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名叫“愤怒屋”,但小屋的作用却是让人不再愤怒
你是不是有过怒不可遏的时刻?胀红着脸,喘着粗气,额头上的青筋似乎也快暴起来了。不管是以手捶墙还是冲着一棵树大喊,感觉都不足以将心头愤懑之气宣泄出去。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无需再忍,否则会导致抑郁等负面后果。
当然,宣泄负能量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像周杰伦在《双节棍》里唱的那样“惹毛我的人都有危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对罪魁祸首饱以老拳会带来不可测的风险——首先是在上手后才悲剧地发现根本打不过人家。
要发泄心中郁闷之情的话,那么在被怒火冲昏头脑前最后一刻,仅存的理智能负责找到一种安全的方式:“愤怒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治愈系的“愤怒屋”
虽然名叫“愤怒屋”,但小屋的作用却是让人不再愤怒。
一般来说,步入“愤怒屋”的人都怀着满腔怒火,不过当他们肆无忌惮地挥动手里的棍子,将屋里能看到的一切不顺眼的东西都砸个粉碎后,愤怒的情绪会随着四处溅射的碎片而烟消云散。
让使用“愤怒屋”的客户感到满意的一点是,他们可以通过破坏东西来肆意宣泄负面情绪,却不用承担什么后果,只需买张不算贵的门票就能一切搞定。
“有时候当个坏人的感觉挺好。”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阿灵顿的肯纳·苏查说。她已经去过当地的“愤怒屋”两次了。
苏查光顾的“愤怒屋”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摆放的物品和正常的家居没太大区别,放着旧的家具,墙上挂着画,桌上还有一台旧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苏查花了45美元,能够用提供的棒球棍在屋里随意击打一切东西,如果觉得用棒球棍不过瘾的话,那么还能带上拳击护臂手套,亲自“上手”来捣毁物品。整个过程是15分钟。
破坏是个力气活儿,心中的火气也会随着汗水一起离开身体。“我离开了那间摇摇晃晃的房间。我感觉得到了爆炸般的释放。”这位身材娇小的工作女性说,“我有很多压力。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根本透不过气来。所以愤怒屋作为将自己从工作中释放出来是一种很大的方式,虽然这种做法有点非常规。我感觉充满力量。”
令人惊奇的是,“愤怒屋”有70%的客户是女性。这并非因为女性的压力更大,或者更容易怒发冲冠。而是她们更愿意以安全的方式在“愤怒屋”里宣泄愤怒,而非以不健康的方式和去不安全的地方。
运营“愤怒屋”的美国坦图姆斯公司为客户提供大锤、棒球棍和高尔夫球杆等选项,让他们通过打破东西来缓解压力或愤怒。而很多人在体验了第一次后,就爱上了这种有些另类的“治愈系”宣泄方式。比如34岁的网络播客尼古拉·乔治在首次使用后就给“愤怒屋”点赞。她承认自己经常被工作和家庭的大量事务所淹没。“我期待着减轻一些压力,并试图破坏一切!为什么不,对吧?”她笑着说,“这是一种不伤害任何人的方式。”
在“愤怒屋”里宣泄情绪虽然不会伤害任何人,但如果用力过猛,或者碎片溅起,还是有让宣泄者自己受伤的可能性的。因此使用者都需签署一份免责声明,“愤怒屋”将不对任何损伤负责,而且会为顾客配发安全帽、手套和护目镜这些防护装置,让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驱走愤怒情绪。
发现情绪商机
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全球许多地方早已有“愤怒屋”,因为经营者都敏锐地发现:在抚平人们由于压力和焦躁等原因带来负面情绪方面,有大把的商机。
唐纳·亚历山大在芝加哥南部开设了一家“愤怒屋”,吸引了大量青少年顾客。“我看到过很多不同的暴力犯罪,很多人都因此锒铛入狱,”她说。“我们有一种扔东西和打破东西的原始本能,所以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们在不会陷入任何麻烦的情况下,能释放这种情绪,那该多好。”
怀揣着这个主意,唐纳努力向地产商和投资者兜售这个听起来颇为疯狂的想法。当时不少人都质疑这个项目会吸引大量罪犯或精神上不稳定的人,因此对这个项目持观望态度。面对质疑,唐纳却没有放弃,并于2008年在得克萨斯州自家的车库里开了第一个“愤怒屋”。
唐纳敏锐地把握住了情绪安抚的市场需求,但还有一些需求是她在真正开设“愤怒屋”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这里不但满足了大量需要宣泄情绪者的需求,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好奇者,成为一些人办单身派对的地方,甚至还被一家企业选择进行团队建设活动。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唐纳在2011年租用了芝加哥的一个大仓库,并将其改建为“愤怒屋”。那里的生意十分兴隆,每个月能接待大约500名使用者,而且人们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才能排到位置。之后唐纳又在洛杉矶和纽约这两个大城市开设了“愤怒屋”,同样供不应求,需要预订。受到需求的激励,唐纳打算2016年将“愤怒屋”开到更多的美国城市里。
由于生意火爆,不少竞争对手也进入了这个领域,开设了“愤怒屋”。比如坦图姆斯公司就在休斯顿等城市开设了类似的业务。在他们的“愤怒屋”里,顾客既可以花45美元砸上15分钟,又可以支付85美元去预订特定主题的房间,比如一间被布置成办公室的房间,在那里顾客甚至可以拆掉一台复印机。
美国并不是唯一有“愤怒屋”的国家,现在这项生意已经在全球各地出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人们只要付20美元就能在房间里抡半小时的大锤,不但能将里面的镜子和椅子打得粉碎,甚至还能自己带一些“易耗品”砸烂。他们还能通过蓝牙耳机播放节奏激烈的音乐来助兴。
而在英国的“愤怒屋”,经营者则提供各式的“服务套餐”。最便宜的是花13英镑在15分钟里打碎5件小玩意。如果还想加上一台打印机的话,则需另交4英镑。第二个服务套餐叫做“释放自己”。该项服务收费20英镑,顾客可以打砸4件小东西,一个中等大小的物件和一台打印机。
挥舞棍棒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以舒缓情绪为目的的“打砸”生意变得越来越流行,可随着一座座“愤怒屋”陆续开张,顾客挥动球棒打碎一摞盘子的背后,是否真有宣泄郁闷的理论依据呢?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陶德·卡申丹并不觉得“愤怒屋”是好的管理情绪的方式。他认为如果被积极引导,愤怒可以是一种有益的情绪。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更容易积累愤怒的情绪,但却不鼓励这种情绪爆发出来。
“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大部分人认为就爱那个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是不适合的,”他说。“人们对愤怒抱有偏见。大多数人认为出离愤怒是不健康的。”
尽管在“愤怒屋”里发泄这种短期的刺激有利于缓解愤怒,但卡申丹怀疑靠砸东西这种“毁灭性治疗”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愤怒管理形式,因为它不能解决产生愤怒的潜在问题。卡申丹认为,“愤怒屋”只是一种面对愤怒的临时性解决方案,“这和饮酒没什么不同。而且就像喝酒一样,在短期内可能感觉很好,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会感觉一团糟。”
卡申丹说:“当你用棒球棍击打碎玻璃或砸烂电话或电视机,你是在攻击一些无生命的对象。它只是积累你的情绪,可能使你更生气。你真正需要的是减少愤怒或学习更好的情绪管理方式。以这些暴力的方式试图摆脱愤怒,可能最终是缘木求鱼。”
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心理学家萨尼亚·马里亚诺维奇也同意卡申丹的看法。他说:“宣泄愤怒的情绪确实能立即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人们习惯于感到愤怒。”
“在感到愤怒或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从一数到十,或者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建议:“练习瑜伽更有用。”
放下木棒,离开“愤怒屋”,穿上瑜伽服,这对于长期的情绪管理来说,是另一门生意吗?
你是不是有过怒不可遏的时刻?胀红着脸,喘着粗气,额头上的青筋似乎也快暴起来了。不管是以手捶墙还是冲着一棵树大喊,感觉都不足以将心头愤懑之气宣泄出去。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无需再忍,否则会导致抑郁等负面后果。
当然,宣泄负能量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像周杰伦在《双节棍》里唱的那样“惹毛我的人都有危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对罪魁祸首饱以老拳会带来不可测的风险——首先是在上手后才悲剧地发现根本打不过人家。
要发泄心中郁闷之情的话,那么在被怒火冲昏头脑前最后一刻,仅存的理智能负责找到一种安全的方式:“愤怒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治愈系的“愤怒屋”
虽然名叫“愤怒屋”,但小屋的作用却是让人不再愤怒。
一般来说,步入“愤怒屋”的人都怀着满腔怒火,不过当他们肆无忌惮地挥动手里的棍子,将屋里能看到的一切不顺眼的东西都砸个粉碎后,愤怒的情绪会随着四处溅射的碎片而烟消云散。
让使用“愤怒屋”的客户感到满意的一点是,他们可以通过破坏东西来肆意宣泄负面情绪,却不用承担什么后果,只需买张不算贵的门票就能一切搞定。
“有时候当个坏人的感觉挺好。”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阿灵顿的肯纳·苏查说。她已经去过当地的“愤怒屋”两次了。
苏查光顾的“愤怒屋”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摆放的物品和正常的家居没太大区别,放着旧的家具,墙上挂着画,桌上还有一台旧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苏查花了45美元,能够用提供的棒球棍在屋里随意击打一切东西,如果觉得用棒球棍不过瘾的话,那么还能带上拳击护臂手套,亲自“上手”来捣毁物品。整个过程是15分钟。
破坏是个力气活儿,心中的火气也会随着汗水一起离开身体。“我离开了那间摇摇晃晃的房间。我感觉得到了爆炸般的释放。”这位身材娇小的工作女性说,“我有很多压力。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根本透不过气来。所以愤怒屋作为将自己从工作中释放出来是一种很大的方式,虽然这种做法有点非常规。我感觉充满力量。”
令人惊奇的是,“愤怒屋”有70%的客户是女性。这并非因为女性的压力更大,或者更容易怒发冲冠。而是她们更愿意以安全的方式在“愤怒屋”里宣泄愤怒,而非以不健康的方式和去不安全的地方。
运营“愤怒屋”的美国坦图姆斯公司为客户提供大锤、棒球棍和高尔夫球杆等选项,让他们通过打破东西来缓解压力或愤怒。而很多人在体验了第一次后,就爱上了这种有些另类的“治愈系”宣泄方式。比如34岁的网络播客尼古拉·乔治在首次使用后就给“愤怒屋”点赞。她承认自己经常被工作和家庭的大量事务所淹没。“我期待着减轻一些压力,并试图破坏一切!为什么不,对吧?”她笑着说,“这是一种不伤害任何人的方式。”
在“愤怒屋”里宣泄情绪虽然不会伤害任何人,但如果用力过猛,或者碎片溅起,还是有让宣泄者自己受伤的可能性的。因此使用者都需签署一份免责声明,“愤怒屋”将不对任何损伤负责,而且会为顾客配发安全帽、手套和护目镜这些防护装置,让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驱走愤怒情绪。
发现情绪商机
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全球许多地方早已有“愤怒屋”,因为经营者都敏锐地发现:在抚平人们由于压力和焦躁等原因带来负面情绪方面,有大把的商机。
唐纳·亚历山大在芝加哥南部开设了一家“愤怒屋”,吸引了大量青少年顾客。“我看到过很多不同的暴力犯罪,很多人都因此锒铛入狱,”她说。“我们有一种扔东西和打破东西的原始本能,所以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们在不会陷入任何麻烦的情况下,能释放这种情绪,那该多好。”
怀揣着这个主意,唐纳努力向地产商和投资者兜售这个听起来颇为疯狂的想法。当时不少人都质疑这个项目会吸引大量罪犯或精神上不稳定的人,因此对这个项目持观望态度。面对质疑,唐纳却没有放弃,并于2008年在得克萨斯州自家的车库里开了第一个“愤怒屋”。
唐纳敏锐地把握住了情绪安抚的市场需求,但还有一些需求是她在真正开设“愤怒屋”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这里不但满足了大量需要宣泄情绪者的需求,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好奇者,成为一些人办单身派对的地方,甚至还被一家企业选择进行团队建设活动。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唐纳在2011年租用了芝加哥的一个大仓库,并将其改建为“愤怒屋”。那里的生意十分兴隆,每个月能接待大约500名使用者,而且人们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才能排到位置。之后唐纳又在洛杉矶和纽约这两个大城市开设了“愤怒屋”,同样供不应求,需要预订。受到需求的激励,唐纳打算2016年将“愤怒屋”开到更多的美国城市里。
由于生意火爆,不少竞争对手也进入了这个领域,开设了“愤怒屋”。比如坦图姆斯公司就在休斯顿等城市开设了类似的业务。在他们的“愤怒屋”里,顾客既可以花45美元砸上15分钟,又可以支付85美元去预订特定主题的房间,比如一间被布置成办公室的房间,在那里顾客甚至可以拆掉一台复印机。
美国并不是唯一有“愤怒屋”的国家,现在这项生意已经在全球各地出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人们只要付20美元就能在房间里抡半小时的大锤,不但能将里面的镜子和椅子打得粉碎,甚至还能自己带一些“易耗品”砸烂。他们还能通过蓝牙耳机播放节奏激烈的音乐来助兴。
而在英国的“愤怒屋”,经营者则提供各式的“服务套餐”。最便宜的是花13英镑在15分钟里打碎5件小玩意。如果还想加上一台打印机的话,则需另交4英镑。第二个服务套餐叫做“释放自己”。该项服务收费20英镑,顾客可以打砸4件小东西,一个中等大小的物件和一台打印机。
挥舞棍棒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以舒缓情绪为目的的“打砸”生意变得越来越流行,可随着一座座“愤怒屋”陆续开张,顾客挥动球棒打碎一摞盘子的背后,是否真有宣泄郁闷的理论依据呢?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陶德·卡申丹并不觉得“愤怒屋”是好的管理情绪的方式。他认为如果被积极引导,愤怒可以是一种有益的情绪。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更容易积累愤怒的情绪,但却不鼓励这种情绪爆发出来。
“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大部分人认为就爱那个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是不适合的,”他说。“人们对愤怒抱有偏见。大多数人认为出离愤怒是不健康的。”
尽管在“愤怒屋”里发泄这种短期的刺激有利于缓解愤怒,但卡申丹怀疑靠砸东西这种“毁灭性治疗”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愤怒管理形式,因为它不能解决产生愤怒的潜在问题。卡申丹认为,“愤怒屋”只是一种面对愤怒的临时性解决方案,“这和饮酒没什么不同。而且就像喝酒一样,在短期内可能感觉很好,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会感觉一团糟。”
卡申丹说:“当你用棒球棍击打碎玻璃或砸烂电话或电视机,你是在攻击一些无生命的对象。它只是积累你的情绪,可能使你更生气。你真正需要的是减少愤怒或学习更好的情绪管理方式。以这些暴力的方式试图摆脱愤怒,可能最终是缘木求鱼。”
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心理学家萨尼亚·马里亚诺维奇也同意卡申丹的看法。他说:“宣泄愤怒的情绪确实能立即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人们习惯于感到愤怒。”
“在感到愤怒或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从一数到十,或者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建议:“练习瑜伽更有用。”
放下木棒,离开“愤怒屋”,穿上瑜伽服,这对于长期的情绪管理来说,是另一门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