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出现了较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产生了教育领域选拔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负担日益沉重,教育质量水平难以保证等问题。要通过正确处理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单一发展和多样发展的关系化解教育功利化倾向。
[关键词]教育; 功利化; 化解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5—0033—02
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把教育简单地定位于人力资源开发,将知识及技能的取向推向极端与绝对,出现了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选拔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负担压力日益沉重,教育质量水平难以保证等。化解教育发展中功利化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促进教育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应十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当前急需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奔向新境界。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古人云:教者,政之先也。在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担负着教化的任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情感价值、人格伦理等方面的学问。在古代西方,这个任务则主要是由教会来实施的,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其主流是工业化、近代化的产物,信奉的是工具理性和纯粹的科学实用主义,是世俗的,也是功利的。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近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因而其教化功能有所缺失。作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其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应兼具教化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是理想、价值与社会精神构建的主要驱动力。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道德继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应靠教育来实现,这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通过发展教育来修道弘德、取义明礼、和谐图治,使教育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发展的动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助力。这样的教育,在对象上应该是全民的,在过程上应该是终身的,在内容上应该是多样的,在功能上应该是全面的,在领域上应该是全方位的。所以,教育的定位,不能以培养和毕业的学生数量为唯一尺度,应以全面发展为指向,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使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历的社会迈上学习的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达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境界,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第二,正确处理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推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在建设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以学校教育体系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除了重点发展外,还应该注重全面发展。教育强国不能有教育上的空白点,现代化的教育,更不能出现结构和体系方面的缺陷。教育在对象上要涵盖从婴幼儿到成人;在内容上要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既发展学校教育也发展社会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网络教育等,既倡导正规教育也倡导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不能一讲教育,就是简单的学校教育,就是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个简单的链条。事实上,党和国家多次强调指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但是,目标提了多次,口号喊了多年,始终就是摆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实在是没能抓住应有的战略机遇,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三。正确处理单一和多样的关系,既开发人力资源,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又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拓宽成才渠道。为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既要建设强大的教育主体结构,又要注重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知识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过去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而现在则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校外;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往总是很正规,是与老师、课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非正规的学习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特别是在成人阶段,非正规学习甚至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与手段,也更具有了自主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一发展趋势昭示我们,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战略空间,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更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是非选拔、非竞争的,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人,而是选择适合人的教育;只有选择形式的义务,没有选择对象的权利。要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将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追求丰富的情感与高尚的价值,弥合人际之间的隔阂,创造美好的生活,创造和谐。这才是教育的高境界,才接近于教育的理想。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所谓“修道”、“弘德”、“明礼”、“取义”等人本主义的东西才能得到充分伸展。所以,学校教育之长,可能是终身教育之短;而学校教育之短,恰是终身教育之长。两个体系并重并举,才能实现功能互补,使教育焕发出理想的光芒,避免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
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成千上万的中小学、大专院校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有利就有弊,只有明其利害,才能趋利而避害。大教育才是大方向。坚持大教育、践行大教育,教育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 沉香
[关键词]教育; 功利化; 化解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5—0033—02
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把教育简单地定位于人力资源开发,将知识及技能的取向推向极端与绝对,出现了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选拔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负担压力日益沉重,教育质量水平难以保证等。化解教育发展中功利化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促进教育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应十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当前急需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奔向新境界。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古人云:教者,政之先也。在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担负着教化的任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情感价值、人格伦理等方面的学问。在古代西方,这个任务则主要是由教会来实施的,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其主流是工业化、近代化的产物,信奉的是工具理性和纯粹的科学实用主义,是世俗的,也是功利的。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近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因而其教化功能有所缺失。作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其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应兼具教化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是理想、价值与社会精神构建的主要驱动力。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道德继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应靠教育来实现,这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通过发展教育来修道弘德、取义明礼、和谐图治,使教育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发展的动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助力。这样的教育,在对象上应该是全民的,在过程上应该是终身的,在内容上应该是多样的,在功能上应该是全面的,在领域上应该是全方位的。所以,教育的定位,不能以培养和毕业的学生数量为唯一尺度,应以全面发展为指向,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使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历的社会迈上学习的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达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境界,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第二,正确处理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推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在建设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以学校教育体系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除了重点发展外,还应该注重全面发展。教育强国不能有教育上的空白点,现代化的教育,更不能出现结构和体系方面的缺陷。教育在对象上要涵盖从婴幼儿到成人;在内容上要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既发展学校教育也发展社会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网络教育等,既倡导正规教育也倡导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不能一讲教育,就是简单的学校教育,就是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个简单的链条。事实上,党和国家多次强调指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但是,目标提了多次,口号喊了多年,始终就是摆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实在是没能抓住应有的战略机遇,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三。正确处理单一和多样的关系,既开发人力资源,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又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拓宽成才渠道。为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既要建设强大的教育主体结构,又要注重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知识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过去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而现在则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校外;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往总是很正规,是与老师、课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非正规的学习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特别是在成人阶段,非正规学习甚至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与手段,也更具有了自主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一发展趋势昭示我们,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战略空间,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更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是非选拔、非竞争的,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人,而是选择适合人的教育;只有选择形式的义务,没有选择对象的权利。要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将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追求丰富的情感与高尚的价值,弥合人际之间的隔阂,创造美好的生活,创造和谐。这才是教育的高境界,才接近于教育的理想。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所谓“修道”、“弘德”、“明礼”、“取义”等人本主义的东西才能得到充分伸展。所以,学校教育之长,可能是终身教育之短;而学校教育之短,恰是终身教育之长。两个体系并重并举,才能实现功能互补,使教育焕发出理想的光芒,避免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
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成千上万的中小学、大专院校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有利就有弊,只有明其利害,才能趋利而避害。大教育才是大方向。坚持大教育、践行大教育,教育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 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