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也使自己陷入了难以解决的叙事困境。本文从叙事的困境出发,探讨了空间叙事产生的文化背景、理论探索、时空关系以及创作实践中的空间叙事,并指出空间为叙事提供情节发展的境域、依托或铺垫。倡导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结合是叙事发展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叙事学 空间叙事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的维度,但是长期以来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空间问题也逐渐成为叙事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就空间叙事的兴起和发展展开讨论。
一 叙事学的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以形象的方式提出了叙事的困境问题——语言的描述有先后顺序,我们记录事件也总是以时间或因果规律来组织事件的,但是现实世界的事件常常是同时发生的,线性叙事或是对于事件完整性的舍弃,或是体现对于事件真实性的遮蔽和人为的痕迹。
美国学者爱德华·W·苏贾在其论著《第三空间》里指出:“20世纪末叶,学界多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而此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最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
约瑟夫·弗兰克于1945年提出了“小说空间形式”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线性结构、外部视角和经验定位妨碍了对于人内心世界的关注,加上后浪漫主义对创造性的要求,导致了“空间形式”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背离。弗兰克初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小说艺术分析的理论范式,“空间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分析模式和判断标准。
20世纪70年代之后,空间理论在列斐伏尔和福柯的阐释和导引之下实现了以社会建构论为标志的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列斐伏尔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来观照空间,他把空间的历史描述为从绝对空间(具有宗教和政治意味的自然场所),经由历史空间(财富与知识积累的城镇),到抽象空间(市场主导的同质性空间)的演化过程;认为空间主要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是被生产之物。列斐伏尔对于批判视野的空间转向具有奠基意义。福柯认为,空间是权力实施的手段,权力借助于空间的构型(如圆形监狱)发挥作用;空间是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的前提,也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列斐伏尔与福柯对于空间问题的先锋性认知与研究宣告了空间时代的到来。
二 叙事空间理论探索
随着学界空间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空间理论,而随着探讨的深入,空间叙事是其应有之义。丹尼尔·贝尔把现代主义推向巅峰,他按空间和运动的概念演绎出一套新的逻辑范畴,他肯定了意识流小说淡化时间、突出空间的尝试,并把意识流小说所开创的“空间结构”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指出空间的结构已经“随着时间问题(在柏格森、普鲁斯特和乔伊斯那里)成为这个世纪头几十年里主要的美学问题而成为20世纪中叶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同样,作为当今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和艺术评论家的约翰·伯杰,早在1974年就认识到现代小说的危机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关涉到叙事方式的改变,按照时间的序列展开故事情节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并不认为某一个点是一个直叙主线的一个无穷小的部分,而是认为这一个点是无数主线的一个无穷小的部分,这好比是星光一般四周放射的各种故事主线的中心。这样一种意识的结果,就是我们始终不得不考虑诸种事件和诸种可能性的同存性和延伸性。”伯杰审视了现代小说中的同存性与序列性、空间性与历史性的语境转换,“这些思想界定了历史决定论向后现代的转折,并生动地宣告需要一种明确的空间化叙事。”这是一种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变革和重组,我们必须考虑“诸种事件和诸种可能性的同存性和延伸性”,同存性的介入就是空间叙事的置入。伯杰对于空间叙事的作用和要求进行了阐发,他说空间叙事“使我们的视点在无数的主线中往外延伸,将主体与所有可以比拟的事例联系起来,使意义的时间流动复杂化,并使难以置信的‘一个接着一个的乱七八糟的事物’无限延伸发生短路。这种新的小说形式,现在必须在涉及到一种明确的历史构造和历史投射的同时,还必须涉及一种明确的地理构造和地理投射。”伯杰对于空间的思索昭示了一种以空间的批评视野来观察世界和建立叙事的努力。后现代地理学的领军人物戴维·哈维、苏贾延续并发展了福柯、伯杰等人空间叙事的思想,他们以当代的社会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申批判性空间的视角,试图解构和重构历史叙事,摆脱历史决定论的羁绊,“借用了米切尔·福柯、约翰·伯杰、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欧内斯特·曼德尔和亨利·勒菲弗的洞见,试图使传统的叙事空间化。”
较早的对空间问题有专门论述的叙事学专著应该是西摩·查特曼的《故事与话语》,他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故事事件的维度是时间,而故事存在物(人物和环境)的维度是空间。米克·巴尔的《叙事学》有专节讨论空间问题。巴尔对空间的表征、内涵、功能,空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论述。米切尔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体裁的政治学:莱辛之〈拉奥孔〉中的空间与时间》、《空间、思想与文学表征》等。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他对空间问题的讨论建立在文本的虚构世界基础之上,强调了空间是一种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程。鲁思·罗侬的《小说中的空间》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的概念。它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指小说中人物、物体和具体地点的实际或者潜在的环境。它们提供了一种地志的界线。文本中的种种框架构成了一个故事空间的总体结构。关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文章还有萨拉·布莱尔的《文化地理学与文学中的场所》、弗朗西斯科·洛里焦的《空间的动力学:文学航行与叙事学》、唐·H·拜奥罗斯托斯基的《对话、叙事学与话语的虚拟空间》和理查德·古龙的《论小说中的空间》等等,都为叙事空间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的关系
空间性和时间性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叙事是具体时空中的现象,任何叙事作品都必然涉及某一段具体的时间和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空间。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实际上拥有‘两个维度’:在一个维度中所有层次的总体贮存同时展开,在第二个维度中各部分相继展开。”在小说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说:“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说它是空间结构是因为在它展开的书页中出现了在我们目光下静止不动的形式的组织和体系;说它是时间结构是因为不存在瞬间阅读,因为一生的经历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叙事学中存在着时间维度,也存在着空间维度。叙事与时间的关系在传统叙事学中也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叙事与空间的关系在传统叙事学中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无论作为一种存在,还是作为一种意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联系紧密,如影随形,所以我们认为空间也是叙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叙事学对叙事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思考是其叙事学空间转向的关键所在。
任何一个事件都既是时间维度的存在,又是空间维度的存在。如果仅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无疑是对事实的歪曲,对真实性的遮蔽。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在一天之内,在你和你的家人、同事、朋友,或者某些和你的工作有联系甚或只是偶尔邂逅的陌生人之间,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件,这些事件都可能会对你的生活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无疑,这些事件中的许多可能有先后顺序,有些还可能有因果联系,但同样无疑的是:这些事件中的许多是同时发生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的、逻辑的联系。如果我们只是以时间线索把这些事件串联并叙述出来,无疑不符合事实的真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真实性的遮蔽。在一天中发生的事已经如此,在一年、一生甚至几代人中发生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上文中提到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的叙述者面临的正是此类困境。“总之,我记住了一部分。”事实上,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就是那些记住了的部分,我们也无法完整地加以叙述。这恐怕是人类自开始叙事的时候起,便碰上了的最大的叙事学难题。于是,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依循因果关系和时间的方向(过去——现在——未来)来组织事件,从而建立叙事的秩序。这就是所谓叙事的因果线性规律。显然,依照因果线性规律写成的叙事作品是经过选择、添加并重新安排的结果。选择必然意味着淘汰,添加必然意味着粉饰,重新安排必然意味着对事物原有秩序的破坏,而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对事物真实性的遮蔽和扭曲。正是有感于时间性对真实性的遮蔽甚至扭曲,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都觉得应该把空间维度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去。在引述了《阿莱夫》中的上段引文后,后现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爱德华·W·苏贾这样写道:“人们在察看地理时所见到的,无一不具有同存性,但语言肯定是一种顺序性的连接,句子陈述的线性流动,由最具空间性的有限约束加以衔接,两个客体(或两个词)根本不可能完全占据同一个位置(譬如在同一个页面上)。对于词语,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作重新的收集和创造性地加以并置的工作,尝试性地对空间进行诸种肯定和插入,这与现行的时间观念格格不入。”其实,对事实“作重新的收集和创造性地加以并置的工作”,就是在研究中试图引入空间维度的努力。
空间叙事把叙事从时间的语言牢笼里解放出来。事实上,无视空间维度重要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只会导致对故事的简单化处理和对事件本身的扭曲、掩盖与遗漏。空间叙事的理论探讨为小说创作实践指明了发展道路、开拓了新的叙事向度。
四 结语
小说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需要通过语言为媒介来体现。小说同时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任何叙事都不可能完全取消空间寻求纯时间的存在,空间至少为叙事提供情节发展的境域、依托或铺垫。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逐渐成为创作者的共识和自觉的艺术化追求,空间叙事为小说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和依据。倡导空间叙事并不意味着取消时间,同时,小说的空间叙事必须建立在时间序列的基础之上,从而建构叙事的逻辑和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写出伟大小说的条件,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陈众译:《阿莱夫》,《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2] [美]爱德华·W·苏贾,之陆杨译:《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路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美]戴维·哈维,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 [美]爱德华·W·苏贾,王文赋译:《后现代地理学
——重申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 [波]罗曼·英伽登,陈燕谷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6] [法]让·伊夫·塔迪埃,桂裕芳、王森译:《普鲁斯特和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7] 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刘奕,女,1976—,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
李小洁,女,1982—,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叙事学 空间叙事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的维度,但是长期以来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空间问题也逐渐成为叙事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就空间叙事的兴起和发展展开讨论。
一 叙事学的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以形象的方式提出了叙事的困境问题——语言的描述有先后顺序,我们记录事件也总是以时间或因果规律来组织事件的,但是现实世界的事件常常是同时发生的,线性叙事或是对于事件完整性的舍弃,或是体现对于事件真实性的遮蔽和人为的痕迹。
美国学者爱德华·W·苏贾在其论著《第三空间》里指出:“20世纪末叶,学界多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而此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最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
约瑟夫·弗兰克于1945年提出了“小说空间形式”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线性结构、外部视角和经验定位妨碍了对于人内心世界的关注,加上后浪漫主义对创造性的要求,导致了“空间形式”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背离。弗兰克初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小说艺术分析的理论范式,“空间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分析模式和判断标准。
20世纪70年代之后,空间理论在列斐伏尔和福柯的阐释和导引之下实现了以社会建构论为标志的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列斐伏尔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来观照空间,他把空间的历史描述为从绝对空间(具有宗教和政治意味的自然场所),经由历史空间(财富与知识积累的城镇),到抽象空间(市场主导的同质性空间)的演化过程;认为空间主要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是被生产之物。列斐伏尔对于批判视野的空间转向具有奠基意义。福柯认为,空间是权力实施的手段,权力借助于空间的构型(如圆形监狱)发挥作用;空间是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的前提,也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列斐伏尔与福柯对于空间问题的先锋性认知与研究宣告了空间时代的到来。
二 叙事空间理论探索
随着学界空间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空间理论,而随着探讨的深入,空间叙事是其应有之义。丹尼尔·贝尔把现代主义推向巅峰,他按空间和运动的概念演绎出一套新的逻辑范畴,他肯定了意识流小说淡化时间、突出空间的尝试,并把意识流小说所开创的“空间结构”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指出空间的结构已经“随着时间问题(在柏格森、普鲁斯特和乔伊斯那里)成为这个世纪头几十年里主要的美学问题而成为20世纪中叶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同样,作为当今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和艺术评论家的约翰·伯杰,早在1974年就认识到现代小说的危机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关涉到叙事方式的改变,按照时间的序列展开故事情节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并不认为某一个点是一个直叙主线的一个无穷小的部分,而是认为这一个点是无数主线的一个无穷小的部分,这好比是星光一般四周放射的各种故事主线的中心。这样一种意识的结果,就是我们始终不得不考虑诸种事件和诸种可能性的同存性和延伸性。”伯杰审视了现代小说中的同存性与序列性、空间性与历史性的语境转换,“这些思想界定了历史决定论向后现代的转折,并生动地宣告需要一种明确的空间化叙事。”这是一种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变革和重组,我们必须考虑“诸种事件和诸种可能性的同存性和延伸性”,同存性的介入就是空间叙事的置入。伯杰对于空间叙事的作用和要求进行了阐发,他说空间叙事“使我们的视点在无数的主线中往外延伸,将主体与所有可以比拟的事例联系起来,使意义的时间流动复杂化,并使难以置信的‘一个接着一个的乱七八糟的事物’无限延伸发生短路。这种新的小说形式,现在必须在涉及到一种明确的历史构造和历史投射的同时,还必须涉及一种明确的地理构造和地理投射。”伯杰对于空间的思索昭示了一种以空间的批评视野来观察世界和建立叙事的努力。后现代地理学的领军人物戴维·哈维、苏贾延续并发展了福柯、伯杰等人空间叙事的思想,他们以当代的社会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申批判性空间的视角,试图解构和重构历史叙事,摆脱历史决定论的羁绊,“借用了米切尔·福柯、约翰·伯杰、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欧内斯特·曼德尔和亨利·勒菲弗的洞见,试图使传统的叙事空间化。”
较早的对空间问题有专门论述的叙事学专著应该是西摩·查特曼的《故事与话语》,他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故事事件的维度是时间,而故事存在物(人物和环境)的维度是空间。米克·巴尔的《叙事学》有专节讨论空间问题。巴尔对空间的表征、内涵、功能,空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论述。米切尔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体裁的政治学:莱辛之〈拉奥孔〉中的空间与时间》、《空间、思想与文学表征》等。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他对空间问题的讨论建立在文本的虚构世界基础之上,强调了空间是一种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程。鲁思·罗侬的《小说中的空间》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的概念。它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指小说中人物、物体和具体地点的实际或者潜在的环境。它们提供了一种地志的界线。文本中的种种框架构成了一个故事空间的总体结构。关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文章还有萨拉·布莱尔的《文化地理学与文学中的场所》、弗朗西斯科·洛里焦的《空间的动力学:文学航行与叙事学》、唐·H·拜奥罗斯托斯基的《对话、叙事学与话语的虚拟空间》和理查德·古龙的《论小说中的空间》等等,都为叙事空间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的关系
空间性和时间性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叙事是具体时空中的现象,任何叙事作品都必然涉及某一段具体的时间和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空间。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实际上拥有‘两个维度’:在一个维度中所有层次的总体贮存同时展开,在第二个维度中各部分相继展开。”在小说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说:“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说它是空间结构是因为在它展开的书页中出现了在我们目光下静止不动的形式的组织和体系;说它是时间结构是因为不存在瞬间阅读,因为一生的经历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叙事学中存在着时间维度,也存在着空间维度。叙事与时间的关系在传统叙事学中也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叙事与空间的关系在传统叙事学中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无论作为一种存在,还是作为一种意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联系紧密,如影随形,所以我们认为空间也是叙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叙事学对叙事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思考是其叙事学空间转向的关键所在。
任何一个事件都既是时间维度的存在,又是空间维度的存在。如果仅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无疑是对事实的歪曲,对真实性的遮蔽。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在一天之内,在你和你的家人、同事、朋友,或者某些和你的工作有联系甚或只是偶尔邂逅的陌生人之间,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件,这些事件都可能会对你的生活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无疑,这些事件中的许多可能有先后顺序,有些还可能有因果联系,但同样无疑的是:这些事件中的许多是同时发生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的、逻辑的联系。如果我们只是以时间线索把这些事件串联并叙述出来,无疑不符合事实的真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真实性的遮蔽。在一天中发生的事已经如此,在一年、一生甚至几代人中发生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上文中提到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的叙述者面临的正是此类困境。“总之,我记住了一部分。”事实上,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就是那些记住了的部分,我们也无法完整地加以叙述。这恐怕是人类自开始叙事的时候起,便碰上了的最大的叙事学难题。于是,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依循因果关系和时间的方向(过去——现在——未来)来组织事件,从而建立叙事的秩序。这就是所谓叙事的因果线性规律。显然,依照因果线性规律写成的叙事作品是经过选择、添加并重新安排的结果。选择必然意味着淘汰,添加必然意味着粉饰,重新安排必然意味着对事物原有秩序的破坏,而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对事物真实性的遮蔽和扭曲。正是有感于时间性对真实性的遮蔽甚至扭曲,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都觉得应该把空间维度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去。在引述了《阿莱夫》中的上段引文后,后现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爱德华·W·苏贾这样写道:“人们在察看地理时所见到的,无一不具有同存性,但语言肯定是一种顺序性的连接,句子陈述的线性流动,由最具空间性的有限约束加以衔接,两个客体(或两个词)根本不可能完全占据同一个位置(譬如在同一个页面上)。对于词语,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作重新的收集和创造性地加以并置的工作,尝试性地对空间进行诸种肯定和插入,这与现行的时间观念格格不入。”其实,对事实“作重新的收集和创造性地加以并置的工作”,就是在研究中试图引入空间维度的努力。
空间叙事把叙事从时间的语言牢笼里解放出来。事实上,无视空间维度重要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只会导致对故事的简单化处理和对事件本身的扭曲、掩盖与遗漏。空间叙事的理论探讨为小说创作实践指明了发展道路、开拓了新的叙事向度。
四 结语
小说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需要通过语言为媒介来体现。小说同时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任何叙事都不可能完全取消空间寻求纯时间的存在,空间至少为叙事提供情节发展的境域、依托或铺垫。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逐渐成为创作者的共识和自觉的艺术化追求,空间叙事为小说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和依据。倡导空间叙事并不意味着取消时间,同时,小说的空间叙事必须建立在时间序列的基础之上,从而建构叙事的逻辑和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写出伟大小说的条件,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陈众译:《阿莱夫》,《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2] [美]爱德华·W·苏贾,之陆杨译:《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路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美]戴维·哈维,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 [美]爱德华·W·苏贾,王文赋译:《后现代地理学
——重申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 [波]罗曼·英伽登,陈燕谷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6] [法]让·伊夫·塔迪埃,桂裕芳、王森译:《普鲁斯特和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7] 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刘奕,女,1976—,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
李小洁,女,1982—,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