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9776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改善了玉米种植的环境,是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玉米的增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虽然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不断的被应用到玉米的种植生产中,但是因为自身的因素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日益显现,本文就结合土官镇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重点探索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农业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创新,具有增温保湿、科学管理、增产增收等综合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传统的栽培方式相比有成熟早产量高等特点,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关的投入也越来越多,直接的影响了玉米的增产与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土官镇玉米种植情况
  土官镇地处禄丰县东部,平均海拔1867米,年平均气温 15.5 ℃,玉米种植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1/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玉米是禄丰县土官镇农作物栽培中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之土官镇近四年来连续干旱, 4至5月降雨偏少,地膜玉米栽培成了抗旱夺丰收、提高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政府的统一安排,将地膜玉米栽培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在土官镇全面的推广,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作为提升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加大了农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强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使土官镇玉米产业面积、产量稳步提升。在示范推广地膜玉米技术中,总结了众多的高产经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列如对作物施肥量不足,覆膜不严等技术问题。
  二、地膜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优势
  1.提升土地温度,延长培育时间。在玉米种植上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壤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能够减少土壤在与大气湿度交换过程中热量的损耗,保持土壤的水分,土壤的湿度有明显的提升,可以促进玉米提前成熟15-20天。
  2.能够改良土壤的生态环境。在土壤经过覆膜以后,地膜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壤,使土壤能够避免雨水等直接冲击。并且经过覆膜之后的土壤温度提升之后,水汽在土壤中进行膨胀收缩等作用,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保持土壤的疏松,加强对养分的吸收。
  3.提升土壤的湿润性。土壤在经过覆膜之后,由于地膜可以阻断土壤中的水分与大气之间的交流,形成水汽在土壤之中的自然循环良性发展,有效的增强了地膜的湿润性。
  三、地膜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1.在播种前要充分的进行准备。(1)精细整地。在播种前应精细整地,深翻农田,将土壤内的残留物清除干净,确保土壤的细平、疏松,有助于出苗。(2)選用优质的玉米种。我县的玉米品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在选购玉米品种时,所选品种应具备优质、高产、中晚熟、增产潜力大等优势,在土官镇使用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长城799、雅玉889、雅玉2号、云瑞47、会单4号、中单5号、楚白单等品种。而且在播种前,要将选用好的良种和药剂一起搅拌,防止玉米种在播种后被害虫吃掉。同时,在播种前,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晾晒玉米种子,以此清理玉米种子内的杂质与霉变粒,促进玉米种发芽潜力的提高。播种前应利用种子包衣剂,将种子晒干后装袋;及时播种。(3)科学施肥。将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测土配方,以此保障施肥的均匀,并能够做到深施肥。一般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追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种植前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或磷肥50公斤,锌肥4千克作基肥,5-6叶期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作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千克、复合肥20千克作拔节肥,抽雄期追施尿素15千克作穗肥;
  2.播种期的掌握和播种技术。(1)播期适当,种植密度合理。土官镇属半干旱地区,播种时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合理密植并不意味着减产,相反合理密植可以让每株玉米获得充足的养料和阳光补给,可以增产。早熟品种每亩种植3800-4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种植3500-3800株为宜。(2)播种方法科学合理。我镇目前在玉米生产中采用的是以下两种技术。地膜栽培玉米的方式分为两种,起垄种植和不起垄种植。其一是先播后盖,播种后在播种行的两侧各开一条沟,将膜覆在播种行,再将两侧压实盖严;其二是先盖后播,将两侧土向内翻各开一条沟,宽行是70~80cm,窄行是40~45cm,在垄上覆膜,开两条5cm深,10cm宽的小垄沟,之后在膜上打孔播种玉米,打孔的要求是:孔深5cm左右、每孔播种2~3粒玉米种。
  3.田间管理。(1)及时放苗。在玉米幼苗叶片长绿、且叶片顶膜时,及时破膜。根据实践调查发现,晴天,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破膜最适宜。完成破膜后,覆盖地膜孔。(2)定苗、补苗要及时。一旦出现缺苗问题,就需要利用就近带土移植定苗技术,彻底将玉米苗的生长点挖出,然后进行幼苗移植。留苗过程中要求做到“弃坏留好”“,除小留大”,并做好株间除草与松土工作。(3)灌水追肥。在玉米拨节期间,利用打孔穴方式施拔节肥;在大喇叭口期间,利用打孔穴方式施穗肥,孔深12厘米左右。完成施肥工作后,用土覆盖,以此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还需合理浇灌,调节土壤的湿度。(4)病虫害的防治。在玉米秧苗阶段和生长中期,病虫害偏少,只需要对地老虎、玉米螟等进行防治即可。
  4.后期管理。从地膜玉米抽穗至成熟阶段,茎秆直立,不早衰,株间健壮,且增重保粒,以此确保玉米的产量;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地膜玉米按照隔株或隔行方式进行人工授粉。
  5.收获玉米与储藏玉米。当玉米籽成熟后,适宜收获,且收获千粒重最高。结束玉米秋收后,应晒干脱粒。干燥通风地最适宜储藏玉米。此外,还应清除茎秆,将田间残膜要彻底清除,防止对土地造成污染。采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通过各个环节的认真栽培,可以实现早产、高产。
  四、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的对策研究
  1.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平衡发展。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土壤成分划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试验区,进行全面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对一些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能大的地区进行技术引导工作,加大对地区的农业财政补贴,有效的扶持发展。
  2.加强技术栽培管理。加强地膜玉米措施的管理工作,在生产后期及时的进行玉米追肥,保证在生长期不脱肥,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3.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服务。开展专题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实验管理工作,认真探索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发现并解决地膜玉米栽培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引进措施,对管理新技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实验工作。
  五、结语
  大量实践研究显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目的。该技术在露天环境下种植玉米,和其他技术相比,增产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所以我们需要加大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加强对地膜玉米种植方法以及增产机理的研究力度,结合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应用该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学良;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吉林农业2014 15期.
  [2]陈廷续;玉米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基层农技推广;2013年03期 .
  [3]吴立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4]于海涛;论地膜玉米的栽培技术;农业与技术,2012(03).
其他文献
(一)增氧机的作用用增氧机可以控制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鱼生长在适宜的水中,淡水鱼最适宜和生长的水温为20~28℃。温度升高,大气压力降低,溶氧量均下降;同时,在这个温度
期刊
期刊
[目的]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为县域环境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北京市密云县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料两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保健品中西地那非的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以保健品中西地那非非法添加为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
番茄是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是蔬菜领域重点培育的蔬菜项目,番茄种植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传统的番茄种植技术会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制约,从而影响产量,不利于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的多发病,在我们东北地区尤为常见,它主要为害的树种有小青杨、青杨杨、山杨、钻天杨等。病害发生在主干、枝上,尤其是树杈和易受各种伤害的干皮最易发病。    一、杨树烂皮病病原菌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Nit),其无性型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孢菌[Ctyosporachrysosperma(Pers)Fr.)]帅子囊多个埋生于子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