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思品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之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为重点,走进学生的心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整体性知识,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会思考、负责任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能力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教育改革必须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思品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之一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有效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学习途径、教学资源等支撑。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在整理归纳中体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实现教学的“传授式”向“探究式”转型。
例如在教學《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师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森林的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文字、图片资料等。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并将得到的资料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研究等,感受到大地妈妈在哭泣,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激发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愿望。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促使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更多自己思考,自我感悟,在学习中乐于探究,让他们体会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增强信息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和求知欲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信息素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识水平,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也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例如教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与资料,并能在众多的产品中找出营口市的物产,收集图片资料,尝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成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参与实践,关注课堂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以及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利用和选择。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努力培养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的信息,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思想和观念,乐意分享不同的信息和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工具,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同时,教师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直接对话和沟通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生活中获取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与种类,了解这些方式的长处与短处,能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地利用信息传递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为了让学生体验各种信息传递方式的长处与短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 或他人曾经采用过的信息方式,以此来体会许多现代传递方式的方便和快捷,同时也看到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让学生讨论、了解各种方式特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达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选择了合适的传递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只要是学生确实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应表示赞同。这样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为重点
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拓展、发挥、利用课堂资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学生搜集信息、浅层信息的堆砌与复制上,而应明确任务,聚焦主题,注重分析,整合创新,注重用正确的思想统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信息材料不仅要选好,更要用活。学生只有把获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整理,才能使信息真正服务于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信息材料的价值,用它去整合课本知识,设置情境,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不同观点,启发学生分析、整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从而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基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注重信息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从烽火台到信息高速公路》一课时,学生在收集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生生互动,信息共享和相互激发,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提炼出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弥补课本内容空洞之不足,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学习欲望,激发了参与活动的激情和热情,也锻炼了观察生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开拓精神、探索精神。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基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在思品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整体性知识,促进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负责任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健华.小学思品教学与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0):11.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能力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教育改革必须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思品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之一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有效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学习途径、教学资源等支撑。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在整理归纳中体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实现教学的“传授式”向“探究式”转型。
例如在教學《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师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森林的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文字、图片资料等。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并将得到的资料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研究等,感受到大地妈妈在哭泣,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激发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愿望。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促使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更多自己思考,自我感悟,在学习中乐于探究,让他们体会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增强信息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和求知欲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信息素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识水平,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也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例如教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与资料,并能在众多的产品中找出营口市的物产,收集图片资料,尝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成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参与实践,关注课堂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以及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利用和选择。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努力培养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的信息,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思想和观念,乐意分享不同的信息和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工具,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同时,教师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直接对话和沟通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生活中获取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与种类,了解这些方式的长处与短处,能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地利用信息传递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为了让学生体验各种信息传递方式的长处与短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 或他人曾经采用过的信息方式,以此来体会许多现代传递方式的方便和快捷,同时也看到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让学生讨论、了解各种方式特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达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选择了合适的传递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只要是学生确实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应表示赞同。这样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为重点
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拓展、发挥、利用课堂资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学生搜集信息、浅层信息的堆砌与复制上,而应明确任务,聚焦主题,注重分析,整合创新,注重用正确的思想统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信息材料不仅要选好,更要用活。学生只有把获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整理,才能使信息真正服务于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信息材料的价值,用它去整合课本知识,设置情境,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不同观点,启发学生分析、整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从而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基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注重信息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从烽火台到信息高速公路》一课时,学生在收集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生生互动,信息共享和相互激发,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提炼出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弥补课本内容空洞之不足,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学习欲望,激发了参与活动的激情和热情,也锻炼了观察生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开拓精神、探索精神。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基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在思品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整体性知识,促进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负责任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健华.小学思品教学与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