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质疑、探索、实践、体验,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加工、描述信息材料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领悟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探索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识的积极态度与情感,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让思维之花尽情开放。
关键词:探索学习;思维;创新;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就应运而生。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害怕一旦放开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教师认为自己必须要尽到保护、帮助之责,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枷锁。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时,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我们唯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新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这种僵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尝试和反思,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学生探索学习的良好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有隔阂的,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老师,是不能唱反调的,老师和学生
的相处方式是一问一答,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师生间的关系显得很僵硬。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自然不敢畅所欲言,其思维受到禁锢,无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因而,要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首先得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关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尊重、理解、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二、 创设生动风趣的教学情境,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一切的发现和探索都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不可否认,数学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其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又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所以生动风趣的教学情境,更能让学生投入其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演示或操作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场表演创设情境等。
三、 让学生自主探索,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急于得到结果,常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和信息通道顺利地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得所谓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正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在探索式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争议、练习,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让学生体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四、 在探索学习中引导创见,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知识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掌握,更在于应用与创造,这样才能使课堂成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用现成模式模仿照搬。有效的探索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寻求正确答案,探索还意味着发展探究技能,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能终身不断地寻求知识,追求真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得到新发展。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既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质疑、探索、实践、体验,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加工、描述信息材料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领悟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学习是创造的基础,而创造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见,并善于从他们奇特的想法中捕捉智慧的火花,逐渐引导他们达到语言完整、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只要我们长期培养,学生的创见就会不断涌现,他们的思维之花就会尽情开放。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周玉仁.全国小学教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
育出版社,1994.
[3]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乐清市万家中心小学)
关键词:探索学习;思维;创新;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就应运而生。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害怕一旦放开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教师认为自己必须要尽到保护、帮助之责,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枷锁。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时,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我们唯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新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这种僵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尝试和反思,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学生探索学习的良好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有隔阂的,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老师,是不能唱反调的,老师和学生
的相处方式是一问一答,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师生间的关系显得很僵硬。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自然不敢畅所欲言,其思维受到禁锢,无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因而,要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首先得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关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尊重、理解、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二、 创设生动风趣的教学情境,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一切的发现和探索都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不可否认,数学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其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又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所以生动风趣的教学情境,更能让学生投入其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演示或操作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场表演创设情境等。
三、 让学生自主探索,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急于得到结果,常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和信息通道顺利地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得所谓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正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在探索式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争议、练习,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让学生体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四、 在探索学习中引导创见,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知识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掌握,更在于应用与创造,这样才能使课堂成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用现成模式模仿照搬。有效的探索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寻求正确答案,探索还意味着发展探究技能,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能终身不断地寻求知识,追求真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得到新发展。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既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质疑、探索、实践、体验,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加工、描述信息材料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领悟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学习是创造的基础,而创造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见,并善于从他们奇特的想法中捕捉智慧的火花,逐渐引导他们达到语言完整、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只要我们长期培养,学生的创见就会不断涌现,他们的思维之花就会尽情开放。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周玉仁.全国小学教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
育出版社,1994.
[3]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乐清市万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