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主题探究法在初中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着“以生为本”的宗旨,恰当运用主题探究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经过教师指导、点拨、激励,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及学生间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主题探究法要实现的目标谈起,进而阐述主题探究法在初中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初中社会 主题探究法 课堂教学
  主题探究学习,是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主题”是学科学习的要点、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是将分散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教学实践表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恰当运用主题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及学生间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主题探究法的目标
  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对疑难问题发问。古今中外很多哲人都很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围绕主题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不仅能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能体验探究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不折不挠、科学严密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多维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所必需的思维形式。这样学生才能针对一些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正确的理解。如对一些事实、现象和概念,学生要了解资料的不同来源、采集资料的不同方法、不同的诠释及解释和不同的关联;对资料中出现的分歧和现象,学生要理解这是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信念造成的;在进行反思、作出评签判断、探求出路、付诸实践时,要考虑多方面的论据、权衡正反两方的观点、提出理据和解释、作出行动、评鉴和接纳结果、修订立场等。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一些主题探究活动中,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通过合作活动,有助于学生体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小组等形式,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不仅能借鉴同学的智慧,使自己更好地发展和实现自我,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提高讨论、交流几率,掌握合作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和社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多元发展。通过对主题的探究学习及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每位学生皆获得不同的收获、感受和感悟,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关于社会的、生活的综合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国富民强的历史重担。
  5.促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构建课堂教学新观念。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更多的课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旧知构建新知,把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变为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主题探究法的实施基本方法
  要在课堂上实施主题探究法,首先要确定探究的主题及目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情,对主题的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主题,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和学生以课程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认真地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主题探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专题研习、合作探究、头脑风暴、辩论、实地考察等。
  1.专题研习。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探究主题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在分析、判断、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如书面报告、口头报告或者其他形式等。为了促进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及发展相关的能力,教师在初中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主题探究法时一般是以问题或者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多角度甚至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认知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一课时就使用这个方法。学生熟悉三国故事,会说一些,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因此,笔者提前让学生看书阅读,罗列“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时期的统治、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重大事件”;找信息“各国疆界,都城,地理位置等”;并提前告知学生第二天上课要讨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问题有: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曹操究竟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奸雄”呢?第二天笔者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统一》图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FLASH,让学生就这一系列问题一一讲解。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是因为曹操善于用人,宽容,出奇制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为曹军不适应水战,劳师远征,孙刘联军巧用火攻;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基本达到预设目的。笔者还请学生上台按三国地理位置画出三足鼎立的板书。板书史地结合,要求学生有空间概念,学生也画得不错,说明空间分布掌握得不错,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至于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一种重要能力,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互相讨论的时间,通过交流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无论功过还是进步退步,都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最后通过已出示的三图,引导学生读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得出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的趋势的结论。学生透过研习这系列问题组成的专题,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重新综合,自主地建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和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采用的一个教学方式。教师将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究主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由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成果,可以是汇报也可以是图表等。比如在学习“—国两制”时,笔者设置了—个主题:如何看待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然后分历史发展、政治现实、地理条件、经济现状、外交情况和民族特点六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在班上由代表发表各小组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不仅增进了对台湾的了解,认识到统—是中华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明白了统一大业的完成必然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实现。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实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班级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教师可以提供资料,较多地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生生在思想碰撞中摘取智慧的果实,而有的班级基础比较差,教师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设计话题比较小的讨论题目。比如在教授“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时,笔者先用表格的方式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各自的措施,再让学生对比观察,说说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联系对比的学习方法,还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初中生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探究主题的不同看法,看法不必是深思熟虑的,其他学生可就这些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学习“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众多的河湖”时,一开始就可以头脑风暴“世界河流湖泊,你知道多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改变命运”时,一个小组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却很难?”其他学生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答案,有“书本知识很多,但实践知识太少”;“现在社会上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也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了”;“大学生太多了,岗位有限”,但马上有学生反驳“岗位很多啊,只是苦活、累活没有人做干”。也有学生讲大学生回家养鸡,但另有学生说人家是高科技养鸡。眼看预设的目标基本实现,笔者继续加温:“为什么有的人没有知识,却照样挣大钱呢?”有学生说是运气好,有学生说这是少数,也有学生说文化知识虽然少,但实践知识丰富。也有学生说如果这些人有知识,他们能赚比现在更多的钱。经过这些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互动之后,笔者请一个学生总结: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
  4.辩论。初中生虽然知识面不是很广,但是思维活跃,喜欢抬杠,好听点就是喜欢辩论。选择一些有较大争议的探究主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论点,进行课堂辩论,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比如在讲授“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时,笔者让学生探讨新中国参战值不值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观点,当堂搬动凳子,分成两大组。在知道基本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提供的材料中中国付出的沉重伤亡代价,学生各执己词,你一言我一语,辩论非常激烈。经过辩论,笔者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个整体,出兵支援朝鲜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卫中国的国家利益,虽是救邻却也是为己。和平要靠斗争争取、巩固。这样既肯定了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又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以史为鉴,增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实地考察。主题探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根据有关探究主题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考察获得的信息,并提出对有关探究主题的看法,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新知,培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实现三维目标。
  如学习“我是社会小主人”时,笔者让学生课后走进社区,仔细观察:①目前社会上存在哪些问题?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④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记录解决方法,采取合适途径向有关部门建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做社会的小主人。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不断体验反思,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要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拨,把互动、释疑和感悟三者有机结合,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民.主题探究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2):47-50.
  [2]于清.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问题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85-85.
  [3]符会宝.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2):38-38.
  [4]施福荣.学生让课堂精彩[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0):26-27.
  [5]徐丽丽.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http://www.pep.com.cn/lsysh/jszx/tbjxzy/jxalysj/8s/201408/t20140815_ 1214317.htm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开始设置有关自动控制类的课程。自动控制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现状,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基本标准,从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对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动控制类 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  现如今设备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自动控制技术在
摘 要: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力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当今信息技术教学所要研究的。本文结合生本教育的模式和原则,通过信息技术中的课堂教学,提出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部分见解,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生本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往往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泛
摘 要: 近几年,微课成为新一代的潮流教学模式,而且微课教学对农村职教学生来说更符合需求,并且达到更好的效果,为职教学生所采纳并学习。  关键词: 农村职教 微课 自主性学习  近几年,我们从最初的技术时代,迈入了“微时代”。微博、微电影、微商、微店等相继出现在生活中,遍布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是人类获得生存技能的重要途径,农村职教学生在缺乏学习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微课教学模式
摘 要: 如今,很多电子设备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但是很多电算化教学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虽运用电算化教学但成绩提升很少,特别是在部分农村中学学生根本理解不了电算化教学。作者通过一种教学方式,探讨电算化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应用中怎样取得有效果的路径,从而为此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 化学技能 电算化教学 课堂路径 教学探究  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与理念是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不了解的,甚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更完善。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理论学科,对学生成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思政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多媒体技术 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更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开展多项多媒体教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
摘 要: 项目教学法以实施某个特定的项目为载体,在职业情境中实现行动能力生成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职业能力,整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及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与主导者,而是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及评价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 要: “树立良好形象,让世界热爱中国”这节课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内容很少,但上海市一位小学老师却将其讲得十分精彩。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选及拓展、对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对这节课进行详细分析,希望给其他教师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教学目标 精选 拓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精选及拓展  在这节课里,教材内容中有三个范例,分别是“摈除陋习,做文明的中国人”、“坦诚相助,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