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日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息发展的迅捷,挑战英语教师原有的学术权威地位,高科技的发展让师生变懒了:学生拷贝课件或者拍照成为上课的主要活动,教师为课堂教学和科研所累。分析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试图通过提高双方自身的信息素养来提高实际的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 信息素养 互动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便捷途径,英语作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载体更是以不同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影响。比如,“out”“hold”“style”等词就频频出现在很多人的话语中。在某种程度上,英语已经成为了普世的语言工具。在这个意义上,英语教师越来越惶恐地发现,自己很难组织好课堂教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摒弃,但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现代技术。因此,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或网络素养(internet literacy)就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上述的素养,其实就是信息素养,本文以信息素养来指代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资源搜索与运用以及信息发布等能力。
一、基于网络信息的师生变化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就是运用电脑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借助英语学会的平台,英语教师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自己遇到的困惑。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
1.学生上课玩手机等新媒体
新媒体是依赖新的技术平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立体的信息发布特点与及时互动性自然很快吸引了好奇心强的年轻人。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果还是停留在语言知识技能的讲解层面,那么在课堂上不受待见也就无可厚非了。2011年5月16日,新京报载文调查称,近半受访者使用过手机学习软件或课程。他们认为,新媒体提供了他们随时学习的便利,生活中的很多零碎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如等车乘车过程本身就很无聊,能被有效利用,也算是一种快事。如何借助新媒体拓展和延伸英语课堂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新媒体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模式。基于某种软件程序,学生可以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增添和删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演绎出更多新鲜资讯。如此,我们一定就会创设一个很好的live community。Lev Manovic 2001年在其著名的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一书中认为,新媒体具有自动性和变化性,这也就是外语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新模式的物质前提。
2.教师课堂组织和科研压力大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教师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的5个主要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主体,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整体衔接与体系的完整,但是信息时代,尤其是各种即时通讯方式的出现,信息碎片化则表现的非常明显。“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看各种漫画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偏向读图和网络。在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第15次理事会议上,清华大学外语系杨永林教授就此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如针对学生获取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就要求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业务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一些常规的发音、语法等错误,我们可以交给学生自己通过不断练习改正,因为现在有很多学习软件帮助学生练习发音、翻译、写作等;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导演,要让各种教学活动生动起来。比如,乔布什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愚)翻译得出结论:一般中国4字词组用stay / keep +形容词来处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有不服气的,那么老师的水平就遇到了挑战。通过了学生的挑战,教师自然就赢得了学生尊重并奠定自己的学术权威。这个事例,给我们英语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不是一味灌输(同时埋怨学生课堂不配合),而是要找到和学生互动的切入点。
何为科研?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常说的科研,就是指对于社会、工作、生活中一些现象、问题等进行调查、讨论,然后进行推论、验证、分析和研究以便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基于这个认识,英语教师完全可以以教学对象为科研目标,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方法和新途径,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本身就是踏实的科研步骤。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多人利用互联网,很快地炮制出所谓的科研。其信息素质真的不敢恭维了。比如,2011年5月19日,人民网刊载《江苏南通55名教师论文抄袭“露馅”》的文章,55人的论文抄袭内容大都超过40%,有少数人达到了70%左右。此外,一些学者教授也涉嫌论文抄袭。这说明,很多教师在享受信息便捷的过程中没有法制概念。作为处于文化和科技发展前沿阵地的高等教育,教师应该清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要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对待他人成果,一定要有着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精神。如果完全采取“拿来主义”,那么最终的科研成果是与科研本身定义是相悖的。
二、基于信息素养的问题解决方法
1.学生学习不诚信
首先举个例子,笔者本学期开设的关于英国文学的58份选修课作业中,27个同学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完全下载网上内容,甚至连格式都没有变动。目前,学生抄袭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大家好像也都见多不怪了,但是值得关注和引发思考的是:58个同学来自不同专业,其中网编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同学完全抄袭的基本没有,英语专业、文秘专业则表现严重。经过分析和其他专业老师的讨论,发现网编、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其专业课上强调过网络素质,法律专业当然要遵循法律精神了;相比较而言,英语专业和文秘专业对此可能认识就差许多。德育教育一定要优先于知识传授。除了课堂教育,各种学生团体或组织也是重要的教育主体,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另外,社区、家庭也应该加入进来。如果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了,就容易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借助新媒体平台信息,建立可行的抄袭检查和惩处方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不诚信,但是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先行,毕竟,社会是大课堂,生活即学习。 2.教师科研水分大
因为科研缺乏创新,写文章就成了完成任务。任何被动的工作都会缺乏激情,所谓的文章复制比高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一方面,不许学生抄袭;另外一方面,自己却在“借鉴”他人成果,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谁都理解。
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中信息的输入(input),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output)的能力。Ben Wadham等在Culture and Education第三章中提出:What are the ai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century?答案是Talk,Curriculum和Value。其实,就是在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思考并且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是课程本身,语言的最终作用是交流,是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的,学习什么样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一直是全国乃至全球语言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一切的学习过程最终都需要接受价值评估,如何评价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这些是教育应该直面的问题,在这里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帮助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总结
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如果承受不了厨房的热,就请离开),这句美国前总统的名言,常常被用来告诫语言学习者要耐得住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和无聊、痛苦与压力,但是如果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表现学习内容或者进行练习,那么为什么不尝试降低厨房的热度,让厨房成为大家都乐意呆下去并且烹饪美食的宜人场所呢?这是一个美好的蓝图: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让学生自主地轻松掌握。如此,老师将彻底摆脱填鸭式讲解,学生又能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所学语言知识的交际作用,这样的教和学都会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如何将老师的角色进行转化,变成指导者、导演、朋友、信息发布和采集者呢?还需广大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Allan Wadham,et 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Pearson Education Australia,2007.
[2]王琼.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调查与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2,(5):70-74.
[3]W. James Potter.Argument for the Need for a Cognitive Theory of Media Literac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5]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Winter.1999.
[6]Meta G. Carstarphen.New Media Literacy:from Classroom to Community.
英语教学 信息素养 互动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便捷途径,英语作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载体更是以不同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影响。比如,“out”“hold”“style”等词就频频出现在很多人的话语中。在某种程度上,英语已经成为了普世的语言工具。在这个意义上,英语教师越来越惶恐地发现,自己很难组织好课堂教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摒弃,但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现代技术。因此,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或网络素养(internet literacy)就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上述的素养,其实就是信息素养,本文以信息素养来指代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资源搜索与运用以及信息发布等能力。
一、基于网络信息的师生变化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就是运用电脑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借助英语学会的平台,英语教师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自己遇到的困惑。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
1.学生上课玩手机等新媒体
新媒体是依赖新的技术平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立体的信息发布特点与及时互动性自然很快吸引了好奇心强的年轻人。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果还是停留在语言知识技能的讲解层面,那么在课堂上不受待见也就无可厚非了。2011年5月16日,新京报载文调查称,近半受访者使用过手机学习软件或课程。他们认为,新媒体提供了他们随时学习的便利,生活中的很多零碎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如等车乘车过程本身就很无聊,能被有效利用,也算是一种快事。如何借助新媒体拓展和延伸英语课堂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新媒体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模式。基于某种软件程序,学生可以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增添和删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演绎出更多新鲜资讯。如此,我们一定就会创设一个很好的live community。Lev Manovic 2001年在其著名的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一书中认为,新媒体具有自动性和变化性,这也就是外语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新模式的物质前提。
2.教师课堂组织和科研压力大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教师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的5个主要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主体,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整体衔接与体系的完整,但是信息时代,尤其是各种即时通讯方式的出现,信息碎片化则表现的非常明显。“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看各种漫画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偏向读图和网络。在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第15次理事会议上,清华大学外语系杨永林教授就此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如针对学生获取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就要求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业务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一些常规的发音、语法等错误,我们可以交给学生自己通过不断练习改正,因为现在有很多学习软件帮助学生练习发音、翻译、写作等;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导演,要让各种教学活动生动起来。比如,乔布什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愚)翻译得出结论:一般中国4字词组用stay / keep +形容词来处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有不服气的,那么老师的水平就遇到了挑战。通过了学生的挑战,教师自然就赢得了学生尊重并奠定自己的学术权威。这个事例,给我们英语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不是一味灌输(同时埋怨学生课堂不配合),而是要找到和学生互动的切入点。
何为科研?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常说的科研,就是指对于社会、工作、生活中一些现象、问题等进行调查、讨论,然后进行推论、验证、分析和研究以便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基于这个认识,英语教师完全可以以教学对象为科研目标,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方法和新途径,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本身就是踏实的科研步骤。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多人利用互联网,很快地炮制出所谓的科研。其信息素质真的不敢恭维了。比如,2011年5月19日,人民网刊载《江苏南通55名教师论文抄袭“露馅”》的文章,55人的论文抄袭内容大都超过40%,有少数人达到了70%左右。此外,一些学者教授也涉嫌论文抄袭。这说明,很多教师在享受信息便捷的过程中没有法制概念。作为处于文化和科技发展前沿阵地的高等教育,教师应该清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要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对待他人成果,一定要有着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精神。如果完全采取“拿来主义”,那么最终的科研成果是与科研本身定义是相悖的。
二、基于信息素养的问题解决方法
1.学生学习不诚信
首先举个例子,笔者本学期开设的关于英国文学的58份选修课作业中,27个同学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完全下载网上内容,甚至连格式都没有变动。目前,学生抄袭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大家好像也都见多不怪了,但是值得关注和引发思考的是:58个同学来自不同专业,其中网编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同学完全抄袭的基本没有,英语专业、文秘专业则表现严重。经过分析和其他专业老师的讨论,发现网编、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其专业课上强调过网络素质,法律专业当然要遵循法律精神了;相比较而言,英语专业和文秘专业对此可能认识就差许多。德育教育一定要优先于知识传授。除了课堂教育,各种学生团体或组织也是重要的教育主体,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另外,社区、家庭也应该加入进来。如果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了,就容易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借助新媒体平台信息,建立可行的抄袭检查和惩处方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不诚信,但是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先行,毕竟,社会是大课堂,生活即学习。 2.教师科研水分大
因为科研缺乏创新,写文章就成了完成任务。任何被动的工作都会缺乏激情,所谓的文章复制比高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一方面,不许学生抄袭;另外一方面,自己却在“借鉴”他人成果,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谁都理解。
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中信息的输入(input),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output)的能力。Ben Wadham等在Culture and Education第三章中提出:What are the ai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century?答案是Talk,Curriculum和Value。其实,就是在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思考并且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是课程本身,语言的最终作用是交流,是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的,学习什么样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一直是全国乃至全球语言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一切的学习过程最终都需要接受价值评估,如何评价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这些是教育应该直面的问题,在这里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帮助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总结
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如果承受不了厨房的热,就请离开),这句美国前总统的名言,常常被用来告诫语言学习者要耐得住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和无聊、痛苦与压力,但是如果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表现学习内容或者进行练习,那么为什么不尝试降低厨房的热度,让厨房成为大家都乐意呆下去并且烹饪美食的宜人场所呢?这是一个美好的蓝图: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让学生自主地轻松掌握。如此,老师将彻底摆脱填鸭式讲解,学生又能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所学语言知识的交际作用,这样的教和学都会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如何将老师的角色进行转化,变成指导者、导演、朋友、信息发布和采集者呢?还需广大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Allan Wadham,et 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Pearson Education Australia,2007.
[2]王琼.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调查与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2,(5):70-74.
[3]W. James Potter.Argument for the Need for a Cognitive Theory of Media Literac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5]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Winter.1999.
[6]Meta G. Carstarphen.New Media Literacy:from Classroom to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