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羊开泰”瓶、尊考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羊开泰”,最早出自华夏传统文化典籍《周易》(又称《易经》),意指“冬去春来”。其称爻(yáo)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而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十月为纯阴之象的坤卦,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为春天开始,有“吉亨兴盛之象”。故古人取“羊”谐音“阳”,称为“三羊(阳)开泰”,意有好运即将降临。
  羊自古便是与华夏先民朝夕相处的好伙伴,是儒雅温和、温柔多情且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中国古代甲骨文中象征美好的“美”字,就是呈头顶大角的羊形。同时在中国民俗中,“吉祥”更是多被写作“吉羊”。明清时期民间曾把青阳、红阳和白阳,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民间喜用的“三羊开泰”,则是一种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意义的吉祥语,亦为兴旺发达、诸事顺遂的称颂。而“三羊开泰”图作为瓷器的装饰,据笔者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得知,始于明代,此以嘉靖年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青花三羊开泰图碗”为证。清代“三羊开泰”瓷更为流行,且除绘三羊外亦画九只羊,并称之为“九阳启泰”。据乾隆内务府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曾经传旨唐英“烧造膳碗外面花样各按时令吉祥花样”,新年用“三羊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重阳节用“重阳菊花”等。乾隆时期以后,各朝均承袭这种制度。但笔者发现,其实早在清雍正时期瓷上的装饰就有“三羊开泰图”,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雍正青花三羊尊”。该尊在器型、青花、笔触等诸多细节方面,尽得雍正御瓷之神髓。故笔者为了加强清代“三羊开泰”瓷器的研究,单独将该题材的瓶、尊整理成青花、粉彩和其他三类进行阐述考略,以此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庆贺中国农历羊年。
  一、青花类 三羊开泰瓶、尊
  青花瓷器是起源于唐代且最富有东方神韵的瓷器品种,自明代便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且工艺技术、绘画水平及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关于“三羊开泰”青花瓶、尊烧造的记载,最早见于乾隆三年(1738年)。据该年六月二十五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皇帝曾下发“厂官釉三羊尊”让景德镇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言“厂官釉三羊尊”应是雍正朝之御物,可知清乾隆烧造青花三羊尊是借鉴雍正朝的同类实物。然其烧造数量甚罕,后世知之甚少,使得在古瓷界纵横数十年的清末“寂园叟”陈浏亦不曾见,于《陶雅》仅提及“乾隆冬青、窑变各瓶,有匀配三羊头于肩际者”。
  众所周知,清代雍乾二朝宫廷艺术的重要理念是摹古、寓意。胤父子二人除了纯粹的摹古之外,还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再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同时还借鉴了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的美好吉祥寓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这其中的“三羊开泰”青花瓶、尊的造器精神,在雍乾二朝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它往往钟情选取上古三代器物之造型,另外再配以其欣赏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了当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三阳开泰尊(图1)
  高32.8厘米。北京东正2011年6月5日拍品。器形仿汉代青铜尊式样,浑厚端正。尊口微敞,粗颈,斜肩上饰三枚羊首形铺首,圆腹斜收,圈足。器壁青花绘纹,纹饰分八层,口沿下饰细密的海水纹,下为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缠枝莲纹,之下有一周曲折回纹,肩部饰缠枝牡丹,腹部两圈弦纹间装饰缠枝花草及佛教法器,腹近底装饰海水纹,汹涌奔腾,气势雄浑,圈足外绘卷草纹,委婉细致。肩部装饰羊首为立体贴塑,并以“羊”谐“阳”音,寓意“三阳开泰”。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三羊开泰尊(图2)
  高33.5厘米。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拍品。该青花尊取周汉三羊铜壶为范,追求端庄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自上而下以青花绘饰六重纹样,分别为浪涛纹、芭蕉纹、缠枝花卉、卷草纹,肩部堆贴模印三羊首,精巧别致,颈腹之际各饰双道凸弦纹共三组,令造型富见线条之变化和层次之清晰。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苍雅之气跃然眼前,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丽质不凡。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三羊开泰尊(图3)
  高41厘米。澳门中信2013年6月23日拍品。此青花瓷尊博采众长,胎体精细,薄厚均匀,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青花用优质国产料描绘,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青花绘工精湛,流淌自然,构图精雅细致,繁而不乱。器形更是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及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
  清乾隆青花三羊开泰观音尊(图4)
  高39厘米。香港佳士得2003年7月7日拍品。观音尊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的尊式之一,该青花观音尊器形呈侈口,较短颈部,丰肩,肩下弧线内收,长腹,浅圈足,尊体纤长,线条流畅。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闲的感觉。青花色泽翠蓝典雅,明快艳丽。整个画面层次鲜明,造型古朴,纹饰优美,写实生动,情趣盎然,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乾隆青花三羊开泰双耳瓶(图5)
  高37厘米。广州皇玛2014年1月2日拍品。此瓶系清乾隆官窑制“三羊开泰图”青花双耳瓶,因颈部两侧贴附螭虎双耳而得名。双耳瓶在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则有象耳、螭虎耳、龙耳等象形双耳瓶。该瓶造型端庄大气,线条婉转优美,胎骨坚致精良,釉面均匀,厚润自然。其外壁绘以青花,清亮淡雅,绘图严整细密,三羊置于画面中好像在庆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整体青花纹身上下相映成趣,益见布局疏密之妙。   二、粉彩类 三羊开泰瓶
  粉彩以柔和细腻见长,有别于五彩的强烈光彩。它始创于清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北大国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许之衡(1877-1935年)在《饮流斋说瓷》中,记有“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粉彩是清代彩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瓷器,多承袭了乾隆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一般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为纹饰,且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较少。
  清乾隆时期的瓶、尊等琢器,其颈肩部常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如鸠耳、螭耳、戟耳、象耳,以及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和贯耳、蝙蝠耳等。除有一定实用性外,还有装饰作用,使器物更加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亦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时代特征鲜明。这种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如象耳就寓有“太平有象”之意。吉祥纹样是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清代瓷绘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绘桃子、石榴、佛手三果纹,又称为“三多图”,分别寓意“长寿”、“榴开百子”和“福”(佛手谐音“福”),有多子、多寿、多福之意。而“三羊开泰”中的“三羊”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含义;“开泰”即寓意吉祥亨通,是作为喻吉兆的岁首颂辞,故非常符合年节御贡瓷器的寓意要求。
  清道光粉彩三羊开泰象耳瓶(图6)
  高67.5厘米。中贸圣佳2007年8月20日拍品。器撇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象耳,颈部绿地粉彩绘蝙蝠、双鱼、戟罄、番莲纹样,肩部为如意云纹,象耳饰以金彩,腹部通景粉彩绘“三羊开泰图”,胫部绿地粉彩绘如意云和花卉纹,足墙珊瑚红地描金彩绘如意云纹,外底松石绿地刻“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为道光官窑制品。“慎德堂”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处理政务之所圆明园内的居室名称。
  清道光粉彩三羊开泰竹节贯耳大瓶(图7)
  高62厘米。北京保利2011年6月6日拍品。本品造型恢宏挺拔,气息华丽尊贵,以浅绿彩为地,颈部绘缠枝番莲纹,间缀红蝠衔蟠桃,寓意福寿双全。双耳颇见别致,作竹节状,并绘饰翠叶,为少见之式样。腹部主题纹饰为“三羊开泰图”。远观之,方尺之内春意盎然,醉人心扉,若以檀架盛之列于厅事,则满堂春色,似有春在眼前之感,可谓赏心悦目。
  清粉彩三羊开泰双耳瓶(图8)
  高21.5厘米。香港淳浩2012年7月28日拍品。“三羊开泰”图为华夏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羊谐音“阳”,“君为阳”“父为阳”“夫为阳”,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中的伦理思想,取其否极泰来、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多用作岁首称颂之辞。此瓶“三羊开泰图”绘艳阳高照,光芒四射,参天古树之下,三头白羊,神态各异,其间衬以山石、四季花卉纹等。纹饰祥瑞,绘制精细,设色鲜艳,画面清晰明快,鲜花绽放,枝繁叶茂,表现出大地回春、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为清代官窑粉彩瓷精品。
  清光绪粉彩三阳开泰瓶(图9)
  高23厘米。北京翰海2013年9月15日拍品。此瓶广口外撇,束颈丰肩,圈足外撇。颈部饰螭龙形耳一对,造型大气稳重。颈部红地粉彩绘缠枝宝相花卉及寿字纹,腹部通景粉彩绘“三羊交泰,日新惟良”之说的“三羊开泰图”,近足处亦绘红地粉绿彩莲瓣纹,足墙配黄地卷草花卉。口沿、肩部皆以如意云头纹装饰。整体设色典雅,工艺考究,是为陈设与馈赠佳品。
  清粉彩开光三阳开泰葫芦瓶(图10)
  高42厘米。中拍国际2010年6月19日拍品。三阳开泰本意是指“冬去春来”,后取意于“三阳”新春时节的吉祥称颂,又兼有易传中泰卦好运降临之意蕴,是古代常用的吉祥纹饰。此瓶腹部粉彩绘“三羊开泰图”,整体以形似葫芦的瓶式造型,因“葫芦”与“福禄”谐音,故该瓶取“福禄万代”之意,寓意吉祥,为陈设佳器。
  清粉彩三羊开泰纹瓶(图11)
  高41厘米。未来四方2011年6月11日拍品。此瓶造型挺拔,华丽尊贵,颈以浅绿彩为地,并绘缠枝番莲纹,间缀红蝠衔蟠桃,寓意福寿双全。腹部主题纹饰为“三羊开泰图”。所绘庭院之中,苍树妍花,三羊姿态各异,体壮毛润,憨厚可爱,漫步春光,悠然自得。笔意绚美绝伦,设色奇妙,颇得乾嘉之遗风,气质高雅,弥可宝贵。远观更觉春意盎然,醉人心扉,若以檀架盛之列于厅室,则满堂春色,福寿双全,赏心悦目。
  三、其它类 三羊开泰瓶、尊
  数千年的经验,景德镇的天然原料和督陶官的管理,使得清代的陶瓷文化灿烂辉煌,陶瓷艺术登峰造极。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清三代”,因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皇帝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成就不凡,装饰精细华美,为中国陶瓷史留下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但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清朝统治逐渐没落。尤其是道光时期,其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生产规模亦大大下降,产品质量更是不如从前。唯一例外的,只有极为精美的“慎德堂”款御用粉彩器皿,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三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后来历史到了“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产品亦有仿古、创新,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
  清雍正豆青釉三羊开泰瓶(图12)
  高17厘米。浙江一通2010年9月5日拍品。该瓶微撇口,束颈,溜肩,圆弧腹,浅圈足。其造型仿取周汉铜壶,古朴典雅,胎质洁白细腻,修足规整。通身施豆青釉,釉色静穆温润,肩部贴塑饰三羊首,腹部上下各饰两道弦纹,比例到位。整器既具古韵,又添新意,含“三羊启泰”之义。“羊”通“阳”,汉代青铜器上有“大吉羊”语,“开泰”既“开运”,是有寓意美好吉祥的愿望。
  清乾隆鳝鱼青釉三羊开泰尊(图13)   高33.3厘米。北京翰海2003年9月1日拍品。清代是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此时各种颜色釉已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甚至同一种釉色也能烧出不同的色调,如蓝釉有天蓝、洒蓝、霁蓝之分,青釉有粉青、豆青、东青之别。此外,还有集各种色釉于一器、变化莫测的“窑变”花釉,以及鳝鱼青、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茶叶末等铁质结晶釉。该尊器形规整,古朴典雅,通体施鳝鱼青色釉,釉色均匀,深沉静穆。
  清三阳开泰荸荠瓶(图14)
  高31厘米。北京保利2014年4月26拍品。荸荠瓶为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此瓶粗长颈,扁圆腹,因状如荸荠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且形制规范。“三阳开泰”是我国高温色釉的名贵品种之一,早在清代,景德镇的陶工为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创造了借意具名为“三阳开泰”的色釉装饰。它由红黑两种色釉组成,是一种异常难得的窑变产品,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品。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图15)
  高86.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三阳开泰”为其中6幅写实图画之一。
  清光绪青花加彩三羊开泰盖碗尊 (两件,图16)
  高41厘米。北京翰海2006年1月15日拍品。所绘大自然中,苍树虬枝,翠绿茂盛,妍花怒发,圃簇繁丽。二盖碗尊上的三羊姿态各异,体壮毛润,憨厚可爱,漫步于春光之中,悠然自得。笔意绚美绝伦,花树山石,色色奇妙,颇得乾嘉之遗风。气质高雅,弥可宝贵。其纹饰高贵大气,笔墨挥洒自如,颇见美术功底,立体感及视觉冲击力极强。
  综上所述,清代三羊开泰瓷瓶、尊作为绘画与陶瓷相结合的中国古代和近代艺术珍品,是华夏灿烂文化艺术中最能代表国人智慧和艺术审美精神的瓷器之一。它历史悠久,含义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画面优美,寓意深刻,是不可或缺的寓意题材。它极致展现了羊之温顺而又不失阳刚之气的特点,使人感到了充满敦睦祥和、悠然自得的宁静和谐气韵,同时又使人感觉到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励!无论是青花、粉彩,还是清代其他类的三羊开泰瓷瓶、尊,它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必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永远在中国陶瓷艺术中传承不息!
  (责编:雨岚)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振宗《清代瓷器赏鉴》北京南天出版社,1994.
  [2]紫都《清代青花瓷》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
  [3]紫都、刘超《清代粉彩瓷价值评估》内蒙古远方出版社,
   2006.
  [4]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5]陈晓军、凌忠明《古瓷话祥瑞》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经说过:“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这里所说的“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情趣,当代也有学者对此作出解释是,“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为得一物而至倾家荡产;为护一物,乃至投之以生命。爱物尚如此,况爱人乎?爱人尚如此,况爱国乎?待物尚如此,况待友乎?然其能如此者,皆因深情所致也”。  笔者赞同这种对“癖”的解释,但却不同意这种推论。因为笔者以为,凡事难两全,“
期刊
今年6月,一座“清乾隆蓬莱八仙八宝转亭珐琅音乐钟”以28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近2000万元)在德国柏林一家名为“Auctionata”的在线拍卖行落槌,创下艺术品网络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买家为中国收藏大鳄刘益谦。  据Auctionata拍卖行介绍,这尊音乐钟在1900年左右,被一位周游亚洲各国的爱尔兰绅士重金购得,并被带回了欧洲。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曾先后被伦敦Robson艺廊、纽约Green
期刊
2013年6月,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在众人翘首期盼中华丽绽放,展厅内珍品云集,灿若繁星,而一件大罐如众星捧月般端立于展柜中,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国宝重器——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图1)。大罐主题纹饰为腹部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贴塑牡丹、菊花、石榴花、山茶花与山石的组合,其中山石与花朵用釉里红涂绘,枝叶用青花渲染,辅助纹饰有青花绘制的缠枝菊花纹、卷草纹、大朵如意云纹
期刊
(接上期)  清 白玉金刚杵  长10.5厘米 宽3厘米 高3厘米  柄身两端作对称莲花把手,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代表佛智坚固,能摧毁众生烦恼,一般和铃配套使用。杵的质地有金、银、铜、铁等,玉质的较为少见。  清 福寿蕉叶纹双夔耳青白玉觚  口沿长5.9厘米 底边长4.5厘米 高20厘米  长方形,侈口,长颈,宽腹,圈足。颈部从口沿至腹向内收敛,琢蕉叶纹,颈两侧为镂雕双夔龙耳带活环;腹上雕琢五福
期刊
江苏宜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其特产紫砂壶造型丰富,技艺奇绝,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兼实用与审美为一身,是世界陶苑的一支奇葩。  上世纪的1949年初,经过八年的抗战与三年的内战,宜兴城内外破坏严重,紫砂产量锐减,制壶艺人只剩二十多人,紫砂壶艺人陷入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绝境。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以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七位名师为首,组织了37位紫砂艺人成立了
期刊
傅抱石(1904-1965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新金陵画派”的领袖人物。他为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倾注了毕生心力。他创作的人物画自成一格,能够以形求神地表现其内在气质。作品中的人物多以仕女、高士和历史人物、古典文学等人物为题材,形象高古,用笔洗练,注重气韵,画意深邃。同时讲究线条凝练,勾勒有变,画法不同于传统沿袭的画谱,崇尚革新。  虽然傅抱石非专门画人物的画家
期刊
据考证,枕的起源大概在殷商时代,而关于枕的最早记录是春秋时期《诗·陈风·译波》上面记录的“辗转伏枕”。那么瓷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在河南安阳的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从陶瓷材质的发展来看,经过了由陶至瓷的转变,枕也是如此。从时间跨度上来看,瓷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多见于唐、宋、元年间,尤其是宋代瓷枕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期,如定窑、吉
期刊
他是黄河母亲最痴情的儿子。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举世闻名的黄河作为绘画母体,他对母亲充满热爱和崇敬,呕心沥血,倾尽全力,施展旷世才华,把黄河母亲的宽阔之美、雄浑之美、壮丽之美、神秘之美、深邃之美、灵动之美、玄妙之美、磅礴之美、博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呤唱黄河最浪漫的歌手。他开创性地用一幅幅鸿篇巨制作为音符,演奏出黄钟大吕般的盛世强音;他笔下的黄河,就如巨龙呤唱着奔涌而来,欢腾而去,弹奏出激昂向上
期刊
说起玉琮,我们自然会想到江浙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玉琮。数量多、体形大、纹饰精致,是良渚文化玉琮最主要的特征。  我国古代玉琮与人们的社会制度及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并有一个产生、发展、盛行、衰落的历史过程。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发现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51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如图1玉琮,高2.15厘米,宽1.77厘米,孔径0.9厘米。虽然体量小、玉质差、光素无纹,其貌不扬,
期刊
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现代“岭南画派”翘然崛起,融贯中西的写实画风给20世纪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气象,并且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因寓居华夏“四大文化古城”之南京,我对长眠于此的高奇峰(1889-1933年)一直怀有仰慕之情,现就其丹青艺术及作品交易状况作一基本评述,以飨广大读者朋友。  一、短暂而不凡的人生经历  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年),高奇峰出生于广东番禺,在兄弟6人中排行第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