没有门路和具体办法的,只有身边人带头干,带着干,教方法,传经验,贫困群众才敢放心大胆投资,全力以赴投入。这说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注重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有身边学习的对象和榜样。
党建引领是保障。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未必就能发挥起来。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选出有能力、有威望、有经验、有魄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领导能力强、执行效率高的村党支部,必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带领和发动群众,这关乎民心所向,关乎执政基础。这证明,脱贫富民一定要像崾岘村这样,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带领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突出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执笔人:蔡 珺 刘福祥)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