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拥有横跨热温寒三带的广阔地域,拥有从青藏高原到江浙平原的多样地貌,拥有从湿热雨林到干冷荒漠的多样气候,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舒适的栖身之所,当然,这里也成了植物猎人们的天堂。很多被带往海外的植物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园艺品种的格局,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
正因如此,我们时常会赞叹华夏植物的神秘力量——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可是有一天,当这些远赴重洋的植物大器已成,荣归故里,甚至是横扫中土市场的时候,我们心中是否会充满“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纠结呢?前有月季,后有杜鹃,如今猕猴桃又顶着奇异果这个华丽招牌开始横扫水果市场。我经常会被问,猕猴桃和奇异果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哪个甜哪个酸?哪个更好吃?哪个营养价值更高?
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猕猴桃的“留学”经历,瞧一瞧这种叫桃非桃的果子究竟有怎样的中华血统,它们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野果成长为世界著名的水果之王的。苌楚、羊桃、猕猴桃——默默无闻的中土野果
对中国人来说,猕猴桃绝对是一种年轻又古老的水果。说它年轻,是因为猕猴桃驯化至今,也不过100多年的时间。要知道,人们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栽种苹果,从3000多年前开始栽种桃子,而香蕉的栽培历史甚至长达7000年!与这些水果相比,猕猴桃绝对是小字辈中的小字辈。
国内成规模地栽培猕猴桃的时间就更短了,至今不过30多年,以至于我们这些“80后”在童年时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水果。我第一次接触猕猴桃,都已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了。至今,我还忘不了那个硬邦邦、绿呼呼、酸得让人掉牙的果子,更别提那些不友好的表皮毛了。大概是因为诸多缺点,让猕猴桃一直以野果身份在深山里闲玩了多年,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相对而言,猕猴桃作为庭院绿化植物的历史倒是长得多。在唐代诗人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就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这样的词句,这是猕猴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之中。可以想见,唐代就有人将猕猴桃栽种于庭院之中了。其实,我们祖先接触野生猕猴桃的历史要更为久远,在《诗经》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华”的记载。这个苌楚就是2000多年前古人对猕猴桃的称呼了。遗憾的是,不管是《诗经》中,还是在岑参的诗句中都没有把猕猴桃当果品的记载,当然更没有描写它们滋味的字句了,想来那个时候猕猴桃的果实对人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也难怪,因为猕猴桃的外表都太丑了。
我国猕猴桃的种类众多,分布极广,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全世界的猕猴桃属植物有54种,我国至少有52种,从东北到华北,从华中到华南都有猕猴桃自然种群分布,地处西南的云南省更是猕猴桃的集中分布区域,这里聚集了45种猕猴桃。但遗憾的是,这些野生猕猴桃没有一种称得上外表光鲜,即便是以软枣猕猴桃为代表的这类外皮无毛的种类,也谈不上漂亮,它们在成熟的时候,依然披着绿色外套。
至于后来成为商品猕猴桃主力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相貌就更不讨人喜欢了,果皮上布满粗毛的形象完全无法同美味水果建立起联系。即便抛除外表的成见,猕猴桃的果肉也无法勾起人的自然欲望——绝大多数正常的猕猴桃果实都是晶莹翠绿的。在人类的本能认识中,红色和黄色才是成熟的标志,而绿色就是生果子的代名词。再加上葛枣猕猴桃这样的种类在未成熟前,还有强烈的辛辣味儿。这些问题累加在一起,猕猴桃不被人喜爱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山海经·中山经》中,猕猴桃被称为羊桃和鬼桃,想来就不是什么漂亮的东西。至今,在河南省很多地方,野生的猕猴桃仍然被称为羊桃。果实长成这个模样,猕猴桃想要在水果圈里获得一席之地,简直比登天还难了。于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言下之意就是,人怎么能跟猕猴一般见识,去抢它们嘴里的野果呢?
在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曾记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等地的农夫会采摘山中的猕猴桃,拿到城镇售卖。但不管怎么样,猕猴桃在中国的地位就一直都是野果。
甚至到1978年的时候,我国猕猴桃的栽培总面积都还不足l公顷。而在同一时间,新西兰的猕猴桃们已经成为独霸一方的高级水果了!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新西兰女教师的中国之行。
新西兰女教师的机缘——安能辨我是雄雌(株)
1904年,一位新西兰女教师来中国,探望她在湖北省一所教堂传教的妹妹。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女教师的名字竟然同猕猴桃的命运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她就是伊莎贝尔(Mary Isabel Fraser)。就在那一年,伊莎贝尔带着一小包美味猕猴桃的种子回到新西兰。这包种子发芽长出了3株猕猴桃,并且顺利开花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3株猕猴桃植株成就了现代猕猴桃产业!目前占世界80%供应量的品种——海沃德也是这3株美味猕猴桃的后代。
实际上,在伊莎贝尔之前,有很多植物猎人已经将猕猴桃的种子送往欧洲和美洲。这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威尔逊堪称最成功的植物猎人之一,在1899-1911年这十几年间,他曾先后4次来中国大规模采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种类涵盖了珙桐、罂粟花、报春花、川木通、绣线菊、双盾木等重要的植物类群,这些植物资源在西方的园艺花卉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99年,威尔逊就将采集到的美味猕猴桃种子寄回英国。1900年,这些种子顺利生根发芽,但是在1911年之前,英国人都没有得到猕猴桃的果实。在同一时间,美国农业部也从威尔逊手中获得了猕猴桃的种子,到1913年的时候,已经有超过1300株猕猴桃在美国各地试种,但遗憾的是,这些植株如旅居英国的兄弟一样,也未能结出果实。后来调查发现,英国和美国培育的首批美味猕猴桃植株都是雄的!那必然是结不出果子的!
跟人类一样,植物也是分性别的。我们通常见到的果树,比如苹果和桃子,都有完整的两性花朵。简单来说,就是一朵花里面既有可以产生花粉(精子)的雄蕊,又有可以产生胚珠(卵子)的雌蕊,这二者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授粉受精,结出美味的果实了。即便是西瓜和甜瓜这样,有雌雄花之分的水果,一个植株也是既可以开雄花又可以开雌花的,不同植株相互协调就可以开花结果。 但是猕猴桃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功能性的雌雄异株植物——雄性植株就只有雄蕊,也就只能产生花粉;而功能性的雌性植株,虽然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是这些雄蕊都只是摆设而已,根本不能产生合格的花粉,这些外表上的两性花都只是雌花而已。所以,对于任意一种猕猴桃来说,都必须由雄性植株和雌性植株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开花结果。
同威尔逊相比,伊莎贝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带回新西兰的种子繁育出的3株植株中有l株雄性植株,还有2株功能性雌株。幸运女神显然更为眷顾我们的女教师,而非植物猎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伊莎贝尔带回新西兰的猕猴桃种子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威尔逊那里得到的,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能感叹造化弄人了。
美味猕猴桃于1910年在新西兰挂果,不久之后,英美种植者们也从中国得到了雌性植株,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在果实选育上投入太多精力,只是把美味猕猴桃当作观赏植物,任其在庭院中经历花开花谢。而新西兰的种植者却是如获至宝,将猕猴桃生产变成一项现代水果产业。
西方的猕猴桃热
与我们国人喜欢脆爽口感的果实不同,西方水果市场对软糯的浆果充满痴迷和狂热,不管是蓝莓、树莓,还是蔓越莓,都是欧美餐桌上的宠儿。猕猴桃,正是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爱好,迅速成长为一代传奇水果。美味猕猴桃的成功,或者说奇异果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奇妙的滋味,也要归功于勤奋的种植者和水果商。
一种水果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种得出,二是运得走。这两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新西兰的美味猕猴桃当然也跳不出这个规则的框框。不过,新西兰人没有放弃,他们开始一点一点解决问题。
我们在前面提到,幸运的新西兰人得到一雄两雌3株美味猕猴桃,这3株猕猴桃的后代至今仍然统治着猕猴桃产业。实际上,搞懂猕猴桃的繁殖过程,着实费了一番工夫。因为猕猴桃的雌性植株过于迷惑人,种植者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这些花朵上的雄蕊只是些没用的装饰物,要想真正得到果实,就必须让雄性植株的花粉传递到雌性植株的柱头上去。这一步,既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实现,也可以由蜜蜂来代劳。更重要的是授粉质量直接关系到猕猴桃的个头和品质,于是为果园提供授粉服务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在解决了结果的问题之后,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开始迅速扩张。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也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种植者眼前一亮,种植猕猴桃的高额回报是以往传统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掀起了一场猕猴桃热,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种植猕猴桃。1924年,新西兰种植者在实生苗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Haywad)。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品种竟然统治整个世界猕猴桃市场长达60多年。这种猕猴桃个头大,果型漂亮,酸甜适度,储藏性能优良(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放30天),简直就是为市场而生的水果。
新西兰的种植者们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已经筹划着将美味猕猴桃送往全世界了。新西兰人坚信这种水果可以打开国际化的大门,这种自信可能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扎在新西兰的盟军士兵有关,据说这些大兵们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些新奇的果子。美味猕猴桃的种植者们志在必得。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要想进入国际市场,猕猴桃果实就必须要经得起折腾。即便是最温柔的空运,对水果来说也是异常可怕的旅程。且不说意外磕碰,单单是过度成熟、腐烂变质就够水果商们挠头了。还好,美味猕猴桃在采摘之后,还可以慢慢成熟,并且通过调节储藏温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让猕猴桃“暂停成熟”,大大延长保鲜时间。对于海沃德品种来说,2℃左右是最佳储藏温度,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它们的储藏时间可以长达6-8个月。
正因如此,我们时常会赞叹华夏植物的神秘力量——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可是有一天,当这些远赴重洋的植物大器已成,荣归故里,甚至是横扫中土市场的时候,我们心中是否会充满“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纠结呢?前有月季,后有杜鹃,如今猕猴桃又顶着奇异果这个华丽招牌开始横扫水果市场。我经常会被问,猕猴桃和奇异果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哪个甜哪个酸?哪个更好吃?哪个营养价值更高?
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猕猴桃的“留学”经历,瞧一瞧这种叫桃非桃的果子究竟有怎样的中华血统,它们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野果成长为世界著名的水果之王的。苌楚、羊桃、猕猴桃——默默无闻的中土野果
对中国人来说,猕猴桃绝对是一种年轻又古老的水果。说它年轻,是因为猕猴桃驯化至今,也不过100多年的时间。要知道,人们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栽种苹果,从3000多年前开始栽种桃子,而香蕉的栽培历史甚至长达7000年!与这些水果相比,猕猴桃绝对是小字辈中的小字辈。
国内成规模地栽培猕猴桃的时间就更短了,至今不过30多年,以至于我们这些“80后”在童年时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水果。我第一次接触猕猴桃,都已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了。至今,我还忘不了那个硬邦邦、绿呼呼、酸得让人掉牙的果子,更别提那些不友好的表皮毛了。大概是因为诸多缺点,让猕猴桃一直以野果身份在深山里闲玩了多年,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相对而言,猕猴桃作为庭院绿化植物的历史倒是长得多。在唐代诗人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就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这样的词句,这是猕猴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之中。可以想见,唐代就有人将猕猴桃栽种于庭院之中了。其实,我们祖先接触野生猕猴桃的历史要更为久远,在《诗经》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华”的记载。这个苌楚就是2000多年前古人对猕猴桃的称呼了。遗憾的是,不管是《诗经》中,还是在岑参的诗句中都没有把猕猴桃当果品的记载,当然更没有描写它们滋味的字句了,想来那个时候猕猴桃的果实对人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也难怪,因为猕猴桃的外表都太丑了。
我国猕猴桃的种类众多,分布极广,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全世界的猕猴桃属植物有54种,我国至少有52种,从东北到华北,从华中到华南都有猕猴桃自然种群分布,地处西南的云南省更是猕猴桃的集中分布区域,这里聚集了45种猕猴桃。但遗憾的是,这些野生猕猴桃没有一种称得上外表光鲜,即便是以软枣猕猴桃为代表的这类外皮无毛的种类,也谈不上漂亮,它们在成熟的时候,依然披着绿色外套。
至于后来成为商品猕猴桃主力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相貌就更不讨人喜欢了,果皮上布满粗毛的形象完全无法同美味水果建立起联系。即便抛除外表的成见,猕猴桃的果肉也无法勾起人的自然欲望——绝大多数正常的猕猴桃果实都是晶莹翠绿的。在人类的本能认识中,红色和黄色才是成熟的标志,而绿色就是生果子的代名词。再加上葛枣猕猴桃这样的种类在未成熟前,还有强烈的辛辣味儿。这些问题累加在一起,猕猴桃不被人喜爱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山海经·中山经》中,猕猴桃被称为羊桃和鬼桃,想来就不是什么漂亮的东西。至今,在河南省很多地方,野生的猕猴桃仍然被称为羊桃。果实长成这个模样,猕猴桃想要在水果圈里获得一席之地,简直比登天还难了。于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言下之意就是,人怎么能跟猕猴一般见识,去抢它们嘴里的野果呢?
在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曾记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等地的农夫会采摘山中的猕猴桃,拿到城镇售卖。但不管怎么样,猕猴桃在中国的地位就一直都是野果。
甚至到1978年的时候,我国猕猴桃的栽培总面积都还不足l公顷。而在同一时间,新西兰的猕猴桃们已经成为独霸一方的高级水果了!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新西兰女教师的中国之行。
新西兰女教师的机缘——安能辨我是雄雌(株)
1904年,一位新西兰女教师来中国,探望她在湖北省一所教堂传教的妹妹。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女教师的名字竟然同猕猴桃的命运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她就是伊莎贝尔(Mary Isabel Fraser)。就在那一年,伊莎贝尔带着一小包美味猕猴桃的种子回到新西兰。这包种子发芽长出了3株猕猴桃,并且顺利开花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3株猕猴桃植株成就了现代猕猴桃产业!目前占世界80%供应量的品种——海沃德也是这3株美味猕猴桃的后代。
实际上,在伊莎贝尔之前,有很多植物猎人已经将猕猴桃的种子送往欧洲和美洲。这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威尔逊堪称最成功的植物猎人之一,在1899-1911年这十几年间,他曾先后4次来中国大规模采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种类涵盖了珙桐、罂粟花、报春花、川木通、绣线菊、双盾木等重要的植物类群,这些植物资源在西方的园艺花卉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99年,威尔逊就将采集到的美味猕猴桃种子寄回英国。1900年,这些种子顺利生根发芽,但是在1911年之前,英国人都没有得到猕猴桃的果实。在同一时间,美国农业部也从威尔逊手中获得了猕猴桃的种子,到1913年的时候,已经有超过1300株猕猴桃在美国各地试种,但遗憾的是,这些植株如旅居英国的兄弟一样,也未能结出果实。后来调查发现,英国和美国培育的首批美味猕猴桃植株都是雄的!那必然是结不出果子的!
跟人类一样,植物也是分性别的。我们通常见到的果树,比如苹果和桃子,都有完整的两性花朵。简单来说,就是一朵花里面既有可以产生花粉(精子)的雄蕊,又有可以产生胚珠(卵子)的雌蕊,这二者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授粉受精,结出美味的果实了。即便是西瓜和甜瓜这样,有雌雄花之分的水果,一个植株也是既可以开雄花又可以开雌花的,不同植株相互协调就可以开花结果。 但是猕猴桃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功能性的雌雄异株植物——雄性植株就只有雄蕊,也就只能产生花粉;而功能性的雌性植株,虽然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是这些雄蕊都只是摆设而已,根本不能产生合格的花粉,这些外表上的两性花都只是雌花而已。所以,对于任意一种猕猴桃来说,都必须由雄性植株和雌性植株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开花结果。
同威尔逊相比,伊莎贝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带回新西兰的种子繁育出的3株植株中有l株雄性植株,还有2株功能性雌株。幸运女神显然更为眷顾我们的女教师,而非植物猎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伊莎贝尔带回新西兰的猕猴桃种子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威尔逊那里得到的,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能感叹造化弄人了。
美味猕猴桃于1910年在新西兰挂果,不久之后,英美种植者们也从中国得到了雌性植株,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在果实选育上投入太多精力,只是把美味猕猴桃当作观赏植物,任其在庭院中经历花开花谢。而新西兰的种植者却是如获至宝,将猕猴桃生产变成一项现代水果产业。
西方的猕猴桃热
与我们国人喜欢脆爽口感的果实不同,西方水果市场对软糯的浆果充满痴迷和狂热,不管是蓝莓、树莓,还是蔓越莓,都是欧美餐桌上的宠儿。猕猴桃,正是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爱好,迅速成长为一代传奇水果。美味猕猴桃的成功,或者说奇异果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奇妙的滋味,也要归功于勤奋的种植者和水果商。
一种水果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种得出,二是运得走。这两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新西兰的美味猕猴桃当然也跳不出这个规则的框框。不过,新西兰人没有放弃,他们开始一点一点解决问题。
我们在前面提到,幸运的新西兰人得到一雄两雌3株美味猕猴桃,这3株猕猴桃的后代至今仍然统治着猕猴桃产业。实际上,搞懂猕猴桃的繁殖过程,着实费了一番工夫。因为猕猴桃的雌性植株过于迷惑人,种植者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这些花朵上的雄蕊只是些没用的装饰物,要想真正得到果实,就必须让雄性植株的花粉传递到雌性植株的柱头上去。这一步,既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实现,也可以由蜜蜂来代劳。更重要的是授粉质量直接关系到猕猴桃的个头和品质,于是为果园提供授粉服务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在解决了结果的问题之后,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开始迅速扩张。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也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种植者眼前一亮,种植猕猴桃的高额回报是以往传统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掀起了一场猕猴桃热,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种植猕猴桃。1924年,新西兰种植者在实生苗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Haywad)。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品种竟然统治整个世界猕猴桃市场长达60多年。这种猕猴桃个头大,果型漂亮,酸甜适度,储藏性能优良(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放30天),简直就是为市场而生的水果。
新西兰的种植者们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已经筹划着将美味猕猴桃送往全世界了。新西兰人坚信这种水果可以打开国际化的大门,这种自信可能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扎在新西兰的盟军士兵有关,据说这些大兵们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些新奇的果子。美味猕猴桃的种植者们志在必得。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要想进入国际市场,猕猴桃果实就必须要经得起折腾。即便是最温柔的空运,对水果来说也是异常可怕的旅程。且不说意外磕碰,单单是过度成熟、腐烂变质就够水果商们挠头了。还好,美味猕猴桃在采摘之后,还可以慢慢成熟,并且通过调节储藏温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让猕猴桃“暂停成熟”,大大延长保鲜时间。对于海沃德品种来说,2℃左右是最佳储藏温度,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它们的储藏时间可以长达6-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