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建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状况堪忧:阅读途径单一,条件差;兴趣不大,欠主动性;目的不明确;缺少必要的指导。面对这一状况,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1302
  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掌握的知识,拓展扩大学生阅读领域,提高其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情操。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如何呢?为了详细地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探索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热情的方法,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研究以课外阅读来促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笔者主持组织成立了“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并对钦州市钦北区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研究结果:
  一、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课外阅读途径单一,阅读条件差
  我们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通过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是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占42.6%,而通过学校图书室借阅的仅仅占12.7%。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因经济状况和意识问题,也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41.5%的学生读初中以来,拥有的属于个人的课外书仅在5本以内。虽然农村学校大都有阅览室、图书室等设施,但藏书很少且所藏书籍陈旧,知识、内容跟不上时代,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课外阅读兴趣不大,欠阅读主动性
  调查中,我们发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习惯对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的人数不到一半,说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70.5%的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有29.9%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56.3%的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量是在4本书以下的,课外读物多为图书、杂志,整部书的阅读基本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数量屈指可数,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还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调查的数据显示:55.2%的学生课外阅读纯粹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和追赶故事情节。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漫无目的性的。虽然进行了课外阅读,但也只局限于漫画、魔幻书,武侠、言情小说的选择,对中外名篇和科普类图书的选择很少,而且不会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缺失和盲目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阅读面狭窄,阅读没有深度。
  (四)课外阅读缺少教师必要的指导
  大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课外阅读能促进学习,但他们的阅读缺少教师必要的指导。在调查中,问及“你的课外阅读受你喜欢的老师的影响吗”,回答“有”的,仅仅有5%;在问及“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中,选择“老师”的只有28.9%。由此可见大多语文教师未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无人过问、自生自灭的状态。
  二、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建议
  面对令人担忧的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学校、家庭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转变理念,创设良好的学生读书环境
  1.学校领导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閱读条件
  课程教学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检测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校教育要适应课改要求,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少课外作业量,留给学生一定量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校要创建并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图书室的软硬件设施,每年有计划地添置适于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小说等读物,定期定时给学生开放阅读。还可开设相应的课外阅读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立足课堂教学,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有兴趣、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倡导学生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或教师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以达到扩大阅读量、共享阅读乐趣的效果,也能起到以集体的共同阅读爱好促进引导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3.家长转变传统观念,和孩子一起感受阅读乐趣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为转变这种旧观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家长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学校、教师、家庭一起更新教育理念,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相对而言,农村初中生知识面、阅读量小,语文教师更要想方设法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引导他们热爱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精心推荐阅读作品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是最有效的两种。   1.精心推荐阅读作品,点燃学生读书热情
  学生在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只有精心挑选和推荐学生喜欢的阅读作品,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精彩片段或文章的阅读推介为诱因,给学生介绍推荐贴近他们生活的阅读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探索发现》、《读者文摘》、《青年博览》、《散文精粹》等。
  2.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处身于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中,可促使他们持续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如把学生分组组成 “读书小组”,经常开展阅读笔记互评、美文推荐、阅读交流、读后感展示、演讲朗诵、精彩故事会、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等课外阅读活动。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活动。
  (1)阅读笔记互评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让他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摘录、概括阅读作品的内容,或在阅读后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在每周的阅读课中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阅读笔记,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学习小组相互评比,选出组内最优秀的阅读笔记,并在班上说说评选结果和评选理由。教师要随机抽查审阅学生的笔记,并给学生的阅读笔记写一些以鼓励为主的评语。
  (2)美文推荐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周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给其他同学推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自己对这篇文学作品作简要的点评。教师从学生推荐的文学作品中挑选出内容优美、点评精要的印发给学生。每次发五六篇优秀作品,并让推荐文章的学生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读着自己推荐的优秀文学作品,读着自己写的点评,阅读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会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
  (3)阅读交流活动。为了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每个月最好让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交流。学生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可以谈谈自己对某一部(篇)文学作品独到的感受,也可以是对课外读物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欣赏品评。举行读书交流会,可以让学生相互推荐新书、好书,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4)读后感展示活动。读后感应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后,通过自身的品味、体验、感悟,从而有所发现、领悟的精神产品。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出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去发现、领悟,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可以是赞扬、质疑,也可以是批判。為了鼓励学生动笔,要把学生优秀的读后感作品张贴展示,或印发给全班学生。读后感展示活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效果。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当学生喜欢上读书后,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可以从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出发,利用教材中的范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精读、通读和泛读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指导学生掌握“吸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比较式阅读”等几种阅读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可以愉悦心灵,可以陶冶情操,更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技法系统[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10.
  [3]惠丹.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按照教育部和福建省颁布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施办法要求,实施模块教学选修课,即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学校根据具体的实际,结合二级达标高中的场地器材设施和师资配备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参考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实施情况,在高中部实施模块选项教学。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采用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实施体育选项教学进行跟踪,有效数据显示: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得当有
陈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元帅、诗人、外交家,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管理者,他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 目的:了解“在線视频微课堂”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于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0~50岁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分成试验组(N=80)和对照组(N=80)。试验组通过在线结构化系列微视频进行“在线视频课堂”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在就诊时常规进行糖尿病教育。研究前和研究6个月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
在证券市场高度割裂前提下,由B股市场一系列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境内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效应会造成严重的B股折价,进而成为制约B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从这一角度看,目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年龄〉80岁的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静脉滴注盐
30年代现代诗派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从它现代诗学观念入手论述其诗歌的现代性.一是文化上的现代性/批判性:荒原反应与怀乡病(还乡梦),构成了对30年代
静压管桩施工过程中会在瞬间产生很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可能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破坏。介绍孔隙水压力监测方法,讨论孔隙水压力计量程选择及基准值取值问题。研究土体内
结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然而初中数学教学结课存在教师对结课不够重视、结课方式不合理、结课流于形式等问题.对此,数学教师应针对结课存在
树根桩、化学灌浆以及土钉墙是三种边坡加固技术,树根桩对边坡土体产生抗滑和锚固作用,化学灌浆能有效地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而土钉墙实质是利用土钉与土体牢固结合而共
化学是具体的,化学又是抽象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将化学学科知识实验化、微型化和数字化,同时运用比较法、比喻法、图像法,有利于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弱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