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体透明度分别为0.71、0.66、0.68、0.43 m,呈整体下降趋势;悬浮颗粒物浓度依次为20.85、17.52、16.05、31.3 mg·L-1,11月出现高值反弹;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63.01、58.79、33.71、36.51μg·L-
【机 构】
: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体透明度分别为0.71、0.66、0.68、0.43 m,呈整体下降趋势;悬浮颗粒物浓度依次为20.85、17.52、16.05、31.3 mg·L-1,11月出现高值反弹;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63.01、58.79、33.71、36.51μg·L-1,空间差异逐月降低;有色溶解有机物丰度整体上升,依次为2.58、3.39、3.38、5.38 m-1.主成分分析显示,8~11月随水生植物衰败东太湖水体光学质量整体下降,但温度降低富营养程度有所好转.空间聚类分析显示,8~10月水生植物茂密的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较低(p<0.05),水体透明度、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也明显最优,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降低悬浮颗粒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但随着11月水生植物消失,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上升,透明度明显下降,水体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有所恶化.11月水生植物消亡后,底泥再悬浮加剧引起悬浮颗粒物浓度反弹是透明度降低和水体光学质量恶化的主因.相关性分析显示磷是东太湖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水生植物主要以降低底泥再悬浮释放磷的方式抑制藻类生长,对保持东太湖“清水稳态”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近年来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逐年衰减的趋势对水生态存在加剧恶化风险的报道,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其他文献
针对视觉里程计定位精度易受环境因素干扰而降低的问题,本文采用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在短时间内提供精确测量信息的特点,将视觉信息与IMU数据进行紧耦合处理,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其次,为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将图像帧进行关键帧筛选,并提出一种关键帧选择方法.然后,采用滑动窗口融合优化模型,求解位姿估计得到相机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EuRoC数据集对本系统进行实验,评价了本文算法定位精度与时间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流算法OKVIS相比本文算法在定位精度与实时性上均有所提高.
2016年,国家修订出台了了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标志着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时代正在到来.本文对比分析新办法的认定条件,研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周期、产出水平和区域综合实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持续推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田庄断裂作为联系太原盆地东西两侧控制性断裂的隐伏断裂,深刻影响着太原盆地中、北部的构造格局,构造活动使得沿该断裂中小震活动不断.从勘探成果和整理资料来看,田庄断裂晚更新世及以前和南堰断裂南段(文水断裂)一起控制着太原盆地北部构造格局;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控制了太原盆地主沉降中心,而田庄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部的次级沉降中心.田庄断裂东段分段是由于西温庄隆起向南延伸至清交凹陷所致.田庄断裂主断裂活动性质强,上端点距离地表浅,应对断裂的活动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其地震危险性.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补充适量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或有助于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采用液体悬浮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过程中磷源和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分析0.5%、1%、1.5%和2%KH2 PO4处理浓度磷源补充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d培养过程中,原球茎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至培养70 d,原球茎生物量达到最高,且原球茎干物质量均比未补充磷源处理高.补料后,培养液里磷源利用和蔗糖利用率均比未补料高,20~30 d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蔗糖利用最显著,0.5%处理的原球茎蔗糖利用
收集整理得到近23年云南省地震灾情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等3种方法对云南地震灾情进行分类分析,并对3种分类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合理科学的分类结果,为云南省灾情评判分类提供可行性依据。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对民航安全的种种威胁,全球的机场都在不断地加强安检措施。与此同时,旅客人数的激增给大型机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机场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必须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使离港手续更加顺畅和简便。然而,传统费时的机场安检已经成为离港手续中的一个瓶颈。如何在强化安检的同时突破这个瓶颈?高新科技的运用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近几年试点使用的机场安检的高新技术包括生物识别技术、高级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断层
二氧化碳污染物和井口高压力对富CO2型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深入研究瞬态条件下的高二氧化碳分压数据,设计出一种任何干扰条件下处理CO2的控制策略.本文利用高压天然气处理的实验装置,对CO2吸收过程进行稳态和动态建模、数据获取和实验验证.利用单乙醇胺水溶液(MEA)脱除二氧化碳,基于平衡法和速率参数法进行动态模拟,改进CO2吸收过程的稳态平衡模型,并在动态系统中设计最优控制策略.
甚低频电波传播特性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甚低频导航/授时系统精度的关键.本文基于甚低频电磁波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理论,结合IRI模型和NRLMSISE-00大气模型以及传播矩阵方法,构建了甚低频电波传播场强实时预测模型.对比了不同电离层模型间的差异以及电离层参数的时变特性,仿真预测了接收点场强及其日变化情况,并与文献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较采用电离层指数模型的传统解析方法精度得到明显提升,可更有效地反映接收点场强的时变特性.
以樟溪引水隧洞下穿周皎引水隧洞工程为背景,开展上下交叉隧洞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为了确保已建隧洞的安全,应严格控制新建隧洞爆破施工.选取与交叉段岩性一致的爆破施工开挖区域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得到了樟溪引水隧洞爆破振动规律.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出该地区的爆破衰减系数,反推得到控制爆破振动的最大装药量及安全距离,制定出交叉段施工的安全控制范围以及相应的爆破方案.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振速控制标准及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在建隧洞的顺利施工以及既有隧洞的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摇臂钻床加工方法的控制精度以及运行效率,本文提出基于超声波钻削的摇臂钻床加工精度控制方法.分析摇臂钻床的主要结构以及加工特点,对液压加载系统刚度进行分析计算,获取摇臂钻床内夹持载荷的数值;对摇臂加工材料进行超声波钻削正交实验,组建摇臂加工过程中的钻削力模型,同时计算钻削数值;利用等距抽样法检测钻床加工数据精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计算夹紧力,完成摇臂钻床加工数值仿真模型的组建,获得钻削力对于摇臂加工的影响规律,实现摇臂钻床加工精度控制.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综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