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观点综述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一些俄罗斯学者在反思前苏联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解和观点,这些观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革命手段,政党学说等几个方面,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的发展,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我们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学者;当代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7-0092-02
  近年来俄罗斯的理论界,在反思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得出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俄罗斯的理论界出现了不同的理论研究旨趣,概括起来,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当代的一部分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苏东剧变后,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还是具有乌托邦性质的社会空想?这部分学者被人们称之为“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其中Т.И.奥伊泽尔曼是这一学派的杰出代表,2003 年奥伊泽尔曼出版了著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他在这部书中得出马克思主义包含空想社会主义因素的重要观点,引发俄罗斯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奥伊泽尔曼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构想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前景时,事实上他们的某些思想,并没有完全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窠臼。奥伊泽尔曼尤其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资本主义崩溃已经日益临近的信念当中,同样有乌托邦主义的性质”。[1](P.2)奥伊泽尔曼指出,正像恩格斯认为“乌托邦主义者之所以成为乌托邦主义者,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那样,马克思、恩格斯同样也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刚刚起步,资本主义尚未获得充分发展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忽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潜力,过早地预估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需要指出的是,奥伊泽尔曼仅仅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某些思想包含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内容,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于空想社会主义,实际上奥伊泽尔曼总体上承认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种人道主义
  苏东剧变后,一部分俄罗斯学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既反对右翼学者指责马克思主义是“暴力”“恐怖”“流血”的学说的观点,又反对僵化、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他们普遍认为,人道主义因素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应有含义,他们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形象。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А.В.布兹加林、В.М.梅茹耶夫、В.Н.舍甫琴柯、Б.斯拉文、Г.А.巴加图利亚,等等。其中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布兹加林应该是这些学者中的典型代表,布兹加林把这一类学者称之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非常重视马克思的早期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们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并由此判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马克思通过“异化”与“异化扬弃”的观点,把共产主义描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他们认为马克思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人性的自由和人的解放的观点,所以“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布兹加林就是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展开了他的三大批判理论,即批判苏联社会制度、批判当代俄罗斯社会、批判全球资本主义。正是布兹加林等人辛勤的理论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当代的俄罗斯出现了新的气象。
  三、怎样理解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苏东的剧变,苏联共产党的解散,不能不让人想起20世纪初,列宁主义与修正主义的论战,因为正是论战中列宁主义的胜利,才使俄罗斯走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2005 年,奥伊泽尔曼出版了另一部力作《为修正主义辩护》,这部书奥伊泽尔曼為被列宁斥责为“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最大敌人”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了当代的辩护。
  奥伊泽尔曼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意义上,反对使用“修正主义”一词。奥伊泽尔曼认为,修正是科学研究的正常现象和基本方法。理论避免走向教条,就必须依据实践的检验而不断修正。奥伊泽尔曼认为,20世纪初,伯恩施坦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提出修正马克思有关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观点;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的观点;“资本主义日益临近崩溃”的观点,这个无疑是正确的。伯恩施坦明确反对当时人们普遍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论,奥伊泽尔曼指出,伯恩施坦的这些论点与马克思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虽然早期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过暴力革命理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七八十年代多次指出,在发达的民主国家,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和平的、非暴力的途径是可能的。可见,奥伊泽尔曼主要的肯定了伯恩施坦观点的合理性,他说“不能不承认,我们耽误了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正确评价”。[2](P.4)
  四、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有直接的联系。这其实主要包括这样两个问题:列宁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2007 年,当代俄罗斯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梅茹耶夫出版《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一书。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梅茹耶夫认为,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没有已经觉悟的无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而“对于列宁而言,没有党也就不会有革命的无产阶级。”梅茹耶夫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区别:列宁是把党放在前面,而马克思、恩格斯则是把觉悟的无产阶级放在前面。梅茹耶夫认为,这一区别就构成了列宁政党理论和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巨大不同。
  梅茹耶夫还认为,马克思早年强调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手段,但是晚年的马克思根据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日臻成熟,提出“在现存的民主秩序之下,工人可以不通过革命的方式而采取和平的方式——通过参加民主选举来取得政治权力……”,[3](P.4)而列宁的暴力革命理论,是列宁根据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版本,是符合当时俄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上,梅茹耶夫认为列宁完全违背了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没想过要抛弃资产阶级民主的成就。他只是想使这一民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的成果,为其补充进更为广泛的社会性内容。”[3](P.5)梅茹耶夫还认为,列宁生活在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并不十分了解西方的民主制,列宁对布尔什维克政党的倚重超过了对阶级的倚重,导致了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一个党的政权。由此,梅茹耶夫得出结论:“在俄国以马克思的名义所发生的一切,主要的错误并不在马克思。”[3](P.8)
  总之,在这些开放式的讨论中,虽然有很多学者的观点存在着不少片面之处,甚至是错误之处。但是,正是这些讨论,完全可以给于我们以正反两方面的启发和借鉴。尤其是有些俄罗斯学者,以对历史、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直面由于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重大难题,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意义,这种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Межуев В.М.Маркс против марксизма [M].Москва:Ку льтурная революция,2007
  [2] Ойзерман Т.И.Марксизми утопизм [M].Москва:Прог ресс и Традиция,2003
  [3] Ойзерман Т.И.Оправдание ревизионизма [D].Москва:Канон,ΡООИ《Ρеабилитац ия》,2005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精细气藏描述技术是通过对地质、录井、试油等方面资料综合研究,同时借鉴邻井地层资料对比,在亮点分析基础上。利用反射波多参数分析、三维地震描述、弧长、弹性能/塑性能以及频
通过对不同类型群落茶园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物种群落茶园能改善茶园小气候,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能,增加茶园内有益生物的数量,从而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促进茶园系数的
本文分析了体育院校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影响体育院校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实践教学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构建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
CDMA电位法动态监测技术是一种监测注水推进方向及压裂裂缝方位等油藏相关参数的新型技术,其特点在于对注水、压裂全过程实现了实时、可视、动态监测。本文系统阐述了该技术
从梅花、月季、火棘、玫瑰等8种隶属蔷薇科花卉上分离鉴定出11种花卉寄生线虫:厚尾矮化线虫(Tylenchorhunchus crassicaudatus)、尤因矮化线虫(T.euingi)、异裸露矮化线虫(T.paranudu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它立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运用于中国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为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夯实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個全面”; 战略布局 ;哲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地番石榴树体、正造果、番花果生长规律及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平均地温、最高地温、最低地温、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