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中国人将“食”作为生活的基本标准,同时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折射生活的变迁。如果说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解决了吃饭问题,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这10年,则可以说是质的飞跃。这10年,中国像个巨人似的大踏步奔向小康,家庭的餐桌上、人们的舌尖上都有着花样翻新的改变。吃,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是“填饱肚子”的问题了。因为1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食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颠覆”。这里笔者仅举两例。
栖上宴席
一日到厦门采风,在文友的欢迎宴席上,有一道我似曾相识的黑色海藻。时下黑色食物最走红,此菜着实诱人下筷。有食伴问:“这是什么菜?”,东道主答:“虎栖,有名的保健海藻!”不消片刻,菜碟的虎栖早已被几个文友风扫残云般席卷入肚了。我只得再提出“申请”,又要来一碟细细品味。真是丑小鸭变天鹅,虎栖怎么变得这么鲜美可口?我有点怀疑自己舌头的味蕾是否失灵。
看着几位文友争先恐后的吃虎栖,与改革开放前我们皱着眉头吃虎栖可谓天壤之别。虎栖,学名“羊栖菜”,一种我们闽南海边人再熟悉不过的食用海藻。当时我们家中8口人,吃饭问题总是一件让家长大伤脑筋的事。在那没有隔宿之粮的岁月里,善良的母亲不时到海边采集虎栖,炒一炒充当菜肴下饭。那年头,肚子缺脂少油。我隔三差五吃虎栖,吃得脸呈菜色,每见虎栖就反胃,但为了填饱肚子还得吃,贫困的沿海人靠着这些海藻挣扎着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苦日子。
我的表叔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特意把两个儿子取名“阿虎”、“阿栖”。不知道阿虎、阿栖可曾尝到虎栖的滋味?可曾记住他们名字的不平凡来历?我知道如今大多数沿海人只愁不瘦不愁缺吃,昔年的救命菜“虎栖”渐渐远离老百姓的餐桌。但是,虎栖独特的清香依然刻录在我记忆的磁盘中。常言:“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贫困年代,只要有可供“进口”的食物就感到很满足了,记忆中,人们知道虎栖可以充饥,不懂得可以疗疾。最近笔者为了写一篇谈虎栖的文章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虎栖的食疗价值还真不少。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虎栖“味苦咸寒,主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破散结气、痈肿症下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水气浮肿、宿食不消。”从这段记载中可知,虎栖的药用价值早已得到确认。据《食物中药与便方》《水产药用与烹饪知识》等书籍记载,虎栖性味咸、寒、无毒,含有钾、碘、甘露醇、粗蛋白、藻胶酸等。功能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泄热化痰。用于治疗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水肿、脚气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虎栖对预防甲状腺肿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治疗高血压和大肠癌、胃癌,以及减肥、防衰老、软化血管、消除大脑疲劳等各种疾病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逢年过节,在我们闽南沿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种饭碗大小,状似龟背,包有馅料的红色吉祥食品,谓之“红龟粿”。做“红龟粿”必须包馅料,在吃饭大成问题的岁月,沿海人每逢年节用什么充当红龟粿馅料,是家庭主妇抓腮搔首的一大难题。人们为了象征性地过节,只好到海边去采集虎栖,洗一洗,炒一炒就权充粿品馅料。因此,还诞生了一句至今仍在流传的俗语:“红龟皮虎栖馅”,其意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恐怕造物主都不会想到,历经沧桑的虎栖在人们向小康迈进的餐桌上百倍受宠,居然登上星级酒楼。别说一碟炒虎栖比炒肉片要贵好多,一些空间技术发达的国家也使用虎栖制成宇航食品,国内外的科研机构还从虎栖中提炼出植物蛋白胶。在我国近邻日本,虎栖特别受到民众青睐,被誉为“长寿菜”。常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10年来,闽南沿海人吃虎栖的花样也特别多,无论蒸、煮、炒,还是凉拌、做汤、包饺子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昔年吃虎栖是为了活命,而今日吃虎栖则是为了调口味,尝新鲜,吃情调,利保健。笔者在想, 随着海洋的开发和人们对海藻的进一步了解,海洋药库必定会越来越丰富,虎栖的利用价值肯定也会越来越高。
猪料变佳肴
近10年来,随着吃新奇、吃情调食风的兴起,中国大地上的许多酒家菜馆推出一种既平凡又新奇的名肴“护国菜”,引得众多猎奇尝新的食客常能一饱口福。
“护国菜”这菜名相当庄重,还有点吸引人的政治色彩,然而它却是以平凡无奇的甘薯嫩叶为主料烹制而成。说起这一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有着一段历史传说:南宋末年,京都临安(今杭州)失陷,南宋幼帝赵昺和丞相陆秀夫等一行被元军追捕。在南逃广东途经闽南时,君臣疲于奔命,饥肠辘辘。一天,君臣一行来到一座古寺寄宿。当寺中僧人了解到他们是落魄君臣时,本想做点丰盛饭菜宴请他们,无奈因战乱频频,百业凋零,到寺里进香乐捐的香客大大减少,僧人的生活也相当清苦,只好到菜园里采摘了一些甘薯嫩叶,经过精心烹制,献给皇上等一行充饥。也许是饥不择食的缘故,这位“万万岁”及大臣居然吃得津津有味,啧啧赞美。他们抹了抹嘴后问起此菜何名,因何如此鲜美可口?寺中主持苦笑说:“山野贫僧,岂知菜名?但愿能解皇上饥渴,护国安邦吾愿足矣 !”君臣一行感动至极,当下赐菜名“护国菜”。甘薯嫩叶不苦不涩,芳香爽口,对于平时吃惯山珍海味,眼下肚肠生锈的皇家贵族来说,自然是连舌头也会随之吞下去了。
我们闽南是著名的甘薯产区,说起甘薯叶,闽南人几乎无人不晓。它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植物叶子,没多少人会去关注它。最不讲究生长条件的就是甘薯叶了,一旦茂盛时它可以铺天盖地伸展它的藤蔓。我记得很牢,改革开放有一句顺口溜:“食是番薯(甘薯)箍,配是小鱼糊”。那年头,甘薯叶自然成为我们贫下中农的救命菜,甚至逢年过节时制作粿品的主要“内容”也少不了甘薯叶。那年头,不少烟瘾君子买不起卷烟,竟将甘薯叶晒干权当烟丝抽。久而久之,人们吃薯叶吃得脸上也显出了薯叶色。不用说,甘薯叶还是一种古老不衰的猪饲料。人们要不是饿得发慌,谁可曾想到过它。如今,甘薯叶这道“护国菜”身价百倍,小姐们像护送国宝似地,小心翼翼用如藕的玉手把它捧上了星级酒楼的雅座。可以想见,今天的护国菜滋味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厨师们在烹制这道菜时,别出心裁创新改进,在配料加工方面更加考究。他们先将特选的鲜嫩甘薯叶除梗去络,然后洗净,放入油锅中爆炒片刻,加入香菇、火腿茸等加汤煨制,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佳肴。其质量比之当年落魄君臣吃的薯叶汤不知要好多少倍!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港台高级宴席上,也常出现价格不菲的清炒薯芽。有的沿用“护国菜”之名,有的则称之“薯叶金华”、“蔬菜皇后”,皆为美食家们所垂青。据悉,香港市场甘薯叶售价在绿叶菜中跃居榜首。昔年令人不屑一顾的甘薯叶,还飘洋过境走俏国外。当然,时下这种甘薯叶非同一般,它是一种经过改良的独特叶用甘薯。其实,不管改良不改良,甘薯嫩叶大多被尝新吃情调的人们排在可吃食单中。前些日,笔者为了找回昔年吃薯叶之味觉,特地到闽南老家的责任田里采摘了一大把甘薯叶,洗净后在开水中稍烫一会,然后捞起沥干,再加点配料炒食。可是无论如何再也回味不出当年的那种滋味了,今天的甘薯叶是显得多么清香,多么可口,曾经望薯生畏的我一品钟情,百吃不腻。本来想来一番“忆苦思甜”,没想到苦的味道竟荡然无存!
日前,上酒楼吃请,又与堂而皇之的“护国菜”重逢。席间,与酒友聊及“护国菜”和甘薯话题,对它们食疗兼优的品质不能不刮目相看。甘薯叶(包括叶柄)中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在黄瓜、茄子、菠菜等10多种常见蔬菜中最高,它含有可食性纤维和可溶性无氧物质,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2的含量均比空心菜、绿苋菜、芥菜叶高出许多,甘薯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胡萝卜3.8倍。值得称道的是,甘薯叶病虫害少,农药污染少,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把甘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之一。研究还发现,甘薯叶的食疗保健作用不可小觑。它对补气疗虚、补肝明目、健脾强肾、益肺生津都有一定功效,常吃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和防止疲劳,使人精力充沛,并有益于减肥健美、防疫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降血糖等保健功能。甘薯叶还可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积,促进胆固醇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甘薯叶还是一剂天然的“减肥良药”,可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避免令人讨厌的过度肥胖。
医学界已将甘薯叶列为抗癌蔬菜之一,营养学家称它是“长寿食品”。我国有个“长寿县”——广西巴马县,那里的老百姓就是把甘薯叶视如“长寿菜”而经常食之。甘薯叶除了可烹制成食疗兼优的佳肴之外,还可盐腌,凉拌当佐餐小菜,食之鲜嫩可口,独具风味。以新鲜薯叶为原料提取其中的汁液,科学配制成保健饮料,不仅清香爽口,又利于健康。时下,甘薯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高级保健食品”,甘薯叶的荣誉称号日渐增多。也许有人会说,酒店烹制“护国菜”的甘薯叶是特选的品种,谁也不敢否认此说。但是,笔者曾亲手用老家责任田所产甘薯叶尝试,也烹出与“护国菜”相差无几的口味来。清脆可口的甘薯叶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如今青菜也不好种,不喷洒农药就种不出翠绿的青菜,人们老是担心吃了有残留药毒,可只有这生命翠绿,生命顽强,毋须太多回报的甘薯叶是少有虫害的,读者诸君闲暇动动手,利用自家的花盆试栽不难找到答案。
都说广东人的嘴馋,最爱吃也最会吃,凡地上爬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拿来就是美食。其实,作为广东的“邻居”闽南也不会落后。近10年来,中国人不但吃饱,而且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反映了中国人“菜篮子”的变化。中国人在“吃”上追求新潮的劲头可谓超越过去任何时代,从甘薯叶美丽转身成为“护国菜”,一跃登上豪华的酒家盛宴。从“虎栖”这种专充饱腹之食,到成为高贵奇巧美味,变得虎虎有生气,这些变化不正说明,当人们的消费到了吃饭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享受之日,便是绿色食品飞黄腾达和经济文化扶摇直上之时吗?
栖上宴席
一日到厦门采风,在文友的欢迎宴席上,有一道我似曾相识的黑色海藻。时下黑色食物最走红,此菜着实诱人下筷。有食伴问:“这是什么菜?”,东道主答:“虎栖,有名的保健海藻!”不消片刻,菜碟的虎栖早已被几个文友风扫残云般席卷入肚了。我只得再提出“申请”,又要来一碟细细品味。真是丑小鸭变天鹅,虎栖怎么变得这么鲜美可口?我有点怀疑自己舌头的味蕾是否失灵。
看着几位文友争先恐后的吃虎栖,与改革开放前我们皱着眉头吃虎栖可谓天壤之别。虎栖,学名“羊栖菜”,一种我们闽南海边人再熟悉不过的食用海藻。当时我们家中8口人,吃饭问题总是一件让家长大伤脑筋的事。在那没有隔宿之粮的岁月里,善良的母亲不时到海边采集虎栖,炒一炒充当菜肴下饭。那年头,肚子缺脂少油。我隔三差五吃虎栖,吃得脸呈菜色,每见虎栖就反胃,但为了填饱肚子还得吃,贫困的沿海人靠着这些海藻挣扎着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苦日子。
我的表叔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特意把两个儿子取名“阿虎”、“阿栖”。不知道阿虎、阿栖可曾尝到虎栖的滋味?可曾记住他们名字的不平凡来历?我知道如今大多数沿海人只愁不瘦不愁缺吃,昔年的救命菜“虎栖”渐渐远离老百姓的餐桌。但是,虎栖独特的清香依然刻录在我记忆的磁盘中。常言:“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贫困年代,只要有可供“进口”的食物就感到很满足了,记忆中,人们知道虎栖可以充饥,不懂得可以疗疾。最近笔者为了写一篇谈虎栖的文章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虎栖的食疗价值还真不少。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虎栖“味苦咸寒,主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破散结气、痈肿症下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水气浮肿、宿食不消。”从这段记载中可知,虎栖的药用价值早已得到确认。据《食物中药与便方》《水产药用与烹饪知识》等书籍记载,虎栖性味咸、寒、无毒,含有钾、碘、甘露醇、粗蛋白、藻胶酸等。功能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泄热化痰。用于治疗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水肿、脚气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虎栖对预防甲状腺肿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治疗高血压和大肠癌、胃癌,以及减肥、防衰老、软化血管、消除大脑疲劳等各种疾病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逢年过节,在我们闽南沿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种饭碗大小,状似龟背,包有馅料的红色吉祥食品,谓之“红龟粿”。做“红龟粿”必须包馅料,在吃饭大成问题的岁月,沿海人每逢年节用什么充当红龟粿馅料,是家庭主妇抓腮搔首的一大难题。人们为了象征性地过节,只好到海边去采集虎栖,洗一洗,炒一炒就权充粿品馅料。因此,还诞生了一句至今仍在流传的俗语:“红龟皮虎栖馅”,其意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恐怕造物主都不会想到,历经沧桑的虎栖在人们向小康迈进的餐桌上百倍受宠,居然登上星级酒楼。别说一碟炒虎栖比炒肉片要贵好多,一些空间技术发达的国家也使用虎栖制成宇航食品,国内外的科研机构还从虎栖中提炼出植物蛋白胶。在我国近邻日本,虎栖特别受到民众青睐,被誉为“长寿菜”。常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10年来,闽南沿海人吃虎栖的花样也特别多,无论蒸、煮、炒,还是凉拌、做汤、包饺子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昔年吃虎栖是为了活命,而今日吃虎栖则是为了调口味,尝新鲜,吃情调,利保健。笔者在想, 随着海洋的开发和人们对海藻的进一步了解,海洋药库必定会越来越丰富,虎栖的利用价值肯定也会越来越高。
猪料变佳肴
近10年来,随着吃新奇、吃情调食风的兴起,中国大地上的许多酒家菜馆推出一种既平凡又新奇的名肴“护国菜”,引得众多猎奇尝新的食客常能一饱口福。
“护国菜”这菜名相当庄重,还有点吸引人的政治色彩,然而它却是以平凡无奇的甘薯嫩叶为主料烹制而成。说起这一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有着一段历史传说:南宋末年,京都临安(今杭州)失陷,南宋幼帝赵昺和丞相陆秀夫等一行被元军追捕。在南逃广东途经闽南时,君臣疲于奔命,饥肠辘辘。一天,君臣一行来到一座古寺寄宿。当寺中僧人了解到他们是落魄君臣时,本想做点丰盛饭菜宴请他们,无奈因战乱频频,百业凋零,到寺里进香乐捐的香客大大减少,僧人的生活也相当清苦,只好到菜园里采摘了一些甘薯嫩叶,经过精心烹制,献给皇上等一行充饥。也许是饥不择食的缘故,这位“万万岁”及大臣居然吃得津津有味,啧啧赞美。他们抹了抹嘴后问起此菜何名,因何如此鲜美可口?寺中主持苦笑说:“山野贫僧,岂知菜名?但愿能解皇上饥渴,护国安邦吾愿足矣 !”君臣一行感动至极,当下赐菜名“护国菜”。甘薯嫩叶不苦不涩,芳香爽口,对于平时吃惯山珍海味,眼下肚肠生锈的皇家贵族来说,自然是连舌头也会随之吞下去了。
我们闽南是著名的甘薯产区,说起甘薯叶,闽南人几乎无人不晓。它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植物叶子,没多少人会去关注它。最不讲究生长条件的就是甘薯叶了,一旦茂盛时它可以铺天盖地伸展它的藤蔓。我记得很牢,改革开放有一句顺口溜:“食是番薯(甘薯)箍,配是小鱼糊”。那年头,甘薯叶自然成为我们贫下中农的救命菜,甚至逢年过节时制作粿品的主要“内容”也少不了甘薯叶。那年头,不少烟瘾君子买不起卷烟,竟将甘薯叶晒干权当烟丝抽。久而久之,人们吃薯叶吃得脸上也显出了薯叶色。不用说,甘薯叶还是一种古老不衰的猪饲料。人们要不是饿得发慌,谁可曾想到过它。如今,甘薯叶这道“护国菜”身价百倍,小姐们像护送国宝似地,小心翼翼用如藕的玉手把它捧上了星级酒楼的雅座。可以想见,今天的护国菜滋味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厨师们在烹制这道菜时,别出心裁创新改进,在配料加工方面更加考究。他们先将特选的鲜嫩甘薯叶除梗去络,然后洗净,放入油锅中爆炒片刻,加入香菇、火腿茸等加汤煨制,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佳肴。其质量比之当年落魄君臣吃的薯叶汤不知要好多少倍!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港台高级宴席上,也常出现价格不菲的清炒薯芽。有的沿用“护国菜”之名,有的则称之“薯叶金华”、“蔬菜皇后”,皆为美食家们所垂青。据悉,香港市场甘薯叶售价在绿叶菜中跃居榜首。昔年令人不屑一顾的甘薯叶,还飘洋过境走俏国外。当然,时下这种甘薯叶非同一般,它是一种经过改良的独特叶用甘薯。其实,不管改良不改良,甘薯嫩叶大多被尝新吃情调的人们排在可吃食单中。前些日,笔者为了找回昔年吃薯叶之味觉,特地到闽南老家的责任田里采摘了一大把甘薯叶,洗净后在开水中稍烫一会,然后捞起沥干,再加点配料炒食。可是无论如何再也回味不出当年的那种滋味了,今天的甘薯叶是显得多么清香,多么可口,曾经望薯生畏的我一品钟情,百吃不腻。本来想来一番“忆苦思甜”,没想到苦的味道竟荡然无存!
日前,上酒楼吃请,又与堂而皇之的“护国菜”重逢。席间,与酒友聊及“护国菜”和甘薯话题,对它们食疗兼优的品质不能不刮目相看。甘薯叶(包括叶柄)中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在黄瓜、茄子、菠菜等10多种常见蔬菜中最高,它含有可食性纤维和可溶性无氧物质,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2的含量均比空心菜、绿苋菜、芥菜叶高出许多,甘薯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胡萝卜3.8倍。值得称道的是,甘薯叶病虫害少,农药污染少,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把甘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之一。研究还发现,甘薯叶的食疗保健作用不可小觑。它对补气疗虚、补肝明目、健脾强肾、益肺生津都有一定功效,常吃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和防止疲劳,使人精力充沛,并有益于减肥健美、防疫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降血糖等保健功能。甘薯叶还可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积,促进胆固醇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甘薯叶还是一剂天然的“减肥良药”,可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避免令人讨厌的过度肥胖。
医学界已将甘薯叶列为抗癌蔬菜之一,营养学家称它是“长寿食品”。我国有个“长寿县”——广西巴马县,那里的老百姓就是把甘薯叶视如“长寿菜”而经常食之。甘薯叶除了可烹制成食疗兼优的佳肴之外,还可盐腌,凉拌当佐餐小菜,食之鲜嫩可口,独具风味。以新鲜薯叶为原料提取其中的汁液,科学配制成保健饮料,不仅清香爽口,又利于健康。时下,甘薯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高级保健食品”,甘薯叶的荣誉称号日渐增多。也许有人会说,酒店烹制“护国菜”的甘薯叶是特选的品种,谁也不敢否认此说。但是,笔者曾亲手用老家责任田所产甘薯叶尝试,也烹出与“护国菜”相差无几的口味来。清脆可口的甘薯叶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如今青菜也不好种,不喷洒农药就种不出翠绿的青菜,人们老是担心吃了有残留药毒,可只有这生命翠绿,生命顽强,毋须太多回报的甘薯叶是少有虫害的,读者诸君闲暇动动手,利用自家的花盆试栽不难找到答案。
都说广东人的嘴馋,最爱吃也最会吃,凡地上爬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拿来就是美食。其实,作为广东的“邻居”闽南也不会落后。近10年来,中国人不但吃饱,而且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反映了中国人“菜篮子”的变化。中国人在“吃”上追求新潮的劲头可谓超越过去任何时代,从甘薯叶美丽转身成为“护国菜”,一跃登上豪华的酒家盛宴。从“虎栖”这种专充饱腹之食,到成为高贵奇巧美味,变得虎虎有生气,这些变化不正说明,当人们的消费到了吃饭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享受之日,便是绿色食品飞黄腾达和经济文化扶摇直上之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