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身份”分割问题导致环境规制对不同身份劳动力就业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基于“身份”分割视角,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不同身份劳动力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理,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身份”分割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其“身份”具有较强相关性,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对“非国有”“外地”“非垄断”劳动力就业的负面冲击大于“国有”“本地”“垄断”劳动力就业;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显著的“身份”分割门槛效应,当劳动力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 西安 710061;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身份”分割问题导致环境规制对不同身份劳动力就业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基于“身份”分割视角,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不同身份劳动力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理,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身份”分割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其“身份”具有较强相关性,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对“非国有”“外地”“非垄断”劳动力就业的负面冲击大于“国有”“本地”“垄断”劳动力就业;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显著的“身份”分割门槛效应,当劳动力市场处于中、高“身份”分割时,环境规制对“非垄断”“非国有”“外地”个体就业影响为负,当劳动力市场处于低“身份”分割时,环境规制对“非垄断”“非国有”“外地”就业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
其他文献
研究公众参与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公众和地方政府参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的囚徒困境模型,引入中央政府构建了三方非合作博弈模型,对模型的理想演化稳定均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通过相关机制设计可以实现“中央施加压力、地方严格监督、公众积极参与”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局面,相关机制设计包括奖优、罚劣和加大环保督查3个方面,三者的作用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环境督查“回头看”的长效机制和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预警与防范.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或会从国家、社会、产业、企业和个人层面引起安全风险,可由五个层面切入进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需要,对不同层面的风险,采取多种防范机制,包括从数据、网络、法律政策多方面采取措施;协同治理、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区域平衡发展,高质量就业体系建设,加大教育投入;防范纵向垄断,改进企业商业模式;多部门协同合作,多行并举.
近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无论是从进口渠道还是出口渠道,全球价值链都会显著地抑制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将居民消费率细分为城镇居民消费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后,全球价值链更显著降低的是中国农村的居民消费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促进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关系到中国能否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各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于城市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的就业规模,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对于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城市就业的具体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但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和资本深化,同时也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以及就业质量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从“深化效应”“广化效应”两种机制,“提高创业活跃度”等四个渠道对城市就业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可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并从区域内和跨区域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内和加入俄罗斯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这两种情形的一体化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即并不能依靠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区域贸易比重,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而需要通过其他路径加以推进;基础设施对于加入中国之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一体化,则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合作水平,也完全契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本文以中部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9~2019年中部六省9种主要的工业能源消费量进行碳排放计算.通过Tapio脱钩模型、LMDI指数分解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部六省工业能源碳排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现阶段,中部六省碳排放量增速减缓,工业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且中部六省整体呈现出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发展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中部六省实现最佳脱钩状态的顺序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经熵值法优化后得出,能源消费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是促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基于系统论研究视阈,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测度2011~202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并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演化方程模型探明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整体偏低,仅新疆和陕西两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大于0.5,其余7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均小于0.5;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加入制度环境这一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方程预判二者的协同演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化基础对居民创业的影响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创业的中介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化基础有利于居民创业;(2)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化基础影响居民创业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数字化支持程度发挥的中介作用最强,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次之;(3)数字化基础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创业影响具有差异性,二者对城镇居民创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动态分布数据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多中心集聚,进而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省域多中心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动态影响、作用机制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整体上看,城市创新水平随着所在省份多中心集聚程度的增加呈现显著的倒U型变化趋势,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多中心集聚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其次,分样本检验发现,多中心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倒U型影响主要存在于大城市和内陆地区,中小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则随着多中心集聚程度的增加而提高.机制分析显示,市场一体化与要素流动是多中
探究如何有效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各类农业生产主体与农村电商解决农副产品的产销困境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电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科学内涵的阐释基础之上,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该类型服务体系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互动机制与形成逻辑,并利用以“黔货云仓”为核心载体的贵州农村电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案例素材,梳理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效能.研究发现全链条型服务体系能有效促成农村电商形成集体行动,有效弥合各类相关主体的多重激励裂隙,进而破解乡镇农副产品的产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