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抗日名将李家钰为《新修遂宁县志》撰《序》云:“家钰束发受书时,闻乡先辈谈蜀中旧事,莫不曰:相业以张文端公(张鹏翮)为最优;科第以榜眼李仙根为最早。至以诗书画三绝,树帜立坛,为后贤所景仰企慕者,前则潜叟吕半隐(吕潜),后则检讨张船山。问其人,皆遂宁也。夫大清一代,二百余年,以总揆(宰辅)谥文端者,蜀中仅二人,而遂宁居其一;以鼎甲显者,蜀中仅三人,而遂宁又居其一。”由此可见,席氏、黄氏、吕氏、李氏、张氏,为明清两代遂宁地区涌现出来的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文化世家。席氏以明代宰相席书、侍郎席春、户科给事中席彖为代表;黄氏以明代工部尚书黄珂及其子布政使黄华、女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南明宰相吕大器以及其子“诗书画三绝奇才”吕潜为代表;李氏以明末清初语言学家李实及其子清康熙户部侍郎李仙根为代表;张氏以清代名相张鹏翮及其玄孙大诗人张问陶为代表。
明清遂宁五大家族中,经济文章,代有闻人。出了榜眼一人(李仙根),进士十五人;为官者有宰相三人(席书、吕大器、张鹏翮),尚书四人,侍郎三人,通政使一人,总督二人,巡抚三人,布政使二人;入《明史》《清史稿》人物传八人,入贤良祠一人(张鹏翮),入《辞海》三人(黄峨、张鹏翮、张问陶),入《中国通史》一人,入《中国文学史》二人,入《四川历史文化名人辞典》十六人;入《中国文化世家》三家;有明代最杰出的女诗人、女散曲家黄峨,明末清初书画大师吕潜,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张问陶。真乃人文踵起,可云极盛,为繁荣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我们宣传、研究。
五大家族概况
1 明代席氏家族
席氏为西蜀名家。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安定堂席氏族谱》载:席氏祖先原籍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南宋末年,始来蜀,入籍四川遂宁县席家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入川始祖为席友轸,至席书,已历七世。道光本《席氏族谱叙》云:“吾族肇迹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南宋时,友轸公始来蜀,入籍于遂宁。”以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吏部侍郎席春、户科给事中席彖三兄弟为代表的遂宁席氏家族,人文蔚起,科甲连绵,仕途显赫,冠于有明。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统计:有明一代,全国席姓进士共有13人,其中遂宁占4人;明清两朝四川席姓进士只有4人,均出自遂宁席家。自明朝嘉靖至崇祯百余年间,遂宁席氏家族连续三代人中有4位进士、7位举人;3人在《明史》中有传。尤其是席书,官至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襄。由此可见:遂宁席氏,是有明一代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不仅是望于蜀中,亦是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著名席姓家族。
遂宁席氏从南宋末年迁至蜀中,繁衍至今700余年,已发展至24代,共约8000余人。目前,席氏家族主要聚居于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席家沟、回水乡席家坝,船山区观音湖管委会介福桥社区席家洲、横山镇席家堰等处。
2 明代黄氏家族
明代遂宁黄氏家族,世居遂宁西眉镇(今属遂宁市安居区)北六里黄安桥黄榜石,号称“诗人世家”“官宦门第”。从黄峨曾祖黄鉴,至其侄黄若榛,黄氏家族五代出尚书、布政使、知府,进士、举人、贡生十余人。封建社会中豪门富户、缙绅官宦,大都互相联姻攀亲,以求门第相对。黄峨之夫就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慎;杨慎之父为明代名相杨廷和。
黄珂(1449-1523),字鸣玉,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寻拜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简肃。葬遂宁土桥铺(今安居区聚贤乡)鸣钟山。四川新都杨廷和、杨慎父子各撰有《祭黄简肃文》。祀贤良祠,《明史》有传。其子黄华,字秀卿。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官至光禄寺卿。为人端严正直,以道学为己任。后卒于家,葬遂宁楼子沟。著有《梓谷文集》12卷、《麟经解义》等。
3 明末吕氏家族
遂宁吕氏家族是一个在明代享有盛誉的政治、文化世家,该家族世居蜀中遂宁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至明末,诞生了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诗书画三绝吕潜,从而使吕氏家族走上了鼎盛时期。吕大器、吕潜父子,均进入《巴蜀文学史》,享誉国中,闻名遐迩。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晚明重臣。官至兵部右侍郎,河北总督、安庆总督。为官清正,疾恶如仇,节气甚高,在民众中极有威望,与黄宗羲、史可法、钱谦益、瞿式耜、龚鼎孳等相交甚笃,是明末东林党中很有声望的人。甲申(1644年)之变,福王立,迁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大器乃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名震朝野。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46年,吕大器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立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顺治六年(1649年),病逝于贵州都匀,谥“文肃”。归葬四川遂宁磨溪,后迁葬遂宁城北嘉禾桥。《明史》有传。
吕潜(1621-1706),吕大器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明朝覆亡后,流寓江南达40余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方归蜀,扶父母灵柩归故里安葬。自此闲居家乡,从事稼圃,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过着隐忍清贫的遗民生活,以诗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八十六。其诗深受清初诗坛盟主王士祯的推重,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明遗民诗人;其书宗二王、董北苑,又别开蹊径,列为“神品”;其画善山水花草,用笔放纵,魄力雄浑,气势磅礴,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赞扬吕潜:“先生文章气节,彪炳宇宙。”吕潜为明清以来的一代书画大家。清代《国朝耆献类征》、清嘉庆本《四川通志》《遂宁县志》等有传。
4 清初李氏家族
遂宁李氏,原籍湖北麻城,明代始迁居蜀中遂宁。其家族中,以李实、李仙根父子成就最大,名声最响,他们将遂宁李氏家族推向了顶峰。故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在《延录斋叙》中云:“自故户部侍郎李公仙根以文学显康熙中,而遂宁之李闻天下。” 民国年间遂宁李久齐、李道清编辑之《遂宁李氏族谱》载:入川第一世祖李志高,系李实高祖,明代由楚携家入蜀,迁遂宁县安仁里下县坝,继迁下安里之四方山。第二世李茂华,李实曾祖,由四方山迁遂宁南郭学宫之后居住。第三世李桂元,李实祖父,字石泉,明嘉靖时庠生,善书法。第四世李友松,李实父亲,字鹤来,亦入邑文庠,少通经义,善书法,精医术。至明末清初第五世李实时,遂宁李氏家族由耕读之家,成为科第仕宦世家。
李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遂宁安仁里人。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吴县(今苏州市)知县。清顺治二年(1645年)辞官居长洲清江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
李仙根(1621-1690),李实子,字子静,号南津,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宏文馆编修,旋擢司业,历官至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仙根善书法,尤精行书,自成一家,绘画造诣亦深。在京时,求书者不绝,得其片纸寸缣,皆为至宝。每书大字,径二尺,观者惊为神。李仙根为江南古镇周庄全福寺题写的“水中佛国”巨匾,熠熠生辉,至今仍存。著有《安南使事纪要》一卷(收入“四库全书”)、《高惕庵语录》一卷。又有《游野浮生集》等。《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5 清代张氏家族
清代遂宁张氏家族既是清代政治望族,又是文化望族、精神望族,他们“以功德显,以文章著,以孝友称”。张氏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白獭河(今湖北省麻城市白塔河村)之绿柳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入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居住,入川始祖为张万,至今已繁衍22代,广泛分布于蜀中遂宁、蓬溪、安居、重庆潼南县崇龛镇等地。
黑柏沟张氏入川始祖张万与其子张永成,皆为布衣。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至第三代张赞,家族的处境开始发生变化,即“由读书而科举”。正德年问修纂了张氏入川以来第一部族谱。有明一代,子孙繁衍,科第联绵。第二次兴盛在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张鹏翮中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氏重新崛起,其声势超越了明代之兴盛,最终成为一支兴盛时间长达200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名门望族。黑柏沟张氏明、清两代考中进士者6人、举人18人、贡生18人;为官者80余人,1人入《中国通史》,2人入《辞海》,3人入《清史稿》,4人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7人入乡贤祠;有诗文著述流传至今者50余人,可谓“一家男女尽能诗”。张问安、张问陶、张问莱三兄弟及他们的妻子陈慧殊、林韵徵、杨古雪三妯娌分别被世人称为“三弟兄诗人”和“三妯娌诗人”,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有文学家13代80余人。这一代代众多的作家个体对文学的情有独钟,不断地续写出这个家族在文学上的辉煌,为其在当时文坛上赢得了很高声誉,论者赞云:“风雅之盛,萃于一家,海内所罕见也。”张鹏翮和张船山二人,更把张氏家族声名推上顶峰。张船山少年被喻为“青莲再世”,更因其诗、书、画造诣颇深,诗名满天下,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康熙、雍正两帝还亲自为张家赠匾、赐书,当时蜀中张家可谓荣光之至,享誉西南,名满天下。蜀中世家望族,无出其右者,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
明清遂宁五大家族中,经济文章,代有闻人。出了榜眼一人(李仙根),进士十五人;为官者有宰相三人(席书、吕大器、张鹏翮),尚书四人,侍郎三人,通政使一人,总督二人,巡抚三人,布政使二人;入《明史》《清史稿》人物传八人,入贤良祠一人(张鹏翮),入《辞海》三人(黄峨、张鹏翮、张问陶),入《中国通史》一人,入《中国文学史》二人,入《四川历史文化名人辞典》十六人;入《中国文化世家》三家;有明代最杰出的女诗人、女散曲家黄峨,明末清初书画大师吕潜,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张问陶。真乃人文踵起,可云极盛,为繁荣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我们宣传、研究。
五大家族概况
1 明代席氏家族
席氏为西蜀名家。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安定堂席氏族谱》载:席氏祖先原籍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南宋末年,始来蜀,入籍四川遂宁县席家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入川始祖为席友轸,至席书,已历七世。道光本《席氏族谱叙》云:“吾族肇迹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南宋时,友轸公始来蜀,入籍于遂宁。”以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吏部侍郎席春、户科给事中席彖三兄弟为代表的遂宁席氏家族,人文蔚起,科甲连绵,仕途显赫,冠于有明。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统计:有明一代,全国席姓进士共有13人,其中遂宁占4人;明清两朝四川席姓进士只有4人,均出自遂宁席家。自明朝嘉靖至崇祯百余年间,遂宁席氏家族连续三代人中有4位进士、7位举人;3人在《明史》中有传。尤其是席书,官至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襄。由此可见:遂宁席氏,是有明一代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不仅是望于蜀中,亦是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著名席姓家族。
遂宁席氏从南宋末年迁至蜀中,繁衍至今700余年,已发展至24代,共约8000余人。目前,席氏家族主要聚居于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席家沟、回水乡席家坝,船山区观音湖管委会介福桥社区席家洲、横山镇席家堰等处。
2 明代黄氏家族
明代遂宁黄氏家族,世居遂宁西眉镇(今属遂宁市安居区)北六里黄安桥黄榜石,号称“诗人世家”“官宦门第”。从黄峨曾祖黄鉴,至其侄黄若榛,黄氏家族五代出尚书、布政使、知府,进士、举人、贡生十余人。封建社会中豪门富户、缙绅官宦,大都互相联姻攀亲,以求门第相对。黄峨之夫就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慎;杨慎之父为明代名相杨廷和。
黄珂(1449-1523),字鸣玉,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寻拜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简肃。葬遂宁土桥铺(今安居区聚贤乡)鸣钟山。四川新都杨廷和、杨慎父子各撰有《祭黄简肃文》。祀贤良祠,《明史》有传。其子黄华,字秀卿。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官至光禄寺卿。为人端严正直,以道学为己任。后卒于家,葬遂宁楼子沟。著有《梓谷文集》12卷、《麟经解义》等。
3 明末吕氏家族
遂宁吕氏家族是一个在明代享有盛誉的政治、文化世家,该家族世居蜀中遂宁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至明末,诞生了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诗书画三绝吕潜,从而使吕氏家族走上了鼎盛时期。吕大器、吕潜父子,均进入《巴蜀文学史》,享誉国中,闻名遐迩。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晚明重臣。官至兵部右侍郎,河北总督、安庆总督。为官清正,疾恶如仇,节气甚高,在民众中极有威望,与黄宗羲、史可法、钱谦益、瞿式耜、龚鼎孳等相交甚笃,是明末东林党中很有声望的人。甲申(1644年)之变,福王立,迁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大器乃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名震朝野。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46年,吕大器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立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顺治六年(1649年),病逝于贵州都匀,谥“文肃”。归葬四川遂宁磨溪,后迁葬遂宁城北嘉禾桥。《明史》有传。
吕潜(1621-1706),吕大器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明朝覆亡后,流寓江南达40余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方归蜀,扶父母灵柩归故里安葬。自此闲居家乡,从事稼圃,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过着隐忍清贫的遗民生活,以诗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八十六。其诗深受清初诗坛盟主王士祯的推重,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明遗民诗人;其书宗二王、董北苑,又别开蹊径,列为“神品”;其画善山水花草,用笔放纵,魄力雄浑,气势磅礴,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赞扬吕潜:“先生文章气节,彪炳宇宙。”吕潜为明清以来的一代书画大家。清代《国朝耆献类征》、清嘉庆本《四川通志》《遂宁县志》等有传。
4 清初李氏家族
遂宁李氏,原籍湖北麻城,明代始迁居蜀中遂宁。其家族中,以李实、李仙根父子成就最大,名声最响,他们将遂宁李氏家族推向了顶峰。故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在《延录斋叙》中云:“自故户部侍郎李公仙根以文学显康熙中,而遂宁之李闻天下。” 民国年间遂宁李久齐、李道清编辑之《遂宁李氏族谱》载:入川第一世祖李志高,系李实高祖,明代由楚携家入蜀,迁遂宁县安仁里下县坝,继迁下安里之四方山。第二世李茂华,李实曾祖,由四方山迁遂宁南郭学宫之后居住。第三世李桂元,李实祖父,字石泉,明嘉靖时庠生,善书法。第四世李友松,李实父亲,字鹤来,亦入邑文庠,少通经义,善书法,精医术。至明末清初第五世李实时,遂宁李氏家族由耕读之家,成为科第仕宦世家。
李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遂宁安仁里人。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吴县(今苏州市)知县。清顺治二年(1645年)辞官居长洲清江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
李仙根(1621-1690),李实子,字子静,号南津,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宏文馆编修,旋擢司业,历官至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仙根善书法,尤精行书,自成一家,绘画造诣亦深。在京时,求书者不绝,得其片纸寸缣,皆为至宝。每书大字,径二尺,观者惊为神。李仙根为江南古镇周庄全福寺题写的“水中佛国”巨匾,熠熠生辉,至今仍存。著有《安南使事纪要》一卷(收入“四库全书”)、《高惕庵语录》一卷。又有《游野浮生集》等。《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5 清代张氏家族
清代遂宁张氏家族既是清代政治望族,又是文化望族、精神望族,他们“以功德显,以文章著,以孝友称”。张氏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白獭河(今湖北省麻城市白塔河村)之绿柳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入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居住,入川始祖为张万,至今已繁衍22代,广泛分布于蜀中遂宁、蓬溪、安居、重庆潼南县崇龛镇等地。
黑柏沟张氏入川始祖张万与其子张永成,皆为布衣。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至第三代张赞,家族的处境开始发生变化,即“由读书而科举”。正德年问修纂了张氏入川以来第一部族谱。有明一代,子孙繁衍,科第联绵。第二次兴盛在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张鹏翮中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氏重新崛起,其声势超越了明代之兴盛,最终成为一支兴盛时间长达200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名门望族。黑柏沟张氏明、清两代考中进士者6人、举人18人、贡生18人;为官者80余人,1人入《中国通史》,2人入《辞海》,3人入《清史稿》,4人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7人入乡贤祠;有诗文著述流传至今者50余人,可谓“一家男女尽能诗”。张问安、张问陶、张问莱三兄弟及他们的妻子陈慧殊、林韵徵、杨古雪三妯娌分别被世人称为“三弟兄诗人”和“三妯娌诗人”,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有文学家13代80余人。这一代代众多的作家个体对文学的情有独钟,不断地续写出这个家族在文学上的辉煌,为其在当时文坛上赢得了很高声誉,论者赞云:“风雅之盛,萃于一家,海内所罕见也。”张鹏翮和张船山二人,更把张氏家族声名推上顶峰。张船山少年被喻为“青莲再世”,更因其诗、书、画造诣颇深,诗名满天下,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康熙、雍正两帝还亲自为张家赠匾、赐书,当时蜀中张家可谓荣光之至,享誉西南,名满天下。蜀中世家望族,无出其右者,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