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感悟词语的意韵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还原情境,点染词语的色彩
  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雨点》是一首清新质朴的儿歌,教学伊始,我便用语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有一天,云妈妈对她的孩子雨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听了云妈妈的话,雨娃娃们纷纷离开了妈妈。他们去了哪儿呢?读一读儿歌,告诉老师。”而“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词语的理解,完全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动作表演、教师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二、 唤醒表象,感悟词语的形象
  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为了让儿童获得深刻的体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词语组合等方式唤醒词语表象,去感知、感悟词语的形象。如教学《江南》(苏教版一上)中的“田田”一词:
  师:谁能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莲叶很甜很甜的意思。(显然,学生根据“田”与“甜”同音,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师:这里的“田田”,可不是很甜很甜的意思。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插图,看看莲叶是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根据插图上莲叶的样子,讲出莲叶大、绿、密的特点)
  师:真会观察!老师送大家两个词语“层层叠叠”与“茂盛”。
  生:老师。我感觉莲叶像是喝了很多很多的水,看起来嫩嫩的。
  生:老师,我也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水灵灵”。我妈妈上次买了桃子,她说“这桃子水灵灵的”,刚才小朋友说“莲叶像喝了很多水”,我看也可以说“莲叶水灵灵的”。
  生:莲叶像一个大大的凉帽。(学生用小手在自己头顶上比画凉帽的样子)
  生:莲叶像一把小伞。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田田”一词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教师先是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将“田田”一词化为眼前可视的“实物”,进而在对话中,启发学生想象荷叶茂盛的画面,体会“田田”一词中作者渗透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此过程中,还极自然地引出了“层层叠叠、茂盛、水灵灵”等一些描写莲叶的词语。学生在语境中,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有效地积累和运用了词语。
  三、 构建语境,丰满词语的形象
  许多词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而根据课文内容,构建新的语境,将零散的“词语”串联成线,不仅可以丰满词语形象,而且能放大词语教学功能。苏教版一下《识字1》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寥寥12个词语,再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识字、写字是这课的教学重点,其中让学生品读琅琅上口的“词串”,感受春的美丽,放飞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教学中,我采取了“整合”的策略:首先,我用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小朋友们,春天来到了。野外的风景可美了,让我们一同去找一找美丽的春天。”接着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春天,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春天。接下来,出示课文彩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春天有哪些景物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并说说。1. 春风:(1)在图中找出春风。(2)说说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3)感情诵读“春风”一词。2. 春雨:(1)在图中找出春雨。(2)说说春雨的样子,并想象她会到哪儿做客。(3)感情诵读“春雨”一词。3. 嫩芽:(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哪些嫩芽,分别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嫩芽怎样?(3)感情朗读“嫩芽”一词。4. 布谷:(1)在图中找出“布谷”,并说说它是什么样的。(2)学学布谷的叫声。(3)读读“布谷”一词,声音要清脆响亮。 5. “梨花、杏花、桃花”:(1)让学生联系生活,在图中分别找找它们,并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2)感情朗读这一组词语。总之,教者利用联系彩图、生活经验、表演等方法,让学生联系大脑中已有的表象来认识事物,学习词语,认识汉字。这样,有利于学生走进“美”的意境,让原本孤立的12个词语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
  四、 依托文本,丰盈词语内涵
  引导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请看《小露珠》一文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小露珠出现在初秋季节,那时侯,天气还很热。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植物都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积极描述树叶的样子)
  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在哪篇课文里,学到的一个词语?
  (《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的“晒蔫了”一词)
  师:那么花儿都怎么样了?(师做耷拉脑袋状,让学生描述)
  师:这就是没了——(精神)
  师:那经过小露珠一个夜晚的滋润,花草树木又变得——(格外精神)
  师: 怎样精神?读给我听!(生齐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
  师:老师想看到同学们精神的样子,做给我看!(学生打起精神,坐端正)
  师:这位小朋友,腰板挺得直直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就请你来读这句话!(让学生明白,“精神”一词,可用在植物身上,也可用于人)
  本课中,对 “精神”这个词语的教学颇有新意,教师引领着学生穿梭在生活和书本之间,看似不经意的情境创设,却把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
  (作者单位: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欣赏照片,激发交际兴趣  1.课前,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家庭影集中挑选了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老师将它们做成了电子相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生共同欣赏)  2. 你看,有的同学在看照片时开怀大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有的则是露出淡淡的微笑,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有的还在慢慢地回味,一定是在猜照片背后那有趣的故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我家的一张照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口语
期刊
一、 “多向对话”——阅读教学应有的愿景  对话,原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也指两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目前,“对话”已超出了原有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人们沟通的一种有效策略,追求的一种状态,从而成为一种渗透于人类一切行为的意识或哲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独白式而言的,是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手段与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把学生带入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与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 听,激发情感  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上,灵活多变的辅助媒体,使教师在富于情感的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愉快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
期刊
一、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例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井》 —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教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那
期刊
最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几场“名师有约”的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展示活动,深感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之魅力。特级教师确切明快的语句、情深意切的语气、风趣生动的语词、抑扬顿挫的语调、徐疾适度的语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一、 语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心灵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
期刊
期刊
东北方言“跑偏”,其实是指事物或动作没有按照预定的想法或者轨迹进行。由此我想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种种偏离阅读教学规律的的想法和行为。  1. 语文课缺失语文味。在“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大背景下,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扩充延展是很有必要的。但部分教师却将这个当成唯一的目标,将着力点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有的为了迎合课堂开放和学科整合的
期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心归何处  在《诗经·卫风·淇奥》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的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做人,需要这样的切磋琢磨,做文不也是如此吗?否则,怎么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境界?“春风又绿江南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