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15号,我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公益项目。“大爱清尘”项目是专项救助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并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的公益基金。作为微公益的代表项目之一,“大爱清尘”创办了“两报一刊一网四微”传播平台[http://www. daaiqingchen.org/],实现了立体传播;通过持续的预防宣传,实现了“尘肺病”较大范围的社会知晓。
自2011年6月15日大爱清尘创立至2015年5月31日,累计救治尘肺农民1356人;累计助学1269人次;累计发放制氧机701台;累计发放温暖包20000多个。截止2015年4月30日,累计筹款21291680.91元;在全国已建立43个工作区站点,志愿者达5000多人
大爱清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二级基金,并且成为目前中国深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公益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完全依赖新媒崛起做强做大的公益组织。因此其透明度、公信力、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均受到中国公益界赞誉。
“大爱清尘”公益项目的具体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
1. 传播策略:整合社会资源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充分整合了媒体资源、人脉资源、名誉资源、技术资源及政府资源,以此实现“大爱清尘”规模化动员。
电视媒体资源是我较为看重的媒体动员平台,因为我们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中国农民,当下大陆普通农民获得信息最大的通道依然是电视。2011年11月,大爱清尘基金为贵州尘肺病农民杨能芬发起网络求助,共募集善款近10万元。2011年12月22日和23日,杨能芬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持续报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后,当地政府启动临时医疗救助措施,即刻救助杨能芬一家。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筹款,让这样一个救命的项目人人都知道。好多人说“大爱清尘”是最迫切的项目,多争取一分钱,多争取一点资源就可能留下孩子的爹,留下一个年轻的父亲。没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的了,因为人类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了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而人之载体是生命,救命是人类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
而成功筹款的前提,是让尘肺病广为人知。我用“传播是龙头”来概括我的整合资源策略。通过借助常年新闻从业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动了社会名流、传统媒体及青年学生来转发传播尘肺病相关的知识及因尘肺病而丧命的农民工悲惨故事,唤请公众的关注,如图:
经调查发现,大量的农民得了尘肺病而不知道尘肺病,不要说受教育程度低的普通农民,连城市里的精英人群知道尘肺病的也十分有限,因此希望能像艾滋病一样,让尘肺病三个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知道。如果农民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所会得尘肺病,什么样的场所不适合工作,他们就可以理性的在赚钱和保命之间做出抉择,这样以来就可以保住一部分生命。
社交媒体传播一直是我的团队推动工作的基础平台,2014年在保持微博原有优势的情况下,着力办好微信,累计已推送了116期。目前大爱清尘官方微博粉丝达868290个,官方微信的订户有3226个[http://news.xinhuanet. com/gongyi/2015-01/21/c_127405549.htm]。同时每周出版《大爱清尘周报》电子版,至今累计出版报纸130期,发行量20万。去年6月3日,大爱清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电子报纸暨新媒体与公益传播研讨会——即大爱清尘周报百期座谈会”。
经过将近四年的“大爱清尘”尘肺病农民救援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既要救命,救现在的命,更要救未来的命,既要救又要防,要以预防为主。
而在看待传播工具方面,我认为:做预防宣传,原来由于条件所限,一直在进行互联网的网络传播,随着“大爱清尘”和各个机构合作的机率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进行线下各种宣传,线下宣传最有效的一点就是动员各种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互联网,尤其是电视,因为尘肺病最大的群体是农民,而中国农民获取信息最多的通道是电视。
从2014年开始,我便一直在动员各种电视媒介播放“大爱清尘”制作的尘肺病公益宣传片、公益科普片,10秒、15秒、20秒,让更多的农民看到尘肺病,知道尘肺病,知道并培养他们防御尘肺病的意识,这是目前最需要做的工作。我这样解释道:
我们确实希望中央电视台、各地方电视台、各省、地、县的电视台都能够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社会公益责任,为更多的普通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着想,把尘肺病的科普宣传片、科普常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也是目前花最大的力量在做的事情。
2. 传播模式:“弱关系”网络探索“公益O2O”模式
我坚信,志愿者的自我成长是“大爱清尘”救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原因在于,尘肺病不是简单的农民工职业病问题,而是要与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联系起来,而且需要更多的公民参与。正因为此,教育和倡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教育不是简单地给人们一个意识,而是能够动员人们参与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志愿者在这里被赋予传播者的意义。对于志愿者来说。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过形成一种相互关心和支持的网络。
社会运动的展开正是通过意义框架的建构和不同意义框架的竞争来是实现的。我总结了以下三个传播模式:
模式一:我常年奔走于大陆 顶尖高校,进行演讲和授课,一对一与青年学子互动,深度推广公益理念,探索线上公益与线下公益结合。我与青年学生的交流遍及中国高校课堂及广阔民间社会。我号召青年学生“点点鼠标就能做公益”, 我会经常给年轻的同学们讲,我说公益人人可以为之,叫人人公益、时时公益、处处公益、点点公益,点点鼠标就可以公益。把尘肺病的科普常识、医学常识,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导致尘肺病,什么的情况下是尘肺病的基本症状,得了尘肺病应该怎么办,劝导更多的年轻农民远离粉尘岗位,这样的科普知识的帖子复制粘贴贴在自己的QQ空间里,恰巧这个时候有一个农民在高粉尘环境里打工,正好在你的BBS或者QQ空间里,看到你发出来的尘肺病常识,就会猛然醒悟。
于是通过互联网,通过传统媒体,通过线下宣传活动各种可行的活动在各地宣传,今年春节前我组织一个活动,叫做“回家乡话尘肺”。在全国的41个工作区站组织各个志愿者到高校去,和高校社团联合起来,高校同学们回家到家乡通过人际传播,口口传播,或者通过图画的方式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什么是尘肺病,让家乡父老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希望。
2014年农历腊月27,在甘肃省的定西、云锦、兰州六七个地方,志愿者在当地的集市、汽车站、大巴站给回乡的农民发放尘肺病的科普常识,一个尘肺病的科普年历,上面就是预防尘肺病的常识,乡亲们拿回去一个年历,还有尘肺病常识,让大家知道预防尘肺病,保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同时还组织一些同学到工地去,给工地和工厂的职工宣传尘肺病的常识。山西工作区联合山西总工会在山西一百多个煤矿企业里做尘肺病的科普宣传栏。
目的只有一个,我们不仅要救现在已经得了尘肺病的命,更要救未来会患上尘肺病人的命,让健康的人健康着比救现在已经得了尘肺病的人更重要,减少尘肺罹难,减少尘肺伤害。
模式二:利用微博“弱关系”网络与用户建立情感互动,将公众内心的善念外化并强化,建立集体行为框架认同体系。我进行《怎样用微博汇集公益力量》的主题演讲时曾提到,微公益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人本心是善恶一体,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念,每个人可能都会做一些点点滴滴的善行。善念转为善行,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加上有了微博和互联网微博微信形成互动,将内心的善念外化了,也强化了,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互动。很多人都想去支教,当没有互联的平台时,我们的支教是孤单的,或者是政府组织的,有时候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当我自己想支教,我突然发现云南的、广西的、上海的每一个朋友也想支教,于是互联网就把更多的善念、善行、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在一起,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所以微博时代,公益成了社会的一个整体的行动。
微博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动员组织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到人人公益、时时公益,可以靠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转发一条微博,点一点,就可以给社会产生正能量,传播正效应。而做到处处公益,就是每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完成,甚至晚上睡觉你躺在床上都可以转发一条微博,“大爱清尘”要求每个人每天至少转发一条微博;最后是点点公益,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儿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还有一个意思,是点一点鼠标就可以做到。
目前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尘肺病在大陆农民中的知晓度能达到50%。社交媒体传播显得尤为关键。
现在看来,2014年到2018年,让中国一半左右的农民知道尘肺病这样一个目标似乎有点大。但我相信,更多有责任感的媒介纷纷加盟进来,共同传播尘肺病科普常识,也可能到2018年一半左右的大陆 农民就会知道尘肺病这三个字。
自2011年6月15日大爱清尘创立至2015年5月31日,累计救治尘肺农民1356人;累计助学1269人次;累计发放制氧机701台;累计发放温暖包20000多个。截止2015年4月30日,累计筹款21291680.91元;在全国已建立43个工作区站点,志愿者达5000多人
大爱清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二级基金,并且成为目前中国深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公益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完全依赖新媒崛起做强做大的公益组织。因此其透明度、公信力、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均受到中国公益界赞誉。
“大爱清尘”公益项目的具体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
1. 传播策略:整合社会资源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充分整合了媒体资源、人脉资源、名誉资源、技术资源及政府资源,以此实现“大爱清尘”规模化动员。
电视媒体资源是我较为看重的媒体动员平台,因为我们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中国农民,当下大陆普通农民获得信息最大的通道依然是电视。2011年11月,大爱清尘基金为贵州尘肺病农民杨能芬发起网络求助,共募集善款近10万元。2011年12月22日和23日,杨能芬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持续报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后,当地政府启动临时医疗救助措施,即刻救助杨能芬一家。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筹款,让这样一个救命的项目人人都知道。好多人说“大爱清尘”是最迫切的项目,多争取一分钱,多争取一点资源就可能留下孩子的爹,留下一个年轻的父亲。没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的了,因为人类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了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而人之载体是生命,救命是人类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
而成功筹款的前提,是让尘肺病广为人知。我用“传播是龙头”来概括我的整合资源策略。通过借助常年新闻从业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动了社会名流、传统媒体及青年学生来转发传播尘肺病相关的知识及因尘肺病而丧命的农民工悲惨故事,唤请公众的关注,如图:
经调查发现,大量的农民得了尘肺病而不知道尘肺病,不要说受教育程度低的普通农民,连城市里的精英人群知道尘肺病的也十分有限,因此希望能像艾滋病一样,让尘肺病三个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知道。如果农民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所会得尘肺病,什么样的场所不适合工作,他们就可以理性的在赚钱和保命之间做出抉择,这样以来就可以保住一部分生命。
社交媒体传播一直是我的团队推动工作的基础平台,2014年在保持微博原有优势的情况下,着力办好微信,累计已推送了116期。目前大爱清尘官方微博粉丝达868290个,官方微信的订户有3226个[http://news.xinhuanet. com/gongyi/2015-01/21/c_127405549.htm]。同时每周出版《大爱清尘周报》电子版,至今累计出版报纸130期,发行量20万。去年6月3日,大爱清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电子报纸暨新媒体与公益传播研讨会——即大爱清尘周报百期座谈会”。
经过将近四年的“大爱清尘”尘肺病农民救援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既要救命,救现在的命,更要救未来的命,既要救又要防,要以预防为主。
而在看待传播工具方面,我认为:做预防宣传,原来由于条件所限,一直在进行互联网的网络传播,随着“大爱清尘”和各个机构合作的机率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进行线下各种宣传,线下宣传最有效的一点就是动员各种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互联网,尤其是电视,因为尘肺病最大的群体是农民,而中国农民获取信息最多的通道是电视。
从2014年开始,我便一直在动员各种电视媒介播放“大爱清尘”制作的尘肺病公益宣传片、公益科普片,10秒、15秒、20秒,让更多的农民看到尘肺病,知道尘肺病,知道并培养他们防御尘肺病的意识,这是目前最需要做的工作。我这样解释道:
我们确实希望中央电视台、各地方电视台、各省、地、县的电视台都能够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社会公益责任,为更多的普通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着想,把尘肺病的科普宣传片、科普常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也是目前花最大的力量在做的事情。
2. 传播模式:“弱关系”网络探索“公益O2O”模式
我坚信,志愿者的自我成长是“大爱清尘”救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原因在于,尘肺病不是简单的农民工职业病问题,而是要与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联系起来,而且需要更多的公民参与。正因为此,教育和倡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教育不是简单地给人们一个意识,而是能够动员人们参与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志愿者在这里被赋予传播者的意义。对于志愿者来说。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过形成一种相互关心和支持的网络。
社会运动的展开正是通过意义框架的建构和不同意义框架的竞争来是实现的。我总结了以下三个传播模式:
模式一:我常年奔走于大陆 顶尖高校,进行演讲和授课,一对一与青年学子互动,深度推广公益理念,探索线上公益与线下公益结合。我与青年学生的交流遍及中国高校课堂及广阔民间社会。我号召青年学生“点点鼠标就能做公益”, 我会经常给年轻的同学们讲,我说公益人人可以为之,叫人人公益、时时公益、处处公益、点点公益,点点鼠标就可以公益。把尘肺病的科普常识、医学常识,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导致尘肺病,什么的情况下是尘肺病的基本症状,得了尘肺病应该怎么办,劝导更多的年轻农民远离粉尘岗位,这样的科普知识的帖子复制粘贴贴在自己的QQ空间里,恰巧这个时候有一个农民在高粉尘环境里打工,正好在你的BBS或者QQ空间里,看到你发出来的尘肺病常识,就会猛然醒悟。
于是通过互联网,通过传统媒体,通过线下宣传活动各种可行的活动在各地宣传,今年春节前我组织一个活动,叫做“回家乡话尘肺”。在全国的41个工作区站组织各个志愿者到高校去,和高校社团联合起来,高校同学们回家到家乡通过人际传播,口口传播,或者通过图画的方式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什么是尘肺病,让家乡父老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希望。
2014年农历腊月27,在甘肃省的定西、云锦、兰州六七个地方,志愿者在当地的集市、汽车站、大巴站给回乡的农民发放尘肺病的科普常识,一个尘肺病的科普年历,上面就是预防尘肺病的常识,乡亲们拿回去一个年历,还有尘肺病常识,让大家知道预防尘肺病,保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同时还组织一些同学到工地去,给工地和工厂的职工宣传尘肺病的常识。山西工作区联合山西总工会在山西一百多个煤矿企业里做尘肺病的科普宣传栏。
目的只有一个,我们不仅要救现在已经得了尘肺病的命,更要救未来会患上尘肺病人的命,让健康的人健康着比救现在已经得了尘肺病的人更重要,减少尘肺罹难,减少尘肺伤害。
模式二:利用微博“弱关系”网络与用户建立情感互动,将公众内心的善念外化并强化,建立集体行为框架认同体系。我进行《怎样用微博汇集公益力量》的主题演讲时曾提到,微公益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人本心是善恶一体,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念,每个人可能都会做一些点点滴滴的善行。善念转为善行,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加上有了微博和互联网微博微信形成互动,将内心的善念外化了,也强化了,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互动。很多人都想去支教,当没有互联的平台时,我们的支教是孤单的,或者是政府组织的,有时候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当我自己想支教,我突然发现云南的、广西的、上海的每一个朋友也想支教,于是互联网就把更多的善念、善行、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在一起,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所以微博时代,公益成了社会的一个整体的行动。
微博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动员组织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到人人公益、时时公益,可以靠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转发一条微博,点一点,就可以给社会产生正能量,传播正效应。而做到处处公益,就是每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完成,甚至晚上睡觉你躺在床上都可以转发一条微博,“大爱清尘”要求每个人每天至少转发一条微博;最后是点点公益,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儿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还有一个意思,是点一点鼠标就可以做到。
目前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尘肺病在大陆农民中的知晓度能达到50%。社交媒体传播显得尤为关键。
现在看来,2014年到2018年,让中国一半左右的农民知道尘肺病这样一个目标似乎有点大。但我相信,更多有责任感的媒介纷纷加盟进来,共同传播尘肺病科普常识,也可能到2018年一半左右的大陆 农民就会知道尘肺病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