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网融合”给予广电有线网络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明确政策扶持期,但同时事实亦很残酷,因为从国家战略的转型要求到产业融合的市场需要,都不可能长时间把整个新产业的发展前途仅放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上,如果几年后的有线网络还不能担当重任,那么“三网融合”势必会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怎么办?
有线:广电命脉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3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一决定对国内的电信、广电和互联网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将进一步对全社会基础信息设施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由此形成的新一轮网络建设、产品升级和服务演进,将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相关行业都在为“三网融合”开展准备,如何在新形式下尽快增强竞争力、营造有利于自身的竞争环境,是各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参与“三网融合”的各产业环节中,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受到的关注也最多。有线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已拥有近4万公里的长途网络、超过1.6亿户的用户规模,完成7000万户左右的数字化改造,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双向业务……应该说,这一成果的取得非常不易。
对广电行业而言,由于无线广播网络很难改造成移动通信网一样的双向网络。全国的有线电视资源是广电行业内唯一有可能独立向新兴信息服务市场扩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广电行业不仅将拥有广播电视台这一媒体资源、同时也将拥有其它媒体行业所不具备的信息传递渠道,这将为广电行业在未来获取媒体服务门户的地位奠定重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有线电视网络不能尽快实现上述目标,那么其对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价值就大大下降了,在今后的产业融合中就很难具有独立发言权。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程覆盖、无障碍链接的整体网络;必需能够实现全程的双向信息传输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必须和各类媒体平台能够建立有效的配合机制;还要建立面向市场,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业务经营体系。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还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
有线:应对融合差在哪儿?
差距1:全程全网
目前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离全程全网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虽然总局已经要求各方在今年完成省网整合。并准备进一步实现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但地方广电网络还面临管理关系的调整、资产的评估和整合、各方利益的平衡、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跨域整合等问题,在形式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即使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历史上留下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网络要实现互联还要尽快明确合理的改造方案,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应该说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措施出台,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在大范围地区开展互联互通业务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差距2:双向平台、经验和安全机制
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仍以单向广播技术为主,无论是模拟网络还是数字网络都需要进行双向改造;在全同有线电视1.64亿用户中已经可以开展双向业务的用户只有百万规模,并集中在部分地区;而且由于历史上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单一,尤其是开展各类型宽带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经验不足,对于大型通信网络的布网及运维经验较少,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严重缺乏。
差距3:台网互动关系
有线电视网络虽然和各级广播电视台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目前仅能实现简单的节目转播功能,由于双向业务经营体系远未建立,实际上是难以支持广播电视台向互动型的新媒体经营方向转型的,短时期内依然只能以广播电视节目广播作为主要业务。
差距4:技术标准化
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方案层出不穷,但作为整体的技术改造方案目前还没有确定,除了原先已有的CMTS等方案,近期比较看好EPON+EOC等技术,但要真正在全网推行这一技术需要的标准迟迟不能得到落实,实际上各地只能依托自身条件进行双向改造,这又给今后的全网整合埋下了隐患。
差距5:资金与资本
有线电视网络在发展历程中一直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这和历史上有线电视网络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定位有很大关系,同时广电行业缺乏和市场相衔接的经营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从目前各地开展的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来源看,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置换股权、国外无息贷款等方式。如果要实现全网的双向改造,需要几千亿资金,真正能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市场,而要吸纳这些资金进入就必需对其经营定位和经营机制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造。
如何赶上
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支持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目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在短时间内确定好自身定位,明确近期可用资源,针对自身不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依据明确的时间表在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开展有效的推进工作。甭则,就可能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被边缘化。
首先。有线整合必须在试点期有所建树。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近期三网融合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人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同;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考虑到目前国家推动“三网融合”主要目的是尽快形成产业拉动力以应对金融危机,因此势必要求整个工作能快速形成实际的市场需求。如果持续了几年还不能看到实际进展,网络建设和产品销售没有形成实际的经济效益,那么整个“三网融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而有线电视网络是本次“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重头戏,是在试点期间就要取得实际效果的。有关文件已明确提出“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放部分电信业务市场,同时对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逐步整合和升级,组建全国网络公司”,通过这些举措将形成几千亿的建设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将是巨大的。
无论各级有线网络公司面临什么样的难题,积极面对“三网融合”并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整合之路是必需之选择,等待和回避都是不可行的。
其次。明确有线定位。公益与商业相分离。
在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的两者角色中,有线电视网络必需选择一个主体定位。同时承担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角色的网络,只有在十几年前的“中国电信”身上发生过,而且多年来始终是电信体制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很难想像,国内电信市场再出现一个新的公益和商业利益相互重叠的网络。
如果确定为公益定位,那么今后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以公益服务为主要 目标,在业务经营模式上自我约束,发展的资金主要寄希望于国家财政投入。
而要进入市场竞争的角色,就必需加快有线网络公司面向市场开展经营的能力,加强和市场各环节的衔接,主要寄托通过市场渠道获取发展资金。
如果两者不能很好区分,那么有线电视公司在争取同家支持、市场融资能力、用户投诉、定价权方面都将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
第三,明确发展的资源需求,优先争取最重要的资源。
各级有线在谈及“三网融合”时,都会列举出一堆问题。如果单从这些问题看,有线电视网络除了国家出巨资支持、给予常年政策倾斜外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这对有线网络建立积极的市场形象反而有负面作用。所以,有线网络还是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确定哪些资源对目前发展是最重要的,并优先去争取这些资源,才能把错综复杂的问题梳理出脉络。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确定以市场定位为主,那么地方有线电视网络部门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而直接制约地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从市场上取得资金的障碍在于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评估较低。而且广电总局对有线网络发展的定位存在政策模糊地带。后者属于政策问题,需要各地有线电视网络部门联合去向主管部门争取;而前者更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快完成网络规模扩张,快速进入电信市场以提升每用户的ARPU值,同时改善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
据此分析,可以合作或兼并的有线网络公司、尽快进入三阿融合试点范围以获取经营电信业务资质,寻找市场化的经营人才是目前最需要的资源。
目前,广电总局很重视PON+EOC的双向化和宽带化改造思路;但具体到每个省市,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本地网络现状还是有很大差异,都采取了适合本地经营的网络建设思路。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需要一个过程,要同时解决人事、资产等问题;在组建过程中,全国网络公司要尽快完成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否则即使整合完成,也将面对一个技术四分五裂的网络,届时更好的选择可能是推倒重建。
第四,尽快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体系。
在技术支持、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体现在硬件方面,有些则体现在运营支撑团队建设方面。从各地情况看,有线网络还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比如前期很多地方公司认为。建设BOSS等运营支撑系统是自找麻烦。但这恰恰是全业务经营中建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中跨越的最大的一个经营型门槛,就是在上世纪末建立了面向全网的BOSS系统。此前,电信运营商只能面向单一业务建立独立的运营支撑系统,而且只能支持粗放式经营的开展,全网全业务的目标根本难以实现;通过中国电信“97工程”、中国移动BOSS系统的完成,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语音、宽带、短信等业务的全程经营,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展多种业务的集成运营和管理。这一系统建立,不是从市场上购买现成设备可以实现的(当然系统建设直接投入成本也很高),还有大量的运营经验体现其中。
在前期实践中,广电运营商不仅在BOSS系统上,在客服和营销团队上投入很低,如果不能尽快跨越这一门槛,那么有线电视部门很难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明确主体业务,贪多嚼不烂。
目前数字电视网络已可开展的业务包括付费节目、视频点播、电视购物、咨询信息、电视游戏等;已实现双向改造的地区还可以开展宽带上网、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针对政府机关、工商企事业单位推出网络出租型服务。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文件,“三网融合”试点地区有线电视部门还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人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
应该说,可开展的业务多种多样,但运营商如果不能很好确定自身的主体业务,那么就会把有限资源分摊到诸多方面,在“三网融合”后的激烈竞争中,反而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历史上看,为保障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逐步在全国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所以为广播电视信号播出提供服务自始至终是有线的第一责任和第一要务,如果在业务发展上出现偏离,势必对有线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运营商是很难和经验丰富的电信运营商在电信业务领域开展正面竞争的,即使开通了宽带接人等业务也仅仅是提升用户ARPU值的一个手段。真正能给予有线电视网络部门长远竞争力的业务,还在于建设一个更适于新媒体发展和运营的渠道,以对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业务开展予以坚实支撑,这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必需考虑的因素。
把支持好广播电视台业务开展和新媒体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对目前直播、点播、时移、信息插播等功能进行梳理和升级,优先开发电视内容和多媒体视频内容的增值服务将是很长时期内有线电视网络必需的选择。结语:并非不可替代
“三网融合”是有线电视网络争取到的难得机遇,在国家相关文件中给予了有线电视网络很大的倾斜,但融合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除了需要积极争取外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从内部经营思路和经营机制人手进行大幅度调整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事实很残酷,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无论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还是产业融合的市场需要,都不可能长时间把整个新产业的发展前途仅放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上,如果几年后的有线网络还不能担当重任,那么“三网融合”势必会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时不我待。
有线:广电命脉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3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一决定对国内的电信、广电和互联网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将进一步对全社会基础信息设施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由此形成的新一轮网络建设、产品升级和服务演进,将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相关行业都在为“三网融合”开展准备,如何在新形式下尽快增强竞争力、营造有利于自身的竞争环境,是各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参与“三网融合”的各产业环节中,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受到的关注也最多。有线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已拥有近4万公里的长途网络、超过1.6亿户的用户规模,完成7000万户左右的数字化改造,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双向业务……应该说,这一成果的取得非常不易。
对广电行业而言,由于无线广播网络很难改造成移动通信网一样的双向网络。全国的有线电视资源是广电行业内唯一有可能独立向新兴信息服务市场扩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广电行业不仅将拥有广播电视台这一媒体资源、同时也将拥有其它媒体行业所不具备的信息传递渠道,这将为广电行业在未来获取媒体服务门户的地位奠定重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有线电视网络不能尽快实现上述目标,那么其对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价值就大大下降了,在今后的产业融合中就很难具有独立发言权。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程覆盖、无障碍链接的整体网络;必需能够实现全程的双向信息传输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必须和各类媒体平台能够建立有效的配合机制;还要建立面向市场,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业务经营体系。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还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
有线:应对融合差在哪儿?
差距1:全程全网
目前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离全程全网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虽然总局已经要求各方在今年完成省网整合。并准备进一步实现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但地方广电网络还面临管理关系的调整、资产的评估和整合、各方利益的平衡、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跨域整合等问题,在形式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即使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历史上留下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网络要实现互联还要尽快明确合理的改造方案,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应该说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措施出台,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在大范围地区开展互联互通业务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差距2:双向平台、经验和安全机制
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仍以单向广播技术为主,无论是模拟网络还是数字网络都需要进行双向改造;在全同有线电视1.64亿用户中已经可以开展双向业务的用户只有百万规模,并集中在部分地区;而且由于历史上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单一,尤其是开展各类型宽带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经验不足,对于大型通信网络的布网及运维经验较少,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严重缺乏。
差距3:台网互动关系
有线电视网络虽然和各级广播电视台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目前仅能实现简单的节目转播功能,由于双向业务经营体系远未建立,实际上是难以支持广播电视台向互动型的新媒体经营方向转型的,短时期内依然只能以广播电视节目广播作为主要业务。
差距4:技术标准化
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方案层出不穷,但作为整体的技术改造方案目前还没有确定,除了原先已有的CMTS等方案,近期比较看好EPON+EOC等技术,但要真正在全网推行这一技术需要的标准迟迟不能得到落实,实际上各地只能依托自身条件进行双向改造,这又给今后的全网整合埋下了隐患。
差距5:资金与资本
有线电视网络在发展历程中一直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这和历史上有线电视网络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定位有很大关系,同时广电行业缺乏和市场相衔接的经营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从目前各地开展的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来源看,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置换股权、国外无息贷款等方式。如果要实现全网的双向改造,需要几千亿资金,真正能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市场,而要吸纳这些资金进入就必需对其经营定位和经营机制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造。
如何赶上
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支持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目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在短时间内确定好自身定位,明确近期可用资源,针对自身不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依据明确的时间表在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开展有效的推进工作。甭则,就可能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被边缘化。
首先。有线整合必须在试点期有所建树。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近期三网融合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人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同;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考虑到目前国家推动“三网融合”主要目的是尽快形成产业拉动力以应对金融危机,因此势必要求整个工作能快速形成实际的市场需求。如果持续了几年还不能看到实际进展,网络建设和产品销售没有形成实际的经济效益,那么整个“三网融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而有线电视网络是本次“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重头戏,是在试点期间就要取得实际效果的。有关文件已明确提出“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放部分电信业务市场,同时对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逐步整合和升级,组建全国网络公司”,通过这些举措将形成几千亿的建设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将是巨大的。
无论各级有线网络公司面临什么样的难题,积极面对“三网融合”并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整合之路是必需之选择,等待和回避都是不可行的。
其次。明确有线定位。公益与商业相分离。
在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的两者角色中,有线电视网络必需选择一个主体定位。同时承担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角色的网络,只有在十几年前的“中国电信”身上发生过,而且多年来始终是电信体制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很难想像,国内电信市场再出现一个新的公益和商业利益相互重叠的网络。
如果确定为公益定位,那么今后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以公益服务为主要 目标,在业务经营模式上自我约束,发展的资金主要寄希望于国家财政投入。
而要进入市场竞争的角色,就必需加快有线网络公司面向市场开展经营的能力,加强和市场各环节的衔接,主要寄托通过市场渠道获取发展资金。
如果两者不能很好区分,那么有线电视公司在争取同家支持、市场融资能力、用户投诉、定价权方面都将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
第三,明确发展的资源需求,优先争取最重要的资源。
各级有线在谈及“三网融合”时,都会列举出一堆问题。如果单从这些问题看,有线电视网络除了国家出巨资支持、给予常年政策倾斜外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这对有线网络建立积极的市场形象反而有负面作用。所以,有线网络还是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确定哪些资源对目前发展是最重要的,并优先去争取这些资源,才能把错综复杂的问题梳理出脉络。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确定以市场定位为主,那么地方有线电视网络部门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而直接制约地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从市场上取得资金的障碍在于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评估较低。而且广电总局对有线网络发展的定位存在政策模糊地带。后者属于政策问题,需要各地有线电视网络部门联合去向主管部门争取;而前者更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快完成网络规模扩张,快速进入电信市场以提升每用户的ARPU值,同时改善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
据此分析,可以合作或兼并的有线网络公司、尽快进入三阿融合试点范围以获取经营电信业务资质,寻找市场化的经营人才是目前最需要的资源。
目前,广电总局很重视PON+EOC的双向化和宽带化改造思路;但具体到每个省市,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本地网络现状还是有很大差异,都采取了适合本地经营的网络建设思路。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需要一个过程,要同时解决人事、资产等问题;在组建过程中,全国网络公司要尽快完成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否则即使整合完成,也将面对一个技术四分五裂的网络,届时更好的选择可能是推倒重建。
第四,尽快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体系。
在技术支持、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体现在硬件方面,有些则体现在运营支撑团队建设方面。从各地情况看,有线网络还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比如前期很多地方公司认为。建设BOSS等运营支撑系统是自找麻烦。但这恰恰是全业务经营中建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中跨越的最大的一个经营型门槛,就是在上世纪末建立了面向全网的BOSS系统。此前,电信运营商只能面向单一业务建立独立的运营支撑系统,而且只能支持粗放式经营的开展,全网全业务的目标根本难以实现;通过中国电信“97工程”、中国移动BOSS系统的完成,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语音、宽带、短信等业务的全程经营,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展多种业务的集成运营和管理。这一系统建立,不是从市场上购买现成设备可以实现的(当然系统建设直接投入成本也很高),还有大量的运营经验体现其中。
在前期实践中,广电运营商不仅在BOSS系统上,在客服和营销团队上投入很低,如果不能尽快跨越这一门槛,那么有线电视部门很难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明确主体业务,贪多嚼不烂。
目前数字电视网络已可开展的业务包括付费节目、视频点播、电视购物、咨询信息、电视游戏等;已实现双向改造的地区还可以开展宽带上网、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针对政府机关、工商企事业单位推出网络出租型服务。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文件,“三网融合”试点地区有线电视部门还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人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
应该说,可开展的业务多种多样,但运营商如果不能很好确定自身的主体业务,那么就会把有限资源分摊到诸多方面,在“三网融合”后的激烈竞争中,反而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历史上看,为保障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逐步在全国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所以为广播电视信号播出提供服务自始至终是有线的第一责任和第一要务,如果在业务发展上出现偏离,势必对有线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运营商是很难和经验丰富的电信运营商在电信业务领域开展正面竞争的,即使开通了宽带接人等业务也仅仅是提升用户ARPU值的一个手段。真正能给予有线电视网络部门长远竞争力的业务,还在于建设一个更适于新媒体发展和运营的渠道,以对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业务开展予以坚实支撑,这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必需考虑的因素。
把支持好广播电视台业务开展和新媒体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对目前直播、点播、时移、信息插播等功能进行梳理和升级,优先开发电视内容和多媒体视频内容的增值服务将是很长时期内有线电视网络必需的选择。结语:并非不可替代
“三网融合”是有线电视网络争取到的难得机遇,在国家相关文件中给予了有线电视网络很大的倾斜,但融合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除了需要积极争取外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从内部经营思路和经营机制人手进行大幅度调整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事实很残酷,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无论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还是产业融合的市场需要,都不可能长时间把整个新产业的发展前途仅放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上,如果几年后的有线网络还不能担当重任,那么“三网融合”势必会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