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对策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最近2年在我院就诊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经过门诊急救护理,而试验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经过门诊急救护理。进而分析两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终病情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最后的临床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患者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63.1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过门诊急救护理后,对于病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对策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有可能发生休克,心室颤动,心脏破裂,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等严重情况且起病急发展迅速。 因此,若能正确完善的实施门诊急救护理程序并且门诊护士积极合理地参与抢救,就能够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 。就能有助于其病死率的降低, 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本人对我院近两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门诊的急救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于在近两年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商讨分析,对于这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中有女患者18例,有男患者2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1.12±1.38)岁;试验组中有女患者17例,有男患者2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1.31±1.49)岁。对于这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已经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且他们于病程、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不存在特殊的差异性,具有一定可比性,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经过门诊急救护理,而试验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经过门诊急救护理。进而分析两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终病情治愈情况。具体护理急救措施对策:
  1.2.1在门诊的患者突发心肌梗死时,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快速的就做好充分的急诊急救护理准备,保证能够立即对患者展开相关的急救,准确详细地观察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医护人员应使患者平卧,同时头偏向一侧,以便使口腔内分泌物流出,并应防止舌后坠,必须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保持诊室空气流通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迅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和监测,将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最重要的心电图变化作好记录且也应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不能随意搬动病人,以免病情恶化。
  1.2.2早期氧疗:该类患者会有心肌缺氧进而呼吸困难,接诊患者的及时吸氧能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尽情缺氧情况进而降低心脏的负担,可降低心肌梗死的范围,吸氧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氧流量。
  1.2.3 镇痛镇静:急救期间,若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并难以忍受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而遵照医生的吩咐 ,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根据病情控制滴数和剂量静脉给予患者杜冷丁或者吗啡等镇静镇痛药物。
  1.3疗效评定标准[2]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显效:症状缓解或主要症状消失.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恢复简单劳动和工作能力。无效:和发病时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并根据患者急救护理时间的长短,判断急救护理的效果。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于检验计数资料, 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后治愈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分析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16%),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隨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疾病的患病和发病几率逐渐的提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逐步增多。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这种疾病突然发病并且可迅速病情严重可产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医护人员必须有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了解急救程序,分秒必争的对病人施行及时合理的急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年龄性别有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具体症状及病情程度的不同,应该有的放矢地做好临床护理急救工作进而可以不断使患者对此病认识程度的加深,并且能够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等心理以及安抚患者家属焦虑的心情,这样会使患者更为积极地配合治疗[3]。有效积极的临床护理急救的工作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病程,更加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急救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极为重要,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 、熟练的护理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强烈责任感和同情心,事事考虑患者以患者治疗为先,做到最为优质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本研究表明了, 试验组的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后期治疗难易程度以及其预后情况的总有效率(89.47%)优于对照组的后期治疗难易程度以及其预后情况的总有效率(63.1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过门诊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后,施行合理及时的急救护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能达到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功的机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的效果,对于病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竹芳,黄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32):432-433.
  [2] 张丽英.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2):120-122.
  [3] 张新.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4,27(5):25-2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对胆结石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术前SAS评分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护理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院内交叉感染;方法: 通过定期抽查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寻求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院内感染的措施; 结果:经过严格的管理及检测,近年来,本科室各项检测指标均达标;结论: 只有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做好预防感染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造血干细胞移植院内的感染发生。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交叉感染;感染控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行围术期护理,分析和探讨围术期护理的的措施和体会。结果:全部患者均在预期时间内康复出院,抑郁病例由护理前的25例减少到4例,排痰困难由16例减少到5例,引流管阻塞由9例减少到1例,护理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行系统、针对性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肺结核并发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方法。 结果: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运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低氧血症;护理干预  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补钾等积极抢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抢救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碳酸氢盐含量分别为(8.25±2.36)mmol/L,(21.82±2.43)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30例仅给予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女性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女性患者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分别给予新型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疗效和总结体会。 结果:两组在心功能改善、6min步行试验、SAS、SSD、ADL、半年复发率等方面比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按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做好紧急处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肝癌介入性治疗过程中的专业护理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病人生存的质量。方法:对50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性教育,实施术前“评估,训练,准备”,术中的良好“配合,观察”,术后的“观察、护理”等。结果:经过专业性护理,达到了减轻病人痛苦,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性治疗的过程中,专业性护理就是非常重要与需要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EICU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无黏胶泡沫敷料效果观察和护理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的EICU气管切开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无黏胶泡沫敷料和普通纱布敷料行切口换药,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结果和体会。 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换药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换药总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①观察组: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先清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视患者治疗过程的配合度,分析和研究在透析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探讨和研究不同护理方式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