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内容,还在单元教学中增添了课外自读内容,目的是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但从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来看,学生即便读了,也是草草了事。笔者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一书为例,谈谈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给他们童年留下烙印。
一、引导梳理概括,突出多元趣味
整本书的容量较大,阅读完一般都需要几周乃至更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学生真正阅读,这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主要内容。最普通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进行,这看似有效,但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压力,压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与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重点是兴趣培养,即使有检查,也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整本书检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梳理并概括书的内容。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曾别出心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梳理概括,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围绕孙悟空进行梳理,结合“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三个称呼思考其所对应的主要事件;引导学生以唐僧为主线,对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以猪八戒为主线,对其性格进行概括,并选择具体例子加以论证;甚至还鼓励学生以妖精为主要人物进行概括,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哪个妖精最厉害,哪个妖精手下小妖最多,哪个妖精最漂亮……
对整本书内容梳理概括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大胆放手,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选择,然后用事例概括。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生本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效果来看,即便以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这一人物为主线,要真正概括到位,学生也要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从结果来看,学生对概括妖精最感兴趣,他们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推荐的妖精最厉害,还从书中找出不少细节加以佐证,这也间接推动了对整本书的阅读。
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看似简单,但是要概括到位,却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整本书,这正是梳理概括的目的。整本書阅读,推促学生主动阅读才是关键,梳理只是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他们初读、再读、深读的基础。如果梳理概括过于教条,过于重视方法指导,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紧扣人物阅读,尊重个性体验
要真正上好阅读指导课,就可以在文本人物上做文章,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阅读整本书,印象最深的必然是人物,至于写作技巧却考虑不了那么多。对文本的人物解读,教师不必直接照搬《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内容、名家解说,导读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放手,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年龄相仿,但由于生活经历、阅读积累,乃至审美体验等方面有所不同,导致他们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这一差异,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增加他们的阅读信心,鼓励他们坚持阅读下去。这也是导读的目的之一。如《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在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中,有学生说猪八戒有点“好色”,对白骨精变的美少女产生好感,结果“美少女”却被孙悟空赶走,乃至打死,是对一种美的形象的毁灭,这自然遭到猪八戒的“报复”……
虽然学生的分析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说明已在思考,还接地气,充满生活情味,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同样在对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有学生进行了个性解读,他们认为白骨精阴险狡诈,善于抓住对方团队中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比如抓住了唐僧心地善良的特点,抓住了猪八戒好色、爱管闲事的特点上演苦肉计,变成美少女,结果被打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唐僧的同情心,还能从中激发猪八戒的不满,以便引发团队矛盾,让整个取经队伍陷入困境。对猪八戒、白骨精、唐僧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也许没有分析到位,却是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的,属于他们的个性阅读体验,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孙绍振先生曾经说过:“作品分析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此一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共同点,而应该是其特殊点、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悟,尽可能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并加以肯定赞扬,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下去。针对有价值观错误倾向的,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介入,在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迁就。
三、渗透表达技巧,指向迁移运用
学以致用。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许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只有阅读的兴趣,没有写作的意识。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渗透,让他们在收获阅读快乐、丰富阅读积累的同时,能从中借鉴写作表达技巧与艺术手法,并经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提炼,引导他们运用在习作中。对整本书阅读,从中渗透写作技巧,不能压制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样还是《三打白骨精》,对“婆婆”这样描写:“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往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意思,接着让他们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让他们认识到白骨精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得到唐僧的同情。接着引导他们用比喻的方式写一写老师,不要求写出诗句,但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来写。
这里人物描写的字数有点少,还是采用诗句的形式进行,极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并且围绕“衰老”特征从顺序、虚实、比较逐步展开。如果想让学生全部掌握,必然是强人所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赏析,让他们从中感知其中的一种表达技巧。至于运用,要求学生以教师为对象进行描写,结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尝试采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这样既有效降低了仿写难度,又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教师还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经典内容与教材中所节选内容进行对比,与教材中类似的表达技巧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中理解表达手法,并进行迁移运用。对名著表达手法来说,即便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描写,往往也涉及很多技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不影响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二来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技巧。
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灵活渗透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学会阅读的同时,也能真正让一本书在他们的童年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乃至一辈子铭记,这才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晋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引导梳理概括,突出多元趣味
整本书的容量较大,阅读完一般都需要几周乃至更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学生真正阅读,这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主要内容。最普通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进行,这看似有效,但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压力,压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与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重点是兴趣培养,即使有检查,也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整本书检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梳理并概括书的内容。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曾别出心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梳理概括,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围绕孙悟空进行梳理,结合“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三个称呼思考其所对应的主要事件;引导学生以唐僧为主线,对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以猪八戒为主线,对其性格进行概括,并选择具体例子加以论证;甚至还鼓励学生以妖精为主要人物进行概括,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哪个妖精最厉害,哪个妖精手下小妖最多,哪个妖精最漂亮……
对整本书内容梳理概括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大胆放手,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选择,然后用事例概括。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生本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效果来看,即便以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这一人物为主线,要真正概括到位,学生也要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从结果来看,学生对概括妖精最感兴趣,他们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推荐的妖精最厉害,还从书中找出不少细节加以佐证,这也间接推动了对整本书的阅读。
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看似简单,但是要概括到位,却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整本书,这正是梳理概括的目的。整本書阅读,推促学生主动阅读才是关键,梳理只是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他们初读、再读、深读的基础。如果梳理概括过于教条,过于重视方法指导,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紧扣人物阅读,尊重个性体验
要真正上好阅读指导课,就可以在文本人物上做文章,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阅读整本书,印象最深的必然是人物,至于写作技巧却考虑不了那么多。对文本的人物解读,教师不必直接照搬《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内容、名家解说,导读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放手,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年龄相仿,但由于生活经历、阅读积累,乃至审美体验等方面有所不同,导致他们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这一差异,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增加他们的阅读信心,鼓励他们坚持阅读下去。这也是导读的目的之一。如《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在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中,有学生说猪八戒有点“好色”,对白骨精变的美少女产生好感,结果“美少女”却被孙悟空赶走,乃至打死,是对一种美的形象的毁灭,这自然遭到猪八戒的“报复”……
虽然学生的分析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说明已在思考,还接地气,充满生活情味,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同样在对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有学生进行了个性解读,他们认为白骨精阴险狡诈,善于抓住对方团队中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比如抓住了唐僧心地善良的特点,抓住了猪八戒好色、爱管闲事的特点上演苦肉计,变成美少女,结果被打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唐僧的同情心,还能从中激发猪八戒的不满,以便引发团队矛盾,让整个取经队伍陷入困境。对猪八戒、白骨精、唐僧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也许没有分析到位,却是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的,属于他们的个性阅读体验,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孙绍振先生曾经说过:“作品分析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此一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共同点,而应该是其特殊点、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悟,尽可能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并加以肯定赞扬,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下去。针对有价值观错误倾向的,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介入,在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迁就。
三、渗透表达技巧,指向迁移运用
学以致用。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许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只有阅读的兴趣,没有写作的意识。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渗透,让他们在收获阅读快乐、丰富阅读积累的同时,能从中借鉴写作表达技巧与艺术手法,并经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提炼,引导他们运用在习作中。对整本书阅读,从中渗透写作技巧,不能压制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样还是《三打白骨精》,对“婆婆”这样描写:“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往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意思,接着让他们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让他们认识到白骨精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得到唐僧的同情。接着引导他们用比喻的方式写一写老师,不要求写出诗句,但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来写。
这里人物描写的字数有点少,还是采用诗句的形式进行,极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并且围绕“衰老”特征从顺序、虚实、比较逐步展开。如果想让学生全部掌握,必然是强人所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赏析,让他们从中感知其中的一种表达技巧。至于运用,要求学生以教师为对象进行描写,结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尝试采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这样既有效降低了仿写难度,又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教师还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经典内容与教材中所节选内容进行对比,与教材中类似的表达技巧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中理解表达手法,并进行迁移运用。对名著表达手法来说,即便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描写,往往也涉及很多技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不影响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二来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技巧。
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灵活渗透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学会阅读的同时,也能真正让一本书在他们的童年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乃至一辈子铭记,这才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晋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