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性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凝聚了中華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故事内容,从复述故事中感悟人物形象,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人文性;方法
  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了解我国的古汉语的灿烂文化,从三年级开始,一些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充实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词语意思、语言表达、语言风格与我们现代文学表达有所不同,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学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故事内容,从复述故事中感悟人物形象,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一、感“生”之心者,莫乎于“师”情
  课堂上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情,最能激发学生感情的是情,最能感染撼动学生心灵的也是情。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堂目标之一,就是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而知情意主要指的就是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我们要使学生受到人文性的熏陶,在教学中就要倾注自己的情感,以情感为纽带,以情动情,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启发孩子思考,训练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主动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要保持有“情”,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文言文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故事的人物特点、思想感情等,细心地揣摩故事包含的真情实感,在教学设计中、在教师的讲解中,在教师的范读引读中才能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情感,从而使学生不经意中从文本的文字中,从老师富有情感的言语中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故事人物的人性美,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爱上诵读文言文,爱上学习文言文的情愫。
  二、感文言文之韵味,莫乎于诵读
  曾国藩曾在家训中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言文具有古韵,诵读文言文,要通过语气语调、节奏停顿,平仄韵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如何有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韵味,是小学文言文导读的要点。
  (一)读准字音
  没有自主的探究就没有经历,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有独特的成长经历。引导孩子们自己借助课文拼音、查字典等自学方法读准字词句的读音,然后老师再组织检查正音。
  (二)读顺节奏
  课文后面都有注释帮助孩子们理解句子,让孩子们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大意,试着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的节奏画出斜线断句。接着,教师再出示断句的节奏或者亲自范读,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断的句与老师的有什么不同,进而探究原因。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里面有一个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是一个朗读难点,一是“瓮”字,孩子们容易有旁读旁,读成“瓦”的音,但借助拼音和“瓮”的课后注释——“口小肚大的陶器”,学生就容易读准确了。二是借助词句理解断句,就能找准节奏了。例如:“光持石击瓮破之”结合词语理解,知道句子意思为“司马光拿起石块击打瓮,把瓮打破”,从而很自然就可以断句划出节奏为“光/持石/击瓮/破之”。
  熟读能诵。指导朗读时,使用范读、默读、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齐读等朗读形式,可以增强读的趣味和形式,使朗读指导有层次性和延续性,让孩子们在读中培养语感,孩子们读起来也会越来越流畅。
  (三)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读出古文的味道,有助于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
  1.古人读书讲究吟咏,摇头晃脑是显著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读中结合自己的体态语、表情,让头、脑随着节奏自然晃动,结合表情和动作,孩子们的朗读也会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2.“之乎者也”是古文特有的语气助词,读好它们,有助于文言文古韵的展现。在指导读好语气助词时,结合文言文诵读时声断气连的特点,对孩子们加以指导,朗朗书声,古韵渐浓。
  3.分角色朗读。例如《两小儿辩日》 一文时,分角色重复朗读“一儿”,“另一儿”的句子,呈现“辩斗”的场景和韵味,孩子们切身处地地领悟到“两小儿”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说话有理有据又不失天真烂漫的特点。
  4.配乐朗读。语文课堂上加入音乐的元素,既能够创设情境又能够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享受,更能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有的文言文配上音乐,还有助于领悟古诗文的意境,帮助感悟课文的情感。例如教学《伯牙绝弦》时,课堂上适时播放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在典雅的乐曲中中,孩子们被伯牙高超的琴技折服,也被知音难觅的深情所打动,这种情感伴随着音乐,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5.去掉标点诵读。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竖着写的,而且我国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在熟读之后,我们可以营造读古书的氛围,课件里把文言文去掉标点,竖着从右到左编排,回归文言文最初的模样,培养、检查孩子们根据语意语感自行断句停顿的能力。
  三、感文言文之内容,莫乎于理解
  我们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基本上都包含着一个小故事,教师要帮助孩子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但理解并不是要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言文,因为尊重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呢?
  (一)教会预习的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之一,以小学阶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说,学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重视课前的预习。首先,要有主动借助注音、字典纠正读音的意识,多读几遍,找找感觉,把课文尽量读准、读流畅。然后,引导孩子们学会借助注释等方法疏通大意,揣摩句子的意思。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孩子借助网络和电子设备查阅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会独立思考课后的问题,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敢于质疑和探究。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引导孩子借助插画理解故事大意
  例如《司马光》,课文旁边就配上了一幅插图,石块旁边有一个口小肚大的瓮,瓮破水流,一个孩子从瓮中的破洞中探出头来,表情痛苦,一孩子蹲在旁边协助......“水迸,儿得活”不正是描写这图中的意思吗?看图说话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是孩子们熟悉并掌握的知识点,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更是喜欢并擅长了,文图对照理解,能够突破文言文中的难点。
  (三)利用现代文故事、视频理解文言文内容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故事不少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故事,例如《守株待兔》《司马光》《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等故事,在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法初步理解大意后,还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现代文故事、视频,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注重学法指导
  三年级的文言文起始教学,孩子们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不太掌握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句子意思。以后的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回顾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扶到放,引导孩子运用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理解句子意思。
  四、感文言文之人物形象,莫乎于复述
  有故事就会有人物,有人物就会蕴含情感、意志和品质。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的教学要发挥人文性的作用,揭示藏在文本背后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我们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比较鲜明,是很适合情感熏陶、品质培养的。例如《司马光》中智救同伴的司马光,《杨氏之子》中聪慧的杨氏之子;《铁杵磨针》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的李白;《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善于思考、冷静推理的王戎;《两小儿辩日》中善于思考的两小儿;《囊萤夜读》勤奋好学的车胤……小故事大道理,这些人物、故事能引领小学生养成必备的道德、品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如何帮助孩子通过复述故事感悟人物形象呢?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复述故事,感悟人物形象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它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思维形象化,使记忆更有条理,更高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合理的想象助力感悟人物形象
  复述文言文的故事内容,如果只是简单地对文言文进行翻译讲述的话,势必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要吸引听众,就要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借助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让故事鲜活起来。例如,在复述《杨氏之子》时,可以加强杨氏之子的外貌、孔君平语言和动作、杨氏之子反驳孔君平的语言神态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三)复述故事可以结合演一演的形式
  演一演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表达形式,因为角色的扮演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单口相声式的复述故事形式和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加上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可以更好地再现当时的情境。教学《杨氏之子》可以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老师扮演孔君平、一孩子扮演杨氏之子,再现出孔君平的调侃和杨氏之子的聪慧。教学《两小儿辩日》可以分小组、分男女、分角色的形式表演“辩日”,两小儿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品质在表演中直观又灵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时候,演一演王戎和其他小孩的表现,在“竞走取之”和“唯戎不动”的鲜明对比之中就能感悟王戎的善于思考、善于推理的品质......
  五、积累经典文化,莫乎于重视背诵和拓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应该勤于积累。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淀一些经典诗文,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意义深重。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对高段的孩子或者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开展群文阅读。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之后,可以推荐学生读读《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等体现“智慧”的文言故事。持之以恒的背誦和拓展阅读积累,一定能潜移默化为孩子们内在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阶段选编的文言文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性的渗透,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 重视情感熏陶、朗读理解、感悟和积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 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巧艺.如何构建小学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18(06):79.
  [3]耿志燕.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48):104.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有效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办好家长学校,是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有效地开发家长学校课程,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略述如下,求教方家。  一、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有前瞻性  家长学校的课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
期刊
摘 要:对待问题学生要运用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冷静分析学生,进行诊断及治疗,或者从个性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进步,做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问题学生;权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  教学中,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教师感到无力的同时更多的是苦恼;面对那一个个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有痛惜,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为什么学生屡教不改,症结在哪呢?问题学生,我们究竟该拿什么面对你?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
期刊
摘 要:当前,在新课改的持续深化背景之下,也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授课方法、授课理念做出革新。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时期的关键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从而达到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激发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育初中生的道德品格以及规范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为了提高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在班级中实施有效的德育策略,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真正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班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教育中教育惩罚一直延续至今,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利用教育惩罚,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当前阶段教师运用教育惩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做任何惩罚、二是过度惩罚、三是不公平惩罚。基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教育惩罚时应健全教育惩罚规章制度、优化惩罚方式、坚持有奖有罚原则。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惩罚;合理运用  自从课程改革后人文教育理念被提出,在此背景下人权意识发挥着越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践行素质教育的内涵更为深刻。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德育方面的培养。如今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的时代还是学习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学生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也有所缺失,需要老师进一步地去引导和强化。鉴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篆刻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篆刻是书法和篆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期刊
摘 要:概要写作区别于其他传统分项测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多方面的素养。本文探讨“AEPL”模式在概要写作中的有效性,运用具体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概要写作。  关键词:“AEPL”模式;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是对所读过的文章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简要概括,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也可称之为摘要。写概要时,学生要是把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表述出来,既不是抄袭文章的原句,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广大教师应在做好日常教学辅导工作外还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健全学生品格,而地理学科中要想渗透德育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制定科学德育教育方针策略,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有关知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方式深化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地理课堂的全面革新。基于此,本文就中学地理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展开合理分析论述,以资借鉴。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地理学是兼跨自然和人
期刊
摘 要: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重要因素,只有一个班级共同团结了,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凝聚力对于如今的班级组成来说,更加重要,特别是体现在一些校园活动当中,班级凝聚力强的班级体在做事情方面都会体现的比较团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呢?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浅薄,做事情方面考虑的也比较少,提高班级凝聚力也就显得比较困难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微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作为教师来说,我们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便是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工作中,试卷评讲工作是一个难点。如何能够在实际的环境中,推动学生对试卷评讲课程提起兴趣,并形成知识在总结和积累,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微课助力,让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绽放出新光彩。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