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检验要求质量控制严格标准,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做好标本的准备,操作步骤的监控,检验结果的分析。同时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医学检验质量,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74
检验工作中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要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而且要实行“全程质控”,即对每个检验标本在分析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这三个过程中,作为检验室的工作人员重点在后两个过程加以控制,即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就是用质控品与测定样品一起测定,观察质控品的分析误差,建立一个较精密和敏感的控制程序,可及时发现因技术操作、试剂和仪器性能改变引起的误差,使各项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室间质评则是通过对统一发放的质控品进行测定,以此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在这三个过程中,检测前的质量更为重要,没有一份合格的病人标本,检验人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份反映病人真实状况的检验报告,因此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是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但有时对标本的采集质量是检验科无法控制的,由于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据统计占60%以上[1]。所以临床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局限于测定过程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目前,已公认饮食、药物、运动、体位姿势、吸烟、过度空腹、饮酒等因素对某些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上,除急诊和特殊病例的检查前准备有专门规定之外,一般要求病人在安静和生活饮食处于平常的状态下进行检查[2]。
笔者认为:为确保临床疾病诊治,迅速提高监测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必要对每个检验标本在分析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在日常临床检验的基础上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史密切结合,建立分离、鉴定样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学,并进行药敏性试验。开展本单位的耐药监测,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和目标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建立满足临床工作所需的现行有效的检验项目,淘汰陈旧的、无用或错误的微生物检验项目[3]。
二是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临床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微生物实验室和护理采样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其次,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在微生物实验室和护理采样人员中开展有关检验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把临床科室作为检验科的第一车间,让双方都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能真正重视标本的采集工作,从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另外,检验科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质量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标本的保存、处理等工作,并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做好解释工作。
三是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样品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目前,先进的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标本检验的人为误差。但在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更必须强调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的全部三个过程中,特别是在样品的采集和送检环节强化SOP标准操作程序,发挥临床医生、护士在检验工作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只有检验科室和临床科室有机结合,同时在各环节采用SOP标准操作程序统一管理,才能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更进一步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伟民.浅谈护理工作的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69.
2 刘建.检验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
3 张秀珍,朱德妹.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2008,7(3).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74
检验工作中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要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而且要实行“全程质控”,即对每个检验标本在分析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这三个过程中,作为检验室的工作人员重点在后两个过程加以控制,即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就是用质控品与测定样品一起测定,观察质控品的分析误差,建立一个较精密和敏感的控制程序,可及时发现因技术操作、试剂和仪器性能改变引起的误差,使各项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室间质评则是通过对统一发放的质控品进行测定,以此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在这三个过程中,检测前的质量更为重要,没有一份合格的病人标本,检验人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份反映病人真实状况的检验报告,因此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是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但有时对标本的采集质量是检验科无法控制的,由于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据统计占60%以上[1]。所以临床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局限于测定过程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目前,已公认饮食、药物、运动、体位姿势、吸烟、过度空腹、饮酒等因素对某些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上,除急诊和特殊病例的检查前准备有专门规定之外,一般要求病人在安静和生活饮食处于平常的状态下进行检查[2]。
笔者认为:为确保临床疾病诊治,迅速提高监测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必要对每个检验标本在分析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在日常临床检验的基础上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史密切结合,建立分离、鉴定样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学,并进行药敏性试验。开展本单位的耐药监测,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和目标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建立满足临床工作所需的现行有效的检验项目,淘汰陈旧的、无用或错误的微生物检验项目[3]。
二是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临床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微生物实验室和护理采样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其次,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在微生物实验室和护理采样人员中开展有关检验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把临床科室作为检验科的第一车间,让双方都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能真正重视标本的采集工作,从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另外,检验科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质量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标本的保存、处理等工作,并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做好解释工作。
三是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样品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目前,先进的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标本检验的人为误差。但在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更必须强调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的全部三个过程中,特别是在样品的采集和送检环节强化SOP标准操作程序,发挥临床医生、护士在检验工作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只有检验科室和临床科室有机结合,同时在各环节采用SOP标准操作程序统一管理,才能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更进一步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伟民.浅谈护理工作的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69.
2 刘建.检验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
3 张秀珍,朱德妹.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20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