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57例。年龄16~81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直径1.6~30.0 cm,中位值为5.0 cm。肿瘤位于右侧55例,左侧51例,双侧1例。107例均行CT检查,其中24例CT检查可见钙化,19例可见星芒状瘢痕。13例行增强MRI检查,肿瘤多呈T1WI中低信号,T2WI混杂或低信号,增强后强化较均匀,强化程度一般略低于肾实质。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0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开放手术55例,其中经腹手术21例,经腰手术32例;腔镜手术51例。根治性手术89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7例。1例全身多发转移,应用索拉非尼治疗。107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74例(69.2%),T2期28例(26.2%),T3期3例(2.8%),T4期2例(1.9%)。Ⅰ型肾嫌色细胞癌102例(95.3%),Ⅱ型肾嫌色细胞癌5例(4.7%)。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侧别、首发症状及T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随访4~95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失访4例,死亡5例。5年总生存率(OS)为93.1%。Ⅰ型肾嫌色细胞癌OS(92.2 %,94/102)与Ⅱ型肾嫌色细胞癌OS(80%,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T分期及是否存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该病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