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和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完成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正是通过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从器乐的表现上充分突出了交响乐的戏剧性、形象性等特点,尤为符合小学生的欣赏喜好。通过对《彼得与狼》的赏析,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动听的音乐,同时也让他们对交响乐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关键词】:交响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小学生
交响乐是音乐艺术中最为复杂,也是最具特殊魅力的艺术形式。当交响乐与童话相碰撞之后,一种新的交响乐题材便出现了——交响童话。交响童话,顾名思义就是以交响乐这种音乐形式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由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彼得与狼》。
一、将《彼得与狼》放入小学课本的用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五年级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因为五年级的音乐课会直接与初中音乐课接轨。考虑到处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自身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却还喜欢听故事、爱唱歌、爱幻想、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将这部著名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采纳进课本,让他们以听故事的方式来认识这种音乐形式中最难懂的体裁是有一定道理的,且可说是用心良苦的。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切合实际,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认知力与判断力,更对儿童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使其从中受到良好教育。
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普罗科菲耶夫非常喜欢童话,因此为儿童写下了许多作品,而《彼得与狼》是一首以童话为题材的交响乐,写于1936年后,原名叫《彼得是如何战胜恶狼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少先队员彼得智斗大灰狼,最终在大家伙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打败大灰狼的故事。爷爷、小鸟、鸭子、猫、猎人、狼,少先队员彼得与狼趁爷爷睡着的时候跑出去和他的小伙伴小鸟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子在池塘里嬉戏,与小鸟儿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儿,被彼得阻拦了。后来,爷爷出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可不久,狼真的来了,要吃它们,彼得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小鸟儿的帮助下捉住了狼的尾巴,将它栓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捉进了动物园,彼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小鸟儿的勇敢配合抓住了狼。这一故事向孩子们表明了要团结合作的深刻道理及重要意义。
三、把握住“形象性”和“戏剧性”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
交响童话,是通过用音乐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戏剧性和形象性的特征。
(一)戏剧性
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矛盾和对比冲突的特点,即音乐的戏剧性,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运用管弦乐器丰富的音色和创造多姿多彩的管弦乐的音响,多侧面的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例如:在《彼得与狼》中,每段精彩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抓人物的心理特征。音乐随着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着,富有节奏和趣味,让人不觉乏味,反而还很生动,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结合图片、音乐、以及做游戏等方法和教育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在这部作品中,鸭子主题的用下行旋律来表现,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缓慢的主题旋律,多多少少同它的悲惨命运有关;爷爷出来将彼得带回家,并提醒所有小伙伴小心大灰狼的到来,此时的音乐音色慢慢转入紧张的气氛当中;当大灰狼出现的时候,音乐就直接转入了紧迫和阴森,比之前更为紧张不安。又如在小鸟儿的帮助下,彼得抓住了大灰狼,猎人赶了过来,在猎人和爷爷的帮助下将大灰狼送入了动物园,此时的音乐是雄壮的,表现了彼得成功的抓住了大灰狼的情景,这些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不管是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都是交响乐的戏剧性,淋漓尽致的用交响乐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故事精彩的情节,用音乐代替了文字,更直观地诠释了交响乐的戏剧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响乐的戏剧性。
(二)形象性
形象性就是通过利用每个乐器独特的音色去模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以及知道每种乐器出现时扮演的哪个人物角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例如:在介绍完《彼得与狼》的每个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后,接下来每个形象的主题音乐按照朗诵词的方式,进行了音乐故事的表达。全曲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将曲子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运用交响乐特有的戏剧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主观的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情节。用音乐来讲述故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交响乐,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运用低沉徐缓的音色预示着鸭子的悲剧色彩;运用长笛高音区明亮的音色模拟小鸟在天空中灵巧的飞行个歌唱;单簧管的咕噜咕噜声模拟小猫的呼噜声。
这部交响童话利用多层次的音乐,及每个富有特点的音色的乐器和丰富的和声,以及乐器之间的对比合作,通过音响的方式,仿佛在学生面前呈现了一幅立体动画。形象地表达了音乐主题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让學生更好的理解交响乐的形象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彼得与狼》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很多大众的内心,不管是从配器上充分运用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器乐特性,还是曲式上运用的美妙的和声,都展现的非常完美,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情景当中。而交响乐也以它独特的特点,用各种乐器的配合演奏,向观众形象地展示出纵向画面,感受其中丰富的戏剧情节。
当然,在欣赏《彼得与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彼得与狼》这部专门为儿童而写的交响乐的内心美以及它的和声、色彩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要看到一点就是通过对《彼得与狼》的学习让小学生初步了解了何为交响乐,初步认识交响乐中的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用乐器的自身特色演绎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及情景以及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即:人类与动物、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团結协作、临危不惧、斗智斗勇、互帮互助、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这样可歌可泣的精神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彼得与狼>》,《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7期
[2]李艳艳.《浅谈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音乐形象的塑造与赏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2期
作者简介:于佳佳(199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
【关键词】:交响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小学生
交响乐是音乐艺术中最为复杂,也是最具特殊魅力的艺术形式。当交响乐与童话相碰撞之后,一种新的交响乐题材便出现了——交响童话。交响童话,顾名思义就是以交响乐这种音乐形式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由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彼得与狼》。
一、将《彼得与狼》放入小学课本的用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五年级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因为五年级的音乐课会直接与初中音乐课接轨。考虑到处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自身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却还喜欢听故事、爱唱歌、爱幻想、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将这部著名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采纳进课本,让他们以听故事的方式来认识这种音乐形式中最难懂的体裁是有一定道理的,且可说是用心良苦的。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切合实际,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认知力与判断力,更对儿童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使其从中受到良好教育。
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普罗科菲耶夫非常喜欢童话,因此为儿童写下了许多作品,而《彼得与狼》是一首以童话为题材的交响乐,写于1936年后,原名叫《彼得是如何战胜恶狼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少先队员彼得智斗大灰狼,最终在大家伙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打败大灰狼的故事。爷爷、小鸟、鸭子、猫、猎人、狼,少先队员彼得与狼趁爷爷睡着的时候跑出去和他的小伙伴小鸟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子在池塘里嬉戏,与小鸟儿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儿,被彼得阻拦了。后来,爷爷出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可不久,狼真的来了,要吃它们,彼得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小鸟儿的帮助下捉住了狼的尾巴,将它栓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捉进了动物园,彼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小鸟儿的勇敢配合抓住了狼。这一故事向孩子们表明了要团结合作的深刻道理及重要意义。
三、把握住“形象性”和“戏剧性”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
交响童话,是通过用音乐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戏剧性和形象性的特征。
(一)戏剧性
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矛盾和对比冲突的特点,即音乐的戏剧性,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运用管弦乐器丰富的音色和创造多姿多彩的管弦乐的音响,多侧面的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例如:在《彼得与狼》中,每段精彩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抓人物的心理特征。音乐随着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着,富有节奏和趣味,让人不觉乏味,反而还很生动,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结合图片、音乐、以及做游戏等方法和教育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在这部作品中,鸭子主题的用下行旋律来表现,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缓慢的主题旋律,多多少少同它的悲惨命运有关;爷爷出来将彼得带回家,并提醒所有小伙伴小心大灰狼的到来,此时的音乐音色慢慢转入紧张的气氛当中;当大灰狼出现的时候,音乐就直接转入了紧迫和阴森,比之前更为紧张不安。又如在小鸟儿的帮助下,彼得抓住了大灰狼,猎人赶了过来,在猎人和爷爷的帮助下将大灰狼送入了动物园,此时的音乐是雄壮的,表现了彼得成功的抓住了大灰狼的情景,这些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不管是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都是交响乐的戏剧性,淋漓尽致的用交响乐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故事精彩的情节,用音乐代替了文字,更直观地诠释了交响乐的戏剧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响乐的戏剧性。
(二)形象性
形象性就是通过利用每个乐器独特的音色去模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以及知道每种乐器出现时扮演的哪个人物角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例如:在介绍完《彼得与狼》的每个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后,接下来每个形象的主题音乐按照朗诵词的方式,进行了音乐故事的表达。全曲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将曲子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运用交响乐特有的戏剧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主观的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情节。用音乐来讲述故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交响乐,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运用低沉徐缓的音色预示着鸭子的悲剧色彩;运用长笛高音区明亮的音色模拟小鸟在天空中灵巧的飞行个歌唱;单簧管的咕噜咕噜声模拟小猫的呼噜声。
这部交响童话利用多层次的音乐,及每个富有特点的音色的乐器和丰富的和声,以及乐器之间的对比合作,通过音响的方式,仿佛在学生面前呈现了一幅立体动画。形象地表达了音乐主题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让學生更好的理解交响乐的形象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彼得与狼》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很多大众的内心,不管是从配器上充分运用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器乐特性,还是曲式上运用的美妙的和声,都展现的非常完美,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情景当中。而交响乐也以它独特的特点,用各种乐器的配合演奏,向观众形象地展示出纵向画面,感受其中丰富的戏剧情节。
当然,在欣赏《彼得与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彼得与狼》这部专门为儿童而写的交响乐的内心美以及它的和声、色彩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要看到一点就是通过对《彼得与狼》的学习让小学生初步了解了何为交响乐,初步认识交响乐中的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用乐器的自身特色演绎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及情景以及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即:人类与动物、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团結协作、临危不惧、斗智斗勇、互帮互助、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这样可歌可泣的精神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彼得与狼>》,《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7期
[2]李艳艳.《浅谈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音乐形象的塑造与赏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2期
作者简介:于佳佳(199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