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江苏正处在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枢纽经济发展,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和部署安排,全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加快推动全球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在江苏交汇融合,以枢纽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形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贸易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处,发达的实体经济、高效的物流体系、活跃的商贸市场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是基础,提升功能是关键,要素集聚是核心,辐射带动是根本。交通枢纽作为链接各类要素最紧密的纽带,是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高流动性经济要素的关键配置点,对枢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基础性作用。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推动枢纽经济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纵观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以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为突破口,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已成共识。美国孟菲斯发挥航空货物集散分拨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空港枢纽经济,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陕西省加快建设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国际航空樞纽、米字形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经济蓬勃兴起;成都市加快构建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陆上物流服务网络、航空物流服务网络、航空客运服务网络“两港三网”,正在成为内陆枢纽经济崛起的代表。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枢纽经济发展亟需强化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发挥特色优势,牢牢抓住重大交通枢纽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通”“融”“聚”功能,加快形成以交通枢纽高水平建设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以交通枢纽为节点加快各类要素的通达流通,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加快构建形成高效畅通的节点、通道和网络体系,服务支撑枢纽经济发展。
大力补齐交通短板。针对我省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铁路、过江通道等突出短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轨道交通方面,重点强化南北沿江等高铁干线建设,加快推进宁淮、宁宣、盐泰锡常宜等城际铁路建设,启动重点城市和都市圈的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强化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全省铁路主骨架和“轨道上的2小时江苏”。民航发展方面,加快构建以禄口机场为核心,其他运输机场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机场体系,拓展加密面向国际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班航线,加快通用机场布局发展;优化机场集疏运体系,重点加强与高铁、城际铁路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打造“轨道上的机场群”。过江通道方面,力争更多过江通道纳入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按照2025年已建在建超过30座的目标,推进一批重大过江通道项目建设。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发挥好南京南站、徐州东站、苏州北站等既有高铁客运枢纽功能,重点建设南京北站、苏州南站等一批新的现代化铁路客运枢纽,以及徐州国际陆港铁路枢纽、连云港海铁联运枢纽、苏州铁路物流枢纽等一批服务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铁路货运枢纽。按照国际枢纽机场的定位,重点做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提升全球联通、洲际直达能力;推动无锡硕放机场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南通新机场建成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机场建设成为区域航空货运枢纽。重点打造连云港港、苏通新出海口、南京港等沿江沿海港口枢纽,支撑引领港口枢纽经济发展。
围绕重点交通枢纽,强化公铁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衔接,突出货运多式联运和客运无缝衔接,不断提升物流集散功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功能完备、协作明晰、融合发展的枢纽体系。
推动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一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全省多式联运体系,着力优化联运通道枢纽布局,重点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集聚区和淮海经济区连徐多式联运集聚带。加快建设一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二是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客运体系。强化铁路、航空枢纽的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运营能力建设,积极探索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推进重点航空枢纽引入高铁、城际、城市轨道等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加强铁路、机场枢纽间有效衔接,提升机场综合交通集疏运能力。
促进交通物流深度融合。一是推进现代化物流枢纽建设。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强化交通枢纽的物流功能,推进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综合货运枢纽发展,实现物流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顺畅衔接、融合发展。二是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统筹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加强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衔接,优化全省综合交通物流资源配置,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
引导各类枢纽协同发展。围绕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性铁路枢纽,加快提升南京长三角核心交通枢纽的地位,积极创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枢纽机场、全国性铁路枢纽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将无锡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打造我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分拨中心,服务“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推动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加快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新亚欧陆海联运国际枢纽;围绕推动将苏州、南通由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通州湾港区建设,强化苏通联动发展。
枢纽经济既是通道经济、流量经济,更是门户经济、平台经济、聚合性复合型经济。必须积极拓展交通枢纽聚流辐射功能,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以“枢纽+”为核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交通枢纽集聚布局,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市场配置,更好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枢纽+产业”,构建枢纽经济产业体系。聚焦重大交通枢纽,科学合理布局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临港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航空物流、临空制造、航空培训、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产业。以商务办公、服务贸易、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打造有特色的高铁经济产业;以铁路货运枢纽特别是国际班列集散中心为依托,吸引外贸型产业集聚。
强化“枢纽+企业”,放大集聚发展辐射效应。通过提升交通枢纽设施功能,吸引枢纽经济核心产业的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销售、物流、结算、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户,加快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平台型供应链企业,不断完善金融、贸易、海关、监管等服务功能。以枢纽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形成枢纽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共赢格局。
强化“枢纽+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依托港口、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构建集传统贸易、电商物流、生产加工、资金交割、投融资、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交通枢纽+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推动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运行和信息枢纽的要素集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通。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 婷
充分发挥基础优势,突出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贸易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处,发达的实体经济、高效的物流体系、活跃的商贸市场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是基础,提升功能是关键,要素集聚是核心,辐射带动是根本。交通枢纽作为链接各类要素最紧密的纽带,是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高流动性经济要素的关键配置点,对枢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基础性作用。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推动枢纽经济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纵观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以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为突破口,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已成共识。美国孟菲斯发挥航空货物集散分拨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空港枢纽经济,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陕西省加快建设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国际航空樞纽、米字形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经济蓬勃兴起;成都市加快构建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陆上物流服务网络、航空物流服务网络、航空客运服务网络“两港三网”,正在成为内陆枢纽经济崛起的代表。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枢纽经济发展亟需强化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发挥特色优势,牢牢抓住重大交通枢纽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通”“融”“聚”功能,加快形成以交通枢纽高水平建设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通”上下功夫,补短板、建枢纽
以交通枢纽为节点加快各类要素的通达流通,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加快构建形成高效畅通的节点、通道和网络体系,服务支撑枢纽经济发展。
大力补齐交通短板。针对我省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铁路、过江通道等突出短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轨道交通方面,重点强化南北沿江等高铁干线建设,加快推进宁淮、宁宣、盐泰锡常宜等城际铁路建设,启动重点城市和都市圈的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强化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全省铁路主骨架和“轨道上的2小时江苏”。民航发展方面,加快构建以禄口机场为核心,其他运输机场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机场体系,拓展加密面向国际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班航线,加快通用机场布局发展;优化机场集疏运体系,重点加强与高铁、城际铁路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打造“轨道上的机场群”。过江通道方面,力争更多过江通道纳入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按照2025年已建在建超过30座的目标,推进一批重大过江通道项目建设。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发挥好南京南站、徐州东站、苏州北站等既有高铁客运枢纽功能,重点建设南京北站、苏州南站等一批新的现代化铁路客运枢纽,以及徐州国际陆港铁路枢纽、连云港海铁联运枢纽、苏州铁路物流枢纽等一批服务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铁路货运枢纽。按照国际枢纽机场的定位,重点做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提升全球联通、洲际直达能力;推动无锡硕放机场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南通新机场建成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机场建设成为区域航空货运枢纽。重点打造连云港港、苏通新出海口、南京港等沿江沿海港口枢纽,支撑引领港口枢纽经济发展。
在“融”上做文章,促衔接、提功能
围绕重点交通枢纽,强化公铁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衔接,突出货运多式联运和客运无缝衔接,不断提升物流集散功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功能完备、协作明晰、融合发展的枢纽体系。
推动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一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全省多式联运体系,着力优化联运通道枢纽布局,重点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集聚区和淮海经济区连徐多式联运集聚带。加快建设一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二是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客运体系。强化铁路、航空枢纽的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运营能力建设,积极探索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推进重点航空枢纽引入高铁、城际、城市轨道等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加强铁路、机场枢纽间有效衔接,提升机场综合交通集疏运能力。
促进交通物流深度融合。一是推进现代化物流枢纽建设。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强化交通枢纽的物流功能,推进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综合货运枢纽发展,实现物流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顺畅衔接、融合发展。二是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统筹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加强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衔接,优化全省综合交通物流资源配置,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
引导各类枢纽协同发展。围绕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性铁路枢纽,加快提升南京长三角核心交通枢纽的地位,积极创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枢纽机场、全国性铁路枢纽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将无锡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打造我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分拨中心,服务“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推动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加快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新亚欧陆海联运国际枢纽;围绕推动将苏州、南通由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通州湾港区建设,强化苏通联动发展。
在“聚”上求突破,汇要素、强辐射
枢纽经济既是通道经济、流量经济,更是门户经济、平台经济、聚合性复合型经济。必须积极拓展交通枢纽聚流辐射功能,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以“枢纽+”为核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交通枢纽集聚布局,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市场配置,更好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枢纽+产业”,构建枢纽经济产业体系。聚焦重大交通枢纽,科学合理布局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临港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航空物流、临空制造、航空培训、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产业。以商务办公、服务贸易、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打造有特色的高铁经济产业;以铁路货运枢纽特别是国际班列集散中心为依托,吸引外贸型产业集聚。
强化“枢纽+企业”,放大集聚发展辐射效应。通过提升交通枢纽设施功能,吸引枢纽经济核心产业的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销售、物流、结算、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户,加快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平台型供应链企业,不断完善金融、贸易、海关、监管等服务功能。以枢纽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形成枢纽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共赢格局。
强化“枢纽+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依托港口、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构建集传统贸易、电商物流、生产加工、资金交割、投融资、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交通枢纽+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推动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运行和信息枢纽的要素集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通。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