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2014年鄱阳湖流域干湿变化与特征分析

来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zerov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47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各类旱涝史料,按照地形和流域分区重建的原则选取区域内11个代表站点进行干湿序列重建,通过面积加权法集成了1470~2014年鄱阳湖流域逐年干湿变化序列。相关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0.01显著性水平下重建序列通过了可靠性检验。不同干湿等级发生频率的空间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东北部为涝、偏涝中心分布区;中西部为旱、偏旱中心分布区;鄱阳湖区附近属于旱涝兼有分布类型。利用MK趋势检验、累积距平分析、MK突变检验、功率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诊断了鄱阳湖流域近545年来干湿变化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点和周期性。结果表明:干湿变化在长期尺度下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干湿序列主要体现为3个下降阶段、两个上升阶段;其中1470~1550年、1630~1730年、1890~2014年等时间段偏干;1550~1630年、1730~1890年等时间段偏湿。1570年、1660年等年份出现了年际干湿突变。功率谱和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近545年来的干湿变化具有多时间尺度、多周期特征,主要有2~3年、4~8年、8~13年、24~60年和10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过程。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风行全国,从表面上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剪辫运动是近代中国风俗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发辫在有清一代的特殊功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剪辫运动记
<正>新昌县"八山半水分半田",资源比较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因素较多,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仍为浙江省次贫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的创新创业,新昌实现了从次贫县到
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跨国银行业的系统风险不断增加,仅仅依靠一国的单一监管已不足以防范金融风险并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跨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