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追求优质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思考,对“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作了系统的分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与路径,并对其服务创新进行展望,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跨越式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展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运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更新与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让科技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增强其服务辐射能力,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本文就思考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1.1 读者呈现“浅阅读”特征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很少有人将一份报纸从头读到尾,我们对事物的关注和耐心每天都在降低,逐渐改变了我们的传统阅读方式。很多人无论是阅读书籍、报纸、杂志,还是网络阅读,多为浅阅读、片断阅读。
1.2 阅读习惯由看“纸”到看“屏”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读书看报等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也包括对声音、图像、视频的接收以及网络在线阅读和下载浏览。如今书籍出版数量与日俱增,网络信息繁杂,文字、图片、图像、色彩、声音都成为数字时代阅读的对象。从读书到读屏,当前的阅读包含了视、听、读三重含义,是一种立体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例如读者要看《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如果去书店购买的话,全套书大约需要三四百元,而从网上下载迅速便捷,携带也很方便。
1.3 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需求的专业化和综合化。互联网时代,读者已习惯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出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以往面对面与用户接触的信息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传递信息服务。
1.4 读者信息需求求新求快
“互联网+”时代,读者对信息求新求快。求新,希望获取最新的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希望能掌握最新的情况,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求快,要求能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印刷型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要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信息。
1.5 新媒体促使阅读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读书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更便捷的方式,大大丰富了读者生活,给读者带来无限的乐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人开始从传统阅读方式向信息条件下的网络阅读方式转变。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与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
2.1.1 服务空间和资源最大化开放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大众,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空间和资源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对外开放,减少办公用房,增加业务空间,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保障所有读者最大限度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的权利,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加强与兄弟图书馆的合作,建设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综合化服务。
2.1.2 不断创新服务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整合,實现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强化数字图书馆整体建设,自建资源和外购资源相结合,对所有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为读者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让读者更方便地使用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到服务内容的创新,还要加强对服务的宣传,激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重视对读者的引导、教育,让各种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1.3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前,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十分必要,而且个性化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行为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2.1.4 充分利用新媒介、新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及时快捷、服务的方便省时是广大读者的共同需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介和网络新平台实现这一目标。新媒介如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图书馆要根据新媒介移动化、及时化、发布便捷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及时发布服务和活动信息,为读者提供便捷化服务。新平台如团购网站、电商网站等网络平台,图书馆可以将服务和活动产品化,利用网络平台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特点,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2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
2.2.1 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率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以某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断推进智慧阅读为例,其集先进的RFID技术、网络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在社区、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延伸服务。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也不受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在方便的时间、邻近的地点,快速地借阅、归还图书。 2.2.2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图书馆
图书馆要加快移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随时随地碎片化阅读需求。以某市图书馆为例,目前该馆已购买了10台移动图书馆,为手机用户推出在线阅读新服务,读者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用公共图书馆借阅卡卡号密码登录,即可免费下载3万种电子书全文、两万集有声读物、300种报纸。这种24小时在线的移动阅读服务新模式在该市读书周、两会服务现场、流动图书馆、民工子弟学校等活动现场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2.2.3 打造与读者沟通互动平台
打造与读者沟通互动的在线平台,拓宽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提升了信息服务能力,同时满足了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的需求,提升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率。利用微信、微博、QQ等即时社交工具,与读者建立起无时不在的沟通联系。
3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展望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知识仓库图书馆也深受影响。“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理念和创新途径还远远不够,随着创新服务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创新理念和技术将会给图书馆带来更新的挑战,如用户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化、硬件平台更新力度薄弱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公共图书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需要解决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3.1 挖掘信息的同时保障读者隐私数据安全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对更多、更庞大的读者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量、分析效率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都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前行和发展。海量数据分析需要借助以云计算为背景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其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数据挖掘计算过程中读者信息和行为数据的安全问题。在图书馆通过云计算平台完成读者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读者隐私数据的安全防范问题也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面对的首要问题。
3.2 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平台数据格式标准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深入发展,面对不同的服务模式,需要统一整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于每一条资源数据,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识,通过统一的数据标识,可以在各种不同服务模式上完成数据传递,而不需要为每个服务模式建立不同的数据格式标准,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建立完备的资源数据库。在统一格式下的资源数据库中,不同服务可以在相同数据格式下完成二次开发,从而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进度,也为读者的资源检索提供优质服务。在现阶段,大多数平台的服务并没有采用统一制定的数据格式标准完成二次开发,制约着“互联网+”服务的发展。
3.3 加大公共图书馆硬件平台建设投入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深入发展,制约发展速率的另一个瓶颈是硬件平台资源,没有合适的硬件平台的基础建设支持,许多“互联网+”软件技术平台无法实施。最常见的是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平台需要计算机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而物联网平台则需要较多的传感设备采集数据,这些新兴技术的硬件平台资源投入是必要的。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服务的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不同地区的各级政府的财务支持和重视程度不同,所以硬件平台也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因素。
3.4 加快公共图书馆智慧管理建设投入
“互联网+”平台投入建设,传统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知识已不再适用于新兴的图书馆创新服务,需要更多年轻化、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有效支持。传统整理图书、装订图书的服务压缩到相对较小的区域,而信息化、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则需要更多的信息背景人才的加入。面对读者的参考咨询,不再只是简单的对话服务,而需要采用新兴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读者更深入的服务要求。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智慧图书馆背景的服务人员,提升员工的信息化、數字化素质。
3.5 引进更先进可靠的物联网设备
“互联网+”时代下的物联网服务,通过物理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更快速、高效地提供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现阶段各大公共图书馆的物联网设备可靠性还较弱。例如,基于RFID芯片的自助借还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射频干扰、芯片寿命等。物联网设备还在发展阶段,目前国际上的物联网设备更优于国内,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引进更先进、更可靠的物联网设备,也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而“互联网+”为图书馆顺应时代变革、创新服务方式注入了动力。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引入“互联网+”,实现其服务创新,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在公共图书馆要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图书馆用户的培训;注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服务手段创新,如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开通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提供自助检索服务和自助借阅服务;积极探索新的服务理念,深度地利用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但在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进程中,未来需要解决更多的关键问题,如用户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化、硬件平台更新力度薄弱以及物联网技术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 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
[3] 侯东萍.试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交际.2012.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展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运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更新与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让科技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增强其服务辐射能力,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本文就思考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1.1 读者呈现“浅阅读”特征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很少有人将一份报纸从头读到尾,我们对事物的关注和耐心每天都在降低,逐渐改变了我们的传统阅读方式。很多人无论是阅读书籍、报纸、杂志,还是网络阅读,多为浅阅读、片断阅读。
1.2 阅读习惯由看“纸”到看“屏”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读书看报等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也包括对声音、图像、视频的接收以及网络在线阅读和下载浏览。如今书籍出版数量与日俱增,网络信息繁杂,文字、图片、图像、色彩、声音都成为数字时代阅读的对象。从读书到读屏,当前的阅读包含了视、听、读三重含义,是一种立体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例如读者要看《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如果去书店购买的话,全套书大约需要三四百元,而从网上下载迅速便捷,携带也很方便。
1.3 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需求的专业化和综合化。互联网时代,读者已习惯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出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以往面对面与用户接触的信息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传递信息服务。
1.4 读者信息需求求新求快
“互联网+”时代,读者对信息求新求快。求新,希望获取最新的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希望能掌握最新的情况,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求快,要求能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印刷型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要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信息。
1.5 新媒体促使阅读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读书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更便捷的方式,大大丰富了读者生活,给读者带来无限的乐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人开始从传统阅读方式向信息条件下的网络阅读方式转变。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与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
2.1.1 服务空间和资源最大化开放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大众,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空间和资源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对外开放,减少办公用房,增加业务空间,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保障所有读者最大限度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的权利,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加强与兄弟图书馆的合作,建设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综合化服务。
2.1.2 不断创新服务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整合,實现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强化数字图书馆整体建设,自建资源和外购资源相结合,对所有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为读者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让读者更方便地使用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到服务内容的创新,还要加强对服务的宣传,激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重视对读者的引导、教育,让各种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1.3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前,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十分必要,而且个性化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行为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2.1.4 充分利用新媒介、新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及时快捷、服务的方便省时是广大读者的共同需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介和网络新平台实现这一目标。新媒介如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图书馆要根据新媒介移动化、及时化、发布便捷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及时发布服务和活动信息,为读者提供便捷化服务。新平台如团购网站、电商网站等网络平台,图书馆可以将服务和活动产品化,利用网络平台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特点,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2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
2.2.1 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率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以某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断推进智慧阅读为例,其集先进的RFID技术、网络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在社区、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延伸服务。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也不受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在方便的时间、邻近的地点,快速地借阅、归还图书。 2.2.2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图书馆
图书馆要加快移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随时随地碎片化阅读需求。以某市图书馆为例,目前该馆已购买了10台移动图书馆,为手机用户推出在线阅读新服务,读者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用公共图书馆借阅卡卡号密码登录,即可免费下载3万种电子书全文、两万集有声读物、300种报纸。这种24小时在线的移动阅读服务新模式在该市读书周、两会服务现场、流动图书馆、民工子弟学校等活动现场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2.2.3 打造与读者沟通互动平台
打造与读者沟通互动的在线平台,拓宽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提升了信息服务能力,同时满足了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的需求,提升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率。利用微信、微博、QQ等即时社交工具,与读者建立起无时不在的沟通联系。
3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展望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知识仓库图书馆也深受影响。“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理念和创新途径还远远不够,随着创新服务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创新理念和技术将会给图书馆带来更新的挑战,如用户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化、硬件平台更新力度薄弱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公共图书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需要解决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3.1 挖掘信息的同时保障读者隐私数据安全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对更多、更庞大的读者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量、分析效率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都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前行和发展。海量数据分析需要借助以云计算为背景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其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数据挖掘计算过程中读者信息和行为数据的安全问题。在图书馆通过云计算平台完成读者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读者隐私数据的安全防范问题也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面对的首要问题。
3.2 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平台数据格式标准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深入发展,面对不同的服务模式,需要统一整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于每一条资源数据,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识,通过统一的数据标识,可以在各种不同服务模式上完成数据传递,而不需要为每个服务模式建立不同的数据格式标准,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建立完备的资源数据库。在统一格式下的资源数据库中,不同服务可以在相同数据格式下完成二次开发,从而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进度,也为读者的资源检索提供优质服务。在现阶段,大多数平台的服务并没有采用统一制定的数据格式标准完成二次开发,制约着“互联网+”服务的发展。
3.3 加大公共图书馆硬件平台建设投入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深入发展,制约发展速率的另一个瓶颈是硬件平台资源,没有合适的硬件平台的基础建设支持,许多“互联网+”软件技术平台无法实施。最常见的是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平台需要计算机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而物联网平台则需要较多的传感设备采集数据,这些新兴技术的硬件平台资源投入是必要的。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服务的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不同地区的各级政府的财务支持和重视程度不同,所以硬件平台也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因素。
3.4 加快公共图书馆智慧管理建设投入
“互联网+”平台投入建设,传统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知识已不再适用于新兴的图书馆创新服务,需要更多年轻化、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有效支持。传统整理图书、装订图书的服务压缩到相对较小的区域,而信息化、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则需要更多的信息背景人才的加入。面对读者的参考咨询,不再只是简单的对话服务,而需要采用新兴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读者更深入的服务要求。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智慧图书馆背景的服务人员,提升员工的信息化、數字化素质。
3.5 引进更先进可靠的物联网设备
“互联网+”时代下的物联网服务,通过物理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更快速、高效地提供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现阶段各大公共图书馆的物联网设备可靠性还较弱。例如,基于RFID芯片的自助借还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射频干扰、芯片寿命等。物联网设备还在发展阶段,目前国际上的物联网设备更优于国内,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引进更先进、更可靠的物联网设备,也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而“互联网+”为图书馆顺应时代变革、创新服务方式注入了动力。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引入“互联网+”,实现其服务创新,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在公共图书馆要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图书馆用户的培训;注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服务手段创新,如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开通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提供自助检索服务和自助借阅服务;积极探索新的服务理念,深度地利用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但在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进程中,未来需要解决更多的关键问题,如用户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化、硬件平台更新力度薄弱以及物联网技术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 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
[3] 侯东萍.试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交际.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