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市场行情之前,先看两个常规数据,CPI和PPI(生产资料)。
CPI在今年2月份回落之后,3月份再度上升,同比上涨了3.6%,主要的涨幅贡献来自于食品。3月以来汽柴油零售价、食用油零售价和多种日用品价格纷纷上调,4月份CPI同比增速依旧较高。PPI同比增速维持了去年8月以来的下降趋势,2月和3月进入负值区域,环比增速虽有所回升,但幅度极为有限。
有人把CPI与PPI的一增一减称之为滞胀。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并不认为是滞胀,他认为“尽管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但也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滞胀与否,留给经济学家们去做学术性的判断,我们想要剖析的是CPI增速高和PPI增速低各自背后的逻辑链条。
食品价格上涨将成长期趋势
食品对CPI上涨的贡献很大,食品在CPI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31.79%。
食品价格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CPI的走势。那么食品还会不会涨呢?我们没有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每周监测,也没有国家统计局的市调数据,更没有卖方机构复杂的预测模型。我们的分析建立在需求和供给的逻辑角度。
首先是需求,食品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是数量的上升,更是品种的上升。从三餐吃饱,到顿顿荤腥,再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一饮食结构的变化在营养学上的进步是可喜的,但相应农产品的供给却是负担沉重。负担沉重在营养学上对高量蛋白质、多元维生素、低热量摄入的追求,都要求更多数量的农产品,让养活一个人所需要的农产品数量迅速提高。负担沉重在农业生产对肥沃土地、好的天气等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要素有较大的依赖性,产量提高速度有限。负担沉重在小农经济、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土地流转的限制,以及技术设备的落后,这些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无法快速提高。
供给赶不上需的增长,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我们的农产品既无法满足量上的需求,也无法达到低成本的要求。未来食品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金融改革板块将崛起
PPI的下降反映对工业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工业生产开始萎缩,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不愿意扩大再生产或是投资新的项目,是因为产能过剩导致工业企业利润水平的下降。一旦利润水平跌至无风险收益率之下,或者市场上出现利润更高的行业,企业家会加快从工业生产中撤出,投资利润率更高的行业。工业生产继续萎缩,直到供给产能与实际需求再次平衡。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形成不断释放的产能,以及原有海外需求不可恢复性的减少。
在这一形势下,货币放松政策只会造成更多地过剩产能。我们看到管理层希望通过扩大内需和创造新的产业投资机会来刺激工业生产,提振经济。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内需没有扩大的基础,因为消费者没钱消费。所以投资需求也被划入了内需的范畴,但是投什么呢?
目前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城镇化投资,其次是创造新的产业投资机会。以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见效慢、体量小、联动效应低的问题,这次首先推出的金融产业改革,不仅见效快,无需上下游产业链配合,而且能迅速吸收民间大量的流动性,锁定的资金规模极为庞大,更重要的是金融产业改革对经济转型的带动效应明显。
于是,金融改革从温州试点伊始,就得到证券市场的积极响应;到了深圳金融改革,更是反响热烈,甚至迅速延伸到上海、天津、湖北,涉及的个股范围快速扩大。我们认为后续还会有新的产业投资机会出现,金融改革板块的崛起将在以后的行情中不断重演。
基于前述对食品价格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在通胀压力之下,未来的货币放松政策不会有多么的激动人心,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尽管投资者对降准次数和降息可能的预测乐此不疲。我们还是建议投资者把握的是政策红利,抓住产业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改革热点持续涌现,个股机会精彩纷呈,但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并非规模资金大快朵颐的好时机,而只是浅尝辄止的茶歇时间。
联系编辑:ruonan.deng@moneydao.com
CPI在今年2月份回落之后,3月份再度上升,同比上涨了3.6%,主要的涨幅贡献来自于食品。3月以来汽柴油零售价、食用油零售价和多种日用品价格纷纷上调,4月份CPI同比增速依旧较高。PPI同比增速维持了去年8月以来的下降趋势,2月和3月进入负值区域,环比增速虽有所回升,但幅度极为有限。
有人把CPI与PPI的一增一减称之为滞胀。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并不认为是滞胀,他认为“尽管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但也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滞胀与否,留给经济学家们去做学术性的判断,我们想要剖析的是CPI增速高和PPI增速低各自背后的逻辑链条。
食品价格上涨将成长期趋势
食品对CPI上涨的贡献很大,食品在CPI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31.79%。
食品价格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CPI的走势。那么食品还会不会涨呢?我们没有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每周监测,也没有国家统计局的市调数据,更没有卖方机构复杂的预测模型。我们的分析建立在需求和供给的逻辑角度。
首先是需求,食品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是数量的上升,更是品种的上升。从三餐吃饱,到顿顿荤腥,再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一饮食结构的变化在营养学上的进步是可喜的,但相应农产品的供给却是负担沉重。负担沉重在营养学上对高量蛋白质、多元维生素、低热量摄入的追求,都要求更多数量的农产品,让养活一个人所需要的农产品数量迅速提高。负担沉重在农业生产对肥沃土地、好的天气等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要素有较大的依赖性,产量提高速度有限。负担沉重在小农经济、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土地流转的限制,以及技术设备的落后,这些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无法快速提高。
供给赶不上需的增长,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我们的农产品既无法满足量上的需求,也无法达到低成本的要求。未来食品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金融改革板块将崛起
PPI的下降反映对工业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工业生产开始萎缩,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不愿意扩大再生产或是投资新的项目,是因为产能过剩导致工业企业利润水平的下降。一旦利润水平跌至无风险收益率之下,或者市场上出现利润更高的行业,企业家会加快从工业生产中撤出,投资利润率更高的行业。工业生产继续萎缩,直到供给产能与实际需求再次平衡。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形成不断释放的产能,以及原有海外需求不可恢复性的减少。
在这一形势下,货币放松政策只会造成更多地过剩产能。我们看到管理层希望通过扩大内需和创造新的产业投资机会来刺激工业生产,提振经济。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内需没有扩大的基础,因为消费者没钱消费。所以投资需求也被划入了内需的范畴,但是投什么呢?
目前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城镇化投资,其次是创造新的产业投资机会。以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见效慢、体量小、联动效应低的问题,这次首先推出的金融产业改革,不仅见效快,无需上下游产业链配合,而且能迅速吸收民间大量的流动性,锁定的资金规模极为庞大,更重要的是金融产业改革对经济转型的带动效应明显。
于是,金融改革从温州试点伊始,就得到证券市场的积极响应;到了深圳金融改革,更是反响热烈,甚至迅速延伸到上海、天津、湖北,涉及的个股范围快速扩大。我们认为后续还会有新的产业投资机会出现,金融改革板块的崛起将在以后的行情中不断重演。
基于前述对食品价格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在通胀压力之下,未来的货币放松政策不会有多么的激动人心,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尽管投资者对降准次数和降息可能的预测乐此不疲。我们还是建议投资者把握的是政策红利,抓住产业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改革热点持续涌现,个股机会精彩纷呈,但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并非规模资金大快朵颐的好时机,而只是浅尝辄止的茶歇时间。
联系编辑:ruonan.deng@money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