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在葡萄园吃饭,本来给阿宗留了位子,让他照顾视力不济的老汉,他却将座位空着,自己坐在空位旁边。一会儿,来了个帅小伙,坐在空位上。这时,阿宗才介绍道:“这是小秦,本帮泰斗李伯荣的徒弟。”小秦向我点点头,叫一声老师。这时,我才感觉到原来是位姑娘,还好没贸然招呼,否则……
初识美厨娘
认识了小秦,阿宗叫我去吃她的菜。那天请了李伯荣大师,还有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几位朋友同去。
糖醋小排、本帮酱鸭、上海熏鱼、白切猪肚、白切鸡、炝海蜇头、四鲜烤麸、瑶柱秋葵、和味冰草、虫草花莴苣丝,要么是上海老菜,要么是时令新菜,味道确很到位。
热菜也非常好吃,油爆虾是“老饭店版”,不同于“老正兴版”。经典红烧冰糖河鳗、甲鱼红烧肉虽恐糖不能多吃,也忍不住尝一尝。虾子乌参系旧时“德兴馆”、“老饭店”的招牌菜,海参发、烧、调味皆到位,味绝佳,算起来是老前辈杰作了,而继承者还是保持了百年老味道。蜜汁火方应是扬帮泰斗莫有财发明,小秦做得也很到位。清蒸小黄鱼、油焖春笋都是时令菜,其味不俗。最妙的是糟卤鱼头汤,几位老法师吃罢,以为是笃鱼汤后烹成,李大师摇头还未发声,小秦进来,朗声答:“不是的,是一只鱼头到底。”又问:“笃几个钟头?”答曰:“总共40分钟。”
餐毕喝茶时,我同李大师谈起一个老菜——鸡圈肉,李大师指一指秦卓男:“就是她做得好。”这倒令我吃了一惊。此菜已失传多年,但见台湾老饕朱振藩老师大作中提到永和市文化路90巷14号的“上海小馆”有鲞鸡圈一菜,再加黑毛猪的“三层肉”,故可叫“鲞鸡圈肉”。在座多人都没听说过此菜,故又有了再去尝尝秦卓男上海老菜的第二回。
二进那幢小楼,时间有点早,想在餐前先同她谈谈。小秦配合默契,也许心有灵犀,她已做好准备工作,正在炖汤。请她坐下,先问她芳龄(很犯忌哦 !不过没办法,心里有点不信:这么年轻
秦卓男
1995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饮食服务学校。1998年在第一八佰伴新兆大酒楼从厨,1999年入上海美丽华度假村,2002年~2005年在上海城大酒楼从厨,2005年~2013年在上海老饭店任头灶。师从杨玉成、吴天军、张亮。在老饭店又拜本帮泰斗李伯荣为师,传承本帮老菜。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烧菜不辍,故能把上海老菜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的小姑娘怎么会有一身绝技 !),答生于1979年,1995年入上海饮食服务学校学厨,师从川扬帮大师杨玉成。1998年毕业后入第一八佰伴新兆大酒楼,1999年入上海美丽华度假村。其间又从吴天军师傅学砧板(切配),并从张亮师傅学小炒(黄河路小炒)。
她同杨师傅至今保持联系,说话间还接了杨师傅一个电话。她说杨师傅干丝狮子头做得很好,还有芙蓉菜,芙蓉可先拉一锅,水、粉、奶配比很重要。干烧菜的关键在芡汁,何时打芡有讲究。传统川菜不勾芡,海派川菜要勾芡,如富贵鱼镶面,其实就是干烧鳜鱼配面。还有饮校的谢达文老师,是川菜出身。秦卓男很喜欢实践课,曾当烹饪课代表。那时,道道菜过关,如通不过就一直烧下去。直到过关了,再学下一道菜。譬如蛋炒饭,蛋碎到啥程度,既不能让它结块,又不能炒成“金包银”,她是第一个过关的。再如虾子,品种很重要,虾子得炒过,不能蒸,不能烘,一定要炒,而且要慢慢炒。
我问她那天鱼头汤啥时放酱油?她说酱油要先放,最后放盐。她试过多次,先放、后放,香味和提鲜都大不一样。再让她详细谈谈芙蓉菜怎么学来的,她说站在杨师傅旁边看,等客人多了,师傅忙不过来时,她提出,芙蓉调好后让她来拉,最后由师傅翻。一年半载学下来,这一类菜,她就基本掌握要领了。
2002年~2005年,秦卓男在上海城大酒楼。听到这里,我吃了一惊,当时那么大的酒楼,100多个包房,和上海100多条马路相对应,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厨师怎么进去的?小秦笑笑说,是当时协会下属的培训老师殷老师推荐的。她在5楼小厨房当签约厨师,在七星灶上烧本帮菜。她是签约厨师中最年轻的。问她当时有什么招牌菜,她说有XO酱焗鱼云(鱼嘴)、芝士焗海鲜等等。
2005年起,秦卓男考入老饭店。试菜时自选菜是芙蓉金钩(金钩翅),芙蓉是用镬子煎出来的,少许底油摊出来,让其自己发出来,油水少,也比较嫩。指定菜是八宝辣酱、红烧划水。考取后,她长期在厨房里当“头灶”。
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
说到这里,秦卓男说:“我要去厨房了,等一会边吃边聊。”回头又说了一句:“今天四菜一汤。”不一会儿,服务生进包房,上了清炒松柳苗和清蒸小黄鱼,非常清口。接着就是响油鳝丝,尝一筷,不像别的店家那么油腻,问她用什么油炒的,她说用精制油。又问为什么不用猪油,她说不要那么腻。想我们小时候,妈妈的版本是素油炒,猪油搅,麻油浇。看来,在小秦锅里,猪油是免了。
盼望已久的“鸡圈肉”上桌了,秦卓男说明,其实这里只有圈子和五花肉,鸡已做了咸鸡和腌笃鲜(鲜鸡和咸肉),以草头垫底。阿宗搛了圈子和猪肉各一,放到我盘子里。先吃圈子,味道真好,毫无秽气,只有肠香。叫卓男自己吃一块,她说她不爱吃“二师兄”,一般也无需试味,弄清爽了就可一盘盘做下去。我又吃了一块肉,本来想把皮和肉吐了,到了喉咙口,不舍得了,终于咽下去了。卓男说,鸡圈肉可以三者全有,也可鸡加圈,也可圈加肉,她这个菜就是圈加肉,菜名可叫“圈子红烧肉”。最后服务生上了一大碗饭,又上了腌笃鲜,时令菜。肉有咸肉和鲜鸡,炖得醇醇的,鲜鲜的。
说到这里,不知为什么,小秦语音有些哽咽,还用纸擦了擦眼。问她为什么这么伤心,她无语,我也无从问起。想到厨艺这么好的女孩,在职场里肯定不大“适意”,好像受到感染,我心下也戚戚焉。
初识美厨娘
认识了小秦,阿宗叫我去吃她的菜。那天请了李伯荣大师,还有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几位朋友同去。
糖醋小排、本帮酱鸭、上海熏鱼、白切猪肚、白切鸡、炝海蜇头、四鲜烤麸、瑶柱秋葵、和味冰草、虫草花莴苣丝,要么是上海老菜,要么是时令新菜,味道确很到位。
热菜也非常好吃,油爆虾是“老饭店版”,不同于“老正兴版”。经典红烧冰糖河鳗、甲鱼红烧肉虽恐糖不能多吃,也忍不住尝一尝。虾子乌参系旧时“德兴馆”、“老饭店”的招牌菜,海参发、烧、调味皆到位,味绝佳,算起来是老前辈杰作了,而继承者还是保持了百年老味道。蜜汁火方应是扬帮泰斗莫有财发明,小秦做得也很到位。清蒸小黄鱼、油焖春笋都是时令菜,其味不俗。最妙的是糟卤鱼头汤,几位老法师吃罢,以为是笃鱼汤后烹成,李大师摇头还未发声,小秦进来,朗声答:“不是的,是一只鱼头到底。”又问:“笃几个钟头?”答曰:“总共40分钟。”
餐毕喝茶时,我同李大师谈起一个老菜——鸡圈肉,李大师指一指秦卓男:“就是她做得好。”这倒令我吃了一惊。此菜已失传多年,但见台湾老饕朱振藩老师大作中提到永和市文化路90巷14号的“上海小馆”有鲞鸡圈一菜,再加黑毛猪的“三层肉”,故可叫“鲞鸡圈肉”。在座多人都没听说过此菜,故又有了再去尝尝秦卓男上海老菜的第二回。
二进那幢小楼,时间有点早,想在餐前先同她谈谈。小秦配合默契,也许心有灵犀,她已做好准备工作,正在炖汤。请她坐下,先问她芳龄(很犯忌哦 !不过没办法,心里有点不信:这么年轻
秦卓男
1995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饮食服务学校。1998年在第一八佰伴新兆大酒楼从厨,1999年入上海美丽华度假村,2002年~2005年在上海城大酒楼从厨,2005年~2013年在上海老饭店任头灶。师从杨玉成、吴天军、张亮。在老饭店又拜本帮泰斗李伯荣为师,传承本帮老菜。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烧菜不辍,故能把上海老菜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的小姑娘怎么会有一身绝技 !),答生于1979年,1995年入上海饮食服务学校学厨,师从川扬帮大师杨玉成。1998年毕业后入第一八佰伴新兆大酒楼,1999年入上海美丽华度假村。其间又从吴天军师傅学砧板(切配),并从张亮师傅学小炒(黄河路小炒)。
她同杨师傅至今保持联系,说话间还接了杨师傅一个电话。她说杨师傅干丝狮子头做得很好,还有芙蓉菜,芙蓉可先拉一锅,水、粉、奶配比很重要。干烧菜的关键在芡汁,何时打芡有讲究。传统川菜不勾芡,海派川菜要勾芡,如富贵鱼镶面,其实就是干烧鳜鱼配面。还有饮校的谢达文老师,是川菜出身。秦卓男很喜欢实践课,曾当烹饪课代表。那时,道道菜过关,如通不过就一直烧下去。直到过关了,再学下一道菜。譬如蛋炒饭,蛋碎到啥程度,既不能让它结块,又不能炒成“金包银”,她是第一个过关的。再如虾子,品种很重要,虾子得炒过,不能蒸,不能烘,一定要炒,而且要慢慢炒。
我问她那天鱼头汤啥时放酱油?她说酱油要先放,最后放盐。她试过多次,先放、后放,香味和提鲜都大不一样。再让她详细谈谈芙蓉菜怎么学来的,她说站在杨师傅旁边看,等客人多了,师傅忙不过来时,她提出,芙蓉调好后让她来拉,最后由师傅翻。一年半载学下来,这一类菜,她就基本掌握要领了。
2002年~2005年,秦卓男在上海城大酒楼。听到这里,我吃了一惊,当时那么大的酒楼,100多个包房,和上海100多条马路相对应,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厨师怎么进去的?小秦笑笑说,是当时协会下属的培训老师殷老师推荐的。她在5楼小厨房当签约厨师,在七星灶上烧本帮菜。她是签约厨师中最年轻的。问她当时有什么招牌菜,她说有XO酱焗鱼云(鱼嘴)、芝士焗海鲜等等。
2005年起,秦卓男考入老饭店。试菜时自选菜是芙蓉金钩(金钩翅),芙蓉是用镬子煎出来的,少许底油摊出来,让其自己发出来,油水少,也比较嫩。指定菜是八宝辣酱、红烧划水。考取后,她长期在厨房里当“头灶”。
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
说到这里,秦卓男说:“我要去厨房了,等一会边吃边聊。”回头又说了一句:“今天四菜一汤。”不一会儿,服务生进包房,上了清炒松柳苗和清蒸小黄鱼,非常清口。接着就是响油鳝丝,尝一筷,不像别的店家那么油腻,问她用什么油炒的,她说用精制油。又问为什么不用猪油,她说不要那么腻。想我们小时候,妈妈的版本是素油炒,猪油搅,麻油浇。看来,在小秦锅里,猪油是免了。
盼望已久的“鸡圈肉”上桌了,秦卓男说明,其实这里只有圈子和五花肉,鸡已做了咸鸡和腌笃鲜(鲜鸡和咸肉),以草头垫底。阿宗搛了圈子和猪肉各一,放到我盘子里。先吃圈子,味道真好,毫无秽气,只有肠香。叫卓男自己吃一块,她说她不爱吃“二师兄”,一般也无需试味,弄清爽了就可一盘盘做下去。我又吃了一块肉,本来想把皮和肉吐了,到了喉咙口,不舍得了,终于咽下去了。卓男说,鸡圈肉可以三者全有,也可鸡加圈,也可圈加肉,她这个菜就是圈加肉,菜名可叫“圈子红烧肉”。最后服务生上了一大碗饭,又上了腌笃鲜,时令菜。肉有咸肉和鲜鸡,炖得醇醇的,鲜鲜的。
说到这里,不知为什么,小秦语音有些哽咽,还用纸擦了擦眼。问她为什么这么伤心,她无语,我也无从问起。想到厨艺这么好的女孩,在职场里肯定不大“适意”,好像受到感染,我心下也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