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耗散结构运行机理及其路径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其运动、演化有着客观的内在结构机理.在实践运演中,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具有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性、内在的非线性作用和存在涨落,清晰标示并充分确证了其运动演化的耗散结构.这一结构机理通过思想品德运动的动力来源、内部运行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及新的思想品德有序状态不断形成、跃升得以反映和呈现.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耗散结构机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合力和效力,积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优化、提质增效.
其他文献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面向新时代“变”与“不变”的历史必然.内涵上,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是一个整体的历史的概念,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融合与聚合,是立足根本基础上的创新,其逻辑进路需遵循历史视镜与时代视野的统一、理论深化与实践推进的互促、内容建设与方法创新的协调.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要发挥传统优势,凸显时代特征,以舆论引导、主题实践、文化育人、典型示范、人文关怀等为抓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序推进与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时代考验,需要我们立足现实,理解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指向和逻辑关系,直面思想政治工作范式创新性、规范建设实际效能、制度设计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通过寻求思想政治工作传统范式突破、建立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体系的协调性建设,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运用唯物史观定位特定时代,认清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正确制定战略策略.正确把握时代特点,必须从诸多矛盾中识别并抓住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回归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阶段,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和分析党的事业的阶段性特征,以确定并调节未来的走向.新时代是站在社会
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时代之问亟待回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可能是思考这些宏大问题的重要视角.应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来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解释“世界怎么了”;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阐述“我们怎么办”;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来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回答“人类何处去”.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国家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前提与旨归,但在西方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是指工人劳动能力的“现代化”,即人作为工具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实质和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根本目标、价值取向.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中,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五大素质的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构建人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恩格斯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重要内容.恩格斯的自然观科学阐明了自然的存在及其本质、自然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自然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自然认识的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面建构了以自然存在论、自然认识论、自然价值论和自然历史论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与发展了恩格斯自然观的重要原理,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属性和法律属性是党内法规的基本属性.政治属性是党内法规的红色基因和鲜亮底色.党内法规主体的特定性特指性、管党治党的目的 性和对党员义务的强调,充分体现了党内法规政治属性优先于法律属性.法律属性服务于政治属性表现在建设方向上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内容上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建设方式上不拘泥于法律的条款体,建设要求上强调纪严于法、把纪律挺在前面.政治属性和法律属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把政治属性作为第一标准,置于首要位置;重视法律属性,不能偏离政治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明确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新要求.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观的内在要求,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传统,把对青年的时代要求与伟大建党精神联系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联系起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具体内涵,把对青年的要求置于宏大的历史视野,对青年内在精神品质进行了新的塑造.要引导青年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己任,不负时代、韶华、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迫切需要,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求.在治理视域下审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它在治党治国中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动员优势、政治引领优势、思想教育优势、文明培育优势和自我革命优势.新时代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基层工作各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理解“大思政课”需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列论述.“大思政课”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形态,背后有着深厚的课程哲学与课程社会学的学理支撑.“大思政课”建设旨在解决当前思政课存在的社会对接转换机制问题.它着眼于思政课的形态变革与格局拓展,认为当前思政课需要向社会延展.“大思政课”建设需要依循课程论的逻辑,充分彰显思政课的社会意蕴,构建思政课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它要求思政课从学校空间拓展到社会空间,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及时将鲜活、丰富的社会素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