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素质。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训练,真正做到让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作文;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02-02
所谓素质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素质。叶圣陶先生在《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中曾说过:“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老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是成长的需要,而成长的需要即写作者成长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结合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加上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林林总总的困惑,笔者认为,大力推广素质作文,无论是改变语文老师的写作指导思想,还是让学生彻底认识写作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上均有非凡的意义。实施素质作文教育不仅能更大程度地解决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的窘迫现象,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其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素质双赢的良好局面。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作文呢?首先要遵循规律,也就是语文老师要研究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其次,因时制宜,要求语文老师结合本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但不论在哪一个学段,作文教学的目标都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根本上,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具体地说,素质作文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学生生活和写作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作文训练
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应该先行调查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学段的共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只要写作内容切近学生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否则势必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这方面的考虑也不必过于复杂,今年我们语文组在制订上学期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总的规定,每次训练的要求或者是提示中都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背景命题,这就避免了写假事,乱抒情现象的出现。
二、形式多样化,不枯燥单调
作文训练指导课上,应力求形式多样化,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体裁、题材的要求进行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过的形式有课堂训练与课余训练相结合,全篇训练与片段练习相结合,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训练与学生自命题训练相结合等等。除了写作形式的多样化,还可以在课堂形式上多样化,比如开展作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这样既摆脱了枯燥乏味,又能让学生捕捉到随时迸发出的写作灵感。当然,形式的多样化还有常见的一体多练、一事多练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训练都要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面对这些缤纷多样的写作形式,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这一点我也遇到过。不过我特别注意学生们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一段时间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写作激情就会高涨。比如,为了写好亲情类文章,我要求学生回家采访长辈,还布置观察父母的手,给父母洗一次脚,替父母做一件事情等等,趁热打铁,返校后立即开展相应的小作文写作训练。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亲情作文立即摆脱了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三、贯彻赏识教育,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我是百试不爽。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写作时神经中枢系统就能形成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犹如一座城市中心的立交桥,它将围绕一个中心发散出很多条分支,此时的写作思维活动最积极、最高效,此刻写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每一次作文中,教师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能力,给学生以最大的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优点得到充分认可后,容易产生兴奋,因为他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甜美滋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在作文课上就是这样坚持的。每次的作文评讲课上,我都要同学们找出自己文章中最大的亮点与全班同学共享,可以是审题、选材、整体构思,也可以是字词句段的处理,对于好的,往往是展示刚一结束,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展示者的成果被大家充分认可,写作兴趣大增,其他学生聆听了别人的精彩处理,自然会去模仿,同样也能出彩。
四、立足教材,注重引导借鉴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位学生的轨迹都不会完全重合,能把自己的生活根据要求有取舍地融入到写作中,这是一种素质。另一方面,融入进作文中的那些观感如何最有效的为作文的中心意旨服务,这是一种能力,这种素质怎样提高,这种能力怎样培育,恐怕是广大语文老师最发愁的。实际上我们有可以借鉴和模仿优秀范本,那就是语文课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谓是范文中的范文、精华里的精华,通过对课文全方位赏析,同学们可以从文体特点、内容取舍、谋篇布局、和语言锤炼等方面体会作者是如何选用生活中的素材的,从而借鉴课文中的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逐项突破。如此训练,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独到之处。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学习《荷塘月色》,模仿文中运用通感描写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学习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后,我要求学生模仿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来了一次题为“我身边的阿长”的写作练习。同时,还提醒同学们注意怎样从生活中选择对写作有利的素材,无论是抑或扬都要突出人物的特性。模仿可以由浅到深,由字词句到篇章,先求形近,到神通,再到创新。
总之,在写作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训练,真正做到让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我们的写作训练能够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至诚至善至美”程度之时,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作文。而学生则能从生活中领悟到写作的真谛,相信他们的个人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作文;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02-02
所谓素质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素质。叶圣陶先生在《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中曾说过:“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老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是成长的需要,而成长的需要即写作者成长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结合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加上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林林总总的困惑,笔者认为,大力推广素质作文,无论是改变语文老师的写作指导思想,还是让学生彻底认识写作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上均有非凡的意义。实施素质作文教育不仅能更大程度地解决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的窘迫现象,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其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素质双赢的良好局面。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作文呢?首先要遵循规律,也就是语文老师要研究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其次,因时制宜,要求语文老师结合本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但不论在哪一个学段,作文教学的目标都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根本上,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具体地说,素质作文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学生生活和写作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作文训练
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应该先行调查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学段的共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只要写作内容切近学生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否则势必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这方面的考虑也不必过于复杂,今年我们语文组在制订上学期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总的规定,每次训练的要求或者是提示中都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背景命题,这就避免了写假事,乱抒情现象的出现。
二、形式多样化,不枯燥单调
作文训练指导课上,应力求形式多样化,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体裁、题材的要求进行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过的形式有课堂训练与课余训练相结合,全篇训练与片段练习相结合,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训练与学生自命题训练相结合等等。除了写作形式的多样化,还可以在课堂形式上多样化,比如开展作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这样既摆脱了枯燥乏味,又能让学生捕捉到随时迸发出的写作灵感。当然,形式的多样化还有常见的一体多练、一事多练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训练都要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面对这些缤纷多样的写作形式,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这一点我也遇到过。不过我特别注意学生们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一段时间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写作激情就会高涨。比如,为了写好亲情类文章,我要求学生回家采访长辈,还布置观察父母的手,给父母洗一次脚,替父母做一件事情等等,趁热打铁,返校后立即开展相应的小作文写作训练。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亲情作文立即摆脱了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三、贯彻赏识教育,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我是百试不爽。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写作时神经中枢系统就能形成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犹如一座城市中心的立交桥,它将围绕一个中心发散出很多条分支,此时的写作思维活动最积极、最高效,此刻写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每一次作文中,教师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能力,给学生以最大的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优点得到充分认可后,容易产生兴奋,因为他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甜美滋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在作文课上就是这样坚持的。每次的作文评讲课上,我都要同学们找出自己文章中最大的亮点与全班同学共享,可以是审题、选材、整体构思,也可以是字词句段的处理,对于好的,往往是展示刚一结束,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展示者的成果被大家充分认可,写作兴趣大增,其他学生聆听了别人的精彩处理,自然会去模仿,同样也能出彩。
四、立足教材,注重引导借鉴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位学生的轨迹都不会完全重合,能把自己的生活根据要求有取舍地融入到写作中,这是一种素质。另一方面,融入进作文中的那些观感如何最有效的为作文的中心意旨服务,这是一种能力,这种素质怎样提高,这种能力怎样培育,恐怕是广大语文老师最发愁的。实际上我们有可以借鉴和模仿优秀范本,那就是语文课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谓是范文中的范文、精华里的精华,通过对课文全方位赏析,同学们可以从文体特点、内容取舍、谋篇布局、和语言锤炼等方面体会作者是如何选用生活中的素材的,从而借鉴课文中的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逐项突破。如此训练,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独到之处。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学习《荷塘月色》,模仿文中运用通感描写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学习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后,我要求学生模仿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来了一次题为“我身边的阿长”的写作练习。同时,还提醒同学们注意怎样从生活中选择对写作有利的素材,无论是抑或扬都要突出人物的特性。模仿可以由浅到深,由字词句到篇章,先求形近,到神通,再到创新。
总之,在写作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训练,真正做到让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我们的写作训练能够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至诚至善至美”程度之时,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作文。而学生则能从生活中领悟到写作的真谛,相信他们的个人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