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势的变化,治国之道、化民之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刚柔兼济、礼法合治、德刑并用,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
  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汉武帝当朝大臣汲黯却当面批评自己的“老板”:“内多欲而外饰仁义!”搞得汉武帝十分尴尬,“默然良久”。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这家伙太粗暴了!
  根据董仲舒的意见,“《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是,当今的局面是,“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搞得“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因此,他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那么,“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的这个建议,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也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提升六经和儒学地位的政策。比如,设立五经博士、建立太學、招收博士弟子员50名。更重要的是,“经明行修”(熟悉六经,修养品行),射策选士,成为士人进入官场获得利禄的最重要途径。官府的引导作用,自然使得天下的读书人“靡然乡风矣”。
  但是,就汉武帝用人实践来说,绝对是不拘一格的。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首先,他们都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建立功业,如公孙弘为相,倪宽为左内史及御史大夫,赵禹、张汤主管法律工作,司马迁、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张骞、苏武的外交风采,卫青、霍去病的战功,霍光、金日磾作为顾命大臣的作为,等等。可见,是否儒学出身,有多高的儒学水平,不是汉武帝用人的绝对标准。相反,就儒学知识素养来说,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远远超过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1年),而且足足比公孙弘年轻21岁。但是,公孙弘心思比较灵活,具有实际政务操作能力,因而得到汉武帝重用,官至宰相。对于比较迂阔的董仲舒,汉武帝只是嘉许其说,而不重用其人。
  其次,这些官员虽然不是儒生出身,但是他们或者在道德品行上有上乘的表现,不悖于儒家的价值观;或者努力向学,向儒家价值观靠拢。前者如石建、石庆为人笃实,汲黯、卜式为人质直,韩安国、郑当时为人忠厚。后者最典型的是张汤,本出身文法吏,但是,自从知道部下倪宽以经书判案狱,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张汤“由是乡学”,重用倪宽帮助自己“以古法义决疑狱”。
  总之,汉武帝所谓的“独尊儒术”,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倡导,统治秩序的构建,社会行为的规范,即所谓“教化”的功能。为了将这种意图贯彻下去,必须有制度化措施,作为保障和驱策工具。于是,就有了太学和博士弟子员的设置,有了征辟、察举的入仕途辙。然而,在实际的治国理政操作中,汉武帝是非常务实的:“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可以这样说,就仕进渠道而言,朝廷并不崇尚法家和纵横家;在实际人才选拔中,又是不拘一格,注重实际干才。这样就出现了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这里并不矛盾。尊崇儒术,是道、是经,悉延百端之学,是术、是权。不变的原则(经或者道),与变化的世界,难免有不完全契合之处。于是,就采取了变通的措施和做法,这就是“权变”。
  可是,外儒内法,也不能仅仅从“道”与“术”、 “经”与“权”的角度去理解。这还涉及利与弊、时与势的关系问题。
  有一利,必有一弊。汉武帝“独尊儒术”(尽管此“独尊”兼容并包“百端之学”),有利于纠正汉初陆贾、贾谊提出的道德滑坡、社会失序问题,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也影响深远。儒学的教育深入人心,到了西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儒学成为一种神圣化了的意识形态。于是,腐儒、陋儒、伪儒、神儒(谶纬化了的儒学)也纷纷出现。汉元帝为太子时主张“纯用儒生”,已经令汉宣帝忧心忡忡:乱汉家天下者,必太子也!王莽更是成功地借谶纬化的儒学,为取代西汉王朝造势。东汉儒学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伪君子也比比皆是。于是,才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出现。这就是利而生弊。
  怎么解决利中有弊的问题呢?这就涉及“时”与“势”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势的变化,治国之道、化民之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刚柔兼济、礼法合治、德刑并用,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所谓审“时”度“势”,就有这个意思。如果不懂世异,不知时移,就会胶柱鼓瑟,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渊源悠久的淮北曲艺和赛珍珠风格明晰的《大地》是同一片土地上生发出的风格纠缠的作品,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在民间文化的基质上,更坚实地理解《大地》三部曲。淮北曲艺
《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是一既具学术前瞻性而又颇具重要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该课题拟围绕中国早期的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的协调这一核心问题,采用时间、空间与相关考
有明一代发生过数百次的地震灾异,其中尤以嘉靖乙卯陕西大地震最为惨重。明政权面对这种惨烈的自然灾害,往往采取发银赈济和蠲免税徭等措施,在地方,大灾之后的饥荒和病疫往往引起地方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而在地方的震后救济中,赈济和救助成效的好坏,往往只能依赖于州县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并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地方治理的首要目标。
依据导流过程划分阶段的特点,建立了“立体”综合评价决策模型;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与信息熵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在各导流阶段的权重分配,最后利用线性加权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三个要素。陕西省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加强管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等方面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从而构建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陕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策  从当前陕西省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情况来看,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陕西省迫切需要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笔者认为要发展吉林旅游业,刺激消费,推动吉林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合理开发和加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