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之名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认识祖国是从读诗开始的。几乎每个小孩都会在家长带领下读一些诗歌的,自然我也不例外。“终南阴岭秀”妈妈一字一顿地诵读着,“终南阴……阴岭秀”我也跟着读,只是不太了解是什么意思,随后便是一通胡思乱想。但是,这些诗句却足以引起一个孩子的好奇,“一定要去看看诗中那些神奇的地方”,这样的想法如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种下来。
  伴着“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吟唱,我走过了秦淮河,也曾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上泛舟,还曾立足于钱塘湖岸边细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这些年,我游历了不少江山名胜。回首之间,我发现诗歌将我和祖国联系在一起,读着诗歌,走诗人走过的路,体验着,认识着,也成长着。
  诗歌也是我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一扇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里有太多的古人爱恨情愁,自然也有古人的家国情怀:在张籍的“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中感受唐蕃之间战争的惨烈和挚友深情;从“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中体会生死至情;“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仿佛看到了新嫁媳第一次做饭的郑重其事。诗是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太有趣了,难怪唐代诗人司空图说:“第一功名只赏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满足于读诗和跟着诗歌去游览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我逐渐喜欢去体会平凡而富有烟火气息的异地生活。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与他们一起吃,一起聊天,在我看来这是悠闲,富有趣味的体味,或许是大家常说的“诗意生活”。有时候,静静地看着一座城里的人们闲适地生活,而且还是各具特色的“闲”,我也不知不觉中感觉自己有了几分“诗心”,眼中的世界莫名有了些“诗意”。
  在羊城任意一家饮食小店,尝一口肠粉,喝一口冻柠茶,吃一份双皮奶,品一块龟苓膏,那叫一个惬意;迎着舒适的江风,在珠江边上漫步,看老爷爷在阳光下摆棋谱,挑江湖残局,听老奶奶们轻吟梁祝,回忆岁月种种。广州的悠闲是慢慢地展开的,脚步若是快了,可能就会错過藏在其中的诗意。在绍兴的咸亨酒店里,抓几粒茴香豆,抿一口温热的黄酒,听绍兴人操着一口吴侬软语话家常,聊着这座城的往事。坐在小木舟上,听着“欸乃”的摇橹声,喝一口新泡的绿茶,水声潺湲,似乎在诉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鲁迅先生听社戏、偷六一公公家豆子吃的那个时代。绍兴的生活很软,软绵绵的,让人为之销魂,这里有着别样的诗意。成都的宽窄巷子中,拉一张塑料凳子,喝一口消暑的冰粉,吃一只秘卤的老妈蹄花,再体验一下吃跷脚牛肉的豪迈。找家客栈住下,在细如牛毛的春雨中,期盼着“明朝深巷卖杏花”的花童出现。在行走中,我也逐渐觉得“诗意”并不仅仅只是高雅生活才有,那些平凡又亲民的生活亦有诗意。
  读着祖国的诗,行走在城市中,发现诗意地生活,这种感觉真的让人惬意,或许诗意就是一种惬意。想起席慕蓉曾说:“以诗之名/我们重塑记忆/在溪流的两岸/我与你相遇之处……”
其他文献
围绕汉画石像数字化处理与数字图像设计的应用为研究主题,对当前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汉画像石研究现状和数字化进程进行分析,面向数字图像设计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以
课堂学习除了教师的角色,还需要学生自我管理,让优秀学生扮演好助教一职,不仅可以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管理班级,还可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
眼前的这片葱郁的森林,是我从未来过的。  白云轻轻飘过,微风拂过林梢,我静静地走在林间的小路上。耳边是小动物们的说话声和植物们的呼吸声,是的,我能听懂大自然语言。我在森林里穿行,开始了我的寻觅之旅……  走进森林,晨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的缝隙,落在铺了一层嫩草的地面上。树上的小松鼠停下来,抱着手中的坚果,好奇地看着我,百灵鸟也停止了歌唱,在我的肩头飞来飞去。走着走着,我遇到了一支野蔷薇。  我被她迷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从党的领导保障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在党的领导中实践、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等方面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进行了多维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