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师在解决问题时离不了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而各种各样的人群对建筑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建筑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去服务于形形色色的人群。但是,建筑设计方法和思路并不是无章可循,下面将对这些做一些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 设计方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发展较快,单单靠固定模式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建筑物质、心理的需要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在明确的目标和秩序基础之上,如何更好的开展多学科合作?如何让设计出来的建筑更符合人们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就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设計者根据建筑主人的需求和想法,周全的考虑好建筑建造和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筛选适合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造完成后,建筑物能充分满足主人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2.建筑设计的意义
建筑和人由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的意义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类的生活和意识形态决定了。所以,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一种映射,也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知。通俗的说,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好坏。所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任重而道远,因为建筑能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
所有的工作都要靠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建筑也不例外,因为我们现有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从前人哪里继承得来的。但是,建筑设计不是盲目的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有选择的吸收,更要创造性的提出,要想发展,必须有新意注入。更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紧密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是建筑既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能丰富我们一直生活的社会与环境。
3.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原则
3.1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形象、经济合理。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包括用途和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建造房屋的方法,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建筑用料、力学要求、整体构造、故障处理等方面。建筑目的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要求之一,同样的材料,一个建造的像一个草庐,另一个富丽堂皇,大多数人会喜欢后者。所以建筑群体或者单体的体型、里面和外面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精细处理、材料色彩搭配以及光影变化等因素所创造的艺术效果尤为重要。而大多数建筑所有者,会考虑经济合理的问题,如何花最少的价钱建造最好的建筑也能体现一个建筑设计者的职业素养。所以,所以在建筑构造设计应时刻想着经济的问题,比如对于有些原料可以就地取材,选择更合适的,降低造价,当然,质量是前提。
3.2建筑设计原则
3.2.1整体设计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就是忽视各个组成部分,而是将要设计的建筑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其功能、组成和发展规律。从整体看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相互依靠的关系,这样会更全面的发现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2.2综合性设计原则:研究任何系统,都不能从单方面考虑,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地观察尤为重要。在综合设计的过程中,把这些方面巧妙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以综合为基础,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然后将个体分析结果反映到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然后按照比较出来的差异再进行分析、修改,是部分和整体达到高度的同意。
3.2.3联系性设计原则: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和研究对象系统自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同一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其他方面,以求达到关联。
3.2.4动态性设计原则: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发展,系统内外的联系和其他方面也会逐渐变化。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长远,兼顾未来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方向。使系统内外的关联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现阶段的设计满足发展的规律。
3.2.5有序性设计原则:系统都是有序的,具有相互包含的结构关系。因为低层系统组成高层系统,并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相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结合度随着层次的升高而降低。结合度越低,结构越稳定;反之,结合度越高,结构越不稳定。由此看来,使用房间对功能区、个体对集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要想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结合度应递减。但是,一个功能区不能过度依赖它的上层系统,因为万一上层系统某个环节出现故障,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这个系统的使用功能,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一系统崩溃。所以,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各部分的关系,结合顺序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安排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3.2.6结构性设计原则:结构是性能的载体,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广泛地存在于事物中。虽然结构能够决定性能,但是性能表现同样也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紧密结合的载体,它的运动状态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结构。关系是沟通系统和纽带的桥梁,起着连接的作用,它的质量决定了系统结构性能的稳定性。所以,一定要了解它的结构。
3.2.7最优化设计原则:将所有的差异整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系统。差异的事物能整合到一起,说明它们之间肯定有相同的地方,整合的前提就是这些:互相需要、优势互补。要想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就必须得将建筑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来实现。
4.建筑设计的程序与组织
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建筑设计的三个程序。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应该通过现场的勘察、建筑所有者的要求,尽量多的去收集自己在设计中可能会用得到的资料,切实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环境条件对以后施工造成的影响。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必须标明建筑的定位尺寸,不如:定位轴线和轴线尺寸、总尺寸、建筑标高、总高度和与技术工种有关的一些定位等。并且在设计说明中标明主要的建筑用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专业的图纸需要提供房屋结构的布置方案图和初步计算说明以及结构构件的断面基本尺寸。个设备专业也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图纸、设备估算数量和说明书。
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完成后,设计单位应该提交文件给当地有关部门审批。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达到按图施工的要求,满足设备材料采购以及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应该提供所有构配件的详细定位尺寸和必要的型号、数量等资料,同时还应回执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建筑细部详图。其它各专业应应提交相关的详细设计文件和设计数据,各专业紧密调整配合达到一致。在施工图完成后,还应将文件送到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一些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
5.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与个性化
建筑的主体还是人,所以单单靠形式不能达到个性。建筑应该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更好地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以人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创作,使建筑和建筑相关的一切都有人的情感,处处体现人性关怀。说到底,个性化设计的根本和关键就是以人文本的思想。
6.结语
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必须学会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去设计更多高品质的建筑,才能更好的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借此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荣荣,王宪芹.对建筑设计方法的简要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23):34-36.
[2]谢水双.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7(7):94-96.
[3]吴卫新,黄文宇.浅议建筑设计方法改善分析[J].中华民居,2012,4(3):143-145.
[4]刘小瑜.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9):104-106.
【关键词】建筑 设计方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发展较快,单单靠固定模式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建筑物质、心理的需要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在明确的目标和秩序基础之上,如何更好的开展多学科合作?如何让设计出来的建筑更符合人们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就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设計者根据建筑主人的需求和想法,周全的考虑好建筑建造和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筛选适合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造完成后,建筑物能充分满足主人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2.建筑设计的意义
建筑和人由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的意义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类的生活和意识形态决定了。所以,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一种映射,也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知。通俗的说,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好坏。所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任重而道远,因为建筑能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
所有的工作都要靠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建筑也不例外,因为我们现有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从前人哪里继承得来的。但是,建筑设计不是盲目的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有选择的吸收,更要创造性的提出,要想发展,必须有新意注入。更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紧密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是建筑既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能丰富我们一直生活的社会与环境。
3.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原则
3.1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形象、经济合理。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包括用途和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建造房屋的方法,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建筑用料、力学要求、整体构造、故障处理等方面。建筑目的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要求之一,同样的材料,一个建造的像一个草庐,另一个富丽堂皇,大多数人会喜欢后者。所以建筑群体或者单体的体型、里面和外面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精细处理、材料色彩搭配以及光影变化等因素所创造的艺术效果尤为重要。而大多数建筑所有者,会考虑经济合理的问题,如何花最少的价钱建造最好的建筑也能体现一个建筑设计者的职业素养。所以,所以在建筑构造设计应时刻想着经济的问题,比如对于有些原料可以就地取材,选择更合适的,降低造价,当然,质量是前提。
3.2建筑设计原则
3.2.1整体设计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就是忽视各个组成部分,而是将要设计的建筑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其功能、组成和发展规律。从整体看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相互依靠的关系,这样会更全面的发现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2.2综合性设计原则:研究任何系统,都不能从单方面考虑,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地观察尤为重要。在综合设计的过程中,把这些方面巧妙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以综合为基础,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然后将个体分析结果反映到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然后按照比较出来的差异再进行分析、修改,是部分和整体达到高度的同意。
3.2.3联系性设计原则: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和研究对象系统自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同一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其他方面,以求达到关联。
3.2.4动态性设计原则: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发展,系统内外的联系和其他方面也会逐渐变化。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长远,兼顾未来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方向。使系统内外的关联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现阶段的设计满足发展的规律。
3.2.5有序性设计原则:系统都是有序的,具有相互包含的结构关系。因为低层系统组成高层系统,并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相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结合度随着层次的升高而降低。结合度越低,结构越稳定;反之,结合度越高,结构越不稳定。由此看来,使用房间对功能区、个体对集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要想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结合度应递减。但是,一个功能区不能过度依赖它的上层系统,因为万一上层系统某个环节出现故障,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这个系统的使用功能,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一系统崩溃。所以,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各部分的关系,结合顺序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安排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3.2.6结构性设计原则:结构是性能的载体,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广泛地存在于事物中。虽然结构能够决定性能,但是性能表现同样也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紧密结合的载体,它的运动状态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结构。关系是沟通系统和纽带的桥梁,起着连接的作用,它的质量决定了系统结构性能的稳定性。所以,一定要了解它的结构。
3.2.7最优化设计原则:将所有的差异整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系统。差异的事物能整合到一起,说明它们之间肯定有相同的地方,整合的前提就是这些:互相需要、优势互补。要想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就必须得将建筑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来实现。
4.建筑设计的程序与组织
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建筑设计的三个程序。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应该通过现场的勘察、建筑所有者的要求,尽量多的去收集自己在设计中可能会用得到的资料,切实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环境条件对以后施工造成的影响。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必须标明建筑的定位尺寸,不如:定位轴线和轴线尺寸、总尺寸、建筑标高、总高度和与技术工种有关的一些定位等。并且在设计说明中标明主要的建筑用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专业的图纸需要提供房屋结构的布置方案图和初步计算说明以及结构构件的断面基本尺寸。个设备专业也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图纸、设备估算数量和说明书。
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完成后,设计单位应该提交文件给当地有关部门审批。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达到按图施工的要求,满足设备材料采购以及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应该提供所有构配件的详细定位尺寸和必要的型号、数量等资料,同时还应回执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建筑细部详图。其它各专业应应提交相关的详细设计文件和设计数据,各专业紧密调整配合达到一致。在施工图完成后,还应将文件送到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一些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
5.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与个性化
建筑的主体还是人,所以单单靠形式不能达到个性。建筑应该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更好地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以人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创作,使建筑和建筑相关的一切都有人的情感,处处体现人性关怀。说到底,个性化设计的根本和关键就是以人文本的思想。
6.结语
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必须学会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去设计更多高品质的建筑,才能更好的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借此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荣荣,王宪芹.对建筑设计方法的简要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23):34-36.
[2]谢水双.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7(7):94-96.
[3]吴卫新,黄文宇.浅议建筑设计方法改善分析[J].中华民居,2012,4(3):143-145.
[4]刘小瑜.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