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社会化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学领域受到普遍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专门研究开始,政治社会化在国外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在我国,政治社会化虽然逐渐成为政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比较少。
一、国内文献综述
政治社会化在中国是个全新的名词,始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大量翻译外国有关方面的学术著作。以“政治社会化”为主题在知网搜索,相关论文有3926篇,以“儿童政治社会化”为主题搜索,共有909篇相关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相对而言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我国学者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论文不多,此处主要介绍6篇期刊论文,1篇硕士论文,现将有关的观点梳理如下:季乃礼从理想化视角研究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该文主要是作者对国外学者有关文章进行的文献综述,并最终指出:“儿童的理想化在一些国家是一种社会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国家或社会达到稳定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只有让一个公民从小正面地看待、评价自身所生活的制度,才能为社会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宋衫岐和张立波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研究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他们指出:“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流浪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陆士桢和王剑英主要探讨了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价值追求,文中指出:“针对儿童接受政治观念是从情感、拟人开始的特点,少先队组织要努力探索少年儿童情感为主的认同模式,坚持在正面教育中培养朴素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儿童化、生活化、具体化。”郝春东、王莉和陈会昌对儿童心理社会化进行理论研究,文中主要对西方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并且阐述了影响儿童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父母、同伴群体、年龄、学校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文章认为这些因素对儿童的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以外,还有种族、社区宗教等因素。陆士桢和蔡鲁南通过分析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从而落实少先队在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文中指出:“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和儿童的实际,探索独居特色的儿童政治社会化一般规律。”田中初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从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对儿童政治社会化进行研究。他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教育和新闻媒體紧密结合,以组织化的方式开展读报活动是一种方式。读报一方面突显了新闻媒体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魏选富硕士论文《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现状及影响因素、途径、研究方法的简述,呈现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以及改进的方法。
总之,我国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1)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使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
(2)儿童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规律研究,通过对理论和规律的研究,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3) 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进研究,重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每一阶段。
(4)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媒介研究,这些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等。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这些媒介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对国内研究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学术界关注不够。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外研究成果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
在理论建构方面,国内的研究则更多的注重经验研究,逻辑思辨为主,多以国外的理论为基础,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构。例如:《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一文中理想化是伊斯顿和丹尼斯提出的儿童政治社会化四阶段中的第三阶段。我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较少,基本没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因此,在今后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建构,构建中国特色的儿童政治社会化理论。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的研究方法多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对西方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或比较,例如:《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文中主要是对国外学者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理想化研究进行综述。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规范的经验性研究,注重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的运用,提升中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水平。
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关注比较低,学者更对的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忽视儿童的政治社会化问题,使得学界研究内容也非常有限,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较少。因此,国内针对我国的儿童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内容非常可观,例如:我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现状、意义、内容、途径等等,都可以进行开拓。
参考文献:
[1]季乃礼.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
[2]宋衫岐,张立波.流浪儿童政治社会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6).
[3]陆士桢,王剑英.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价值追求[J].特别策划.
[4]郝春东,王莉,陈会昌.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5]陆士桢,蔡鲁南.研究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J].少年儿童研究,2013,(2).
[6]田中初.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新闻与传媒,2011,(2).
作者简介:
方莉(1990.10~),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4级公共行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治传播和政治文化。
一、国内文献综述
政治社会化在中国是个全新的名词,始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大量翻译外国有关方面的学术著作。以“政治社会化”为主题在知网搜索,相关论文有3926篇,以“儿童政治社会化”为主题搜索,共有909篇相关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相对而言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我国学者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论文不多,此处主要介绍6篇期刊论文,1篇硕士论文,现将有关的观点梳理如下:季乃礼从理想化视角研究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该文主要是作者对国外学者有关文章进行的文献综述,并最终指出:“儿童的理想化在一些国家是一种社会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国家或社会达到稳定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只有让一个公民从小正面地看待、评价自身所生活的制度,才能为社会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宋衫岐和张立波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研究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他们指出:“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流浪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陆士桢和王剑英主要探讨了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价值追求,文中指出:“针对儿童接受政治观念是从情感、拟人开始的特点,少先队组织要努力探索少年儿童情感为主的认同模式,坚持在正面教育中培养朴素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儿童化、生活化、具体化。”郝春东、王莉和陈会昌对儿童心理社会化进行理论研究,文中主要对西方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并且阐述了影响儿童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父母、同伴群体、年龄、学校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文章认为这些因素对儿童的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以外,还有种族、社区宗教等因素。陆士桢和蔡鲁南通过分析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从而落实少先队在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文中指出:“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和儿童的实际,探索独居特色的儿童政治社会化一般规律。”田中初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从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对儿童政治社会化进行研究。他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教育和新闻媒體紧密结合,以组织化的方式开展读报活动是一种方式。读报一方面突显了新闻媒体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魏选富硕士论文《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现状及影响因素、途径、研究方法的简述,呈现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以及改进的方法。
总之,我国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1)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使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
(2)儿童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规律研究,通过对理论和规律的研究,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3) 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进研究,重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每一阶段。
(4)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媒介研究,这些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等。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这些媒介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对国内研究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学术界关注不够。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外研究成果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
在理论建构方面,国内的研究则更多的注重经验研究,逻辑思辨为主,多以国外的理论为基础,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构。例如:《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一文中理想化是伊斯顿和丹尼斯提出的儿童政治社会化四阶段中的第三阶段。我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较少,基本没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因此,在今后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建构,构建中国特色的儿童政治社会化理论。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的研究方法多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对西方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或比较,例如:《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文中主要是对国外学者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理想化研究进行综述。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规范的经验性研究,注重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的运用,提升中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水平。
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关注比较低,学者更对的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忽视儿童的政治社会化问题,使得学界研究内容也非常有限,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较少。因此,国内针对我国的儿童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内容非常可观,例如:我国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现状、意义、内容、途径等等,都可以进行开拓。
参考文献:
[1]季乃礼.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理想化研究述评[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
[2]宋衫岐,张立波.流浪儿童政治社会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6).
[3]陆士桢,王剑英.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价值追求[J].特别策划.
[4]郝春东,王莉,陈会昌.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5]陆士桢,蔡鲁南.研究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J].少年儿童研究,2013,(2).
[6]田中初.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新闻与传媒,2011,(2).
作者简介:
方莉(1990.10~),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4级公共行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治传播和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