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省中小企业处于转型期,推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可有效带动湖北省经济发展。实现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首要是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现状,首先分析了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然后从企业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研究了防碍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继而提出可以利用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企业质量薄弱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提升;最后提供了一些质量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能有效的解决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推力,能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工作重点,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有力平台,中小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 质量提升的意义与战略目标
我国的经济水平逐年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质量问题随之显露出来。质量问题既涉及经济战略问题,也关乎用户体验及人身安全,质量提升势在必行。质量提升工程能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升我国形象。质量提升有助于预防质量事故,提高监管水平;其对标准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整合检验检测平台的资源。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三个转变”是我国经济新目标,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阐释了关于新常态的九个要点,其中三个要点直接关乎质量,另外六个要点也与质量息息相关,我国经济迈向质量型。我国于2014年召开了首次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李克强总理提出:“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鼓励消费者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为贯彻中国质量大会精神,在北京举行了专家座谈会,邀请13位专家围绕质量提升提出建议。专家们从完善质量法制、构建质量格局、规范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中国质量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各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湖北省于2015年10召开全省质量大会,动员全省增强质量意识,继续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此次大会,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表明我省既要从产品、服务、环境、工程等硬件方面入手加强质量管理,也要深化质量文化与理念的传播;不仅要抓企业、劳动者的质量素养,党政機关也要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与执政水平,强力推进质量强省。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建议,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往往会将质量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将为国家培育大批知名企业与产品,帮助国家赢得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2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
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中小企业在质量和数量上稳步增长,如表1所示。为提高管理效率,湖北省取消了诸多繁琐、重复性行政审批,将一部分适宜地方管理的社会事项下放到地方与基层;培育和扶持了一部分业务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着力推进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带领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等博览会,将省中小企业“带出去”。
2015年省经信委出具的《1-8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湖北省高新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升级稳步提升,优于全国发展势态。然而,湖北省中小企业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仍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艺水平落后,产能过剩时有发生;产业结构较为僵化,上下游配套企业衔接不畅;清洁生产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较为薄弱,建立质量体系的企业比例、企业质量人员拥有相关证书占比、切实实施5S管理、六西格玛的企业比例远低于大型企业。湖北省较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资金的限制、竞争的激烈,忽视企业质量的管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会追溯根源,寻求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丢失顾客。
3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障碍原因
3.1 企业内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依赖于企业自身。企业的战略、文化,质量体系的构建,员工的素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质量信息化,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套程度等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质量素质。
3.1.1 缺乏质量的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主的愿景,质量的实施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进,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是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宏观环境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领导和员工的思维,全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机制将很难建立,质量团队松散,影响产品质量,不会探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顾客对企业观感。质量文化的缺乏是阻碍企业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1.2 缺乏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从构思、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都处于可控状态。该体系对内能保证生产出品质可靠的产品,对外能向顾客证明产品满足给定的质量要求。湖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实现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现场管理薄弱。具体表现为不依据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现场杂乱、零件摆放无序;设备保养不按时、按次进行;产品贮存过程不进行过程控制。
3.1.3 员工素养较低
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天然比大企业要难,人员流动率高。新员工需要熟悉生产流程,在适应期间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有所波动。湖北省许多中小企业不注重再次培训,仅安排入职培训,一旦更改作业指导书或生产流程,老员工也会无所适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1.4 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小
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部分湖北省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周转并不顺畅,维持企业的经营已经困难,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一部分资金充裕的企业主则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企业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3.1.5 未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能共享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时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管理能快速有效的下达指令,避免临时更改生产流程时造成更大的损失。遗憾的是,湖北省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传达指令时造成信息缺失,也缺乏时效性,发生不必要的生产浪费。
3.2 企业外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我国质量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假货、仿冒品较多,对于产品侵权我国没有完善的解决制度,冲击正规企业利益,为保证企业利益,企业将重心放在营销上,忽视产品质量,湖北省也面临这种状况。
质量基础工作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企业提升质量的有力助力手,湖北省处于这些基础工作完善阶段。计量体系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需要提升;湖北省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及有效性需要完善,国际影响力较小;便利中小企业检测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加强建设中,检测速度也有待加强。
4 质量竞争力指数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质量提升成果不能仅靠宏观现象来表现,应该使用数据来支撑,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量化指标,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按照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可直观的表达企业经济技术水平。建立质量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能直接表明质量提升的状态,利用数据帮助政府机构决策,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方针,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本文认为对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应该重点放在以下两点:一是企业的质量水平,二是企业的长效发展能力,即一级指标;依据一级评价指标又细分出七个二级指标,继而细分出十四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可见表2所示:
因子分析法是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常用方法,是降维的方法,使用少数几个变量来描述众多变量的内部关系,且信息丢失最少。优势是具有客观性;它通过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本文推荐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
5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建议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有很大空间可以优化,可以从企业自身、政府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着手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5.1 创新质量提升机制,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文化
质量提升机制是质量提升的运行“轨道”,规范管理是第一要务,湖北省需打破地区保护政策,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当地企业自发进行质量提升。其次要建立质量缺陷监督制度,收集重点质量问题与突发性质量问题,形成档案文件,每年出具上一年度的质量报告。质量监管应重点关注食品、日用品等民生问题和危险品的储存与使用。
中小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增加產品附加值。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小而专”,领导作用更加明显,从上而下推行质量管理体系遇到的阻力较小。湖北省中小企业现场管理有待加强,需重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它们是过程质量的直接保证;生产设备需定时养护,形成记录;产品转动、贮存时也要进行质量管控。
企业质量文化是高层次的质量战略,可先建立质量准则,在实践中贯彻质量管理,利用管理认证加强员工质量意识,进而形成企业自身的质量文化。
5.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
湖北省中小企业大多依托纸质文件进行管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信息的传达和部门间的交流,能够合理分配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信息传达延迟或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管理信息系统同样能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形成权威的奖惩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有助力于支撑质量竞争力评价。
互联网+的兴起推进了中小企业的改革。互联网大数据可帮助企业定位顾客,分析产品流行趋势,增强企业知名度,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度。互联网+的出现也便于银行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加快、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全国普及工程”已经启动,湖北省中小企业加入互联网+势在必行。
5.3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极大提升企业质量水平,湖北省能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并不多,资金与人才是最大的瓶颈。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可发挥具大作用,如搭建创新平台,牵头中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创新平台需完善质量基础工作。计量方面建立适应性强的计量体系。标准化工作缩短周期,提高有效性、适用性;完善服务业与节能减排领域。政府还应加强对认证认可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提高国际认证认可影响力。创新平台还可以牵头企业共同购买第三方服务,改善企业质量水平;聘请专家制订行业新型标准。
5.4 推动集群发展,加速产业升级
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欠缺配套产业,产业链间的支撑力不强。湖北拥有便利的交通,较为广阔的市场,通过政府主导,可吸引一部分投资。政府主导可实施减少税收、优化行政事项、改善集群基础设施等政策。绿色发展是当今的主题,企业除通过自身努力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约束企业清洁生产,还可为集群聘请专家研究低碳生产。湖北省一些产业集群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地方性产业,但知名度不高,参加博览会,利用互联网宣传都是推广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应打造一两个代表性中小企业集群,吸引投资目光,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集群里树立标杆企业,进行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以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帮助有条件企业申请出口免检及扩大出口。
6 结束语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是宏大的工程,在发展中需夯实基础,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多方听取中小企业意见,结合中小企业现有状况提出可行性方案。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中小企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质量提升建议。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最基本条件,希望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行政手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慢与贷款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企业自我的质量提升过程中,利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本文为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思路,未来将研究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N].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
[2]徐建华.13位专家围绕走向“质量时代”建言献策[N].中国质量报,2014-10-24(001).
[3]何桢,路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8(1):24-29.
[4]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唐晓芬.质量竞争力研究[J].上海质量,2002(10):12-16.
[6]路璐.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7.
基金项目: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策略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能有效的解决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推力,能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工作重点,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有力平台,中小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 质量提升的意义与战略目标
我国的经济水平逐年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质量问题随之显露出来。质量问题既涉及经济战略问题,也关乎用户体验及人身安全,质量提升势在必行。质量提升工程能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升我国形象。质量提升有助于预防质量事故,提高监管水平;其对标准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整合检验检测平台的资源。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三个转变”是我国经济新目标,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阐释了关于新常态的九个要点,其中三个要点直接关乎质量,另外六个要点也与质量息息相关,我国经济迈向质量型。我国于2014年召开了首次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李克强总理提出:“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鼓励消费者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为贯彻中国质量大会精神,在北京举行了专家座谈会,邀请13位专家围绕质量提升提出建议。专家们从完善质量法制、构建质量格局、规范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中国质量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各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湖北省于2015年10召开全省质量大会,动员全省增强质量意识,继续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此次大会,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表明我省既要从产品、服务、环境、工程等硬件方面入手加强质量管理,也要深化质量文化与理念的传播;不仅要抓企业、劳动者的质量素养,党政機关也要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与执政水平,强力推进质量强省。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建议,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往往会将质量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将为国家培育大批知名企业与产品,帮助国家赢得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2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
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中小企业在质量和数量上稳步增长,如表1所示。为提高管理效率,湖北省取消了诸多繁琐、重复性行政审批,将一部分适宜地方管理的社会事项下放到地方与基层;培育和扶持了一部分业务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着力推进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带领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等博览会,将省中小企业“带出去”。
2015年省经信委出具的《1-8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湖北省高新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升级稳步提升,优于全国发展势态。然而,湖北省中小企业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仍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艺水平落后,产能过剩时有发生;产业结构较为僵化,上下游配套企业衔接不畅;清洁生产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较为薄弱,建立质量体系的企业比例、企业质量人员拥有相关证书占比、切实实施5S管理、六西格玛的企业比例远低于大型企业。湖北省较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资金的限制、竞争的激烈,忽视企业质量的管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会追溯根源,寻求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丢失顾客。
3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障碍原因
3.1 企业内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依赖于企业自身。企业的战略、文化,质量体系的构建,员工的素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质量信息化,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套程度等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质量素质。
3.1.1 缺乏质量的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主的愿景,质量的实施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进,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是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宏观环境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领导和员工的思维,全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机制将很难建立,质量团队松散,影响产品质量,不会探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顾客对企业观感。质量文化的缺乏是阻碍企业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1.2 缺乏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从构思、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都处于可控状态。该体系对内能保证生产出品质可靠的产品,对外能向顾客证明产品满足给定的质量要求。湖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实现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现场管理薄弱。具体表现为不依据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现场杂乱、零件摆放无序;设备保养不按时、按次进行;产品贮存过程不进行过程控制。
3.1.3 员工素养较低
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天然比大企业要难,人员流动率高。新员工需要熟悉生产流程,在适应期间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有所波动。湖北省许多中小企业不注重再次培训,仅安排入职培训,一旦更改作业指导书或生产流程,老员工也会无所适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1.4 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小
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部分湖北省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周转并不顺畅,维持企业的经营已经困难,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一部分资金充裕的企业主则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企业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3.1.5 未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能共享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时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管理能快速有效的下达指令,避免临时更改生产流程时造成更大的损失。遗憾的是,湖北省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传达指令时造成信息缺失,也缺乏时效性,发生不必要的生产浪费。
3.2 企业外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我国质量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假货、仿冒品较多,对于产品侵权我国没有完善的解决制度,冲击正规企业利益,为保证企业利益,企业将重心放在营销上,忽视产品质量,湖北省也面临这种状况。
质量基础工作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企业提升质量的有力助力手,湖北省处于这些基础工作完善阶段。计量体系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需要提升;湖北省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及有效性需要完善,国际影响力较小;便利中小企业检测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加强建设中,检测速度也有待加强。
4 质量竞争力指数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质量提升成果不能仅靠宏观现象来表现,应该使用数据来支撑,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量化指标,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按照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可直观的表达企业经济技术水平。建立质量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能直接表明质量提升的状态,利用数据帮助政府机构决策,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方针,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本文认为对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应该重点放在以下两点:一是企业的质量水平,二是企业的长效发展能力,即一级指标;依据一级评价指标又细分出七个二级指标,继而细分出十四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可见表2所示:
因子分析法是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常用方法,是降维的方法,使用少数几个变量来描述众多变量的内部关系,且信息丢失最少。优势是具有客观性;它通过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本文推荐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
5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建议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有很大空间可以优化,可以从企业自身、政府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着手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5.1 创新质量提升机制,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文化
质量提升机制是质量提升的运行“轨道”,规范管理是第一要务,湖北省需打破地区保护政策,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当地企业自发进行质量提升。其次要建立质量缺陷监督制度,收集重点质量问题与突发性质量问题,形成档案文件,每年出具上一年度的质量报告。质量监管应重点关注食品、日用品等民生问题和危险品的储存与使用。
中小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增加產品附加值。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小而专”,领导作用更加明显,从上而下推行质量管理体系遇到的阻力较小。湖北省中小企业现场管理有待加强,需重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它们是过程质量的直接保证;生产设备需定时养护,形成记录;产品转动、贮存时也要进行质量管控。
企业质量文化是高层次的质量战略,可先建立质量准则,在实践中贯彻质量管理,利用管理认证加强员工质量意识,进而形成企业自身的质量文化。
5.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
湖北省中小企业大多依托纸质文件进行管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信息的传达和部门间的交流,能够合理分配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信息传达延迟或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管理信息系统同样能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形成权威的奖惩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有助力于支撑质量竞争力评价。
互联网+的兴起推进了中小企业的改革。互联网大数据可帮助企业定位顾客,分析产品流行趋势,增强企业知名度,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度。互联网+的出现也便于银行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加快、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全国普及工程”已经启动,湖北省中小企业加入互联网+势在必行。
5.3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极大提升企业质量水平,湖北省能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并不多,资金与人才是最大的瓶颈。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可发挥具大作用,如搭建创新平台,牵头中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创新平台需完善质量基础工作。计量方面建立适应性强的计量体系。标准化工作缩短周期,提高有效性、适用性;完善服务业与节能减排领域。政府还应加强对认证认可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提高国际认证认可影响力。创新平台还可以牵头企业共同购买第三方服务,改善企业质量水平;聘请专家制订行业新型标准。
5.4 推动集群发展,加速产业升级
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欠缺配套产业,产业链间的支撑力不强。湖北拥有便利的交通,较为广阔的市场,通过政府主导,可吸引一部分投资。政府主导可实施减少税收、优化行政事项、改善集群基础设施等政策。绿色发展是当今的主题,企业除通过自身努力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约束企业清洁生产,还可为集群聘请专家研究低碳生产。湖北省一些产业集群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地方性产业,但知名度不高,参加博览会,利用互联网宣传都是推广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应打造一两个代表性中小企业集群,吸引投资目光,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集群里树立标杆企业,进行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以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帮助有条件企业申请出口免检及扩大出口。
6 结束语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是宏大的工程,在发展中需夯实基础,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多方听取中小企业意见,结合中小企业现有状况提出可行性方案。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中小企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质量提升建议。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最基本条件,希望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行政手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慢与贷款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企业自我的质量提升过程中,利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本文为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思路,未来将研究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N].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
[2]徐建华.13位专家围绕走向“质量时代”建言献策[N].中国质量报,2014-10-24(001).
[3]何桢,路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8(1):24-29.
[4]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唐晓芬.质量竞争力研究[J].上海质量,2002(10):12-16.
[6]路璐.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7.
基金项目: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策略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