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置身碧波荡漾的鹳河之滨,顿感清风拂面,心旷神怡。鹳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之际,笔者踏访河南西峡,探秘水源地建设的“生态路径”。
1 “一号工程”串起“绿色链条”
“为鼓励我们种猕猴桃,县乡给资金、帮技术,从供苗到引水灌溉,提供‘一条龙’服务,俺承包的1.2亩猕猴桃,已连续7年亩均效益在1.3万元以上。”寨根乡桑树村果农朱书成告诉笔者。
历届西峡县委、县政府都把特色农业作为涵养生态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描绘着强县富民的产业蓝图。如今,西峡已建成了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全县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10.5万亩,野生猕猴桃面积达30万亩。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 140元,较往年增长11%,其中65%来自果、药、菌三大产业。西峡猕猴桃在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成功上市,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加盟,投资1.5亿元,在西峡建设拥有2万吨产能的物流中心、冷库,并通过专利品种授权种植带动2万亩猕猴桃种植园区产业升级。
2 龙头企业勇于担当
近几年猕猴桃加工企业成长迅速,骨干企业达10余家,年加工能力4万吨。果然风情公司是猕猴桃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2013年,公司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2012年总投资1.2亿元,建成浓缩果浆、维C果片等4条生产线和万吨猕猴桃保鲜库,形成猕猴桃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产业和企业融合于基地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峡几年来大力推行基地建设,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果然风情公司采取与农户股份合作或租地自建等方式,先后在丹水、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成3 000余亩绿色猕猴桃基地,并发挥当地能人作用,成立6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 500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果然风情公司在五里桥镇的黄狮村建成500亩猕猴桃基地。果农严格按照公司的技术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不用生长激素,不施超标化肥、农药,猕猴桃品质明显提高,价格增长近一倍。目前,这种标准化生产,已辐射到周边的曹岗、孔沟两个猕猴桃专业村,面积4 000余亩。
登高,就是要站在鄂、豫、陕三省交界的高度,看待野生猕猴桃的“高头换接”。实施“高头换接”对野生猕猴桃改良,即在原有多年树龄的植株上,嫁接新的优良品种。果然风情公司与当地农民合作建基地,公司出资金和技术,实施猕猴桃“高头换接”,让高品质品种在野生状态下生长,提升猕猴桃的有机品质。为推广此方法,西峡目前已在重阳镇梅家峪、丁河镇寺山等村建成野生猕猴桃基地3万多亩,其中6 000亩已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去年,果然风情公司又在二郎坪镇白果坪村与当地农民合作,建起了一个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计划用3~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猕猴桃开发与农家游一体的新型基地。
3 科研给力抢占制高点
西峡和周边三省六市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果然风情公司董事长认为:“搞产业集群,眼光应当打破省界,站在中西部大开发高度,着力点瞄准科研和品牌拉动。”西峡县近两年在猕猴桃产业方面投入超过10亿元,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品牌竞争力。其中,果然风情公司先后开发出猕猴桃果干、果酱、浓缩果浆、维C果含片、猕猴桃酒等系列产品。2013年,公司又投资6 00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猕猴桃研发中心,旨在结合西峡猕猴桃产业集群新规划,建立西峡猕猴桃种质资源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开发升级产品,打造国家级的猕猴桃研发中心。
产业集群需要技术型人才,西峡县委、县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挂钩,积极引进人才。果然风情公司先后从三门峡湖滨饮料集团、汇源果汁集团等大型企业聘请科研人才,研发出了猕猴桃真空冷冻脆片、猕猴桃终端饮品等系列高新产品。
4 文化与产业相得益彰
果然风情公司的展览介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猕猴桃得名:“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20世纪90年代,西峡猕猴桃产业开始呈现规模发展趋势。如今,西峡有了全国首家猕猴桃博物馆。这是果然风情公司投资2 300万元筹建的。为弘扬猕猴桃产业文化,目前该博物馆正加快各类实物和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公司还将猕猴桃博物馆与企业的8条生产线、野生猕猴桃基地、猕猴桃采摘园、农家乐宾馆连点成景,形成农、工、游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步实现产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据《中国绿色时报》)
1 “一号工程”串起“绿色链条”
“为鼓励我们种猕猴桃,县乡给资金、帮技术,从供苗到引水灌溉,提供‘一条龙’服务,俺承包的1.2亩猕猴桃,已连续7年亩均效益在1.3万元以上。”寨根乡桑树村果农朱书成告诉笔者。
历届西峡县委、县政府都把特色农业作为涵养生态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描绘着强县富民的产业蓝图。如今,西峡已建成了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全县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10.5万亩,野生猕猴桃面积达30万亩。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 140元,较往年增长11%,其中65%来自果、药、菌三大产业。西峡猕猴桃在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成功上市,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加盟,投资1.5亿元,在西峡建设拥有2万吨产能的物流中心、冷库,并通过专利品种授权种植带动2万亩猕猴桃种植园区产业升级。
2 龙头企业勇于担当
近几年猕猴桃加工企业成长迅速,骨干企业达10余家,年加工能力4万吨。果然风情公司是猕猴桃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2013年,公司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2012年总投资1.2亿元,建成浓缩果浆、维C果片等4条生产线和万吨猕猴桃保鲜库,形成猕猴桃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产业和企业融合于基地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峡几年来大力推行基地建设,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果然风情公司采取与农户股份合作或租地自建等方式,先后在丹水、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成3 000余亩绿色猕猴桃基地,并发挥当地能人作用,成立6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 500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果然风情公司在五里桥镇的黄狮村建成500亩猕猴桃基地。果农严格按照公司的技术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不用生长激素,不施超标化肥、农药,猕猴桃品质明显提高,价格增长近一倍。目前,这种标准化生产,已辐射到周边的曹岗、孔沟两个猕猴桃专业村,面积4 000余亩。
登高,就是要站在鄂、豫、陕三省交界的高度,看待野生猕猴桃的“高头换接”。实施“高头换接”对野生猕猴桃改良,即在原有多年树龄的植株上,嫁接新的优良品种。果然风情公司与当地农民合作建基地,公司出资金和技术,实施猕猴桃“高头换接”,让高品质品种在野生状态下生长,提升猕猴桃的有机品质。为推广此方法,西峡目前已在重阳镇梅家峪、丁河镇寺山等村建成野生猕猴桃基地3万多亩,其中6 000亩已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去年,果然风情公司又在二郎坪镇白果坪村与当地农民合作,建起了一个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计划用3~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猕猴桃开发与农家游一体的新型基地。
3 科研给力抢占制高点
西峡和周边三省六市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果然风情公司董事长认为:“搞产业集群,眼光应当打破省界,站在中西部大开发高度,着力点瞄准科研和品牌拉动。”西峡县近两年在猕猴桃产业方面投入超过10亿元,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品牌竞争力。其中,果然风情公司先后开发出猕猴桃果干、果酱、浓缩果浆、维C果含片、猕猴桃酒等系列产品。2013年,公司又投资6 00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猕猴桃研发中心,旨在结合西峡猕猴桃产业集群新规划,建立西峡猕猴桃种质资源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开发升级产品,打造国家级的猕猴桃研发中心。
产业集群需要技术型人才,西峡县委、县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挂钩,积极引进人才。果然风情公司先后从三门峡湖滨饮料集团、汇源果汁集团等大型企业聘请科研人才,研发出了猕猴桃真空冷冻脆片、猕猴桃终端饮品等系列高新产品。
4 文化与产业相得益彰
果然风情公司的展览介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猕猴桃得名:“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20世纪90年代,西峡猕猴桃产业开始呈现规模发展趋势。如今,西峡有了全国首家猕猴桃博物馆。这是果然风情公司投资2 300万元筹建的。为弘扬猕猴桃产业文化,目前该博物馆正加快各类实物和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公司还将猕猴桃博物馆与企业的8条生产线、野生猕猴桃基地、猕猴桃采摘园、农家乐宾馆连点成景,形成农、工、游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步实现产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据《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