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边缘人”普遍存在,容易形成不健康心理并影响教学质量,他们急需帮助和转化。本文从生物教学的角度出发,从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创新教学设计和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三方面思考并总结课堂“边缘人”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课堂边缘人 教学质量 成功体验 教学设计 生物实践活动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现实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始终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就产生了课堂“边缘人”现象。
一、课堂“边缘人”及其特点
在特定课堂教学环境下,始终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之外、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那些急需帮助和转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就是课堂“边缘人”。其中一种是指处于课堂教学的中间层的学生,这类学生竞争意识较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学业成绩一般,容易退化为“后进生”,但这种学生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种是智商低、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很差,这种学生大多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希望和信心。
课堂“边缘人”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边缘心态的特点。有关边缘学生的具体数字虽然目前很难确切统计,但依据现行评价标准,我国3亿中小学生中大约有5000万人处于边缘化状态。这说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边缘人”问题是当今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习成绩一般的“边缘人”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他人少有的优势,如果教师能组织相应的活动或为其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他们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从而转化为非“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动态的,具有相对性,今天属于“边缘人”的学生,通过努力明天不一定还是“边缘人”,同时今天的课堂核心人物,如果不思进取,将成为明天的“边缘人”。
智商低、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很差的学生具有边缘心态,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自己是“边缘人”的事实。这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上显得过度紧张或不安,害怕与人交往,逃避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发呆,经常怀疑别人在背地里谈论他,遇事常想不开,心胸狭窄。
二、转化课堂“边缘人”的生物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秉持责任心和良心,用尊重、鼓励、信任、同情等积极态度对待处于边缘境地的学生,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边缘学生就会健康成长,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1.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优秀学生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他们有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中下,他们在有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但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
案例1: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
2013年11月22日,江苏省名校联盟在苏州星海中学进行化学、物理、生物三个学科的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笔者代表常州市北环中学参与生物学科“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该课是苏科版生物八(上)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教材建议用蚕豆叶片作为观察材料,可是常州市区及郊区根本找不到蚕豆植株,蚕豆是懒庄稼,郊区农民在有限宝贵的土地上是不种蚕豆的。通常认为菠菜也是较好的观察材料,笔者在菜市场购买了大叶和小叶两种菠菜,尝试撕下表皮,结果发现很难撕,成功率很低。于是上网查询,有人提到用四季常绿、肉质肥厚的景天树叶片较好,笔者就网购了两株景天树,准备带到苏州去,收到景天树后,尝试撕取叶片表皮,发现还是很难撕取。这时笔者想到,洋葱鳞片叶是肉质的,肉质叶片容易获取表皮应该是有道理的,于是笔者就到常州花鸟市场寻找有肉质叶片的仙人掌类植物,尝试几种植物后,发现观音莲的肉质叶片非常理想,不论是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非常容易撕取,并且观音莲是微型盆栽,课堂上可以作为奖品奖励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上课时二人一组,学生非常容易撕取观音莲叶片的表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按要求用低倍显微镜观察,10分钟以内,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观察到气孔的结构。在课堂尾声,笔者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描述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意义,少量优秀学生能够描述,当笔者提出用观音莲微型盆栽作为奖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了,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实验材料决定课堂成败,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可以使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2: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2014年5月16日下午,学校进行常州市理化生实验考查,生物考查实验是唾液分解淀粉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唾液分解淀粉的实验平时教学需要一课时,学生的成功率大约在70%左右,现在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淀粉糊浓度由1%下降到0.1%,水浴用水早作安排,提前2小时用三个塑料桶装满热水,让其自然冷却,到实验开始时正好是37℃多一点,整个实验中换两次温水,确保每个班级的学生均能在水浴时水的温度控制在37℃多一点。这样做大大缩短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时间,但不影响实验的科学性。考查结果表明,除个别学生取唾液较慢、较少,水浴时间不够导致失败外,约99%的学生成功了,从学生们的脸上绽放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体验了成功,收获了自信。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体验到的东西感到非常真实,亲身感受过的学习过程在大脑记忆中会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及情感的形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2.创新教学设计,增强课堂吸引力
案例3:枯燥变生动
以植物的嫁接为例。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加演示,由于学生对园艺生产几乎没有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讲授和演示之前,带学生在校园内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认识桂花、丁香、女贞、白兰花、紫玉兰、龙爪槐、国槐等木本植物,并且告诉学生,桂花、丁香的繁殖是以女贞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白兰花是以紫玉兰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龙爪槐是以国槐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接穗的特点是一般不形成种子并且扦插很难成活,如桂花、白兰花、丁香等,砧木的特点是容易通过种子或扦插繁殖且生命力强。学生仔细观察接穗和砧木接触处的组织增生膨大的特点,体会到凡是嫁接成活的树种,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都是紧密结合的,接穗的导管和筛管都是相通的。木本植物的嫁接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一般嫁接时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校园中嫁接繁殖的蟹爪兰和大立菊。
在校园内走一走、看一看后,再进行嫁接知识的讲授和演示,课后要求学生盆栽女贞,枝接桂花,盆栽仙人掌,嫁接蟹爪兰,很多小组都取得了成功。
枯燥乏味的嫁接知识,当联系校园观赏植物的繁殖以及自己动手操作后,学生就会感受到这样的学习很生动,嫁接知识很有用,从而激发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4:抽象变直观
以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为例。教材设计的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是把两株幼苗分别放入清水和10%食盐溶液中,观察植物叶片的萎蔫情况。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个实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看到叶片萎蔫耗时太长。如果改成小组凉拌黄瓜,短时间内就能看到黄瓜细胞很明显的失水现象,同时每个小组把萎蔫不久的小青菜放入清水中,则很快就能看到青菜变得挺直,同样短时间内就能看到青菜细胞很明显的吸水现象。由此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哪里浓度大,水分就往哪里跑。
学生虽然能感知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是无机盐,但他们对于土壤本身含有无机盐这个知识是不清楚的,教师可在课堂上制取土壤澄清液,分发给每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对加入试管的少许土壤澄清液进行加热,水分蒸发后,很快就可以看到试管底部有白色结晶,这种白色结晶就是土壤无机盐。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知识是很抽象的,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抽象知识,经过实验的改变和动手观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3.积极组织课堂“边缘人”开展各种生物实践活动
近几年,结合校本课程,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我们组织各班“边缘学生”开展学校草坪养护、盆栽繁殖及养护、食用菌栽培、发酵食品制作等生物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例如,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初步学到科学试验的方法,如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对照组的设置,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遵守纪律、爱集体、爱科学、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以及工作责任感。
课堂“边缘人”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要有效转化他们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去思考和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用自身的魅力感化他们,从生活、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指导,当然更需要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则的制约和他们的自我反思及批判,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那么转化课堂“边缘人”的成效就会更显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
【关键词】课堂边缘人 教学质量 成功体验 教学设计 生物实践活动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现实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始终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就产生了课堂“边缘人”现象。
一、课堂“边缘人”及其特点
在特定课堂教学环境下,始终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之外、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那些急需帮助和转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就是课堂“边缘人”。其中一种是指处于课堂教学的中间层的学生,这类学生竞争意识较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学业成绩一般,容易退化为“后进生”,但这种学生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种是智商低、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很差,这种学生大多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希望和信心。
课堂“边缘人”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边缘心态的特点。有关边缘学生的具体数字虽然目前很难确切统计,但依据现行评价标准,我国3亿中小学生中大约有5000万人处于边缘化状态。这说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边缘人”问题是当今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习成绩一般的“边缘人”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他人少有的优势,如果教师能组织相应的活动或为其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他们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从而转化为非“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动态的,具有相对性,今天属于“边缘人”的学生,通过努力明天不一定还是“边缘人”,同时今天的课堂核心人物,如果不思进取,将成为明天的“边缘人”。
智商低、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很差的学生具有边缘心态,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自己是“边缘人”的事实。这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上显得过度紧张或不安,害怕与人交往,逃避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发呆,经常怀疑别人在背地里谈论他,遇事常想不开,心胸狭窄。
二、转化课堂“边缘人”的生物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秉持责任心和良心,用尊重、鼓励、信任、同情等积极态度对待处于边缘境地的学生,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边缘学生就会健康成长,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1.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优秀学生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他们有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中下,他们在有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但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
案例1: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
2013年11月22日,江苏省名校联盟在苏州星海中学进行化学、物理、生物三个学科的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笔者代表常州市北环中学参与生物学科“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该课是苏科版生物八(上)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教材建议用蚕豆叶片作为观察材料,可是常州市区及郊区根本找不到蚕豆植株,蚕豆是懒庄稼,郊区农民在有限宝贵的土地上是不种蚕豆的。通常认为菠菜也是较好的观察材料,笔者在菜市场购买了大叶和小叶两种菠菜,尝试撕下表皮,结果发现很难撕,成功率很低。于是上网查询,有人提到用四季常绿、肉质肥厚的景天树叶片较好,笔者就网购了两株景天树,准备带到苏州去,收到景天树后,尝试撕取叶片表皮,发现还是很难撕取。这时笔者想到,洋葱鳞片叶是肉质的,肉质叶片容易获取表皮应该是有道理的,于是笔者就到常州花鸟市场寻找有肉质叶片的仙人掌类植物,尝试几种植物后,发现观音莲的肉质叶片非常理想,不论是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非常容易撕取,并且观音莲是微型盆栽,课堂上可以作为奖品奖励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上课时二人一组,学生非常容易撕取观音莲叶片的表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按要求用低倍显微镜观察,10分钟以内,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观察到气孔的结构。在课堂尾声,笔者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描述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意义,少量优秀学生能够描述,当笔者提出用观音莲微型盆栽作为奖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了,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实验材料决定课堂成败,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可以使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2: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2014年5月16日下午,学校进行常州市理化生实验考查,生物考查实验是唾液分解淀粉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唾液分解淀粉的实验平时教学需要一课时,学生的成功率大约在70%左右,现在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淀粉糊浓度由1%下降到0.1%,水浴用水早作安排,提前2小时用三个塑料桶装满热水,让其自然冷却,到实验开始时正好是37℃多一点,整个实验中换两次温水,确保每个班级的学生均能在水浴时水的温度控制在37℃多一点。这样做大大缩短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时间,但不影响实验的科学性。考查结果表明,除个别学生取唾液较慢、较少,水浴时间不够导致失败外,约99%的学生成功了,从学生们的脸上绽放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体验了成功,收获了自信。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体验到的东西感到非常真实,亲身感受过的学习过程在大脑记忆中会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及情感的形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2.创新教学设计,增强课堂吸引力
案例3:枯燥变生动
以植物的嫁接为例。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加演示,由于学生对园艺生产几乎没有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讲授和演示之前,带学生在校园内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认识桂花、丁香、女贞、白兰花、紫玉兰、龙爪槐、国槐等木本植物,并且告诉学生,桂花、丁香的繁殖是以女贞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白兰花是以紫玉兰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龙爪槐是以国槐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的,接穗的特点是一般不形成种子并且扦插很难成活,如桂花、白兰花、丁香等,砧木的特点是容易通过种子或扦插繁殖且生命力强。学生仔细观察接穗和砧木接触处的组织增生膨大的特点,体会到凡是嫁接成活的树种,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都是紧密结合的,接穗的导管和筛管都是相通的。木本植物的嫁接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一般嫁接时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校园中嫁接繁殖的蟹爪兰和大立菊。
在校园内走一走、看一看后,再进行嫁接知识的讲授和演示,课后要求学生盆栽女贞,枝接桂花,盆栽仙人掌,嫁接蟹爪兰,很多小组都取得了成功。
枯燥乏味的嫁接知识,当联系校园观赏植物的繁殖以及自己动手操作后,学生就会感受到这样的学习很生动,嫁接知识很有用,从而激发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4:抽象变直观
以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为例。教材设计的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是把两株幼苗分别放入清水和10%食盐溶液中,观察植物叶片的萎蔫情况。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个实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看到叶片萎蔫耗时太长。如果改成小组凉拌黄瓜,短时间内就能看到黄瓜细胞很明显的失水现象,同时每个小组把萎蔫不久的小青菜放入清水中,则很快就能看到青菜变得挺直,同样短时间内就能看到青菜细胞很明显的吸水现象。由此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哪里浓度大,水分就往哪里跑。
学生虽然能感知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是无机盐,但他们对于土壤本身含有无机盐这个知识是不清楚的,教师可在课堂上制取土壤澄清液,分发给每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对加入试管的少许土壤澄清液进行加热,水分蒸发后,很快就可以看到试管底部有白色结晶,这种白色结晶就是土壤无机盐。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知识是很抽象的,处于课堂边缘境地的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抽象知识,经过实验的改变和动手观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3.积极组织课堂“边缘人”开展各种生物实践活动
近几年,结合校本课程,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我们组织各班“边缘学生”开展学校草坪养护、盆栽繁殖及养护、食用菌栽培、发酵食品制作等生物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例如,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初步学到科学试验的方法,如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对照组的设置,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遵守纪律、爱集体、爱科学、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以及工作责任感。
课堂“边缘人”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要有效转化他们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去思考和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用自身的魅力感化他们,从生活、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指导,当然更需要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则的制约和他们的自我反思及批判,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那么转化课堂“边缘人”的成效就会更显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