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媒体的含义很广,其在影视中的运用包括很多方面,通过数字手段在处理影片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数字视觉原理。数字艺术在影片中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要突出电影的主题的一列数字处理手段,比如建模、渲染,强化画面效果,把握画面和影片的节奏感。
关键词:数字媒体;原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42-1
一、影视遵循的形式
(一)空间上讲,分为平面框架和视觉立体框架。平面框架决定了影视画面的呈现方式和审美方式,对影视空间起着平衡、间隔、创造的作用。视觉空间是立体的,观众看到屏幕画面时就会根据平时的经验,对物体关系进行揣测,自动出现空间关系。后期建模人员和特效人员对物体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二)从声音方面来讲。声音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承托,而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对画面的烘托和升华。不同的背景声音可以烘托不同的气氛。例如《环太平洋》这部影片,背景音乐浑厚十足,雄壮的重金属感,给观众以震撼感,进一步衬托出画面的激烈和打斗场面的精彩。
(三)后期的影视所体现的美学形式包括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浅层次的美是通过画面的直接感知,如色彩的和谐,光感的自然优美。深层次的是由内容的美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指一种内在主观情意与外在的物象、情景的融合。如《环太平洋》中表现的是小女孩站在废墟面前痛哭,其实小女孩就是意像。以一个小女孩的脆弱来体现怪物的无情冷血,从而体现了怪物的强大,为之后的战胜怪物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画面的建筑物的破败同样是影视后期工作者可以塑造的,同样体现了怪物的强大。
(四)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影视后期工作者成功的标志就是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广义上讲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是运动的、声音响亮的、比较清晰的物体、观众对背景突出的、虚实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强烈事物感兴趣。影视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是美女、帅男,而怪物比较丑陋。这就是要抓住观众的心理,让观众关注、关心故事的发展。
(五)视觉原理。在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过程中第一要确立视觉形态,然后是建模再造型过程。视觉能感知的形式包括以下内容:体量感、动感、秩序等,是材质、色彩、影调中和表现的结果。影视后期特效讲究形式美,也就是形态美,形神兼备,牵涉到影视作品中的几个关键要素:构图、色彩、空间关系。《环太平洋》影视后期的工作者是制作画面的过程,首先将太阳光调成灰色,衬托出环境的黑暗,然后倒入模型,将模型上色最后倒入人物,将画面的颜色和色调统一。这个过程将构图、色彩、空间关系、画面效果这几个因素考虑到。
(六)影视思维。从表现形态来看表达丰富的意义内涵是影视后期特效的重要任务。烈日当空代表了晴天,深层次的可能是通过炎热的感觉暗示着“躁动的心”“烦躁的情绪”。如《环太平洋》画面是要表现画面被怪兽袭击后的残破感,虽然表现得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影视后期的工作者为了更能表现画面的苍凉就添加了两只乌鸦,乌鸦是苍凉的符号,这样就将画面的苍凉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空间特性
画面的空间感扩展观众的想象,影视工作者通过对景别的控制,有意地将某些参与表现的一些景物安排位置,使影视的无限空间通过观众的想象得以延伸。
(一)注意构图指的是把不同的部分这里的部分,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质感和色彩组织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以达到简练、悦目的效果。
画面的构图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均衡、变化、黄金分割。画面的构成元素主要有点、线、面、体。点主要是点缀的作用,还可以使画面具有平衡感。
(二)影视画面的节奏感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运动,画面层次,音乐,特殊的效果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环太平洋》中,机器失控将要发射炮弹来摧毁实验基地,当时情况十分地危急,影视工作者为了突出这个紧张时刻,将画面配上特殊的音乐,将画面颜色调整为具有凄凉感的蓝色,还有闪电般的白光,人们慌忙乱跑的运动。这样完美地体现了当时的节奏是多么地急促。
(三)影视中的色彩主要包括色彩要素、固有色和条件色。色彩的要素包括色相、亮度、饱和度,条件色包括光源色和环境色,条件色可以渲染影视画面的气氛,又可以做出虚拟物体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时间的沧桑感。色彩同时也具有感情倾向,比如喜庆是红色,凄凉是灰黑色,阳光是黄色等。影视作品中的色彩基调是指影片整体所表现出的色彩构成总体倾向或者主导地位的色彩。色彩的基调直接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感觉,所以影视后期工作者要根据影片的定位来后期处理画面的基调,以迎合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三、总结
视觉“谎言”对“真实”的补充———数字媒体技术是对电影美学的丰富。数字艺术家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出能以假乱真的影像。数字手段制作的艺术形式却是电影必须遵循的。
参考文献:
[1][法]亨·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3]刘荃.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4]徐驰.视觉“谎言”对“真实”的补充[J].安徽文学,2010,(05).
作者简介:
司方蕾,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数字媒体;原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42-1
一、影视遵循的形式
(一)空间上讲,分为平面框架和视觉立体框架。平面框架决定了影视画面的呈现方式和审美方式,对影视空间起着平衡、间隔、创造的作用。视觉空间是立体的,观众看到屏幕画面时就会根据平时的经验,对物体关系进行揣测,自动出现空间关系。后期建模人员和特效人员对物体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二)从声音方面来讲。声音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承托,而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对画面的烘托和升华。不同的背景声音可以烘托不同的气氛。例如《环太平洋》这部影片,背景音乐浑厚十足,雄壮的重金属感,给观众以震撼感,进一步衬托出画面的激烈和打斗场面的精彩。
(三)后期的影视所体现的美学形式包括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浅层次的美是通过画面的直接感知,如色彩的和谐,光感的自然优美。深层次的是由内容的美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指一种内在主观情意与外在的物象、情景的融合。如《环太平洋》中表现的是小女孩站在废墟面前痛哭,其实小女孩就是意像。以一个小女孩的脆弱来体现怪物的无情冷血,从而体现了怪物的强大,为之后的战胜怪物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画面的建筑物的破败同样是影视后期工作者可以塑造的,同样体现了怪物的强大。
(四)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影视后期工作者成功的标志就是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广义上讲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是运动的、声音响亮的、比较清晰的物体、观众对背景突出的、虚实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强烈事物感兴趣。影视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是美女、帅男,而怪物比较丑陋。这就是要抓住观众的心理,让观众关注、关心故事的发展。
(五)视觉原理。在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过程中第一要确立视觉形态,然后是建模再造型过程。视觉能感知的形式包括以下内容:体量感、动感、秩序等,是材质、色彩、影调中和表现的结果。影视后期特效讲究形式美,也就是形态美,形神兼备,牵涉到影视作品中的几个关键要素:构图、色彩、空间关系。《环太平洋》影视后期的工作者是制作画面的过程,首先将太阳光调成灰色,衬托出环境的黑暗,然后倒入模型,将模型上色最后倒入人物,将画面的颜色和色调统一。这个过程将构图、色彩、空间关系、画面效果这几个因素考虑到。
(六)影视思维。从表现形态来看表达丰富的意义内涵是影视后期特效的重要任务。烈日当空代表了晴天,深层次的可能是通过炎热的感觉暗示着“躁动的心”“烦躁的情绪”。如《环太平洋》画面是要表现画面被怪兽袭击后的残破感,虽然表现得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影视后期的工作者为了更能表现画面的苍凉就添加了两只乌鸦,乌鸦是苍凉的符号,这样就将画面的苍凉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空间特性
画面的空间感扩展观众的想象,影视工作者通过对景别的控制,有意地将某些参与表现的一些景物安排位置,使影视的无限空间通过观众的想象得以延伸。
(一)注意构图指的是把不同的部分这里的部分,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质感和色彩组织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以达到简练、悦目的效果。
画面的构图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均衡、变化、黄金分割。画面的构成元素主要有点、线、面、体。点主要是点缀的作用,还可以使画面具有平衡感。
(二)影视画面的节奏感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运动,画面层次,音乐,特殊的效果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环太平洋》中,机器失控将要发射炮弹来摧毁实验基地,当时情况十分地危急,影视工作者为了突出这个紧张时刻,将画面配上特殊的音乐,将画面颜色调整为具有凄凉感的蓝色,还有闪电般的白光,人们慌忙乱跑的运动。这样完美地体现了当时的节奏是多么地急促。
(三)影视中的色彩主要包括色彩要素、固有色和条件色。色彩的要素包括色相、亮度、饱和度,条件色包括光源色和环境色,条件色可以渲染影视画面的气氛,又可以做出虚拟物体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时间的沧桑感。色彩同时也具有感情倾向,比如喜庆是红色,凄凉是灰黑色,阳光是黄色等。影视作品中的色彩基调是指影片整体所表现出的色彩构成总体倾向或者主导地位的色彩。色彩的基调直接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感觉,所以影视后期工作者要根据影片的定位来后期处理画面的基调,以迎合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三、总结
视觉“谎言”对“真实”的补充———数字媒体技术是对电影美学的丰富。数字艺术家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出能以假乱真的影像。数字手段制作的艺术形式却是电影必须遵循的。
参考文献:
[1][法]亨·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3]刘荃.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4]徐驰.视觉“谎言”对“真实”的补充[J].安徽文学,2010,(05).
作者简介:
司方蕾,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