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警64年,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7000件,经手案件无一差错。半枚指纹、一道枪痕、几颗弹壳……凭借对蛛丝马迹的勘查分析,他一次次拨开案情的迷雾,撕下犯罪分子的画皮。
面容清癯,满头鹤发,腰杆笔直,走路带风。如果不是谈及痕迹检验时的兴奋和目光中的坚毅,你很难把这位和蔼老人与侦破无数大案要案的“刑侦专家”联系在一起。
他叫崔道植,是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中国刑侦领域“国宝级”痕迹检验专家,人称“定海神针”、“刑警之魂”。
定海神针
1934年6月17日,崔道植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1951年,17岁的崔道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于1953年12月6日入党,介绍人是闫明信、刘永祥。”崔道植对入党日期记忆犹新。
入党时指导员送了他两本书,一本是《可爱的中国》,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崔道植最喜欢的一句话,他也用了一辈子来践行。
1955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了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也是当时黑龙江省公安厅唯一的刑侦技术人员。
从1955年从警至今,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了7000件,经他亲自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1200余起,无一差错。
翻看他的工作笔记,仿佛在浏览一部共和国刑侦要案大事记: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白宝山袭军袭警案,郑州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凭借对蛛丝马迹的勘查分析,崔道植一次次拨开案情的迷雾,撕下犯罪分子的画皮。
1996年3月至12月,北京、河北接连发生7起袭击武警、驻军哨兵,抢劫武器弹药、持枪抢劫杀人案;次年7月,新疆也接连发生3起持枪抢劫巨额现金案。
该案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由于没有直接目击人,案件侦办一度陷入僵局。
时年63岁的崔道植受命千里驰援,案件侦破重点被定为“以弹定枪,按枪找人”。北京和新疆相距3000余公里,两地枪案是否出自同一把枪?多位专家给出否定回答。
经过三天两夜的鉴定对比分析,依据弹头遗留的几条肉眼几乎无法辨认的膛线痕迹,崔道植得出结论:两地枪案现场弹壳皆为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歹徒很可能是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服刑的人员。
崔道植给出的意见指明了侦查方向,一周后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白宝山的情况与崔道植的判断完全符合。
经崔道植过目的各类子弹数以万计,辨枪识弹的眼力与经验就是在一枪一弹的积累中磨砺而成的。2018年崔道植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并被评为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
“崔老师是刑侦战线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案子查不下去,谁都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找崔老师。”黑龙江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吴刚如是说。
填补空白
在过去几十年间,除了奋战在痕迹鉴定前线、侦破疑难案件,崔道植还将大量精力用于攻破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从未停止过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新技术的探索,包括痕迹图像处理系统、弹头膛线自动识别系统等,他填补了国内刑侦技术的一项项空白。
60岁那年,为了解决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工作中遇到的痕迹反差不强、细小痕迹不能进行测角测距等定量检验问题,崔道植决定立项研究痕迹图像处理系统。为此,他自学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连续多日住在实验室,历经两年,终于完成。
62岁那年,为了研究膛线痕迹提取技术,崔道植奔波访问国内7所高等学府和3所精密仪器研究所;为研制一种高精度制模片,他亲自跑遍国内三大铝厂和铝箔片厂;为研制理想的弹痕展平装置,他先后设计4种模型图,亲自到4个机械加工厂制作。历经5年苦心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用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技术,用它复制出来的膛线痕迹,既清晰又稳定,并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在全国13个省市39家单位推广应用。
无论是现场勘验还是学术科研,崔道植始终事必躬亲、一丝不苟,无论多基础琐碎的事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做。
从警64年,崔道植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1992年,崔道植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证书;2006年,他再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当时,他因此获得40万奖金,却全部用于给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公安局添置鉴定设备,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鉴定器材并捐助兄弟省市公安机关。
父业子承
崔道植不仅自己一生献给刑侦事业。受他影响,三个儿子也投身警营。特别是小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也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忙”是崔英滨小时候对父亲的唯一印象。“父亲早出晚归,有时候连续1个月在外面办案或者在实验室,根本见不到面。看到母亲吃苦受累,我非常不理解,甚至一度很恨他。”
投身这份工作后,他才慢慢理解了父亲。“痕迹检验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并绝对严谨细致才能完成,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对嫌疑人的认定,甚至造成冤假错案。以前我不懂,为什么父亲总是没日没夜工作,现在当我沉浸其中,体会到案件侦破的快感,发现那份成就感是巨大的。每次出去培训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公安干警每每提起父亲都很是敬佩,现在我为他骄傲。”
1999年,刚刚正式辦理退休手续的崔道植,被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此后,他每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各种疑难案件现场。
退而不休的20年里,崔道植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事必躬亲,不舍昼夜。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近两年病情愈加严重。夜晚,在养老院的公寓里,崔道植照顾老伴入睡后,自己悄悄从床上爬起来,来到客厅,打开电脑,一直工作到深夜。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想把60多年来经历过的经典案例,做成一个个PPT(演示文稿),集合成册留给新一代刑侦人员作为参考。另外,只要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有指令,我马上出发去现场。”崔道植的话掷地有声。
面容清癯,满头鹤发,腰杆笔直,走路带风。如果不是谈及痕迹检验时的兴奋和目光中的坚毅,你很难把这位和蔼老人与侦破无数大案要案的“刑侦专家”联系在一起。
他叫崔道植,是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中国刑侦领域“国宝级”痕迹检验专家,人称“定海神针”、“刑警之魂”。
定海神针
1934年6月17日,崔道植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1951年,17岁的崔道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于1953年12月6日入党,介绍人是闫明信、刘永祥。”崔道植对入党日期记忆犹新。
入党时指导员送了他两本书,一本是《可爱的中国》,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崔道植最喜欢的一句话,他也用了一辈子来践行。
1955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了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也是当时黑龙江省公安厅唯一的刑侦技术人员。
从1955年从警至今,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了7000件,经他亲自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1200余起,无一差错。
翻看他的工作笔记,仿佛在浏览一部共和国刑侦要案大事记: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白宝山袭军袭警案,郑州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凭借对蛛丝马迹的勘查分析,崔道植一次次拨开案情的迷雾,撕下犯罪分子的画皮。
1996年3月至12月,北京、河北接连发生7起袭击武警、驻军哨兵,抢劫武器弹药、持枪抢劫杀人案;次年7月,新疆也接连发生3起持枪抢劫巨额现金案。
该案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由于没有直接目击人,案件侦办一度陷入僵局。
时年63岁的崔道植受命千里驰援,案件侦破重点被定为“以弹定枪,按枪找人”。北京和新疆相距3000余公里,两地枪案是否出自同一把枪?多位专家给出否定回答。
经过三天两夜的鉴定对比分析,依据弹头遗留的几条肉眼几乎无法辨认的膛线痕迹,崔道植得出结论:两地枪案现场弹壳皆为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歹徒很可能是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服刑的人员。
崔道植给出的意见指明了侦查方向,一周后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白宝山的情况与崔道植的判断完全符合。
经崔道植过目的各类子弹数以万计,辨枪识弹的眼力与经验就是在一枪一弹的积累中磨砺而成的。2018年崔道植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并被评为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
“崔老师是刑侦战线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案子查不下去,谁都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找崔老师。”黑龙江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吴刚如是说。
填补空白
在过去几十年间,除了奋战在痕迹鉴定前线、侦破疑难案件,崔道植还将大量精力用于攻破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从未停止过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新技术的探索,包括痕迹图像处理系统、弹头膛线自动识别系统等,他填补了国内刑侦技术的一项项空白。
60岁那年,为了解决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工作中遇到的痕迹反差不强、细小痕迹不能进行测角测距等定量检验问题,崔道植决定立项研究痕迹图像处理系统。为此,他自学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连续多日住在实验室,历经两年,终于完成。
62岁那年,为了研究膛线痕迹提取技术,崔道植奔波访问国内7所高等学府和3所精密仪器研究所;为研制一种高精度制模片,他亲自跑遍国内三大铝厂和铝箔片厂;为研制理想的弹痕展平装置,他先后设计4种模型图,亲自到4个机械加工厂制作。历经5年苦心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用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技术,用它复制出来的膛线痕迹,既清晰又稳定,并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在全国13个省市39家单位推广应用。
无论是现场勘验还是学术科研,崔道植始终事必躬亲、一丝不苟,无论多基础琐碎的事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做。
从警64年,崔道植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1992年,崔道植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证书;2006年,他再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当时,他因此获得40万奖金,却全部用于给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公安局添置鉴定设备,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鉴定器材并捐助兄弟省市公安机关。
父业子承
崔道植不仅自己一生献给刑侦事业。受他影响,三个儿子也投身警营。特别是小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也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忙”是崔英滨小时候对父亲的唯一印象。“父亲早出晚归,有时候连续1个月在外面办案或者在实验室,根本见不到面。看到母亲吃苦受累,我非常不理解,甚至一度很恨他。”
投身这份工作后,他才慢慢理解了父亲。“痕迹检验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并绝对严谨细致才能完成,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对嫌疑人的认定,甚至造成冤假错案。以前我不懂,为什么父亲总是没日没夜工作,现在当我沉浸其中,体会到案件侦破的快感,发现那份成就感是巨大的。每次出去培训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公安干警每每提起父亲都很是敬佩,现在我为他骄傲。”
1999年,刚刚正式辦理退休手续的崔道植,被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此后,他每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各种疑难案件现场。
退而不休的20年里,崔道植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事必躬亲,不舍昼夜。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近两年病情愈加严重。夜晚,在养老院的公寓里,崔道植照顾老伴入睡后,自己悄悄从床上爬起来,来到客厅,打开电脑,一直工作到深夜。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想把60多年来经历过的经典案例,做成一个个PPT(演示文稿),集合成册留给新一代刑侦人员作为参考。另外,只要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有指令,我马上出发去现场。”崔道植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