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将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CT诊断,对比其与腹膜炎诊断及血淀粉酶诊断结果。结果 经CT结果显示,出现坏死型胰腺炎具有31例,水肿型胰腺炎具有30例。同时分级影像发现B级范围患者具有23例,C级为15例,D级为8例,剩余患者均为E级,其诊断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判断患者疾病状况,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临床效果
急性胰腺炎属于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由多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诱发出血、水肿以及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等炎症反应,若未及时治疗,可产生肠麻痹及休克现象,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需尽早给予确诊,协助患者找出具体发病因素,进而为后续治疗奠定重要基础。其中血清淀粉酶测定应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已有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因此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金标准。现阶段临床以常规X线为常用诊断方案,由于该技术缺乏针对性,且效率较低,无法达到最佳诊断效果,进而延长患者确诊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最新研究显示,CT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X线的缺陷,提高临床诊断价值。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实施CT诊断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按回顾分析法将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45:16例,年龄为:22—84岁,年龄均值分别为(45.88±4.92)岁,所有患者通过血淀粉酶学检查确诊,血淀粉酶正常值为:血清总淀粉酶<90u/L,血清胰淀粉酶为<45u/L。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实验,同时排除需要呼吸机或急诊手术治疗者、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血栓相关并发症者。
1.2方法
61例患者均实施CT诊断,操作前对以下参数进行检查,如管电流:300mA,周期:0.5s/周,准直:2.5mm,厚度:5mm,螺距:2.4,重建间隔:3mm,管电压:140KV。首次于患者膈顶处开始实施,随后逐渐向下,直到可观察患者胰腺,并对其胰腺形态、大小以及腹腔积液等状况实施密切观察,扫描结束后,再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造影剂选择非离子造影剂,由患者静脉注入,待胰腺扫描结束后,对其门静脉进行扫描,扫描部位从膈顶开始,直到观察患者胰腺为止。同时依据其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措施,针对病情较重者,通常属于急性出血水肿型或急性水肿型,应选择手术治疗。针对病情较轻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治疗前需选择腹膜穿刺活检对其病情实施进一步确诊。
CT影像分级:将患者整体胰腺炎及组织坏死状况实施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对患者实施系统性评估。若在检测期间发现患者胰腺组织均属于正常现象,同时未出现囊肿及胰管扩张现象均属于A级患者。若患者胰腺组织出现弥漫性扩张,且经CT诊断明显不均匀,同时伴有胰管扩张等状况,则属于B级患者。若患者与B级患者征象一致,且产生炎症反映,属于C级患者。若患者出现与B级一致现象,同时伴有胰腺积液状况,则为D级患者。若患者即存在B级症状,且具有两个及以上的积液区,则属于E级患者。
1.3观察指标
观察61例患者经CT检查结果。
2 结果
通过诊断结果显示,在61例患者中,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具有30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具有31例。CT影像分级上,B级范围患者具有23例,C级患者具有15例,D级患者具有8例,其余患者为E级。通过患者血淀粉酶学检验结果与CT影像诊断相比较,结果显示CT影像诊断准确率为1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出现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现象,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呈上述趋势,该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若未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由胰腺酶活性恢復,加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胰腺组织整体受到一定破坏,继而诱发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迅速,早期无法观察疾病特征。同时该疾病可划分为急性水肿型及急性坏死型,其中出血坏死型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选择科学性诊断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进而缩短患者确诊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近年来,随着CT技术不断进展,该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同时具备极高的扫描速度,能够针对容积实施扫描,且针对呼吸急促患者,同样具备较高的准确效率。同时存在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对胰腺病变区域实施精准显示,如坏死程度、坏死面积,进而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具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对胰腺周围器官及有关组织病变实施准确评估,进而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进一步保证CT技术的综合诊断。本文研究显示,61例患者实施CT检查其准确率为100%,充分说明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判断患者疾病状况,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景良.研究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6):122-123.
[2]唐玉波,王殿霞.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46-47.
[3]钟燕,陈兵阳.多层螺旋CT联合S-Amy、U-Amy及LPS生化指标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7):92-95.
[4]杨丽芹.CT、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0-31.
[5]张萍萍.CT诊断与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31):135-136.
关键词: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临床效果
急性胰腺炎属于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由多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诱发出血、水肿以及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等炎症反应,若未及时治疗,可产生肠麻痹及休克现象,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需尽早给予确诊,协助患者找出具体发病因素,进而为后续治疗奠定重要基础。其中血清淀粉酶测定应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已有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因此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金标准。现阶段临床以常规X线为常用诊断方案,由于该技术缺乏针对性,且效率较低,无法达到最佳诊断效果,进而延长患者确诊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最新研究显示,CT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X线的缺陷,提高临床诊断价值。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实施CT诊断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按回顾分析法将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45:16例,年龄为:22—84岁,年龄均值分别为(45.88±4.92)岁,所有患者通过血淀粉酶学检查确诊,血淀粉酶正常值为:血清总淀粉酶<90u/L,血清胰淀粉酶为<45u/L。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实验,同时排除需要呼吸机或急诊手术治疗者、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血栓相关并发症者。
1.2方法
61例患者均实施CT诊断,操作前对以下参数进行检查,如管电流:300mA,周期:0.5s/周,准直:2.5mm,厚度:5mm,螺距:2.4,重建间隔:3mm,管电压:140KV。首次于患者膈顶处开始实施,随后逐渐向下,直到可观察患者胰腺,并对其胰腺形态、大小以及腹腔积液等状况实施密切观察,扫描结束后,再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造影剂选择非离子造影剂,由患者静脉注入,待胰腺扫描结束后,对其门静脉进行扫描,扫描部位从膈顶开始,直到观察患者胰腺为止。同时依据其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措施,针对病情较重者,通常属于急性出血水肿型或急性水肿型,应选择手术治疗。针对病情较轻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治疗前需选择腹膜穿刺活检对其病情实施进一步确诊。
CT影像分级:将患者整体胰腺炎及组织坏死状况实施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对患者实施系统性评估。若在检测期间发现患者胰腺组织均属于正常现象,同时未出现囊肿及胰管扩张现象均属于A级患者。若患者胰腺组织出现弥漫性扩张,且经CT诊断明显不均匀,同时伴有胰管扩张等状况,则属于B级患者。若患者与B级患者征象一致,且产生炎症反映,属于C级患者。若患者出现与B级一致现象,同时伴有胰腺积液状况,则为D级患者。若患者即存在B级症状,且具有两个及以上的积液区,则属于E级患者。
1.3观察指标
观察61例患者经CT检查结果。
2 结果
通过诊断结果显示,在61例患者中,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具有30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具有31例。CT影像分级上,B级范围患者具有23例,C级患者具有15例,D级患者具有8例,其余患者为E级。通过患者血淀粉酶学检验结果与CT影像诊断相比较,结果显示CT影像诊断准确率为1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出现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现象,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呈上述趋势,该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若未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由胰腺酶活性恢復,加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胰腺组织整体受到一定破坏,继而诱发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迅速,早期无法观察疾病特征。同时该疾病可划分为急性水肿型及急性坏死型,其中出血坏死型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选择科学性诊断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进而缩短患者确诊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近年来,随着CT技术不断进展,该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同时具备极高的扫描速度,能够针对容积实施扫描,且针对呼吸急促患者,同样具备较高的准确效率。同时存在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对胰腺病变区域实施精准显示,如坏死程度、坏死面积,进而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具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对胰腺周围器官及有关组织病变实施准确评估,进而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进一步保证CT技术的综合诊断。本文研究显示,61例患者实施CT检查其准确率为100%,充分说明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判断患者疾病状况,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景良.研究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6):122-123.
[2]唐玉波,王殿霞.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46-47.
[3]钟燕,陈兵阳.多层螺旋CT联合S-Amy、U-Amy及LPS生化指标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7):92-95.
[4]杨丽芹.CT、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0-31.
[5]张萍萍.CT诊断与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3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