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U对儿童泌尿系集合系统及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儿童泌尿系集合系统及输尿管畸形诊断的最佳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方法,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MSCTU多期扫描的集合管系统及输尿管畸形患者159例,分别计算MSCTU平扫+多平面重组(MPR)、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轴位+图像后处理技术[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对泌尿系各种畸形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59例患者中MSCTU平扫+MPR和增强三期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轴位+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63.49%、79.37%、87.30%、95.24%);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7.54%、29.82%、29.82%、92.98%);单纯输尿管囊肿(73.33%、73.33%、73.33%、100%);肾外型肾盂(66.67%、66.67%、66.67%、83.33%).MSCTU平扫可显示合并的结石,MSCTU增强扫描排泄期MPR图像可分段追踪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囊肿等,且MIP及VR图像可直观、全貌显示泌尿系管道系统.结论 MSCTU平扫对泌尿系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有限,MSCTU多期相的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儿童泌尿系集合系统和输尿管畸形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人体钩虫感染的动物模型,使有关钩虫病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制约.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不少实验室从事人体钩虫模型的建立,该文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根据目前寄生虫病的预防研究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寄生虫防病、治病行为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以增进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目的 探讨适用于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常氧对照组、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各组均在X射线单次照射(0、2、4、6、8 Gy)后72 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未照射细胞相比,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未照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t=24.789、196.960,P均<0.01);与同组未照射细胞相比,常氧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结果.临床随访时间为3~ 57个月.确诊卵巢癌是否复发或转移的依据为手术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65例患者中,55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0例无肿瘤复发.65例卵巢癌患者中,PET-CT图像共显示阳性灶180个,最后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为复
请按BG/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加方括号)全部排列于文末。
期刊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原发灶,准确率100%.原发性肺癌13例,占76%,其中有2例在第二次行PET/CT检查时才检出原发灶;原发性肝癌2例,占12%;原发性贲门癌1例,占6%;原发性升结肠癌1例,占6%.在检查到原发灶的基础上,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主办的全国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新进展学术会议拟于2009年10月中下旬在上海市召开,会议紧扣当前国内、外寄生虫学研究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并结合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实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该会议为经中华预防医学会批准的继续教育项目,拟授学分3分。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期刊
动物感染血吸虫后的自愈现象是指动物在感染血吸虫一段时间后虫负荷数急剧下降、虫体自然清除的现象.水牛和猪作为主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在血吸虫病流行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水牛和猪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有自愈现象,阐明其发生机制对于防治血吸虫病和研制血吸虫疫苗均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围绕水牛、猪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产生的与自愈有关的实验和现场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其发生的机制进行探讨。
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简称青委会)于2014年6月22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了2014年第一次全体委员会,来自国家及各省市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辐射与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各省职业病防治院等16家单位的23名委员或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期刊
树突状细胞(DC)在与各种不同微生物刺激物接触后,可被激活并逐渐成熟。根据不同的成熟信号,DC可激发Th细胞分化为Th1、Th2或调节性T细胞。引起Th2极化反应的蠕虫产物是与宿主有长期接触的虫体成分。对于这些蠕虫感染初期和早期能否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s),并极化Th2型免疫反应尚不清楚。该实验采用血吸虫幼虫产物(0-3hRP)刺激DC成熟,观察其促进T细胞极化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