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无从抵抗的强权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恋这首情歌》(原名《Sing Street》)并非只是一部音乐少年的纯爱电影,它更适合被称作“少年康纳之烦恼”—家庭使他筋骨麻痹,学校令他体肤疮痍,暗恋让他迷失所为,兄长的黑胶唱片和乐队的创作表演则伴他心志成长。青春残酷,时节美好,也许事隔经年,重逢何以致意。
  题目的构思源于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来自拜伦的《春逝》。作为一个并不忠实的读者,终究只知道他这一首颇流行的情诗,依稀记得遣词造句背后也是有过一段苦情的。无论你的脑袋里装的是格律、和弦,或者只是一团糨糊,都没关系,站在台阶下的人都一样,仰望对方如期盼流星,翻山越岭也在所不辞。男孩康纳第一眼便中意拉菲娜,她以一副生人勿近的姿态站在学校对面,丝巾绕在细长的脖颈上,耳垂上挂着两只金色的圆环,嘴角叼一支没点燃的香烟。他喜欢她的美,更喜欢她的穿戴与他的日常生活充满对立感,她是一只突降的外星飞船,朝他发出具有引力的光波。拉菲娜直勾勾地看着康纳从对街走来,细眉一挑,眼神迅速地上下游移。这个在学校食堂被揍得眼眶发黑的小子,搭讪起来却格外利索。
  “你要火吗?”
  “不,我正在戒烟。”
  “我也没有火。”
  她是一位未来的模特,他有一支空想的乐队,正是十四五岁的半熟少年,稚气还未脱尽,却端着成人世界的社交架子。拉菲娜要求康纳唱歌证明自己时说:“你以后会在成千上万人面前唱歌,而我只是其中之一。”就像她相信自己即将成为伦敦的模特一样,对校园男孩故作姿态的搭话也饶有兴致,这大概便是青春梦想的无限可能吧。
  康纳第一次骑车载拉菲娜回家,她笑说自己从未坐过这么慢的自行车,他在夜晚的小道上绕路,她也在他心头环绕。你知道自己有多喜欢她/他,她/他或许也知道,但你们之间横亘着“一座装满诱惑力的伦敦”,它是一纸远方的录取通知单,一张去往异国他乡的机票,或者一个开着敞篷车的成熟男人,而你只有捏在手里的一张歌词。人们爱把初恋比作一颗苹果,咬过之后终会随着时间氧化,但你品尝它甜蜜或涩口,才能体会到其他水果的不同滋味。
  拉菲娜会为了乐队第一次录像而为每个人化妆,也会为了做出一卷完美的音乐录影带跳进海里—但凡涉及梦想,她便倾尽所有。康纳把不会游泳的她救上岸,“这是为了我们的艺术,你决不能只做到一半”,然后便是电影中那个狼狈却唯美的初吻,碧蓝海天之间,自然的光影和花掉的妆容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复现的美好。
  影片结尾时康纳驾着祖父的小船,载着拉菲娜再度一同浸入海水的洗礼中。高大的轮船上一对依稀可见的白发成年人与他们挥手致意,不顾一切的青春与饱经世事的暮年在这一刻驶向同一个彼岸。少年时几多风雨路没关系,初恋的结局是好是坏也没关系,世上人或事本来便是遇上方知有,失去也获得。
  就算初恋是一朵记忆味甜的棉花糖,也无法吸干青春面庞的两行泪。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从康纳弹琴吟唱的特写拉远,画外父母的争吵声也渐渐高涨,康纳既为这种家庭生活苦恼愤怒,拨弦的手指却又显出他的脆弱无力。思想上,他是哥哥的拥簇者,音乐和生活都跟随其后;行动上,他是父亲的服从者,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像姐姐那样沉默地听大人们的对话。他是每一个在分崩家庭中的青春期小孩,心里装的越多,嘴上说的就越少。
  布莱登是康纳的灯塔,一个真正热爱艺术并懂得艺术的人,他无意间的一句话都足够弟弟拿来拔高和摆谱,他的房间像是弟弟的祷告室,而他宛如一个幼小灵魂的导师。他会把弟弟劣质的音乐带拆毁踩烂,也会为他的初恋故事而专注微笑。布莱登希望康纳能够明白的不是乐理知识,不是词曲本身,不是描画草图,不是以一方舞台为生活重心,更不是为家庭或孤岛绑住身心,而是要到一个超出自己眼界和想象的地方去,成为歌手、成为艺术家,而他将会在远航的港口前为他呐喊欢呼。
  乐队中的每一个小孩都是纯粹美好的,就算是那个对康纳挥拳的坏小子巴里也有在舞台上对着乐器挠头,并站在乐队一方来抗争的可爱时候。他们有的是时间,这能允许他们去做很多正确的事情,也能包容他们犯下更多的错误—纠正是长大以后的事。与康纳交集最多的埃蒙是另一个站在他灵魂旁边的人—布莱登为他指引,埃蒙则陪他探索。初次见面时的埃蒙几乎有比肩布莱登的才华和老练,他的提问让康纳哑口无言,他们一起躲在小屋里吸烟,一起穿上滑稽的演出服,一起从糟糕的歌写到满堂喝彩。每一个在小巷垃圾堆旁或别的地方拍下的录像带都是他们的青春纪念,纵使他日梦想早更迭,就算海潮两端轨迹再难重合,就算在最后一支歌响起之前,他们还是被人嘲弄的“怪物”。
  导演约翰·卡尼拍出了爱尔兰绿意苍翠之美,拍出了年少哀愁之美,拍出了筑梦逐梦之美,他将对少年时代最美好的愿景都融入进康纳的脑海中,那宛如美国校园舞会的梦幻场景,沉浸在自己歌声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幸福。电影终了之后,航海远行的尽头或许有花花世界,又或许只是另一片关住艺术家的岛屿,“他们毕竟只是孩子”,约翰·卡尼如是说。所以在很远的将来,“以沉默”或“以眼泪”都没有关系,只要记得你也曾经是自己的“船长”。
其他文献
五个庙石窟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发源于党河南山(祁连山支脉)的党河,经肃北县向北流去,其下游灌溉着敦煌绿洲。党河上游的肃北县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敦煌的南大门,唐宋时期在今党城湾附近设有紫亭镇或紫亭县,由敦煌(沙州)管辖,控制着通向南山吐谷浑、吐蕃的交通要道,而且这里水草丰美,易于放牧,所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敦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
源起:同自然之妙有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这门古老的艺术之所以能常葆光彩,始终随时代变迁而接续发展,焕发活力,主要还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独特性。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在其著作《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所说:“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以其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隶、楷、草各体之不同,数千年来,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创作载体,汉字的起源,拉开了书法艺术发
中国花鸟画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浸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的摹写,而是传达着无尽的诗意和崇尚高洁的精神追求,是画家心灵的依托、情感的再现。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  崇尚高洁、鄙视流俗是中国艺术历来的传统,文人们餐花饮露,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行和纯洁的志向,并力图在艺术创作中为心灵寻求一个清朗宁静的世界。  明代画家陈淳,以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风独创面目。他的《辛夷花图》,以疏淡清
赤道附近的塞舌尔群岛由115座岛屿组成,因地处热带,每个小岛都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入境时,海关工作人员在我的护照上盖了一个印章,印章的图案是海椰树的果实。海椰树是一个神奇的树种,是地球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2014年5月,我乘坐轮渡离开了塞舌尔最大的岛屿马埃岛,来到了普拉兰岛。普拉兰岛上有座世界上最小的自然遗产“五月谷”,那里正是7000多株海椰树的家园。如果把塞舌尔形容为人间天堂,那么五月谷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据说,魏晋名士陶渊明时常会在膝上置一张无弦无徽的古琴,每当有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苏轼就非常欣赏陶渊明和他的无弦琴:『谁谓渊明贫,尚有一素琴。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可见,对于那些真正深入古琴音乐世界的人来说,只要懂得琴中真趣,琴无弦又何妨呢?音乐存于内心,便足够了。  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古琴意境。七弦琴 战国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十弦琴 战国 湖
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优美的《论语》中,最为动人的是这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来这句话并不像我们惯常所理解的那样,是为一个异地朋友的远道而来感到内心愉悦。这个“远方”,它既是宽广无边的地理空间,更是恒无际涯的历史时间。上下纵横无边无涯的时空中有缘得以知遇,是何等的难得而令人欣喜。其间倾诉的,是对这宇宙人生中最为惊心的相遇所油然而生的感动。  
“我要指控我的父母生下了我。”赞恩在法庭上用手指向自己的亲生父母。此时此刻,银幕前的观众仿佛也坐在陪审席中,陪着12岁的赞恩一起进行这场苦涩的审判。黎巴嫩导演纳迪·拉巴基在《何以为家》中,将镜头放置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让观众跟随着赞恩的眼睛,一同进入到“他们的世界”。童年不是成为大人的准备期  《何以为家》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凭借真实感十足的镜头叙事,使影片情节富有层次感。  影片第一幕以赞恩的视角
梨花鹁鸽图(局部)马十六匹图 纸本设色 88.5×323cm 唐 韩幹唐朝前期的花鸟画成就  唐朝前期的花鸟画创作十分繁荣,以描绘贵族生活中的鹤、鹰、鹘、马和庭园中的奇花异兽为主,往往画于屏风、障壁及团扇等处。至于画家,仅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和北宋《宣和画谱》等书记载,能画花鸟、走兽的就有几十人,其中有不少是光耀后世的大家。  初唐的花鸟画家中,薛稷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薛稷,
徙民佛教与“皇帝即如来”思想  北魏早期屡次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组建北魏政权与建设国都平城就是这种徙民政策的成果。同样,北魏佛教也是因为徙民政策而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北魏建国以前是几乎与佛教无缘的鲜卑族拓跋部,建设平城后不久就迅速开展佛教活动,甚至第三代太武帝因佛教过于盛行还发布了废佛令。作为北魏佛教盛况的背景,徙民这种强行文化移植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北魏早期的佛教,那就是“徙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