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上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最重要、最根本的抓手。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要“两手抓”。工程机械、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石化、食品等产业,依然是支撑湖南工业甚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着重抓好海工装备、有色冶金绿色改造升级、食品产业园等重大技改升级工程。对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住宅产业化、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高性能数字芯片、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要“一业一策”地支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市场推广,重点抓好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导航等重大项目。
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按照中央要求,着力推进“四个一批”、着力激发“三方面潜力”,即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市场转化科技成果的潜力。湖南的关键抓手,就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和各级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先就要在创新示范区和园区中实现。要以此为依托,带动关键技术的攻坚,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并承载科技体制改革,使之在园区的建设中得以落地,见到实际效果。同时,要把制造业的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促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旅游与文化、扶贫融合发展。
在供需两侧着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
一方面,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标准,且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甚至破产清算的方式,分类有序予以“出清”。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工资社保成本,实行收费减免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财务、电力和物流成本,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等方面着力,打出“组合拳”。高度重视钢铁、水泥、卷烟、汽车等行业出现的产品库存问题,运用政府采购、扩大消费、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式,“一企一策”地帮助企业减少产品库存。想办法化解商品房库存,落实好降息、公积金政策调整、下调商业贷款首付比例等政策,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将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与商品房去库存结合起来,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行省级债务管理与控制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市县消化存量债务,建立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债务预警机制,并与债券额度分配和差别利率结合起来;加强金融风险排查、识别和预警,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密切关注民间融资、新兴金融的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适度扩大总需求。要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新铺开现代物流网和旅游设施网,改善软硬基础设施条件。其中:交通网,要统筹推进铁公水空联运,力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完工干线公路1000公里,推进怀邵衡、黔张常、蒙华湖南段、渝怀复线、张吉怀、长益常等铁路项目,加快高等级航道、重点港口、长沙航空枢纽和其他市州支线机场建设。能源网,要重点建设一批电源点项目,加快实施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水利网,要重点推进涔天河水库枢纽和灌区工程、莽山水库、洞庭湖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城市防洪闭合圈建设。信息网,要重点实施“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建设,要围绕完成建设100个园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落户5000家企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市县先招商、再建设,或边建设、边招商,既不放松对外资企业的引进,又要适应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发挥各类商会组织作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针对部分县市区自身财力有限、招商引资困难的实际,适时组织银园洽谈会,引导园区吸纳政策性、商业性贷款和风险投资。要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着力培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信息、绿色等重点领域消费。
在品质提升和建设上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担负起确保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同时,必须坚持量质并举,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一要提高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继续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公开和资金监管。尤其是要创新投入方式,与财政贴息、信用担保、补贴期权抵押等结合起来,鼓励信贷机构加大投入。
二要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正值水利冬修的关键时期,各地要确保完成中央投资重大水利项目的投资进度,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农田水利、洞庭湖区沟渠清淤疏浚等建设。
三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结构方面,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带,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园,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乡和基地;粮食生产方面,推进粮食精深加工,打造粮食千亿产业;种养业方面,发展特色养殖,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三产融合方面,培育优势品牌,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和销售渠道,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
四要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统筹抓好水利、国有农林场和供销社改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用两年时间取消产粮大县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的县级配套;落实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按撤并一个乡镇50万元、一个村4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同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项目、信贷资金、园区平台、生产要素等资源向县域倾斜,不断深化省直管县(市)经济体制改革,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升一批经济强县、强镇,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
在落实改革政策上着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推出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引导好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一要加大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动态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制度,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国企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与监管企业重组整合,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和负责人薪酬管理,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完善全口径预算分配、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探索建立水利、交通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针对民间投资乏力、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和风险补偿基金,发挥政府性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建设、扩大产业投入;要着眼拉长金融服务业短板,积极筹建租赁和消费金融公司,推进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扩大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引进险资入湘,推动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倾斜。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开非公资本投资领域,鼓励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依法保障非公企业合法权益,拉长非公有制经济短板。
二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时效性。继续发挥政策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要结合省情迅速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对湖南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要及时研究相关政策。
三要狠抓执行落实。对于今年的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我们要高度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相关主管部门要逐项明确具体的进度和任务,各地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落实。省委、省政府将组织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启动行政问责。
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上着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方面,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促进省内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格局。长株潭要依托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平台,以一体化为方向,打造新常态下核心增长极的升级版;环洞庭湖区要加快实施生态经济区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大湘南地区要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开放发展;大湘西地区要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各市州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比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动的不仅是湖区三市,其他各市州也有机会和空间。又如,长沙是全省发展的领头羊,各市州可以利用长沙的发展平台,加快自身发展。
另一方面,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立足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的重要机遇,提升湖南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拉长开放型经济短板。实施对接“一带一路”三年行动方案,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加快轨道交通、杂交水稻、烟花、瓷器等优势产品,以及文化、中医等服务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着力提升综合保税区和航空、水运口岸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做好专业化、产业链和点对点招商。目前,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正突破时空制约,每个市州在参与国家战略实施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也都各具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把自身优势与投资者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照样能够引进好的企业和项目。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着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比如城市路网,实行小社区、密路网;城市社区,要打开围墙、畅通交通;城市功能要突出核心,比如行政、教育、医疗等;城市是个有机体,海绵城市也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规划的衔接,编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增强城市宜居性,重点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供水供气管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镇路网、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地上、地下硬件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动数字城管向基层延伸,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市政设施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抓好长沙、株洲、资兴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以上,建设300个左右美丽乡村。
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作上着力,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要突出重点区域,抓好“一湖四水”及江湖沿线沿岸地区、四水源头区的保护,继续抓好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以及邵阳龙须塘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突出重点行业,开展造纸、焦化、氮肥、印染、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电力、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逐步使产业结构由重到轻。突出重点工作,把治山、治水、治矿、治污结合起来,实施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裸露山体和矿山复绿行动;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带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与此同时,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规范市场准入,创新环境服务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上着力,迈出共享发展的坚实步伐
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增强特定人群及其后代的发展能力。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健全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考核、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退出等精准扶贫机制,深入实施群众增收、易地搬迁、素质提升、兜底保障、基础扶贫等“五大工程”,抓好基础设施“六到农家”和公共服务“六个落实”,降低贫困县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个人微利项目财政贴息的县级配套比重,探索开发式扶贫,确保全年完成110万人以上减贫任务。在增加省级财政预算投入、安排政府债券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上,加大开放型经济、旅游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与节能创新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把扩大就业摆到突出位置,落实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继续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教育,提高高职和高中生均拨款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湖南各类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将武陵山、罗霄山片区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扩大到片区之外的贫困县,对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启动沿西部边境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经费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380元/人提高到41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45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分别由270元/月、340元/月提高到320元/月、390元/月,对贫困地区农村适龄妇女实施免费“两癌”检查。社保,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全面建立居民大病医保制度。救济救助,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群体补助水平,按照每月50元的标准为低保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道路交通事故等社会救助资金。
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上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最重要、最根本的抓手。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要“两手抓”。工程机械、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石化、食品等产业,依然是支撑湖南工业甚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着重抓好海工装备、有色冶金绿色改造升级、食品产业园等重大技改升级工程。对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住宅产业化、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高性能数字芯片、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要“一业一策”地支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市场推广,重点抓好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导航等重大项目。
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按照中央要求,着力推进“四个一批”、着力激发“三方面潜力”,即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市场转化科技成果的潜力。湖南的关键抓手,就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和各级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先就要在创新示范区和园区中实现。要以此为依托,带动关键技术的攻坚,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并承载科技体制改革,使之在园区的建设中得以落地,见到实际效果。同时,要把制造业的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促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旅游与文化、扶贫融合发展。
在供需两侧着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
一方面,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标准,且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甚至破产清算的方式,分类有序予以“出清”。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工资社保成本,实行收费减免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财务、电力和物流成本,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等方面着力,打出“组合拳”。高度重视钢铁、水泥、卷烟、汽车等行业出现的产品库存问题,运用政府采购、扩大消费、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式,“一企一策”地帮助企业减少产品库存。想办法化解商品房库存,落实好降息、公积金政策调整、下调商业贷款首付比例等政策,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将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与商品房去库存结合起来,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行省级债务管理与控制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市县消化存量债务,建立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债务预警机制,并与债券额度分配和差别利率结合起来;加强金融风险排查、识别和预警,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密切关注民间融资、新兴金融的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适度扩大总需求。要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新铺开现代物流网和旅游设施网,改善软硬基础设施条件。其中:交通网,要统筹推进铁公水空联运,力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完工干线公路1000公里,推进怀邵衡、黔张常、蒙华湖南段、渝怀复线、张吉怀、长益常等铁路项目,加快高等级航道、重点港口、长沙航空枢纽和其他市州支线机场建设。能源网,要重点建设一批电源点项目,加快实施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水利网,要重点推进涔天河水库枢纽和灌区工程、莽山水库、洞庭湖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城市防洪闭合圈建设。信息网,要重点实施“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建设,要围绕完成建设100个园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落户5000家企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市县先招商、再建设,或边建设、边招商,既不放松对外资企业的引进,又要适应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发挥各类商会组织作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针对部分县市区自身财力有限、招商引资困难的实际,适时组织银园洽谈会,引导园区吸纳政策性、商业性贷款和风险投资。要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着力培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信息、绿色等重点领域消费。
在品质提升和建设上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担负起确保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同时,必须坚持量质并举,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一要提高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继续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公开和资金监管。尤其是要创新投入方式,与财政贴息、信用担保、补贴期权抵押等结合起来,鼓励信贷机构加大投入。
二要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正值水利冬修的关键时期,各地要确保完成中央投资重大水利项目的投资进度,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农田水利、洞庭湖区沟渠清淤疏浚等建设。
三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结构方面,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带,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园,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乡和基地;粮食生产方面,推进粮食精深加工,打造粮食千亿产业;种养业方面,发展特色养殖,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三产融合方面,培育优势品牌,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和销售渠道,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
四要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统筹抓好水利、国有农林场和供销社改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用两年时间取消产粮大县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的县级配套;落实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按撤并一个乡镇50万元、一个村4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同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项目、信贷资金、园区平台、生产要素等资源向县域倾斜,不断深化省直管县(市)经济体制改革,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升一批经济强县、强镇,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
在落实改革政策上着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推出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引导好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一要加大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动态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制度,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国企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与监管企业重组整合,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和负责人薪酬管理,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完善全口径预算分配、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探索建立水利、交通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针对民间投资乏力、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和风险补偿基金,发挥政府性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建设、扩大产业投入;要着眼拉长金融服务业短板,积极筹建租赁和消费金融公司,推进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扩大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引进险资入湘,推动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倾斜。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开非公资本投资领域,鼓励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依法保障非公企业合法权益,拉长非公有制经济短板。
二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时效性。继续发挥政策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要结合省情迅速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对湖南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要及时研究相关政策。
三要狠抓执行落实。对于今年的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我们要高度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相关主管部门要逐项明确具体的进度和任务,各地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落实。省委、省政府将组织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启动行政问责。
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上着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方面,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促进省内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格局。长株潭要依托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平台,以一体化为方向,打造新常态下核心增长极的升级版;环洞庭湖区要加快实施生态经济区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大湘南地区要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开放发展;大湘西地区要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各市州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比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动的不仅是湖区三市,其他各市州也有机会和空间。又如,长沙是全省发展的领头羊,各市州可以利用长沙的发展平台,加快自身发展。
另一方面,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立足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的重要机遇,提升湖南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拉长开放型经济短板。实施对接“一带一路”三年行动方案,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加快轨道交通、杂交水稻、烟花、瓷器等优势产品,以及文化、中医等服务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着力提升综合保税区和航空、水运口岸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做好专业化、产业链和点对点招商。目前,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正突破时空制约,每个市州在参与国家战略实施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也都各具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把自身优势与投资者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照样能够引进好的企业和项目。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着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比如城市路网,实行小社区、密路网;城市社区,要打开围墙、畅通交通;城市功能要突出核心,比如行政、教育、医疗等;城市是个有机体,海绵城市也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规划的衔接,编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增强城市宜居性,重点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供水供气管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镇路网、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地上、地下硬件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动数字城管向基层延伸,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市政设施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抓好长沙、株洲、资兴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以上,建设300个左右美丽乡村。
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作上着力,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要突出重点区域,抓好“一湖四水”及江湖沿线沿岸地区、四水源头区的保护,继续抓好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以及邵阳龙须塘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突出重点行业,开展造纸、焦化、氮肥、印染、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电力、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逐步使产业结构由重到轻。突出重点工作,把治山、治水、治矿、治污结合起来,实施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裸露山体和矿山复绿行动;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带动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与此同时,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规范市场准入,创新环境服务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上着力,迈出共享发展的坚实步伐
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增强特定人群及其后代的发展能力。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健全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考核、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退出等精准扶贫机制,深入实施群众增收、易地搬迁、素质提升、兜底保障、基础扶贫等“五大工程”,抓好基础设施“六到农家”和公共服务“六个落实”,降低贫困县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个人微利项目财政贴息的县级配套比重,探索开发式扶贫,确保全年完成110万人以上减贫任务。在增加省级财政预算投入、安排政府债券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上,加大开放型经济、旅游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与节能创新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把扩大就业摆到突出位置,落实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继续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教育,提高高职和高中生均拨款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湖南各类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将武陵山、罗霄山片区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扩大到片区之外的贫困县,对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启动沿西部边境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经费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380元/人提高到41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45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分别由270元/月、340元/月提高到320元/月、390元/月,对贫困地区农村适龄妇女实施免费“两癌”检查。社保,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全面建立居民大病医保制度。救济救助,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群体补助水平,按照每月50元的标准为低保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道路交通事故等社会救助资金。