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探究题之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高考语文备受人们关注的探究题究竟是怎么考的,有什么特点呢?从全国十几套试题来看,只有江苏与宁夏两家明确考查了探究题,课改区里山东与广东两家没有明示,但是也体现了探究能力的考查,那么是不是非课改区的试题中就没有涉及到探究能力的考查呢?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轻轻地掀起这位考场“新娘”的盖头,一睹其芳容丽姿。
  
  一、明示探究,条件限制,结论开放
  
  江苏卷《候银匠》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应该说江苏今年出的这道探究题是紧扣考试说明而出的一道非常精彩的题目,是对作品内容安排与主旨挖掘的探究。从参考答案来看,五个要点可以说涉及到了考纲中三条内容,既体现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又体现了“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
  对这道探究题的解答,首先要着眼于文章行文的艺术技巧的赏析,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其次要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小说三要素、小说主旨,以及乡土文学作品的一般主题,进行多向探究。
  
  二、明示探究,条件与结论同时开放
  
  宁夏卷《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第14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该题型也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生可以从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进行探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论述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究题,条件是开放的,结论也是开放的。这种命题方式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创造性等的综合考查,可以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此题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
  
  三、没有明示探究,条件限制,结论开放
  
  这类题型在题干中没有明示探究的字样,但是作为一种开放的题目,也是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山东与广东就同时采用了这种题型。
  开放度最大的探究题是“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何启示”之类的“融入性”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这类试题不仅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考生调集与文本相关的文外知识和能力储备。所以,考生既要人乎文内——人乎文内,才能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出乎文外,才能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才会头脑清醒,运用阅读所得和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冷静而准确地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如:
  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第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山东卷《歌德之勺》第22题: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的赏析能力和对作品的探究能力。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歌德有很多可写的地方,但作者却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切入,来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内容,可谓以小见大。分析时要从整体上来感受和把握作品。
  这两道题属于隐性探究题,分别侧重从文本艺术表现与思想内容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相比较,答题时必须受文本内容的限制,所以要“结合文本”或“联系文本”;但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结论又是开放的。
  
  四、无明示探究,以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为主
  
  非课改区卷中都没有明确提出探究的要求,但有一类题目值得注意,那就是以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为主的,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或简要分析。如:
  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第20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第17题: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四川卷《我爱水》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这些阅读题分别从矛盾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内容安排、艺术形象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设题,有一定的探究色彩。这类题目也提倡考生对文本作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但是有较强的限制性,必须抓住文本的内容要点或主旨进行探究性概括或赏析评价。
  综上所述,探究题的设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内在的文化底蕴,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答题过程中过多的“辐射”往往会造成试题与选文的“游离”。尽管命题者的意图在于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怎样的答案才算是具有创造性呢?有点难以把握。但只要我们把握其规律,探究题也并不神秘。命题形式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在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的一个方向:“今后的语文命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一些主观性强的题目进一步突出开放性。譬如为了鼓励考生个性化阅读和阅卷的灵活性,有的题目可以尝试不给标准答案,只确定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这里所谓的“突出开放性”,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以前考试大多无“我”无“思”,只要按照命题人的解读选择或者表述即可,不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要求深入了一步,这是对考生的尊重,也是对作品的尊重。所以,我们期待更加灵活多样的探究题的出现,毕竟高考是指挥棒,那将会对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多元化的精彩解读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一样的客户、一样的产品,为什么卖出了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来比较一下每个人是怎么卖的。  今天是我们第二次竞赛,上次爬铁塔输了,落了个菜鸟位置,还吃了好几个月的食堂,现在是销售竞赛,凭我7年的销售经验,一定能翻身,所以,我西服革履,精神抖擞地来到了现场。  课程一开始,陶浦教练发给每个人一小瓶靓丝洗发水,然后说:“我们和靓丝集团合作,开设了靓丝集团网络营销部,在网上展示靓丝产品,并通过电话销售的方式进
为了减少滑摔事故的发生率,结合常见的步进摩擦配副材料和工况条件,采用Mark Ⅱ止滑试验机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步进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步进
这几天,爸爸、妈妈工作忙,晚餐做的菜也不是很好吃,我提出了抗议,妈妈说:“不如你来掌勺,看你有什么本领!”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今天,我这位美少女大厨正式开厨了,哈哈!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二届薄钢板质量研讨会于12月11~13日在上海宝钢召开。全国薄钢板生产厂及用户部门的41个单位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除了来自薄钢板的生产企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每到招生分班时节,一些家长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亲友等,托请校长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班级或好老师。一位资深的校长告诉我说:“每年一次分班,我要瘦掉好几斤肉,得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一位大教育家,人称孔子。有人曾问他:您老人家学生三千,贤人七十二位,孰长孰短?孔子闭着眼睛,不假思索,竟一个一个如数家珍,使得在场的人听着禁不住齐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打开厚厚的相册第一页,展现在眼前的一张我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照片上的妈妈穿着漂亮的羽绒服显得格外年轻,穿着名牌上衣的爸爸也是神采飞扬,我一手搭在妈妈肩上,另一手搭在爸
一天黄昏,巴黎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转弯处蹲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一看有人靠近就用沙哑的声音吆喝:“先生,您想碰碰运气吗?”波洛侦探和助手赫史廷斯停住了脚步,设局人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